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嘉靖时期匠籍制度的改革、 经济的发展为工匠提供了良好发展 条件 2.明代京杭运河的浚通,促进了运河 区域工商业的发展,进而导致一批运 河城市的繁荣 3.清代会馆的分布体现商业发展的 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 4.清代农业技术不断深入和普及,农 学思想理论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 总体上趋向通俗、实用
清时期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
的直接推动力量
主干知识•自主梳理
(1)明初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强化皇权;明成祖设内阁,实行特务统治、 八股取士;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管辖 政 (2)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帝时设南书房,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 治 将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方 (3)清康熙帝:清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抗击沙俄势 面 力,加强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发展农耕经济,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展。但限制对外交往,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要点一
要点二
要点三
答案 D 解析 题干显示明代浙江桐乡县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官员敬重有加,而对于出 身举人(科考等级不如进士)的官员则非常轻视,这说明科考功名的高低影 响到了官员在地方上的威望,故选D项;题干仅提到秀才对出身不同的官员 态度不同,并没有说到官员与士绅之间的关系是否紧张,排除A项;题干仅提 到地方上的秀才对出身不同的官员态度不同,并没有提到他们是否左右地 方政事,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当地秀才对出身不同的官员态度有差别,并 不能说明官员出身不同行政能力也不同,且C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美洲白银的流入 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 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4.明清时期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 利玛窦等。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 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 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