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件《滚 核 桃》《小羊过桥》(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7.95 MB
- 文档页数:17
《滚核桃》教学设计(欣赏课)一、作品分析1987年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龙年音乐周”闭幕式上,一曲绛州鼓乐精品《滚核桃》,运用鼓梆、鼓槌等多种演奏技法,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核桃晒干后,从房顶滚落而下的音乐形象,赢得了听众阵阵掌声。
《滚核桃》由绛州鼓乐团集体讨论,王宝灿、郝世勋执笔整理而成。
1987年首次与观众见面,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得到修订完善,成为近年来广为人知的一首打击乐精品。
《滚核桃》取材于当地民间锣鼓曲牌《厦坡里滚核桃》,“厦坡”是晋南方言,指瓦房房顶。
乐曲内容表达的是:秋收时节,农民将核桃凉晒于房顶上,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坡滚下,坠地作响。
其作品本身就极富生活气息,经过再创作,赋于作品新的生命力。
也正是由于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真正做到艺术作品的真、善、美,又因作品短小、精干,便于推广普及。
整首作品,由头、身、尾三部分所组成。
塑造准确的音乐形象,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
为捕捉核桃沿房顶滚动而下的音乐形象,乐曲第一部分,运用了递增传递式的鼓梆演奏,乐器由少增多,速度由慢渐快,以及演奏员们自由敲击鼓梆不同部位和闷击鼓面等手法,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了核桃四处滚落的形象。
表现手法有敲击鼓梆、鼓面;闷击鼓面、交替敲击鼓槌和鼓梆、单手滚奏等。
并用“花敲”击法,不断变换鼓面鼓梆和鼓槌之音色,生动地模拟了这一生活场景,尽情抒发了农民欢庆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滚核桃》,感受音乐形象,了解“滚核桃”这一音乐形象是通过多种演奏技法在乐器上体现的。
2. 了解山西绛州鼓乐,喜欢这首音乐作品。
3. 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能够用鼓模仿简单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音乐形象,了解多种演奏技法。
教学难点:模仿简单的演奏技法,通过打击乐器进行体验。
四、教学过程:(一)聆听一段音响。
你联想到什么?1. 听音乐,了解音乐形象。
师:《滚核桃》是山西绛州鼓乐代表作之一,由多面堂鼓演奏。
乐曲表现了秋天,农民把打下的核桃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晾晒。
小羊过桥
有一只小白羊和一只小黑羊,他们都住在河边。
小白羊住在河东边,小黑羊住在河西边。
这条河不宽,可是很深。
河上架着一根木头,就是独木桥。
有一天,天气很好,小白羊心想:“这么好的天气,我到姥姥家去一趟吧。
”
这时候,小黑羊也一边咩咩地唱着歌,一边“的笃的笃”地走上了独木桥。
原来小黑羊要到小河东边去看爷爷呢。
小白羊朝西走,小黑羊向东走,走着走着,走到桥中间,他们俩就碰头了。
小白羊走不过去,小黑羊也走不过来。
“退回去,快给我退回去!你知道吗,我要过桥看我姥姥呢!”“你退回去,你看姥姥有什么要紧,我要过桥看我爷爷呢!”“为什么要我退回去呢?是我先上桥的!你应该退回去才是!”“什么,要我退回去?哼,是我先上桥的!你应该赶快退回去!”说着说着,小白羊和小黑羊就吵起来了。
他们越吵越凶,谁都不肯让谁。
小白羊发脾气了,他低下头,把两只角对着小黑羊冲过去。
小黑羊见小白羊冲了过来,也低下头,把两只角对着小白羊冲过去。
只听见“咚”的一声,小白羊的头和小黑羊的头撞在了一起;又听见“扑通,扑通”两声,两只小羊都掉到河里去了。
讲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相互谦让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