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无人机载精确制导空面武器及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86.00 KB
- 文档页数:6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高效便捷工具的需求日益增长,无人机技术正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无人机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正不断展示出其各种应用领域的巨大潜力。
从最初的军事用途到如今的民用和商业用途,无人机的发展经历了长足的进步,并在不断演变中呈现出多个令人振奋的未来趋势。
首先,无人机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无人机在军事情报收集、监视侦查、实施打击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的“捕获者”和中国的“彩虹”系列,以及以色列的“预言者”等无人机系统已经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的必备武器。
未来,无人机在隐蔽性、攻击力和作战效率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为军事优势的关键因素。
其次,在民用领域,无人机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无人机配备高分辨率相机和精确的导航系统,可以用于风景拍摄、地质勘测、电力巡检等任务。
此外,无人机还可用于快递、货运和物流等行业,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
餐饮业也开始使用无人机将美食送到消费者手中,实现即时配送。
无人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改变了现有传统行业的模式,掀起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未来,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还将出现新的趋势。
首先,在技术方面,无人机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
目前,无人机的飞行需要通过操控员进行操作,未来无人机将通过先进的自主导航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飞行,减少人为干预,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对无人机的通信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也将取得突破,实现多机协同作业,提高整体系统的效率和作战能力。
其次,在应用领域,无人机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
目前,已经有人开始研究利用无人机在城市交通管理、气象预警、资源调查等领域进行广泛应用。
无人机可以帮助监测交通拥堵情况,提供快速的交通管制和应急救援服务,提高城市的整体交通运行效率。
同时,无人机也可以用于灾害预警和救援,监测气象变化,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和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无人机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本文将从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发展趋势、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历程无人机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发展,当时主要是在军事领域进行试验和应用,例如美军使用Beechcraft AQM-37 Jayhawk等无人机进行战斗机模拟攻击。
1990年代以后,无人机技术逐渐得到发展,平民化应用慢慢被推进。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无人机用于拍放示意图、拍摄风景等轻型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把无人机技术引入到其中。
在医疗领域,无人机被用于医药配送、快递等配送场景;在建筑领域,无人机被用于实地勘察和安全巡检等场景。
在农业领域,无人机被用于农场植保、农作物监测等作业。
此外,无人车、无人机的航拍比赛和模拟人工智能驾驶也逐渐变得流行。
二、无人技术的技术趋势无人机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逐渐得到发展的。
当前,技术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更为智能的机身 - 目前,市面上多数无人机都配备了传感器,比如说陀螺仪、电子罗盘等。
预计未来,应用更为智能的芯片将会让无人机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
2、更为丰富的传感器 -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会出现更为丰富的传感器。
比如说,目前主流的无人机都可以进行高清航拍,而未来很可能可以实现高精度实时成像。
3、更为先进的控制系统 -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无人机的控制系统也将变得更加恰如其分。
不仅如此,无人机之间的无线通信也会变得更加先进。
三、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场景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下面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领域。
1、农业领域 - 在农业领域,无人机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植保。
传统上,植保都是人工进行的,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而无人机植保技术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让植保更为精准。
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分析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兴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无人机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安全性能和应用范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无人机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无人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飞行控制技术。
飞行控制技术不仅关系到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和精准度,还涉及到自主飞行、避障、编队飞行等高级功能。
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姿态控制、轨迹规划和自主导航等方面。
现阶段,飞行控制技术已经取得了较为成熟的成果,使得无人机能够实现高度自主的飞行,并且能够应对复杂的飞行环境。
其次,传感器技术是无人机关键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传感器技术包括图像传感器、激光雷达、气象传感器等,可以为无人机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图像传感器可以用于无人机的目标检测和跟踪,激光雷达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面测距数据,而气象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天气状况。
这些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无人机的感知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使得无人机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进行安全、高效的飞行任务。
第三,通信与导航技术是无人机关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技术可以提供无人机与地面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包括航迹控制、图像传输、遥测监测等。
导航技术则可以保障无人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准确导航。
无人机通信与导航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无人机的任务执行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也为无人机的应用拓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此外,无人机动力系统的研究也是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动力系统可以提供无人机所需的动力和能量,一般包括发动机、电池、燃料电池等。
无人机动力系统的研究旨在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载荷能力和环境友好性。
近年来,随着电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动力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无人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无人机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在飞行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与导航技术以及动力系统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成果。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航空技术的深入了解,无人机技术已经开始逐渐流行。
无人机是一种由航空电子设备和遥控器或自主程序控制的、无需飞行员搭乘即可进行任务的无人航空器。
无人机的使用领域广泛,从民用、商业和军事应用中发挥作用,对各行各业的人们和不同国家的政府都带来了巨大的益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案例1、物流和运输最初无人机出现时,主要有两个想法:一是用于军事侦察、情报收集和攻击,另一个则是用于远离战场的不同商业应用,如物流和运输。
正如我们目前已经在许多地方看到的那样,无人机可以突破地面交通和天气的限制,使商品快速且准确地传递给其目的地。
特别是在交通拥堵或无法通行的地方,无人机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例如在救援行动中可以快速响应并将必要的物资以及救援人员运到现场。
2、农业无人机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在农业中。
无人机可以为农民和农业公司提供诸如作物状态监测、种植区域勘测、农药施用、灌溉系统监测以及作物采摘等功能。
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质量相机和传感器,可以捕捉到植被的修改情况,分析土地和气象特征并生成影像图像的数据。
这种数据可以用于预测作物产量、提高农业效率,确保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
3、环境监测无人机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环境监测。
由于无人机可以在准确的高度飞行,探测高度和方向可以被提前确定,所以无人机可以被用于监测海岸线、森林和动植物的种群密度、采样具体区域的大气环境和地表,因此还可以用于隐蔽地区探测,感知环境变化以及应对自然灾害。
二、无人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今,无人机技术已经被迅速采用并成为未来最受欢迎的技术之一。
未来的市场前景具有丰富的战略布局和建设。
以下是几个展示未来应用趋势的领域:1、AI + 飞行无人机本身就是一种智能飞行器,但未来的应用极有可能尝试利用更多的AI技术来对其进行升级。
这样可以增强无人机的自主操控和返回能力,从而让无人机的作用更加完善,在极端飞行环境下拥有更好的适应性。
未来空战的发展趋势
未来空战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无人机: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在未来空战中的角色可能会越来越重要。
无人机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可以执行更复杂和危险的任务,同时还可以充当情报收集、目标侦察和武器攻击等多种角色。
2. 网络化作战:未来空战可能会向更加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建立各种传感器和作战装备之间的信息联网,可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共享和指挥控制,提高战场感知和指挥效率。
3. 精确制导武器:未来空战中的武器系统可能会更加精确和远程。
通过引入先进的制导技术,可以提高武器的命中率和破坏力,减少误伤和对平民的伤害。
4. 隐身技术:未来战斗机可能会采用更先进的隐身技术,以减少被敌方雷达发现和跟踪的概率。
隐身技术可以使飞机在空中保持低可观测性,增加存活能力和战斗优势。
5. 高超音速飞行器:高超音速飞行器具有快速突防和高机动性的特点,未来可能成为重要的空战力量。
高超音速飞行器可以迅速打击敌方目标,并具有击穿敌方防御系统的潜力。
总体而言,未来空战的发展趋势将倾向于更加智能化、网络化和多样化。
各种新技术的引入将带来更复杂和多变的战场环境,对空军装备和作战理论提出更高的要求。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技术正逐渐成为新时代的热门话题。
无人机可以完成很多平时人类难以触及的任务,从军事应用到民用领域,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就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讨论。
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无人机技术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人机可以用于侦察、空中打击等任务,既能减少人员伤亡,又可以发挥更大的战斗力。
例如,美国的MQ-9“捕食者”无人机就是一种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高性能无人机。
它可以携带导弹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也可以进行实时侦察和监视任务。
在民用领域,无人机也开始被广泛应用。
例如,农业领域可以利用无人机完成农田的巡查和植物病虫害的监测。
无人机可以通过高清摄像设备对农田进行拍摄,帮助农民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在物流领域,无人机可以实现快递物流无人化,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二、无人机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无人机技术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在军事领域,无人机将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
未来的无人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主决策,根据情况调整任务执行方案,提高作战效果。
同时,无人机的作战能力也将不断提升,可以执行更加复杂的任务。
其次,在民用领域,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无人机可以被用于环境监测,例如监测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帮助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用于救援任务,例如寻找受困的人员或提供紧急物资。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将不断延长,飞行稳定性和精确性也将持续提高。
最后,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还将涉及更多领域的创新。
例如,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无人机与其他设备的联动,更好地协同工作。
同时,无人机的能源技术和材料技术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通过优化电池和改善材料性能,提高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和载荷能力。
综上所述,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的发展展望也充满希望。
无人机技术的进步将改变传统领域的工作方式,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性。
国外军事科技的最新进展近年来,国外的军事科技领域发展迅猛,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智能化装备到高新技术研发,国外军事科技不断刷新我们对未来战争的想象。
本文将介绍国外军事科技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其对全球军事格局的影响。
一、无人机技术的突破无人机技术是国外军事领域的一大亮点,不断的突破和创新使其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
美国的MQ-9 “捕食者”无人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型多用途无人机之一,它具备了长航时、长航程、高空高速巡航和重型武器载荷等特点。
此外,美国空军还研发出X-47B无人战斗机,它具备完全自主起降、空中加油、作战部署等能力,成为了现代军事科技的典范。
这些先进的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军事部队在侦查、打击和无人侦察等方面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能力。
二、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国外军事科技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在战争中,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军事部队的战斗效能和作战指挥能力。
美国空军的“波塞冬”计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作战系统中,该计划旨在创建一个具备灵活性和智能决策能力的指挥控制网络,实现快速反应和全面战斗力的提升。
除了战争指挥系统,人工智能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的智能化改造。
例如,美国陆军研发的“先知”无人地面车辆,配备了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自主进行侦察、巡逻和目标追踪,大大提高了军事力量的机动性和战斗能力。
三、高超音速武器的突破在武器装备领域,高超音速武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
俄罗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和美国的“猛禽”高超音速导弹都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高超音速武器之一。
这些高超音速武器具备超高的飞行速度和超远的射程,能够在瞬间穿透敌方的防御体系,给敌方造成巨大的打击。
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使打击目标更加迅速、准确。
四、太空军事技术的发展太空军事技术也是国外军事科技领域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美国空军的太空军事计划“星际远征队”就是一个充分体现这一领域进展的例子。
美军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精确制导武器将朝提高射程和制导精度、隐身、超音速、降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1、增大射程增大精确制导武器的射程、可以提高发射平台的生存能力。
增加防区外交战的距离十分重要,现在的防区外武器仅仅是第一步,将来会出现更先进的系统。
远程巡航导弹的射程一般大于1000千米;防区外导弹的射弹,同时还在研制新的远程巡航导弹。
例如美海军正在研制"战术战斧"(1850千米射程)和"高超音速打击"(1100-1300千米射程)武器,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研制"经济可承受的快速反应导弹演示器"(1100千米射程)。
此外,美国还十分重视发展机载防区外导弹,如AGM -130射程为35千米,AGM-84E"防区外对陆攻击导弹"(SLAM)射程为185千米,"联合直接攻击弹药"AGM-154(JSOW)射程为70千米,"联合直接攻击弹药"(SLAMER)AGM-84H射程为275千米,"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JASSM)AGM-158的射程为450千米。
2、提高制导精度美国的制导武器大部分已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惯导制导系统(GPS/INS)进行途中制导,以便全天候、昼夜作战。
军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精度为9-12米,不受天气和战场条件的影响。
终端制导一般采用成像红外寻的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声探测装置和自动目标识别技术。
美导弹寻的器近年来已经从单频谱走向更复杂、能力更强的多频谱寻的器。
一个原因是武器系统数量少。
要求每个系统必须同大量目标交战在范围很宽的战场环境中操作、这导致扩展寻的器使用的频谱。
另一个原因是单频谱寻的器容易受干扰,军事装备可观察性降低和采取对抗措施(隐身和干扰)使采用多频谱寻的器更有吸引力。
多频谱寻的器技术依次是:毫米波与红外、毫米波与毫米波、红外与红外、射频与红外、射频与毫米波。
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精确制导武器是在常规武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武器, 现已成为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物理杀伤的主要手段,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是指是具有精确的制导系统, 以获得极高的命中精度、反应敏捷的控制系统和识别目标并摧毁目标的能力, 具有抗干扰能力、造价廉、能够大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且使用和维护简便的新式武器。
它包括各种精确制导导弹、炸弹、炮弹、巡航导弹和远程遥控无人驾驶飞行器等, 主要是战术导弹精确制导武器大多数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而精确制导武器这个术语起源于七十年代中期,如今已为各国军界所认同和通用。
很多国家都明确地把精确制导武器列为常规武器发展的重点。
精确制导武器采用的制导技术很多,通常有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地图匹配制导、惯性制导和精确定位等技术。
一、通用化对一种导弹进行改进,使其适应其他各种作战任务需要。
当前通用化的渠道至少有3种:将精确制导某个分子系统改装成按模块化制导,如美“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 T A C M S)为攻击不同目标,可以携带反装甲、攻击硬目标、反跑道弹头、地雷、反软目标弹药等几种弹头中的任何一种;将一种导弹经过改造满足另一种作战任务要求。
如美“麻雀”空空导弹,经过加装高度表,改造弹翼,重新设计发射装置,就成了“海麻雀”航空导弹;同一种导弹经改进后可由不同平台搭载,但仍完成同一种任务。
例如“飞鱼”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均可航载,也可以由潜艇发射。
目前,大批导弹经改进后,战斗力水平均产生了新的飞跃。
二、精确化精确管理效益倍增如今,军事强国数字化部队建设进程显著加快,精确化管理地位也随之提升。
现代物流管理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流”实施全程跟踪,可以实现高效决策和精确管控。
以信息融合技术为支撑,使得集成化人—机系统实现精确化运行与管控成为现实。
据悉,外军最新研制出联合全资产可视系统,可对作战人员、装备及补给品等实施全程自动跟踪、查询显示与调控。
国外无人机载精确制导空面武器及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作者:袁军符新军黄静陈金球来源:《无人机》2017年第07期军用攻击型无人机以其独特的战术战略优势出现在战场上,它的出现使战争规则与形式发生了变化,攻击型无人机将发展成21世纪新式战争的重要角色,对未来军事冲突将产生深远影响。
美军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其无人作战单元将达到作战单元总数的30%,预示着无人作战时代已经开启。
无人机载精确制导空面武器是攻击型无人机遂行对地、对海作战使命、发挥作战效能的重要基础,是攻击型无人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人机载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经历了改装、专用化与通用化3个过程,武器种类日趋丰富,相关技术亦在蓬勃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上无人机载精确制导空面武器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了发展小型化、远程化、高能化及新概念武器仍是主要方向,三者相互兼顾,相辅相成,尤其强调了定向能武器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重要性;随后重点对发展未来武器所需的关键技术及存在巨大应用潜力的前沿技术进行了预测与分析,重点集中在制导控制、动力与毁伤3个方面,最后对装备与技术领域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武器发展现状与趋势发展现状目前,攻击型无人机主要用于非对称性作战和反恐作战,对抗的激烈程度不高,攻击密度不大,攻击对象防护能力不强,且攻击对象的防空能力有限,因此,目前无人机载精确制导空面武器基于对现役小型战术空面武器进行适应性改进即可满足应用需求。
首先是固定翼与直升机载的反坦克导弹改装为无人机载空地导弹。
如美军攻击型无人机主要装备来源是技术十分成熟的激光制导型“海尔法”反装甲空地导弹,该导弹系列化发展程度极高,已发展成为庞大的导弹家族。
英军攻击型无人机主要装备毫米波/激光双模制导“硫磺石”反装甲空地导弹,“硫磺石”(Brimstone)空地导弹技术源于“海尔法”空地导弹,但其在导引头、战斗部与发动机技术上采用了英国与欧洲自主技术。
这类导弹重量均在50kg左右,射程不超过20km,这类导弹目前对于无人机来说已经算是“重型武器”,兼具打击小型硬目标与软目标的能力,是国外无人机的标准配置。
其次是直升机载的激光半主动制导火箭弹改为无人机载低成本精确制导武器。
如70mm精确制导火箭由无控火箭弹加装导引头或制导组件改装而成,重量为十几公斤,射程在6km左右,用于攻击软目标,如美国GATR70mm精确制导火箭已与“火力侦察兵”无人机进行了集成。
灵巧弹药制导迫击炮弹由于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具备无人机挂载的条件,如国外“GBU-44/B毒蛇”子弹药与“81mm”制导迫弹(ADM)。
这类无人机载武器重量不超过20kg,用于毁伤轻型目标与软目标。
发展趋势无人机载精确制导武器发展呈现两种趋势:一是专业化发展,为无人机开发专用武器,包括有动力型专用弹药和无动力型专用弹药两大类。
动力型专用弹药包括美国“小型销钉”导弹“、格里芬”导弹、英国“轻型多用途导弹LMM”、南非“班图武士”导弹等;无动力型专用弹药包括美国“蝎子”轻型导弹“、战斧”小型制导弹药、英国“无动力型轻型多用途导弹FLMM”、欧洲“军刀”增程航空炸弹;二是在研制固定翼及直升机武器的同时兼顾无人机平台,使其通用化,同样包括动力型弹药和无动力型弹药两大类,如美国联合通用空地导弹(JAGM)和小直径炸弹II(SDB-II)。
无人机载精确制导空面武器在功能与性能提升上呈现的趋势表现为:(1)小型化仍是首要发展方向虽然无人机平台载荷能力不断提升,但武器小型化仍是未来的发展主要趋势,也是前提,原因很简单,小型化可以增加载弹量,提升作战效能。
武器小型化涉及制导控制系统、战斗部、动力系统的小型化,制导控制系统凭借微纳加工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小型化问题基本解决,战斗部与动力系统小型化亟待解决,近期主要是研发高含能密度材料与高能推进剂,中远期则依赖新机理与其应用技术的突破。
(2)射程上追求远程化在强对抗条件下武器射程仍需满足“防区外发射”条件,以提升平台生存力。
如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研制小型巡航导弹SMACM,重量只有64kg,射程可达500km左右。
(3)毁伤上仍追求高威力目前,国外武器强调“低附带毁伤”能力,但这只是在非对称作战与反恐作战等低对抗强度下对毁伤能力的要求,在与具备较强军事实力的对手的大规模冲突中,国外仍强调“火力至上”,如美国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在其“先锋”无人机上完成了某“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实弹试验,近期,美国达信防务系统公司正在预研的“面清洁空地导弹CLAW”,其重量只有40kg,密集杀伤半径可达110m。
(4)制导上追求高智能化通过多模制导、多源信息融合与网络化技术,不断提升武器在导引、导航与控制方面的智能化程度,使武器具備自动目标识别、障碍物规避等“发射后不管”能力。
(5)强调电子压制与电子突防能力随着最近美军、以色列无人机相继在伊朗被俘获与击落,国外尤其强调无人机平台的战场生存能力,提升未来无人机平台“防区外”侦察与打击能力成为重点研究方向,特别强调无人机必须具备对抗电子目标与电子攻击能力,优先发展以武器投送的电子攻击装置,以避免载机抵近攻击,预计反辐射导弹、高功率微波导弹、电磁脉冲炸弹等武器将会成为未来战场上无人机作战的“开路先锋”式武器,如美军新型低成本辐射诱饵弹(MALD)诱骗型与干扰型已经装备固定翼飞机,其重量只有 130kg,具备无人机挂载条件,另外,据报道,美军最新型高功率微波导弹(CHAMP)2016年已批量生产,美军还制订了高功率微波武器中长期发展规划,可见其对定向能武器的重视程度,俄罗斯、德国、法国与瑞典均也装备了此类武器,尤其俄罗斯,已经实现了不同口径与不同威力电磁武器的系列化发展。
关键技术发展趋势(1)把推进小型化高能推进技术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高能推进技术研究方面,在固体火箭推进剂研究领域,氢、金属、氢-金属体系高含能材料的研究值得关注,美国开发出一种高能六锂氢晶体粉末推进剂,总冲达到现有高能推进剂10倍左右。
全电推进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如美国采用氢燃料电池推进的大型“鬼眼”无人机已经试飞成功,全电推进同样也可用于弹药的推进。
美国等军事大国甚至考虑在航空飞行器上采用“核推进”,近期美国宇航局(NASA)和Sandia实验室分别基于“低能量核反应”技术开发出安全的小型化“核推进”动力装置,这种动力装置未来将安装在“全球鹰”无人机上。
另外,国外正在研究的新概念推进技术还包括激光推进等。
动力技术与运载、投送能力密切相关,国外把动力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
(2)国外小型武器高效毁伤技术研究低调、紧张而有序世界高效毁伤技术正处在不断变革和飞跃发展阶段,物理毁伤技术的发展重点主要围绕高能含能材料的研究与制备、先进战斗部结构与毁伤机理、先进起爆控制技术等方面,正在朝毁伤模式多样化、毁伤目标精确化、毁伤威力高效化以及毁伤范围可控化方向发展。
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预测认为,未来的新型非核高能材料炸药包括亚稳态填隙式复合物(6倍TNT当量)、燃料-空气/粉尘-空气炸药(15倍TNT当量)、金属氢类HEDM (数十倍TNT当量)、张力键物质(100倍TNT当量)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德国科研人员已经实现了氢在氢化物中的金属态存储(即金属氢,威力可达数十倍TNT当量)。
由于毁伤技术十分敏感,国外在此领域同样保持十分低调,但通过披露的文献仍可看出,国外对毁伤技术与效能研究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核心技术。
由于电子毁伤技术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战效能,因此,国外军事强国对其发展尤为重视。
该技术在国际上已获得长足发展,由早期的一次性工作电磁脉冲炸弹发展至最新的“可重复攻击”的高功率微波导弹,国外已经掌握其核心技术,即“紧凑型重频脉冲功率源”技术。
在该技术领域,这些武器仍只是“常规武器”,美军最近发展的网-电战“赛博导弹(实质上是计算机病毒)”技术可谓网络-电子战领域的“核武器”,该技术可通过无线网络运用射频注入技术将“赛博导弹”发送至敌方计算机网络,对需要攻击的敌方重要网络设施实施精确攻击(通常为恶性攻击,可导致硬件系統永久性失效),瘫痪敌方整个网络系统,该技术之前已经在对伊朗核设施的网络攻击中得到验证,目前美军部分作战飞机,包括最新的电子战飞机EA-18G“咆哮者”上均已安装用于网-电战的“舒特(Suter)”系统,该系统相当于常规武器的火控系统,未来计划应用于无人机、巡航导弹与巡飞弹。
(3)精确制导技术蓬勃发展,概念与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国外十分重视小型化制导控制组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纳米加工技术,如美国基于纳米技术为“全球鹰”无人机开发的纳米合成孔径雷达“NANO-SAR”重量仅有0.9kg;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微核磁共振陀螺仪仅有一枚硬币大小;国外还研发出了量子比特通用型量子计算机。
这些系统在小型化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性能。
在新型探测与导航原理上,国外也进行积极的探索,如量子探测、μ介子探测、X射线脉冲星导航技术等,这些技术均跳出现有技术框架外,抗毁性强,目前无有效对抗措施,在未来战场上具有极强的生存力。
如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已经开发出首台工程化的“量子雷达”。
经典雷达应用的是电磁波的波动特性,而“量子雷达”应用的是电磁波的“粒子”特性,尤其是“量子纠缠”特性,除极强的探测能力外,还具有非凡的抗干扰与抗截获能力。
发展建议(1)重视作战需求研究,作战需求对武器与技术发展具有强大的牵引作用,每个国家都有其地理、政治、经济与军事环境,我国应根据自身所处环境与国际形势对潜在战争的对象与形式有清晰地判别。
(2)重视武器系统概念研究与方案论证。
首先应做好需求分析,然后再根据经济与技术基础发展相应的武器系统,要重视顶层规划与设计。
(3)加强对小型弹药在低成本高精度制导、新型高效毁伤技术与小型化远程动力技术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与预先研究的投入,加大对具备应用潜力的前沿研究的支持力度,做好技术储备。
(4)为减少资源浪费并提高效率,在投入上可采取“小步快跑”的投入策略,同时,加大对“研究成果”的考核力度,对研究成果的转化进行评估,根据研究成果及其可持续发展性进行合理投入。
结束语本文对国际上无人机载精确制导空面武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根据装备发展趋势及相关信息,预测了未来武器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制导、动力与毁伤3个方面,针对我国同类武器领域发展提供了几点建议。
(责任编辑:刘玲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