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近三年中考物理命题思路及分析(黄振雄)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43
各主题近年考点的分布情况201 4 年中考备考建议对于一份大题分数占58 分的试题,怎样复习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益?我在此提出自己的几点意见。
一、认真研究试题结构和命题方向。
中考说明中明确指出的试题难易比例是:容易题40% ;中等难度题50%;难题10%。
各主题内容的比例是:物质约20%;运动和相互作用约40%;能量约40%。
试卷结构是:1、填空题7小题共21分;2、单项选择题7小题共21分;3、作图题1小7分;4、实验探究题3小题共18分、计算题2题共13 分;6、综合能力题3小题共20分。
这些信息结合前面列出的表格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认为我们至少要知道:1、只靠填空题、选择题拿分是不行的,因为这些题的总分才42 分,而学生的得分率若是70-80% ,则只能拿到28-32 分,仍属于非常低分的位置。
2、难度小、分值大、范围狭窄的作图题、计算题是提高中下生分数的关键,实验题是提高中上生分数的主攻点。
3、某些内容出现频率极高,必须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复深复透,如电功电热的计算、功率与速度计算、密度与压强计算、力臂作图、力的图示等。
4、每年的试题中,计算题总是包含一道力度题、一道电学题,而且难度不会太大,属于容易拿分的题;实验题总是包含一道基本仪器使用、一道测量性实验、一道探究性实验。
测量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中,总有一道是电学题,另一道是其它内容的。
作图题则总有一小题是电学的接线图。
以上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复习内容和重点。
二、加强专题复习。
在时间上要抓紧第一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进度,挤出时间组织专题复习。
基础分值太少的情况下,第一阶段的基础知识复习抓分效率不太高,而且与复习时间不成正比,应考虑给专题复习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掌握方法、熟悉内容。
建议至少安排以下几个专题复习:1、作图训练 3 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力的图示、杠杆与滑轮;第二部分反射与折射、透镜、平面镜成像;第三部分磁感线与通电螺线管、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家庭电路、电磁控制电路。
第33讲电与磁实验专项命题分析广东省近五年中考物理命题分析考点20232022202120202019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___ ______省题15___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_______________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省题6___ 省题16______应电流的条件【课程标准】4.2.9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例用小磁针、通电螺线管等,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4.2.10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例用矩形线圈或单根导线、磁体、灵敏电流计等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实验一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图解实验器材通电螺线管磁场演示器、条形磁体、菱形小磁针(2个)、铁屑、干电池、开关、导线。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菱形小磁针,并在螺线管的周围均匀撒适量铁屑。
(2)闭合开关,观察菱形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
(3)交换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观察菱形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
(4)在条形磁体的两端各放一个菱形小磁针,观察菱形小磁针的指向,并在条形磁体的周围均匀撒适量铁屑,轻敲纸板后,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
实验结论(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电流方向改变,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也发生改变。
例1如图是小磊“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的实验装置图:[设计与进行实验](1)把导线缠绕成螺线管,往嵌入螺线管上的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闭合开关通电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使铁屑在玻璃板上跳动以减小它与玻璃板之间的________,从而使铁屑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动起来,更好地显示磁场分布情况。
(2)在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放小磁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之间是通过________发生力的作用。
2013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物理科一、试卷与命题1.命题的依据和原则2013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物理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教科书和《2013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以下简称《中考指导书》)为命题依据,本次考试力求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各项指标。
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较全面的考查;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重视考查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是否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重视考查学生是否能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重视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问题认识的评价。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题目中的物理情景要有实际意义,避免故意编造;试题注意联系实际,避免死记教科书中的条文。
适当加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不设置偏题、怪题。
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公平性。
2.试卷结构2013年物理试卷的满分为100分,全卷共六大题,24小题。
其中选择题12题(共36分),填空作图题7题(共25分),解析题2题(共18分),实验探究题3题(共21分)。
按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划分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部分的分值分布是:物质18分,运动和相互作用42分,能量40分。
科学探究融入上述内容。
3.试卷的特点(1)以课程标准为纲,以教材为本,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3年广州市物理中考试题体现课程标准各项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
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突出重点,着重对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如受力分析、电路分析、物体平衡条件、机械运动、机械能、能量守恒、电功率、欧姆定律等)进行全面的考查。
但题目不是考查学生是否能背出概念或规律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在一个情景中回忆已学过的概念及规律;注重考查学生对概念及规律本质的理解;注重考查学生是否能应用物理规律及原理解决问题;注重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物理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受力分析,电路分析,光路图这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2010-2014年广东中考物理试卷结构2009-2014年广东中考物理试卷考点按章分布一、走进物理世界:刻度尺测长度(09.16)、刻度尺测长度(11.16)刻度尺测长度(12.16)秒表读数(11.16)刻度尺测长度(14.16)秒表读数(14.16)二、声音与环境:改变音调(09.3)、声呐的音调与声速计算(10.23)噪声控制(11.5)音调的高低(12.5)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3.1)声音的性质(14.1)三、光和眼睛:凸透镜成像实验(09.23)凸透镜成像实验(10.16)凸透镜成像实验(12.21)光现象(10.3)反射作图(12.15)折射作图(09.15)平面镜成像作图(10.15)透镜作图(12.15)凹透镜作图(11.15)折射光路判断(11.3)凹透镜光路(11.15)色彩(12.7)人眼成像(11.13)玻璃折射作图(09.16)透镜光路图(13.15)平面镜成像(13.17)折射光路图(14.15)凸透镜成像实验(14.17)四、物态变化:熔化图像(09.1)熔化图像(11.10)热管中的物态变化(09.23)温度计(10.9)温度计使用(11.16)温度计使用(09.16)电冰箱里的物态变化(11.23)物态变化(12.2)空气能热水器的物态变化(12.23)蒸馏中的物态变化(10.4)温度计原理(10.9)熔点沸点温度计(13.10)沸点与压强(13.13)蒸发的快慢(14.2)晶体的熔化(14.11)温度计使用(14.16)五、物质的密度与新材料:浮力与密度(09.6)浮力与密度(11.12)质量与密度(09.12)质量估测(10.1)密度与压强计算(10.19)测液体密度(11.17)新材料石墨烯(12.6)托盘天平的使用(12.13)导体与超导体(11.8)半导体(09.10)托盘天平的使用((12.14)托盘天平的使用((09.16)导电性(13.9)天平的使用(13.11)物质和物体的属性(14.7)测液体密度(14.13)六、力和机械:杠杆作图(09.15)杠杆作图(12.15)杠杆与滑轮组(09.18)滑轮组作图(10.15)滑动摩擦力实验(10.18)重力作图(11.15)重力作图(12.15)减小摩擦力(12.3)压强与摩擦力(13.7)杠杆浮力(13.14)滑轮组机械效率(13.16)力的图示(13.15)重力示意图(14.15)杠杆平衡原理实验(14.18)七、运动和力:惯性(09.4)惯性(11.2)参照物(11.1)参照物(09.7)速度与功的计算(09.19)速度与功的计算(11.11)运动图像(10.13)二力平衡(11.6)s-t图像(10.13)重力作图(11.15)重力作图(12.15)惯性(13.2)力的平衡(14.5)运动和参照物(14.10)八、认识压强:流体压强(09.13)压强(09.14)压强(12.12)密度与压强计算(10.19)压力作用效果实验(11.21)给定器材设计实验(10.21)流体压强(13.6)压强与摩擦力(13.7)流体与压强(14.9)九、认识浮力:液体浮力与密度(09.6)液体浮力与密度实验(12.17)浮力与密度(11.12)液体压强与浮力实验(12.17)浮力(13.14)探究浮力的大小(13.16)浮力和液体内部压强(14.23)十、从粒子到宇宙:原子结构(09.8)分子间相互作用(10.2)粒子的大小(12.1)物质的尺度(13.8)分子动理论(14.3)原子的结构(14.8)十一、探究简单电路:串并联电路(11.3)电路的短路(09.5)串联电路((10.7)变阻器与串联电路(11.7)导体与绝绝缘体(10.8)串联电路作图(10.15)电路作图(11.16)电压表使用(12.16)伏安法测电阻(09.17)电流表使用(13.16)串联电路作图(13.15)电阻的测量(14.21)十二、欧姆定律:I-U图像(10.14)串联电路简单计算(11.14)欧姆定律实验(12.18)PTC 感温器件的电阻变化(12.22)热电偶与欧姆定律(13.23)十三、机械功与机械能:功率大小的比较(10.6)机械能转化(09.9)速度与功((11.11)速度与功计算((09.19)机械效率计算(11.19)斜面的机械效率(12.19)速度与功率(13.19)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3.22)速度和功计算(14.19)十四、内能与热机:内能做功(10.10)内能变化与热量(09.11)焦耳定律验证(12.11)太阳能热水器热量计算(11.22)温度内能热量(13.5)汽油机与燃烧值(13.12)温度与内能(14.4)半导体制冷(14.22)十五、电磁铁与自动控制:磁场方向(12.4)电磁感应实验(12.10)声控电路作图(12.15)电磁铁磁感线作图(14.15)十六、电动机与发电机:电磁感应((10.5)电磁感应((10.11)电磁波(12.8)感应电流的产生(11.18)电动机结构模型(09.22)电磁感应(13.3)电磁感应(14.12)十七、电能与电功率:电功率计算(12.14)电能表读数(11.16)测小灯泡功率(10.17)电功率计算(09.20)电功率与热量计算(10.20)电功率计算(11.20)电热壶功率与热量计算(12.20)电热水器功率与热量计算(12.20)PTC感温器件的电阻、功率变化(12.22)测小灯泡功率(13.18)串联电路功率计算(13.20)电吹风功率(13.21)测量电功率(14.6)焦耳定律(14.14)电能表读数(14.16)电热壶电功率计算(14.20)十八、家庭电路:家庭电路作图(09.15)家庭电路作图(11.15)安全用电(13.4)家庭电路(14.15)十九、电磁波与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09.1)二十、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原子核裂变(11.9)新能源(10.12)各主题近年考点的分布情况2015年中考备考建议2014年我县考生的成绩比2013年略有进步,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大题做不好是造成得分少的主要原因。
广东省中考物理近五年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2009-2013年广东中考物理试卷考点按章分布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题型题号1 熔化图像质量估测参照物粒子的大小声音发生传播2 信息传递分子间作用惯性物态变化惯性单3 改变音调光现象判断串并联电路减小摩擦力电磁感应选4 惯性物态变化折射光路磁场方向安全用电题5 电路短路电磁感应噪声控制音调高低温度内能热量6 液体浮力机械功率大二力平衡新材料石墨烯流体压强与密度小比较7 参照物串联电路变阻器与串色彩压强与摩擦力联电路的变化8 原子结构导体与绝缘导体与超导电磁波物质的尺度、分体体子间的作用力9 机械能转温度计原理原子核裂变机械能转化导电性、能的转填化化空10 半导体内能做功晶体熔化图电磁感应实验熔点沸点温度题像计11 内能的变电磁感应速度与功焦耳定律验证天平的使用化与热量12 质量密度新能源浮力与密度压强汽油机燃烧值13 流体压强运动图像人眼成像托盘天平使用沸点与压强14 压强 I,U图像串联电路简电功率计算杠杆、浮力单计算15 作家庭电路、串联电路、滑重力、凹透重力、杠杆、透镜光路图、重图杠杆、玻璃轮组、平面镜镜、家庭电路反射、透镜、力与斜面压力、题折射作图成像作图作图声控作图串联电路16 温度、天凸透镜成像温度计、秒刻度尺、电能电流表、测力实平、刻度尺实验表、刻度尺使表、电压表读计、滑轮组绕线验读数用,电路作图数及机械效率、探题究浮力大小。
17 伏安法测测灯泡功率测液体密度液体压强和浮平面镜成像14电阻实验力测密度,18 杠杆与滑滑动摩擦力探究感应电欧姆定律实验测小灯泡功率轮组实验流产生 14探究电热,19 计速度与功密度与压强机械效率计斜面的机械效速度与功率算的计算计算算率 14压强, 题 20 电功率计电功率与热电功率计算电热壶的功率串联电路功率算量计算计算计算14并联,21 凸透镜成给定器材设压力作用效凸透镜成像实电吹风功率综像实验计实验果实验验 14电热综合, 合22 电动机模电热水器功太阳能热水PTC感温器件探究动能大小能型率与热量计器:浮力、热的电阻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力算量、关题23 热管中的声呐的频率电冰箱里的空气能热水器热电偶与欧姆物态变化与声速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热量定律一、走进物理世界:刻度尺测长度(09.16)、刻度尺测长度(11.16)刻度尺测长度(12.16)秒表读数(11.16)二、声音与环境:改变音调(09.3)、声呐的音调与声速计算(10.23)噪声控制(11.5)音调的高低(12.5)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3.1)三、光和眼睛:凸透镜成像实验(09.23)凸透镜成像实验(10.16)凸透镜成像实验(12.21)光现象(10.3)反射作图(12.15)折射作图(09.15)平面镜成像作图(10.15)透镜作图(12.15)凹透镜作图(11.15)折射光路判断(11.3)凹透镜光路(11.15)色彩(12.7)人眼成像(11.13)玻璃折射作图(09.16)透镜光路图(13.15)平面镜成像(13.17)四、物态变化:熔化图像(09.1)熔化图像(11.10)热管中的物态变化(09.23)温度计(10.9)温度计使用(11.16)温度计使用(09.16)电冰箱里的物态变化(11.23)物态变化(12.2)空气能热水器的物态变化(12.23)蒸馏中的物态变化(10.4) 温度计原理(10.9)熔点沸点温度计(13.10)沸点与压强(13.13) 五、物质的密度与新材料:浮力与密度(09.6)浮力与密度(11.12)质量与密度(09.12)质量估测(10.1)密度与压强计算(10.19)测液体密度(11.17)新材料石墨烯(12.6)托盘天平的使用(12.13)导体与超导体(11.8)半导体(09.10)托盘天平的使用((12.14)托盘天平的使用((09.16)导电性(13.9)天平的使用(13.11)六、力和机械:杠杆作图(09.15)杠杆作图(12.15)杠杆与滑轮组(09.18)滑轮组作图(10.15)滑动摩擦力实验(10.18)重力作图(11.15)重力作图(12.15)减小摩擦力(12.3)压强与摩擦力(13.7)杠杆浮力(13.14)滑轮组机械效率(13.16)力的图示(13.15)七、运动和力:惯性(09.4)惯性(11.2)参照物(11.1)参照物(09.7)速度与功的计算(09.19)速度与功的计算(11.11)运动图像(10.13)二力平衡(11.6)s,t图像(10.13) 重力作图(11.15)重力作图(12.15)惯性(13.2)八、认识压强:流体压强(09.13)压强(09.14)压强(12.12)密度与压强计算(10.19)压力作用效果实验(11.21)给定器材设计实验(10.21)流体压强(13.6)压强与摩擦力(13.7)九、认识浮力:液体浮力与密度(09.6)液体浮力与密度实验(12.17)浮力与密度(11.12)液体压强与浮力实验(12.17)浮力(13.14)探究浮力的大小(13.16)十、从粒子到宇宙:原子结构(09.8)分子间相互作用(10.2)粒子的大小(12.1)物质的尺度(13.8)十一、探究简单电路:串并联电路(11.3)电路的短路(09.5)串联电路((10.7)变阻器与串联电路(11.7)导体与绝绝缘体(10.8)串联电路作图(10.15)电路作图(11.16)电压表使用(12.16)伏安法测电阻(09.17)电流表使用(13.16)串联电路作图(13.15)十二、欧姆定律:I-U图像(10.14)串联电路简单计算(11.14)欧姆定律实验(12.18)PTC感温器件的电阻变化(12.22)热电偶与欧姆定律(13.23) 十三、机械功与机械能:功率大小的比较(10.6)机械能转化(09.9)速度与功((11.11)速度与功计算((09.19)机械效率计算(11.19)斜面的机械效率(12.19)速度与功率(13.19)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3.22) 十四、内能与热机:内能做功(10.10)内能变化与热量(09.11)焦耳定律验证(12.11)太阳能热水器热量计算(11.22)温度内能热量(13.5)汽油机与燃烧值(13.12) 十五、电磁铁与自动控制:磁场方向(12.4)电磁感应实验(12.10)声控电路作图(12.15) 十六、电动机与发电机:电磁感应((10.5)电磁感应((10.11)电磁波(12.8)感应电流的产生(11.18)电动机结构模型(09.22)电磁感应(13.3) 十七、电能与电功率:电功率计算(12.14)电能表读数(11.16)测小灯泡功率(10.17)电功率计算(09.20)电功率与热量计算(10.20)电功率计算(11.20)电热壶功率与热量计算(12.20)电热水器功率与热量计算(12.20)PTC感温器件的电阻、功率变化(12.22)测小灯泡功率(13.18)串联电路功率计算(13.20)电吹风功率(13.21)十八、家庭电路:家庭电路作图(09.15)家庭电路作图(11.15)安全用电(13.4)十九、电磁波与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09.1)二十、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原子核裂变(11.9)新能源(10.12)各主题近年考点的分布情况一级二极主2010 2011 2012 2013 科学内容要求主题题1、物质的物理特性、物质分类认识理解物质的 2、物质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认识形态和 3、固液气三种物态及其特征理解变化 4、常见温度值、温度计、测温度认识 9填 16实 10填操作 13填5、物态变化及实验探究探究 10填 2选物理解 23综 23综6、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认识 4填理解7、物质的属性与物质用途认识 8填 9选8、质量的概念、固体与液体质量的认识 13填 11填物质的测量操作质属性 9、密度的概念,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理解 1填 12选 11选用,密度概念与物理现象 17实 (约 10、物质属性与科技进步认识20%) 物质的11、物质的组成认识结构和 12、原子的核式模型、人类探索微观认识物体的世界的历程尺度 13、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认识14、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认识 1选 8填新材料15、根据提供的信息,了解一些新材了解 6填及其应料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用响16、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认识一级主二极2010 2011 2012 2013 科学内容要求题主题多种17、机械运动及相对性理解 1选多样 18、简单热现象及分子热运动;宏观认识的运热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联系动形 19、电磁相互作用,电磁波的应用探究式认识20、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认识21、时间、长度的测量和估测认识 16实 16实操作22、速度和描述、速度公式计算,测认识 13填 21综物体速度理解操作运动和 23、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作用认识 18实 15图 15图 14填相互作效果;力的图示;力的测量;二力平操作 6选 3选 15图用衡;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7选 (约占机械 24、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惯性,物体了解 2选 2选40%) 运动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理解 11填和力认识25、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探究 15图 15图26、压强概念,压强公式简单计算,探究 21综 19计 12填 7选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测量理解 21综的方法认识27、浮力的实验探究,物体浮沉条件,探究 12填 17实 16实阿基米德原理认识 14填28、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 6选29、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乐音的探究 23综 5选 5选 1选特性,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认识噪声的防治途径30、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 3选 3选 15图声和与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实验探究探究光 31、平面镜、凸透镜成像规律,透镜探究 16实 15图 21综 15图的会聚和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的应认识 15图 15图 17实用 13填32、白光的组成;光的色散认识 7选33、波长频率波速;波与信息传播认识34、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 4选15图35、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认识电和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关系磁 36、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探究 5选 18实 10填 3选11填37、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速度认识 8填38、电磁波的应用及对人类的影响认识一级主二极2010 2011 2012 2013 科学内容要求题主题能量 39、能量及其存在形式,各种能量和认识能量生活的关系和转 40、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认识化和 41、功;做功的过程是能转化或转移认识转移 42、功率,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理解 13实43、动能和势能及其转化;机械能及理解 22综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机械 44、机械功和功率,机械功的含义理解 6选 11填能 45、机械效率了解 19计 19计 16实46、机械使用的历史;机械与社会认识47、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用分子认识 2选动理念解释生活现象理解48、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认识 10填 5选内能 49、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认识 12填值;热机的工作进程50、内能的利用认识 51、热量的概念认识 22综 23综 52、比热容的概念,用比热容解释自认识然现象理解能量 5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认识 (约占电器的作用 40%) 54、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探究 7选 16实 18计 23综定律及其简单计算理解 14填 14填 22综电磁 55、简单电路图;简单串并联电路及理解 7选 3选 15图能其连接操作 15图56、电流表和电压表操作 16实 16实57、电功率及其简单计算;额定功率理解 20计 20计 14填和实际功率 17实 16实 20计58、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探究 22综 11填 18实与导体电阻成正比 22综 20计21综59、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探究 15图 4选能量60、能量守恒及实例,分析现象认识守恒 61、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认识62、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认识性能源63、能源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与可 64、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认识持续点发展 65、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认识 9填66、能源状况、开发利用及可持续性认识 12填2014年中考备考建议2013年是开始采用省题的第一年,我县考生的成绩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