第5章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与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60.50 KB
- 文档页数:62
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1.人性的两方面内容:自然属性;心理属性.心理属性或心理现象总括为四方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意识倾向。
2.人性在自然界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呈现出独有的特征:1)人性具有能动性2)人性具有社会性3)人性具有整体性4)人性具有两面性5)人性具有可变性6)人性具有个体差异性。
3.在西方的管理理论中,存在四种人性假设,有四种不同的管理方式:1)“经济人”假设及其管理2)“社会人”假设及其管理。
3)“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其管理。
4)“复杂人”假设及其管理。
4。
企业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要求或原则:1)人的管理第一2)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3)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
4)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
5)和谐的人际关系6)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5.人本管理的机制:1)动力机制2)约束机制3)压力机制4)保障机制5)环境优化机制6)选择机制6。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费用支出(投资)于人力资源,而形成和凝结于人力资源体中,并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智力、知识、技能及体能的总和。
包括以下几个含义:第一,人力资本是活的资本,它凝结于劳动者体内.第二,人力资本直接由投资费用转化而来。
第三,人力资本独特的本质功能是,与物质资源要素相结合,转移价值、创造价值并产生新的价值增值。
这是其成为资本之根本所在。
第四,人力资本内含一定的经济关系。
7。
人力资本的特征:1)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它与人体不可分离。
2)人力资本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存在,必须通过生产劳动方能体现出来.3)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
4)人力资本肯有收益性。
5)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的创造性。
6)人力资本肯人累积性。
7)人力资本具有个体差异性。
8.所谓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货币资本或实物),增加或提高人的智能和体能,这种劳动能力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
人力资源数据统计一、引言人力资源数据统计是指对企业或组织的人力资源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的过程。
通过对人力资源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了解员工的组成情况、流动情况、薪酬情况等,为人力资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力资源数据统计的标准格式,包括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整理的步骤、数据分析的内容和报告的格式等。
二、数据收集方法1.员工档案:通过建立员工档案,收集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
可以通过员工入职时填写的表格或系统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2.薪酬数据:收集员工的薪酬数据,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等。
可以通过工资系统、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收集。
3.绩效评估数据:收集员工的绩效评估数据,包括考核得分、评级等级等。
可以通过绩效评估系统、部门主管提供的数据进行收集。
4.员工流动数据:收集员工的流动情况,包括招聘人数、离职人数、调动人数等。
可以通过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收集。
三、数据整理步骤1.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包括删除重复数据、处理缺失数据、纠正错误数据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分类:将清洗后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例如按照部门、岗位、年龄段等进行分类,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3.数据转换:对需要进行计算的数据进行转换,例如将薪酬数据转换为平均工资、将绩效评估数据转换为绩效等级等。
四、数据分析内容1.员工组成分析:通过统计员工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信息,分析员工的组成情况,了解员工的整体结构和特点。
2.薪酬分析:通过统计员工的薪酬数据,分析薪酬的分布情况、平均水平、差异性等,为薪酬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3.绩效分析:通过统计员工的绩效评估数据,分析绩效的分布情况、优秀员工比例等,为绩效管理和激励措施提供依据。
4.流动情况分析:通过统计员工的流动情况,分析招聘、离职、调动等数据,了解员工的流动趋势和原因,为人才储备和留任管理提供参考。
第五章薪酬管理多项选择题1.影响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包括( )。
[三级真题]A.年龄与工龄B.劳动绩效C.产品的需求D.工作条件E.工会的力量2.企业员工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包括( )。
[三级真题]A.保证薪酬具有竞争性B.吸引并留佳优秀人才C.对员工贡献给予肯定D.使员工及时得到回报E.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3.制定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应该明确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即明确( )。
A.企业的战略目标B.关键成功因素C.实现战略的计划D.核心的竞争力E.实现战略的措施4.在福利方面,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涉及的内容主要有( )。
[三级真题] A.最低工资B.最长工作时间C.经济补偿金D.超时工资支付E.企业代缴的各类保险5.劳动环境指标主要包括( )程度。
[三级真题]A.粉尘危害B.高温危害C.劳动紧张D.噪声危害E.操作复杂6.确定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包括( )。
[三级真题] A.少而精原则B.综合性原则C.可比性原则D.重要性原则E.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7.属于工作岗位评价的测评指标的有( )。
[三级真题]A.劳动责任要素B.劳动技能要素C.劳动强度要素D.劳动环境要素E.社会心理要素8.福利费用包括( )。
[三级真题]A.生活困难补助B.医疗卫生费C.计划生育补贴D.住房公积金E.冬季取暖补贴费9.核算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包括( )。
[三级真题]A.企业增加值B.企业利润总额C.企业年缴税总额D.企业销售收入E.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0.薪酬表现形式包括( )。
A.精神的与物质的B.稳定的与非稳定的C.有形的与无形的D.货币的与非货币的E.内在的与外在的11.外部薪酬包括( )。
A.基本工资B.绩效工资C.社会保险D.晋升机会E.额外津贴12.内部回报包括( )。
A.参与企业决策B.更大的责任C.更大工作空间D.免费工作餐13.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包括( )。
A.劳动绩效B.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C.企业的薪酬策略D.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E.企业工资支付能力14.企业确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
第五章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一、什么是人力资源供给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是为了满足企业对员工的需求,而对将来某个时期内,组织从其内部和外部所能得到的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作用●检查现有员工填充企业中预计的岗位空缺的能力;●明确指出哪些岗位上的员工将被晋升、退休或被辞退;●明确指出哪些工作的辞职率和缺勤率高的异常或者存在绩效、劳动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对招聘、甄选、培训和员工发展需要作出预测以便及时为工作岗位的空缺提供合格的人力补给。
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典型步骤1、进行人力资源盘点,了解企业员工现状;2、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史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3、向各部门的人事决策人了解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情况;4、将2、3的情况汇总,得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地域性因素,包括:(1)公司所在地的人力资源整体现状;(2)公司所在地的有效人力资源的供求现状;(3)公司所在地对人才的吸引程度;(4)公司薪酬对所在地人才的吸引程度;(5)公司能够提供的各种福利对当地人才的吸引程度;(6)公司本身对人才的吸引程度。
6、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全国性因素,包括:(1)全国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分配情况;(2)国家在就业方面的法规和政策;(3)该行业全国范围的人才供需状况;(4)全国范围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和差异;7、根据5、6的分析,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8、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四、外部供给预测外部供给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由组织所直接掌握和控制,因此外部供给的分析主要是对影响供给的因素进行判断,从而对外部供给的有效性和变化趋势作出预测。
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1、地域性因素①企业所在地的人力资源现状②企业所在地对人才的吸引程度③企业自身的吸引程度。
2、全国性因素①预期经济增长②预期失业率③全国范围的职业市场状况3、人口发展趋势4、科学技术的发展5、政府的政策法规6、劳动力市场发展状况7、社会平均薪酬水准8、劳动力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9、工会五、内部供给预测内部供给的分析主要是对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存量及其在未来的变化情况做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