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程朱理学 国家的新儒学
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南宋后期
3.文学艺术②
个性 意境
元杂剧
4.科技成就 (1)三大发明: 毕昇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在宋朝被大量制造并用于 军事,指南针在宋朝广泛应用于航海。 (2)科学家:沈括著《梦溪笔谈》,郭守敬编定《 授时历 》,王祯编撰 《农书》。
2.唯物史观——宋元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之间的关联
中央集权的加强
两宋时期,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 集权政治发展的需要
政 知识分子的社会 宋朝知识分子地位较高,促进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荣;
治 地位 国家的动荡
元朝知识分子地位较低,促进了元曲的繁荣 两宋时期,国家动荡,两宋文学家多忧世之作,影响了两 宋诗歌、词赋和绘画艺术的发展
视角2 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的崛起 材料 宋代文化得到相对普及,这种相对普及最重要也富有时代意义的表 现是文化不再被极少数世家大族完全垄断,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 阶层①。如理学不再仅仅是“理”“气”等一些深奥的哲理,而是呈现了普及 化、通俗化的趋势;文学重心的下移适应了社会娱乐的需要。另外,宋代 “虽为市贾,亦重儒术”②的事例不少,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宋代商人的社 会地位开始转变。清代沈垚就认为,从宋代开始“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说明 当时士、商之间的界限确实已经不太分明。
——摘编自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
读史
①
衡量标准大致有三:血缘衡量标准,地缘衡量标准,衣饰、礼仪等文化衡 量标准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儒学民族观发生的变化及 其原因。
答案 变化:由“夷夏之辨”“礼分华夷”到“华夷一体”“天下一家”。 原因:民族交融的加强;理学思想的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央集权 体制不断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