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物理 第二单元 光与透镜复习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543.51 KB
- 文档页数:7
1 第二单元 光学基本知识点2 透镜及其应用基础突破1. “用冰取火”时,首先要把冰块磨成( )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凸面镜2. 张宁用图2.2-3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2.2-3乙时, 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 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2.2-4所示的实验现象。
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潜望镜4. 如图2.2-5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 ,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 应该是 ( )A. u <fB. f <u <2fC. u = 2fD. u >2f5. 如图2.2-6,凸透镜甲的焦距为10cm ,凸透镜乙的焦距为20cm ,把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前25cm 处,则通过两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未画出)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透镜成像较大B. 乙透镜成像较大C. 甲、乙透镜成像一样大D. 甲、乙透镜成像大小无法比较6. 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选填“大”或“小”),这说明此图2.2-3 图2.2-4 图2.2-5 图2.2-62 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7. 作出图2.2-7中的折射光线。
8.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2.2-8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
透镜及其应用—2022年广州市中考物理二模汇编1.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前距离它的焦点5厘米处,能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成像,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为A.5厘米B.10厘米C.15厘米D.20厘米2.将一发光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不同距离处。
分别调整光屏到透镜距离都得到清晰的像,且光屏到透镜距离恰好相等。
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
由此可推断正确的是A.甲成的是实像,乙成的是虚像B.乙的焦距等于光屏到透镜的距离C.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D.发光体离甲透镜的距离小于离乙透镜的距离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则一束平行于主光轴(标注了刻度)的光线入射到这个凸透镜后折射的光线,正确的画法应是图中的A.B.C.D.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 当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可判断这个像是(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2) 若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上述实验中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移动。
(3) 请在图2中画出蜡烛AB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线,可判断此时蜡烛AB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选填“放大”或“缩小”)(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5.如图所示,小刚透过装水的圆柱形杯子观察铅笔。
手中铅笔的笔尖原来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则他看到的是铅笔的(选填“实”或“虚”)像,这是因为杯子和水起到了凸透镜的作用,(选填“近”或“远”)视眼镜用的就是这种透镜。
若将铅笔继续(选填“靠近”或“远离”)杯子,他所看到的像将会变成笔尖朝左。
6.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右焦点处有一平面镜垂直于主光轴放置。
一束光AB经凸透镜和平面镜怎样传播?画出光路图来。
7.请回答下列问题:(1) 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光线。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简易幻灯机由灯泡、胶片、凸透镜组成,要使幻灯机屏幕上的清晰像更大一些,则应()A.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同时镜头略远离胶片B.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同时镜头略靠近胶片C.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同时镜头略远离胶片D.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同时镜头略靠近胶片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变大B.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的“鱼”的上方C.把光屏拿走,像仍存在D.把镜片拿走,光将会聚在视网膜前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3厘米B.13厘米C.23厘米D.33厘米4.2023年2月哈工大宣布突破EUV光刻机关键技术,光刻技术是利用缩图透镜将绘制在掩膜上的电路图通过光源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从而制造出集成电路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若图示中掩膜上的电路图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膜上的电路图在硅片上成实像B.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D.要使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向下移动5.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A.甲:入射光垂直射向镜面时,不会发生反射现象B.乙:蜡烛远离玻璃板时,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变小C.丙:此时如果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D.丁: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光路图6.小雨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成的像是实像B.图甲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C.图乙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D.图乙中像与书本不在同一侧7.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
基础篇第二部分第2讲1.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A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C.正立、放大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2.(2019年株洲卷)如图为某同学游酒埠江时拍下的一张照片.根据这张照片可推断( B )A.山峰有多高,湖水有多深B.照片中实景在上,倒影在下C.群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3.(2019年徐州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D ) A.是放大的B.是缩小的C.是等大的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4.(2019年开平模拟)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 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D )A.100 mm以外B.恰为50 mmC.50 mm以内D.略大于50 mm5.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杆可以( D )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D.增大取景范围6.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7.(2019年南海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__上__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__将凸透镜向下移动__或__将光屏向上移动__.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在透镜右侧)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着改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缩小__的实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__向左移动__(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不变”).9.(2019年攀枝花模拟)眼球的结构类似于__照相机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_倒立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科学用眼,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__凹__透镜进行矫正.10.(2019年通辽卷)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上,请画出:(1)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2)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答案】11.(2019年菏泽卷)小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做了两个实验,如图所示.对比两图,你有什么发现?__在入射角相同时,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不同__.根据这两幅图,请你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__影响折射角大小的因素是什么__.1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蜡烛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照相机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2)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__右__移,光屏向__右__移(两空填“左”或“右”).此时,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__能__(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3)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小华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完整__(填“完整”或“不完整”);(4)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上__(填“上”或“下”)方移动.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测试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5cm< f < 20cmB.如果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上,此时将蜡烛向下调整,可使像处于光屏中心C.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若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完整二、填空题2.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cm(选填“25”“20”或“10”);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选填“上”或“下”)移。
3.现在很多同学不注意爱护眼睛,有不少同学患上近视眼,而随着年龄增长,到了中老年期却变成老花眼,甲、乙两示意图能表示“老花眼”是图,可使用镜来矫正视力。
三、实验题4.小南利用一个纸筒、凸透镜和半透明薄膜自制如图甲所示的模型照相机。
在使用时发现,被拍摄物体和照相机的距离有变化时,像会变得不清晰。
老师告诉小华,当物距改变时,照相机可通过伸缩镜头或调节镜头焦距两种方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为了验证老师的说法,小华选取蜡烛、多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光具座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1)实验前应将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调至;(2)当蜡烛、光屏、凸透镜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将蜡烛向左调节到某一位置时,凸透镜向(填“左”或“右”)调节,光屏上再次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得出:;(3)小南将蜡烛、光屏、凸透镜调回如图乙所示位置。
将蜡烛向左调节到某一位置时,换用焦距(填“更大”或“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专题02光学目录考情分析..........................................................................................................................................2知识建构..........................................................................................................................................3考点一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4)【真题研析.规律探寻】........................................................................................................4 考法01光的直线传播.............................................................................................................4考法02光的反射.....................................................................................................................4考法03平面镜成像.................................................................................................................5【核心提炼.考向探究】............................................................................................................7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7 考点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12【真题研析.规律探寻】..........................................................................................................12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4 考点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8)【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18)【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0【题型特计II.命题预测】..........................................................................................................20 考点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4)【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4 考法0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4考法02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24【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6【题型特计II·命题预测】..........................................................................................................27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光的直线传播厂—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L|| 2.33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项训练:透镜及其应用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做成的B.望远镜的物镜可以是凹面镜C.我们看到远去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在逐渐减小D.望远镜的物镜(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20cm C.30cm D.40cm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B.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C.若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D.若烛焰从光具座40.0cm刻线处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4.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机的镜头后形成()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5.如图所示,“重庆来福士广场”形象名“朝天扬帆”,寓意“扬帆远航”的重庆精神,诠释了“古渝雄关”的壮美气势,成为了重庆的标志性建筑。
关于来福士夜景图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楼上正在发光的LED灯带是光源B.数码相机拍摄这张照片,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C.潜入水中观看岸上的来福士大楼比它的实际高度要高D.嘉陵江水深比较浅,所以江面上所成的倒影并不完整6.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7.2023年中国智能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智造”汽车加速驶向全球。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项提升训练: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梳理1.透镜:利用光的来工作的光学元件。
2.凸透镜:中间,边缘。
对光有作用。
3.凹透镜:中间,边缘。
对光有作用。
4.三条特殊光路图:(1)凸透镜:(2)凹透镜: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6.眼睛和眼镜:(1)眼睛: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2)近视眼和远视眼:佩戴用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佩戴用透镜做成的眼镜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由视角决定.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就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显得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A.站在20m远1.6m高的人B.8m远的一棵1.7m高的小树C.2m远的1m高的柜子D.40m远的1.8m高的竹竿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照相机是利用A 点的成像原理制成的C.蜡烛在C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将蜡烛从C 移到A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3.某人戴的眼镜如图所示,则A.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近视眼B.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远视眼C.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D.幻灯机、照相机镜头与该眼镜不属同种类的透镜4.如图甲是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的情景,当航天员往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E,如图乙,水球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AC和BD,中间部分是空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C相当于凸透镜,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B.BD相当于凸透镜,是一个正立的缩小的像C.AC相当于凹透镜,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D.BD相当于平面镜,成一个正立的缩小的像5.下列各选项对所列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为近视眼的形成示意图B.乙图中,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在罩外听到的铃声会减小C.丙图中,只敲击右边的音叉,而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这是一种回声现象D.丁图中,对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式为a6.如图是乘客通过摄像头“刷脸”进站的情景。
第二单元光与透镜第1讲光现象1.小红同学在课外按如图2112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图2112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2.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C.放大镜把字放大D.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3.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列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4.如图2113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113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5.如图2114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高墙上的小镜子,人在侧面看被照射部分( )图2114A.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暗B.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亮C.墙是白色明亮的,镜子是暗的D.墙是暗的,镜子是明亮的6.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字有关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摄影”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7.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 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___(填“衣领”或“平面镜”).8.一个晴朗周末的午后,小明陪同妈妈在西溪河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地游动.实际上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9.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_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填“快”或“慢”).10.如图2115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入射角是________;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________;以ON为轴将硬纸板的右半面向后旋转,在硬纸板上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图211511.(1)如图2116甲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请画出光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2)请在图乙中作出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丙中作出物体MN的像M′N′.甲乙丙图211612.如图2117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图2117(1)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的关系.(2)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13.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光斑的位置(如图2118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实验.甲乙丙图2118(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第2讲透镜及其应用1.下列各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A B C D2.如图2215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距凸透镜30 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 )图2215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4.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5.如图2216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图2216A.无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6.如图2217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 )图2217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 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2218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218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 cmB.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8.如图2219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219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9.毕业前夕,摄影师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各班同学照毕业照,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遇到人数较多的班级,摄影师会增大镜头到同学们的距离,此时所成的像到镜头的距离________.10.如图2220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15 cm、像距v=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22011.(1)完成图2221甲中的光路图.(2)请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合适的透镜.甲乙图2221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图2222(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2222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2223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图2223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14.如图2224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甲乙丙图2224(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______.(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如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第二单元光与透镜第1讲光现象【演练·强化巩固】1.B 2.D 3.C 4.D 5.C 6.A7.4 不变衣领8.折射反射9.直线3×108慢10.α大不能11.(1)如图D8所示.图D8 图D9 图D10(2)如图D9所示.(3)如图D10所示.12.(1)2 大小(2)不能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13.(1)B、D 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2)油第2讲透镜及其应用【演练·强化巩固】1.D 2.D 3.D 4.C 5.B 6.A 7.D 8.D9.会聚减小10.倒立放大应在原来光屏位置右侧某一区域向左看11.(1)如图D15所示.图D15(2)如图D16所示.图D1612.(1)照相机(2)D (3)近视眼镜(4)将凸透镜向下调节(或将光屏向上调节或将蜡烛向上调节)13.D14.(1)8 同一高度(2)照相机能(3)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