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熊来了、狐狸分饼和囚徒困境
- 格式:doc
- 大小:549.50 KB
- 文档页数:86
囚徒困境的推理方法基础
囚徒困境的解法:
一、双方达成合作协议:确保公平和正义。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在囚徒困境中,如果双方可以见面交流,达成合作,那么双方就会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可见交流合作,达成协议,是解决囚徒困境的重要条件。
在双方达成合作协议时,一定要确保公平和正义。
不然协议纵使达成,一方不免心怀怨恨,极可能打破合作协议。
二、保证双方不变卦。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为保证双方不变卦,双方可以寻找外部的权威人士来促成合作并守护公平。
当农民工遇到不良老板,恶意克扣及延发农民工工资,农民就会寻找劳动部门以解决纠纷。
此时,劳动部门就相当于外部的权威人士,保证了合作协议的进行。
囚徒困境博弈案例囚徒困境博弈案例是指两个犯罪嫌疑人被捕后被分开审讯,而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们自己和对方的判刑结果。
如果他们都保持沉默,那么可能会被判轻罪;如果一方供出另一方,那么供出者可能会被判免罪,而被供出者则可能会被判重罪;如果两个人都供出了对方,那么他们就都会被判中罪。
因此,囚徒困境博弈案例涉及到了合作和背叛、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典型的博弈论问题。
在囚徒困境博弈中,存在两种策略:合作和背叛。
如果两个囚徒都选择合作,那么他们都会被判轻罪;如果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那么他们都会被判中罪;如果一个囚徒选择合作而另一个囚徒选择背叛,那么背叛者会被判免罪,而合作者会被判重罪。
因此,合作是对大家都有利的最优策略,但如果对方背叛,个人最优策略则是背叛对方,这就导致了囚徒困境博弈的产生。
为了解决囚徒困境博弈问题,游戏理论学家提出了多种博弈策略,其中最著名的是“波纳诺策略”。
波纳诺策略是指先合作一次,然后根据对方上次的选择决定自己的选择。
如果对方选择了合作,那么自己也继续选择合作;如果对方选择了背叛,那么自己也选择背叛。
这种策略能够避免短视行为和盲目选择,而是根据对方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策略。
实际上,囚徒困境博弈不仅仅存在于犯罪领域,而且也存在于经济、政治、环境等各个领域。
例如,环保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案例。
如果每个人都不愿意承担环保成本而继续污染环境,那么最终整个社会都会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如果每个人都愿意承担环保成本,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受益于更清洁的环境。
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调整环保成本的分摊,以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在现实中,解决囚徒困境博弈问题也需要各方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努力。
例如,在经济领域,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都存在囚徒困境博弈的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如实行贸易自由化、维护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制定环保政策等。
囚徒困境博弈的本质是透过“自我利益”与“共同利益”间的矛盾来思考,固然改良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其中困境,但说到底一切的答案都要从一个关键词“信任”中出发。
狐狸分饼的童话故事要是你做了狮子,狐狸会来欺骗你;要是你做了羔羊,狐狸会来吃了你;狐狸它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狡猾,如此的灵活。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狐狸分饼的童话故事,希望对你有用!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
他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
有一天,天气很好,哥儿俩手拉着手一起出去玩。
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块很大很大的饼,捡起来闻闻,嘿,喷喷香。
可是只有一块饼,两只小狗熊怎么吃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点。
这可不好办哪!大黑说:“咱们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你的也不能比我的大。
”小黑说:“对,要分的公平,你的也不能比我的大。
”哥儿俩正闹着呢,狐狸大婶来了。
她看见饼,眼珠骨碌碌一转,说:“噢,你们是怕分得不公平吧?来,让大婶给你们分!”哥儿俩高兴的说:“好,好,咱们让狐狸大婶来分!”狐狸大婶接过饼,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可是她没有这样做。
她把饼一下子掰成两半。
哥儿俩一看,连忙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
”狐狸大婶说:“你们别着急呀!瞧,这一块大一点儿的,我咬它一口。
”狐狸大婶张开嘴,“啊呜”又咬了一口。
哥儿俩一看,急得大叫起来,:“不行!不行!这块大一点儿的被你一咬,又变成小的了。
”狐狸大婶说:“哎呀,你们急什么呀!那块大了,我再咬它一口。
”狐狸大婶张开大嘴,“啊呜”又咬了一口。
哥儿俩一看,又叫起来:“那块大的被你咬了一口,又变成小的了。
”狐狸大婶就这样这块咬一口,那块咬一口,饼只剩下小手指那么一点儿了。
她把一丁点儿大的饼分给大黑和小黑,说:“现在两块饼都一样大小了,吃吧,吃吧,吃的饱饱的。
大黑和小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狐狸分饼的童话故事读后感作为亲兄弟的大胖和小胖本应该互相谦让,结果反而为而一张饼相互争执,最后上了小狐狸的当。
我们要学会大方,互相谦让。
不要为了一些小事就自私。
本来兄弟俩应该和好一起对付狡猾的小狐狸,我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以后该如何和兄弟姐妹们相处了。
狐狸分饼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非常聪明,善于捕食。
一天,狐狸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块
美味的大饼。
它非常高兴,但它也知道,这块大饼实在太大了,它一个狐狸根本吃不完。
于是,它想到了一个主意,它可以把这块大饼分给其他的动物,这样每个动物都能分享到美味的大饼,而且它也不用担心吃不完。
狐狸开始找到了一只兔子,它对兔子说,“兔子朋友,我有一块美味的大饼,
太大了我一个狐狸吃不完,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分享呢?”兔子听了非常高兴,它答应了狐狸的邀请。
于是,狐狸把大饼分成了两半,一半给了兔子。
接着,狐狸又找到了一只熊,它对熊说,“熊朋友,我有一块美味的大饼,太
大了我一个狐狸吃不完,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分享呢?”熊听了也很高兴,它答应了狐狸的邀请。
于是,狐狸又把大饼分成了两半,一半给了熊。
最后,狐狸又找到了一只猫,它对猫说,“猫朋友,我有一块美味的大饼,太
大了我一个狐狸吃不完,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分享呢?”猫听了也很高兴,它答应了狐狸的邀请。
于是,狐狸又把大饼分成了两半,一半给了猫。
这样,狐狸和它的朋友们一起分享了这块美味的大饼,它们吃得非常开心。
大
家都觉得狐狸真是个好朋友,因为它愿意和别人分享美味的食物。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狐狸分饼的故事告诉我们,分享是一种美德,
愿意和别人分享,不仅可以让别人感到快乐,也会让自己感到快乐。
正如狐狸一样,它愿意和朋友们分享大饼,最终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狐狸一样,愿意和别人分享,让世界充满爱和快乐。
囚徒困境名词解释
1、囚徒困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2、在这个博弈中,参与者必须反复地选择他们彼此相关的策略,并且记住他们以前的对抗。
阿克塞尔罗德邀请全世界的学术同行来设计计算机策略,并在一个重复囚徒困境竞赛中互相竞争。
参赛的程序的差异广泛地存在于这些方面,算法的复杂性、最初的对抗、宽恕的能力等等。
阿克塞尔罗德发现,当这些对抗被每个选择不同策略的参与者一再重复了很长时间之后,从利己的角度来判断,最终“贪婪”策略趋向于减少,而比较“利他”策略更多地被采用。
他用这个博弈来说明,通过自然选择,一种利他行为的机制可能从最初纯粹的自私机制进化而来。
3、囚徒困境的条件:
①友善
最重要的条件是策略必须“友善”,这就是说,不要在对手背叛之前先背叛。
几乎所有的高分策略都是友善的。
因此,完全自私的策略仅仅出于自私的原因,也永远不会首先打击其对手。
②报复
但是,阿克斯洛德主张,成功的策略必须不是一个盲目乐观者。
要始终报复。
一个非报复策略的例子是始终合作。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选择,因为“下流”策略将残酷地剥削这样的傻瓜。
③宽恕
成功策略的另一个品质是必须要宽恕。
虽然它们不报复,但是如果对手不继续背叛,它们会一再退却到合作。
这停止了报复和反报复的长期进行,最大化了得分点数。
《狐狸分饼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狐狸分饼的故事。
有一天,小熊兄弟俩得到了一块大饼。
这时候,狐狸跑过来了,它看着大饼,眼睛滴溜溜转。
狐狸说:“哎呀,你们俩不好分饼呀,我来帮你们分。
”小熊兄弟同意了。
狐狸故意把饼分成一大一小两块。
它说:“这块大的给弟弟,小的给哥哥。
”
哥哥不高兴了。
狐狸又咬了一口大的,结果大的变得比小的还小。
最后,饼都被狐狸吃光啦。
《狐狸分饼的故事》
小朋友们,听我讲哦。
小熊哥哥和小熊弟弟有一块香喷喷的饼。
狡猾的狐狸看到了,馋得口水直流。
它自告奋勇要帮忙分饼。
狐狸把饼掰得一边大一边小。
弟弟拿了大的,哥哥不愿意。
狐狸就假装公平,咬了弟弟的饼一口。
没想到,咬得太多,弟弟的饼反而小了。
就这样,狐狸左一口右一口,把饼全吃了。
《狐狸分饼的故事》亲爱的小朋友们,故事来啦。
小熊兄弟俩开心地拿着一块饼。
坏狐狸凑过来,说要帮忙分。
它把饼分成不平均的两块。
哥哥觉得不公平,狐狸就去调整。
结果越调越糟糕,饼变得越来越小。
最后,狐狸一口接一口,把饼都塞进了自己的嘴巴。
小朋友们,可不能像狐狸这么贪心哟。
囚徒困境1. 引言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描述了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做出自私决策的结果不利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现象。
本文将介绍囚徒困境的定义、模型、解决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2. 定义囚徒困境由美国数学家墨菲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用来研究多人博弈理论中的合作问题。
在囚徒困境中,两名囚徒分别被关押在不同的房间中,不得相互沟通。
检察官没有足够的证据定罪,但却希望能够定罪并获得最重的刑罚。
因此,检察官给每名囚徒提供了选择合作或背叛的机会。
•如果两名囚徒都选择合作,则检察官无法定罪,每名囚徒被判一年徒刑。
•如果一名囚徒选择合作,而另一名囚徒选择背叛,则背叛者将不受惩罚,合作者将受到极重的刑罚(10年徒刑)。
•如果两名囚徒都选择背叛,则每名囚徒将被判刑5年。
3. 囚徒困境的模型囚徒困境可以用一个2x2的矩阵来表示。
矩阵中的元素表示每名囚徒选择合作或背叛所对应的结果。
囚徒B选择合作囚徒B选择背叛囚徒A选择合作(1, 1)(0, 10)囚徒A选择背叛(10, 0)(5, 5)在这个矩阵中,左上角的元素表示当两名囚徒都选择合作时的结果,右下角的元素表示当两名囚徒都选择背叛时的结果。
4. 解决囚徒困境的方法4.1. 唯一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在多人博弈中,当所有参与者都选择了策略后,没有人再通过选择其他策略来使自己得到更好的结果。
在囚徒困境中,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双方都选择背叛。
虽然这个结果不利于个体和整体的利益最大化,但由于囚徒无法沟通和合作,双方都不愿冒险选择合作而遭受重刑。
4.2. 重复博弈策略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面临多次的博弈,而不只是一次。
在重复博弈中,囚徒困境的结果可以发生改变。
4.2.1. 提前合作策略如果囚徒之间可以提前达成合作协议,并约定在每次博弈中都选择合作,那么纳什均衡将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双方意识到合作是最有利的策略,不再担心背叛对方。
4.2.2. 无限重复策略在无限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囚徒有机会观察对方的行为,并根据对方的策略做出决策。
★熊来了、狐狸分饼和囚徒困境编辑:进士原创:不动明王2008-03-26 14:52熊来了、狐狸分饼和囚徒困境熊来了的故事:两个人到树林里游玩。
正当他们兴致勃勃地观赏自然景色时,突然出现一只大黑熊向他们跑来。
两人顿时惊慌失措,其中一个人马上冷静下来,迅速地换上跑鞋。
另一个人看着他忙碌,不解地问:“你换鞋有什么用呢?难道能跑得过熊吗?”换跑鞋的人说:“我不是要跑过熊,我只要跑过你就行了。
”话音未落,已窜了出去。
最初,这个故事是以笑话的形势出现的。
但是,和大多数人笑过就忘不同,我始终觉得这不仅仅是个笑话,而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黑色幽默。
其影射的应该是熊市来了的大背景,可能产生于投资行业。
Google搜索中,果然出现了一个近似的基金业版本。
(详见下文)。
狐狸分饼:狐狸给两个小熊分一张饼,狐狸把饼从中间掰开,两个小熊一人一半,可是狐狸掰的不太平均,所以小熊就不愿意。
狐狸有办法啊,他左面一小口,右面一大口,咬完了一看,还是不平均,所以狐狸就继续左一口、右一口的咬,结果就剩下了两个小牙,这下终于平均了,两个小熊一人拿着一小牙饼高高兴兴的走了。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真理,就是狐狸永远拿大头。
分饼是这个道理,分金银财宝也一样,狐狸吃两头,分到小熊手里就是那“一小牙”。
这个故事是幼儿类读物里面常见的。
最初,我未上学前,就在《故事365天》这本书里面见过,从此没有忘记故事所交给我的道理。
关于囚徒困境,因为篇幅较大,见下文。
万般皆可法,须弥芥子皆存天道,唯悟性得之。
【·原创:不动明王2008-03-26 14:53 】第三章、你能跑得比熊快吗?“如果你善于在市场上把握时机,就可以成为强盗”--唐纳德·麦尔斯特股灾的可怕不仅在于它给投资者的伤害,最可怕的是谁也无法知道股灾什么时候来临,并且谁也无法知道灾难将持续多久,以及将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有一个基金业的老笑话,讲的就是基金经理如何面对风险的。
“基金经理甲与基金经理乙是好朋友,二人一起相约去某城市郊外的森林烧烤度周末,甲乙二人到了森林后,刚支起烧烤架,这时有个猎人走过来,说这个林子里有伤人的熊,前几天才咬伤了好几个游客,两人都表示不怕,愿意继续留下来,猎人走了后,甲越想越怕,对乙说:”不然我们还是走吧。
”乙说:“不用怕!”甲感到奇怪,问乙:“难道你比我更强壮吗,可以打得败可怕的熊。
你跑得比熊更快吗?”乙自信地说:“我没有能力打败熊,我也跑得比熊慢,但是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股市投资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障碍长跑,对于风险是谁也无法避免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遇到,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最关键的能力不是在于躲避风险,而是在注定要遇到风险的时候如何做到控制损失,他往往能做到在上升的市道里获利比别人多,而在下降的市道里损失比别人少,几轮下来他就遥遥领先了。
一、市场的最大机会在哪里短期股价的随机波动必然导致短期获利只能是少数的幸运事件,而获利只能来自于整体市场的长期向上。
众所周知,证券市场的波动是由各种证券的波动汇聚而成的,长期的上升力度取决于各种长期上升、下降力量的相互消长关系。
一个长期向上的市场必然有一部分力量远大于市场的总涨幅,而一部分落后于整个市场。
而且在每一轮受涨跌中,上升力量往往涨得多跌得少,而下跌力量往往跌得多涨得少。
效率市场的最大机会就在于对市场起长期拉动作用的上升产业。
只有长期投资于上升产业中,才能在整个市场不可避免的循环涨跌中,长期反复振荡上升,获得远高于市场平均的收益。
二、市场的上升原动力来来自于哪里以道-琼斯工业指数为标度的美国股票市场为例,在不断地克服一次又一次的景气循环之后,最终保持着不断向上增长的长期历史趋势。
由于经济总体而言是向前发展的,所以股票价格总体上具有不断向上增长的长期历史趋势,。
股市价格波动向上特征,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所贡献:第一,上市公司整体中最活跃的处于生命周期上升阶段公司群体的股价波动,是向上的主要推动力。
第二,上述推动过程中以“接力”方式形成的不断接替的动力,上升推动力用超过市场平均涨幅拉动力量抵消了前一波主导波的下降力量,使整个市场形成缓缓盘升状态。
第三,前一波主导推动作用的下降消退虽然对市场起了消极影响,但大幅衰退的产业绝不会再回到一无所有的过去。
(例如:钢铁工业整体是衰退产业,但它不会导致世界重回石器时代。
钢铁工业所创造的成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
)这些产业成为每一次历史大底的坚实底基,如果连这些产业都具备了一定的长期投资价值时,就可以断言牛市的来临。
而新兴产业就在这些基础上带领市场继续向前。
以美国市场为例:19世纪末期的铁路业、20世纪初期制造业、20世纪中期国防电子产业、20世纪末期计算机及信息产业,这些处于生命周期上升阶段公司以接力方式形成的对股市连续推动力。
作为投资者应该抓住市场处于生命周期上升阶段的公司,由于这些公司对市场向上的拉动作用,其涨幅应该大于市场的平均涨幅,因此其产生的收益理应大于市场的平均收益。
三、整体向上特征并不能否认市场局部零和博弈的特点但是你如果以为可以在整体上升的市场中可以随意短期投机,那你就错了,因为整体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些交替对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向上拉动力量,而上升力量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是悄悄实现的、是渐近的,如果投错了方向,放在下降力量中,失败的概率就很高了。
长期以来,相当多研究者以股票市场价格的向上性特征来否定股票市场的零和游戏规则。
他们认为,由于市场具有向上性特征,说明了股票市场的游戏规则不是“零和”,而是“正和”,因而有可能使大多数投资人成为最终赢家。
这种错误观点是证券投资历史上流行时间最长久,也是危害性最大的错误观念之一。
两点决定了向上性特征并不能否认市场局部零和博弈:1、对于投资人个体而言,股票价格的向上性特征不一定能保证投资人选择到有利的样本点。
例如投资的起始时间的选择和结束时间的选择,等等。
2、股票价格向上性特征不一定能保证投资入投资获利的另一主要因素是股票的优胜劣汰机制。
你很难找到长期向上的投资对象。
股票价格的向上性特征是股票市场总体,而非个体的性状。
对股票个体而言;大量股票处于将被历史淘汰的结局;据统计,现有美国股票中,大约有两万个处于长期沉寂状态,只有8000-9000个股票交易较为活跃。
股价波动的向上性,是以大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为代价而获得的。
据统计,美国新注册公司的5年存活率为60%-70%。
以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成分股票的变动为例。
道-琼斯工业指数中的成分股票,代表着美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群体,而100年来,道-琼斯指数的成分股中大约1/3发生了替换。
这一变动可视为美国企业竞争的一个缩影。
而对一般上市公司而言,这一优胜劣汰的过程则更加激烈。
四、如何在越来越成熟的市场里获得超级利润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渐成熟,规模越来越壮大,“一赚二平七赔”的现象将长期持续下去,这里的赔并不一定指赔钱,而是指输给市场的平均利润。
股票市场上的任何一个赢家都只能由输家来供养。
由于股票市场运转本身所需的一切成本及其连带成本都最终出自输家之手,因此,股票市场上的最终赢家只能是少数人,而决不可能是多数人。
这是股票市场上的一条铁的定律。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投资人才可能充分认识到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
大多数短线交易者注定输给市场;而利用市场的向上性特征,进行多元化、模拟指数化、被动型的长期投资者只能成为少数与市场打平手的一小部分;利用市场向上的原动力,集中并且长期投资于处于生命周期上升阶段的公司,避免频繁交易,不受市场随机波动的影响,才能成为小概率事件中的一分子,获得超常的利润。
效率市场的最大机会就在于对市场起长期拉动作用的上升产业长期投资。
*******以上摘于《孤独者生存》,全文见于/zqts/gdzsc/gdzsc01.htm【·原创:不动明王2008-03-26 14:56 】录•经典的囚徒困境•一般形式•现实的例子•与囚徒困境相关的各事件•重复的囚徒困境•相关的博弈•注释囚徒困境(Prison 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
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
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
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
作为反复接近无限的数量,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
囚徒困境的主旨为,囚徒们虽然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无罪开释),但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
但实际上,执法机构不可能设立如此情境来诱使所有囚徒招供,因为囚徒们必须考虑刑期以外之因素(出卖同伙会受到报复等),而无法完全以执法者所设立之利益(刑期)作考量。
经典的囚徒困境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
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
用表格概述如下:甲沉默(合作)甲认罪(背叛)乙沉默(合作)二人同服刑半年甲即时获释;乙服刑10年乙认罪(背叛)甲服刑10年;乙即时获释二人同服刑2年解说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
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
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
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
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