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听话”的机器人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六册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六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学目标本册学习旨在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创造活动,感受信息社会、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二十三课,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的综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已经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很熟悉了,他们已经懂得了一些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利用画图软件绘出简单的图画,学习了word文字处理以及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源等知识。
但是由于少数外来学生的底子很薄弱,会给课程带来一定得困难。
这部分学生需要从基础学习,这些基础教学将会穿插在课堂之中。
四、教学措施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2、以课改理念设计、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4、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
5、.注意对不同的学生加以辅导和培养。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开拓思维,勇于研究。
6、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的特点,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的教法和学法,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的轻松、愉快。
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六册教学计划篇2一、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和flash动画的制作,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图像处理制作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学习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单元,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六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要加强巩。
一、教材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是浙江摄影出版摄出版得教材,本教材特色鲜明,主题明确,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取材学生生活实际。
六年级上册分总共有三个单元,三个单元讲本册内容划分为三大块内容!第一单元走进电脑世界本单元教学内容以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得组成、应用、防护等方面有更深刻的了解。
第一课《走进计算机》,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有初步认识,并了解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第二课《未来得计算机》,通过了解计算机得发展历史,感受科学技术得飞速发展,并设想自己理想中的未来计算机。
第三课《小小工程师》,通过了解环境对计算机得影响以及数据整理备份得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得计算机使用习惯。
第四课《安全小博士》,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第二单元探索网络奥秘本单元教学内容以网络中得各种实际应用为主线,突出网络在生活中得实际应用。
从学生认识网络以来,对网络得应用大多停留在找找__、图片、玩玩游戏,聊聊天的层面上,很容易给学生造成网络就只有这些用处得印象。
事实上,网络可以做得事情还很多,比如查天气、交通、网上购物等,网上还有各种各样得学习小工具,只要有心,就可以发现更多得功能和应用。
第三单元研究生活点滴本单元教学内容以简单得研究性学习为主线,通过“早餐与茶”的两个主题研究,让学生体会一般得研究方法。
第1课走花样的机器人教学内容:机器人走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的参数设置。
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程序的循环结构和顺序结构。
2、学会设置机器人走各种正边图形的参数教学重点:1、训练程序的编程。
2、学会设置各种正边图形的参数。
教学难点:机器人转过角度与速度和角度有关,学生如何进行调整。
教学准备:学生机器人编程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前面我们的小机器人已经能走正方形了, 还记得是怎么实现的吗?打开保存的程序, 回顾一下.学生:进行发言。
学生回忆走正方形的流程:开始——直行——转向——直行——转向——直行——转向——直行——转向——结束在编程语言中,我们把这种步骤一步一步地实现流程的结构叫做顺序结构。
但这种过程很繁琐。
可以使用循环结构,其中多次循环模块中的循环次数为4次。
2、在程序编制中,把多个相同的步骤用一个代表循环的模块表示,我们把这样的结构叫做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简化程序, 让程序看起来更简洁.一、能走五边形的机器人1、教师演示将程序设置机器人完成五边形的参数。
试一试1、改变直行模块的“值”,模拟运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1)、速度不变,改变时间;(2)、时间不变,改变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原来可以通过“速度”和“时间”的值,来影响我行走的速度和远近!(2)、机器人转过的角度,与它转动的速度和转弯的角度有关。
调整转向模块中的速度和角度值,在仿真环境中运行并观察变化。
改变转向模块的“值”,模拟运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1)速度不变,改变角度;(2)角度不变,改变速度。
学生思考:速度会影响机器人转过的角度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原来我的转动受到了转向模块中“速度”和“角度”值的影响!二、机器人走正六边形教师:我们知道了程序中模块的“值”可以影响机器人行走的快慢和转动的角度,那我们来试试让机器人走正六边形。
学生思考:机器人走完每一条边后,转过的角度是多大?想一想,机器人转过的角度是角1还是角2?教师引导学生: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公式来计算角度:机器人转向角度=360÷正多边形边数学生实践:分组完成设置走六边形的参数并进行交流经验。
《听话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左转、右转、走正多边形第一篇:《听话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左转、右转、走正多边形《听话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左转、右转、走正多边形》教学设计中卫市第六小学陈菊香一、案例背景信息1、学科:小学信息技术2、年级:小学六年级(下)3、教学内容:第2节听话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左转、右转、走正多边形4、所用教材版本: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二、教学设计(一)学生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六年级上册教材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在LOGO语言已经进行了基本的语句学习,可以使用命令进行简单图形的绘制操作,现在只是更换了一种操作窗口和环境下,让学生迁移学习的LOGO语言知识,运用到新的窗口环境下,感受新系统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LOGO语言下传过程名这一操作是在后期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必须掌握的内容,而仿真窗口的使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熟悉,逐步的掌握。
教学重难点:理解操作机器人的方式,感受计算机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学编写让机器人左转和右转的LOGO语言命令,并且会使用LOGO语言中的重复命令,让机器人走出各种各样的正多边形路线。
2、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以致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四)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主要采用1、创设情境法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讲解演示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边操作,使学生边听边动手。
3、任务驱动法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教学准备:通用机器人程序、幻灯片、Flash动画。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请学生欣赏《兔子舞》flash动画,请说说这首歌的歌词中出现最多的英文单词是什么?(left right repeat)2、请说出这三个英文单词的意思。
3、播放《机器人跳舞》视频,认真观察说说它们都做了哪些精彩的表演。
第二单元人工智能基础:体验机器人编程第 5 课认识机器人朋友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发展过程,认识机器人的特征。
2、了解机器人家族,知道研发机器人的三条法则。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感受机器人为人类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机器人的特征,知道研发机器人的三条法则。
2、教学难点:画出心目中的机器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教师出示各种机器人图片1、学生欣赏机器人图片,并说一说你认识的机器人。
2、教师介绍各种机器人的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认识机器人朋友吧!(二)教师板书课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课(一)了解现代机器人的发展过程1、学生阅读课本第38-39页,分别说说三代机器人外形特征及其作用。
2、机器人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二)认识机器人的特征1、小组交流,说一说机器人有哪些特征?具备哪些能力?2、学生汇报,教师梳理如下:(1)有“大脑”。
(2)有“身体”。
(3)能动作。
(三)了解机器人家族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是什么机器人?2、教师相机出示机器人名称,比如: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四)研发机器人应遵循的三法则1、说一说,机器人三法则是由谁提出的?2、三法则分别是什么?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并展示课件。
三、认真思考,鼓励创新(一)小组讨论:1、机器人的外形一定像人类吗?2、自动取款机、无人机、自动驾驶的汽车、自动扫地机属于机器人吗?3、你心目中的机器人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能感知什么信息?具有什么功能?画出你心目中的机器人吧。
(二)交流汇报1、小组代表汇报上面1、2 两个问题。
2、展示个人画的机器人,并做说明介绍。
(三)小组交流:机器人能与人类友好相处吗?1、学生汇报。
2、教师小结。
四、回顾总结,活动评价(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二)请你对这次活动进行评价,请打开课本第42 页,填写活动评价表。
小学信息技术听话的Arduino机器人教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Arduino机器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工具。
它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的电子知识和编程概念。
在这个教案中,我将介绍一个关于Arduino机器人的听话任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并通过编程实现机器人听从指令的能力。
任务名称:小学信息技术听话的Arduino机器人一、任务目标:1. 了解Arduino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学习使用编程语言控制Arduino机器人。
3.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机器人听从指令。
二、任务材料:1. Arduino机器人套件,包括Arduino主板、编程电缆、电机等。
2. 电脑和安装了Arduino软件的操作系统。
三、任务步骤:1. 介绍Arduino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500字左右):Arduino机器人是一种基于Arduino主板的可编程机器人系统。
它可以由学生自行搭建,通过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的移动、传感器等功能。
通过学习Arduino机器人的使用,学生可以培养计算思维、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使用编程语言控制Arduino机器人(500字左右):在本阶段,学生将学习使用基于Arduino的编程语言对机器人进行控制。
首先,学生需要安装Arduino软件,并确保软件与操作系统兼容。
接下来,学生将学习编写简单的程序,控制机器人的移动,如前进、后退、左转、右转。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了解编程的基本逻辑和语法,培养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机器人听从指令(800字左右):在本阶段,学生将运用之前学习到的知识,编写程序实现机器人听从指令的功能。
学生可以利用Arduino软件提供的图形化编程界面,拖拽控件进行编程,也可以学习使用基于C语言的Arduino编程语言进行编程。
学生需要根据任务要求编写程序,实现机器人根据声音、光线等传感器信号作出相应的动作。
例如,当机器人听到声音时,前进;当机器人感受到强光时,后退。
机器人教案机器人教案(精选22篇)机器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2、出示课件:机器人。
3、师: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⑴ 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⑵ 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⑶ 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讨论与交流1、交流自读疑难: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⑴ 小组交流;⑵ 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机器人教案篇2活动目标:1、喜欢阅读这个读本,能欣赏故事出乎意料的结局。
2、能发现并理解故事中科学家和机器人的表情、动作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能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画理解文字内容。
活动准备:机器人玩具、大书。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猜谜语:我给小朋友猜一个谜语,谜面是这样的:(叫人不是人,干活样样行。
不吃也不喝,能唱又能说)2、揭晓谜底:谜底是什么?(出示机器人玩具)3、提问:机器人有哪些本领?机器人和人有什么不同?看来小朋友对机器人还是比较了解的,今天我就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和机器人有关的故事。
《综合实践一---制作个性机器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能够:1. 理解机器人制作的基本概念与制作流程;2. 掌握基本的电路连接和编程控制技能;3. 初步搭建个性机器人的框架并编写简单控制程序。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机器人制作的初步阶段展开,具体包括:1. 基础知识学习:学习机器人制作的基本概念,包括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及制作所需的基本知识;2. 材料准备:按照指导要求,准备螺丝、电池等所需材料及基础硬件模块;3. 机器人框架搭建:利用给定模块和材料,结合自身创意,自主搭建机器人的基础框架;4. 电路连接实践:学习并实践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确保电机、传感器等部件能够正常工作;5. 编程入门: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实现机器人的基本功能。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效果,提出以下要求:1. 安全第一: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触电或受伤等意外情况;2. 认真听讲:仔细听讲并记录重要知识点,为实践操作做好准备;3. 独立思考:在制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4. 小组合作:鼓励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但需确保个人任务的完成;5. 按时提交:按照教师要求的时间节点提交作业,不得拖延。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正确性:机器人搭建及电路连接的正确性;2. 创新性:机器人的设计是否具有创意和新颖性;3. 操作性:机器人是否能按照编写的程序正常工作;4. 文档性:作业过程中的记录、心得体会等文档的完整性和质量;5. 团队合作:小组内成员的协作情况和作业完成度。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进行集中点评与反馈,指出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教师将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也需对同伴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