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学画写意花卉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9. 写意花卉》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9. 写意花卉》是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写意花卉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写意花卉的特点,学会运用笔触、墨色和构图来表现花卉的生动形象。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本篇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兴趣浓厚。
他们善于观察,勇于尝试,但写意花卉的表现技法对他们来说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法,鼓励他们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写意花卉的特点,掌握写意花卉的基本技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运用笔触、墨色和构图表现花卉的生动形象。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写意花卉的基本技法,能够运用笔触、墨色和构图表现花卉的生动形象。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笔触、墨色和构图来表现花卉的生动形象,以及创造力的发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写意花卉的基本技法和注意事项。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制写意花卉的过程。
3.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绘制写意花卉。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毛笔、墨汁、宣纸、教材、示范作品。
2.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画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写意花卉基本技法的掌握情况。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示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写意花卉的特点,如笔触、墨色和构图等。
2.教师讲解示范作品中的技法和创作思路,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笔触、墨色和构图来表现花卉的生动形象。
操练(10分钟)1.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手实践,绘制写意花卉。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学画写意花卉—梅花》教学设计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写意画的笔法、墨法,学习梅花的画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笔墨体验、临摹的方式学习写意花卉的基本方法步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体会中国花鸟画审美特征和笔墨情趣,陶冶情操,提高对花鸟画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花鸟画的特点,学习写意梅花的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怎样培养学生掌握写意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笔、墨、颜料、生宣纸等中国画工具、范作学具:课本、中国画画具及材料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
花鸟画是中国画最常见的表现题材,画家们以笔下多姿多彩的花卉禽鸟、蔬果草虫来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
同学们,你知道被称为“花中四君子”的是什么吗?梅兰竹菊。
梅花为“四君子”之首,是很多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
老师也非常喜欢梅花,课前画了一幅《清香》图,打算挂在客厅里做装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意梅花的画法。
板书课题:学画写意花卉——梅花。
二、发展阶段1.赏梅、咏梅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一段视频,思考两个问题:⑴梅花的品种及颜色有哪些?⑵为什么很多画家喜欢画梅,仅仅因为它外形美丽吗?(屏幕出示问题)播放视频《红梅赞》,学生欣赏自然界中梅花的形象。
伴着好听的琵琶演奏《红梅赞》,我们欣赏了梅花高洁的形象,请同学们回答第一个问题:⑴梅花的品种及颜色有哪些?(学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品种很多,据统计有300个以上,最常见的有红梅、白梅、腊梅等,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⑵为什么很多画家喜欢画梅,仅仅因为它外形美丽吗?不是,它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还有一种、不畏风雪、凌寒独放的坚强品格值得大家去学习。
梅花与别的花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凄雪压,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
我们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应该学习梅花的这种精神。
(屏幕出示问题答案)教师板书:耐寒坚强2.欣赏梅花名作(多媒体展示画梅精品,重点欣赏于希宁的写意梅花作品)师:从古至今,很多画家留下了不少梅花的佳作,他们爱梅、咏梅、画梅,以梅的冰肌铁骨和冷艳、傲雪的倔强品格寄托自己的情怀。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 课堂敢于发言和表现,整体素质上又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接触过“墨分五色”,多少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前两课对写意画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了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感受了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基础知识,掌握写意梅花的画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写意菊花的画法,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性较强。
但是由于平时练习较少,用笔、用墨掌握不够灵活,理论知识也比较薄弱,还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
效果分析:从上课氛围来看,学生对写意菊花比较感兴趣;从作业完成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写意菊花的画法和基本步骤,但是,从用笔、用墨的效果看,部分同学掌握的的还不理想,还需要通过多练习才能进一步提高。
教材分析:从本课起,本单元进入“造型·表现”领域,开始进行花鸟画基本技法的学习实践。
由于花鸟画表现题材十分广泛,不仅仅是花草和禽鸟,还包括蔬果、走兽、鳞介、翎毛、游鱼、昆虫等众多自然界动植物形象;所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本课先安排学习常见花卉的画法。
具体顺序是,首先重温小学阶段曾接触过的笔法、墨法,熟悉宣纸和笔墨的性能,接着学习画花卉,也是先将花、叶、枝等局部分开练习,先单独画花,再单独画叶,再单独画枝,最后将几个局部组合成花卉的完整形象。
教材以步骤图的方式提供了菊花的写意画范本,详细展示了基本画法过程,在指导学生临摹时,应注意提示学生发现最基本的笔墨规律、造型特点,以期掌握要领,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能进行写意花卉小品创作的目的。
本课可用四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学习教材第24页至25页内容。
小学曾浅显地接触过笔法、墨法,但墨法只介绍了“墨分五色”的规律,本课又新增了泼墨、积墨、破墨的技法介绍。
可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三幅花鸟画作品的随堂欣赏,在生宣纸上进行尝试体验。
初中美术_学画写意花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材分析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为中⼼、以学⽣能⼒发展为根本,要构建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学习⽅式和教学⽅式;注重培养学⽣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能⼒。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向全体学⽣,以学⽣发展为本,培养学⽣的⼈⽂精神和审美能⼒,为促进学⽣健全⼈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画写意花卉》是鲁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的第2课内容,按照学⽣的学习活动⽅式划分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在前⼀章学习了中国画的分类和表现形式,已经学习了中国画的理论知识的基础,本课除包含中国写意画的概念阐述以外,着重讲解写意荷花的画法步骤,这些内容包含中国画笔墨技法等最基本的中国画知识。
这两课与后四册教科书中的中国画课紧密关联、循序渐进,使初中阶段的中国画学习相对完整。
教学⽬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特点与⽅法,能够运⽤写意的技法表现花卉。
过程与⽅法:通过欣赏写意花卉的作品,了解花卉的特点与写意笔墨的使⽤,在练习中掌握花卉的写意技法,提⾼笔墨表现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感受中国写意绘画的意境与趣味,养成对于中国画的热爱。
教学设计⼀、引导阶段: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鸟画的分类,请学⽣分别说出所展⽰的两幅花鸟画作品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说出⼯笔花鸟和写意花鸟的各⾃特点,并以此引⼊课题《学画写意花卉》。
⼆:观察分析,直观感知请学⽣讨论⼀幅好的国画写意花鸟画作品的标准,引导学⽣观察思考并总结写意花卉的特点,使学⽣充分感受写意花卉具有简练的笔墨,能够抓住物象的特点与神情,并且以此抒发作者的情趣。
在这个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课堂开始之处使学⽣初步了解写意绘画,为接下来的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三:对⽐观察,形式分析《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我将展⽰我在宣纸上画出的四种笔法,让学⽣⾃⼰⽤⽑笔实验⽤⽑笔的那⼀部分可以画出上述四种效果,然后在笔法的讲解不分,同样展⽰三种墨法的效果图⽚,在⿊板上写出三种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让学⽣对号⼊座,从⽽培养学⽣的想象⼒。
第二课学画写意花卉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3课时
教材分析
从本课起,本单元进入“造型·表现”领域,开始进行花鸟画基本技法的学习实践。
由于花鸟画表现题材十分广泛,不仅仅是花草和禽鸟,还包括蔬果、走兽、鳞介、翎毛、游鱼、昆虫等众多自然界动植物形象;所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本课先安排学习常见花卉的画法。
具体顺序是,首先重温小学阶段曾接触过的笔法、墨法,熟悉宣纸和笔墨的性能,接着学习画花卉,也是先将花、叶、枝等局部分开练习,先单独画枝,再单独画花,再单独画叶,最后将几个局部组合成花卉的完整形象。
教材以步骤图的方式提供了梅花、菊花两种花卉的写意画范本,详细展示了基本画法过程,在指导学生临摹时,应注意提示学生发现最基本的笔墨规律、造型特点,以期掌握要领,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能进行写意花卉小品创作的目的。
教学思路
本课可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学习教材第24页至25页内容。
小学曾浅显地接触过笔法、墨法,但墨法只介绍了“墨分五色”的规律,本课又新增了泼墨、积墨、破墨的技法介绍。
可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三幅花鸟画作品的随堂欣赏,在生宣纸上进行尝试体验。
具体到写意花鸟的画法,这一课时的任务是完成“活动一”的内容,指导学生分局部进行临摹练习,顺序是画枝→画花→画叶。
临摹时可暂不考虑整体构图,将注意力集中在枝的上挺、下垂、横斜、回折等取势上和花与叶的点厾、勾填(双勾、填色)等一般技法上,目的是为后两课时的完整作品临摹做前期准备。
第2至第3课时,完成“活动二”的两项内容。
第2课时完成梅花、菊花的临摹练习,第3课时尝试进行写意花卉小品的自主构图,运用所学花卉基本造型方法自由组织画面。
教师的现场绘画示范应贯穿于三个课时中,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引导。
学生课堂作业的展示评议,可着重放在第3课时,以学生自由构图的写意花卉小品为评议对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写意画的笔法、墨法,学习画枝、画花、画叶的方法步骤,能进行花卉临摹练习。
过程与方法:通过笔墨体验、局部临摹、完整形象临摹等方式学习写意花卉的基本方法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体会中国花鸟画审美特征和笔墨情趣,陶冶性情,提高对花鸟画的学习兴趣。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笔、墨、颜料、生宣纸以及固定宣纸的花架等。
学生准备用具:中国画画具及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上节课,通过古今画家的花鸟画作品欣赏,我们了解了中国花鸟画的一些基本知识。
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将用6节课的时间亲自动手实践,学学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画出我们自己的花鸟画。
中国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的技法,在动手画花鸟画之前,先让我们练习一下水墨画的笔法和墨法。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笔法和墨法,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中国画的韵味和意境。
(二)发展阶段
1、笔法练习:中锋,侧峰、逆峰,散峰。
2、墨法练习:“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泼墨,积墨,破墨。
学生分小组,按照教材第25页“知识点”中的介绍,进行用笔和用墨的实际体验。
教师到各组巡视指导,并在各小组分别示范。
提示:用笔和用墨分别介绍是为了更为清晰明确地展示笔墨技法,但在实际作画中笔墨是一体的,是无法硬性分开的。
教师现场演示,学生随教师演示进行临写练习。
(1)画枝:上挺,下垂,横斜、回折,藤蔓画法等。
(2)画花:用点厾法画单瓣红玫瑰,用勾填法画荷花。
(3)画叶:分别用勾填法、点厾法画不同种类植物的叶。
欣赏教材上徐渭、任伯年、潘天寿的作品。
课堂作业:临摹画枝、画花、画叶三组步骤图。
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1、在讲台展示区集中展示学生的临摹作业,部分典型作业可在视频投影仪上上展示并讲评。
讲评要点:
(1)步骤是否正确;(2)笔法、墨法的运用;(3)枝、花与叶的造型是否完整,是否有美感等。
2、请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其绘画过程,供别的学生观摩学习。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收好自己的作业,提示归类保存,以备学期末回顾总结。
收拾画具,整理卫生。
(五)课后拓展
注意观察常见花卉的形态特征,并注意搜集花鸟画作品进行欣赏;课余时间在家进行练习。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上节课已经练习了写意花鸟画的几个局部形态的画法,为画写意花卉做了技法上的准备。
这节课和下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两幅完整的写意花卉小品。
多媒体播放花卉图片、写意花卉作品。
欣赏画家教材26页于希宁的写意梅花作品。
(二)发展阶段
1、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图,教师进行写意梅花的绘画过程演示,学生跟随临写。
基本步骤:
(1)点厾法画出花瓣的基本形;(2)继续添加成簇;(3)点出花萼;(4)
在花瓣上轻勾花蕊;(5)用枯笔或浓墨勾出枝干;(6)添加调整,确定主枝、次枝走向及花朵布局;(7)整体调整,题款钤印,完成作品。
提示:梅花枝干应行笔果断,切记畏首畏尾,琐碎繁复;下笔前应调好墨色,注意要有浓淡变化;梅花花朵的分布要注意疏密变化。
提示作业要求:按照第26页的梅花步骤图,先作临摹练习,掌握要领后,再尝试自主进行画面构图,完成一幅写意梅花小品。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有代表性的问题加以及时处理,必要时再次演示某个局部的画法。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1、展示区集中展示学生的临摹作业和自主构图作业,以自主构图作业的展示为主并重点讲评,部分重点作业可在投影仪上展示并讲评。
讲评要点:(1)步骤是否正确;(2)笔法、墨法的运用;(3)枝干、花叶造型是否完整,是否美感;(4)整体构图是否合理;(5)花朵疏密处理是否得当。
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做适当补充。
提示下节课学习内容及需要准备的学具。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刷笔,收好墨和颜料。
整理自己的作业,注意晾干后折叠保存。
收拾画具,整理卫生。
(五)课后拓展
1、注意观察多种花卉的形态特征,注意搜集写意花鸟画作品图片,与同学交流分享欣赏感受。
2、利用课余时间多做写意花卉的练习。
第3课时
教学内容为学习写意菊花的画法,在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的基础上,完成课堂作业:先临摹课本第27页的写意菊花步骤图,再自主构图,完成一幅写意菊花小品。
教学过程同第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