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湖湘一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内容(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61.50 KB
- 文档页数:15
1、亚洲的地形特征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第六章认识大洲7、非洲的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8、非洲的气候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亚洲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最显著最典型3、亚洲的水系特点水系结构呈辐射状;内流流域面积广大。
4、欧洲的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山脉分布在南北两侧5、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1)欧洲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2)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西部沿海显著升温。
6、欧洲河流航运价值高的原因1)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河流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2)受平原地形影响,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缓;3)流经国家多,河流运输需求量大。
气候炎热,“热带大陆”;气候沿赤道南北对称分布;降水分布不平衡,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大洲9、东非高原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10、从气候、地形分析刚果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地形:位于刚果盆地,地势落差大11、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脉)和高原(拉布拉多高原)12、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西部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使北美洲西岸的气候呈狭长带状分布;北美洲中部是平原,北冰洋寒冷气流和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在北美大陆畅通无阻13、南美洲的地形特征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14、南美洲的气候特征南美洲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第七章了解地区15、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16、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17、东南亚人口分布多分布在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18、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19、南亚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特征是一年分三季,6 月到 10 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11 月到次年 2 月为凉季,东北季风凉爽宜人;3 月到 5 月为热季,高温少雨20、南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的原因由于西南季风进退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本复习内容幻想者头脑里只有空中楼阁,实干家胸中才有摩天大厦。
复习七年级地理课本内容要脚踏实地行动起来。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本复习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本复习内容(一)非洲1、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位置特点:(1)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
(被称为“热带大陆”)(2)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3)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2、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形特点:(1)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的原因:海拔高(3)极具特色的地形区有:刚果盆地(最大)、东非大裂谷带(最长)、撒哈拉沙漠(最大)3、炎热气候――气候特点:(1)以热带气候为主(3/4,20℃以上)(2)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3)热带草原面积广阔(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4)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4、河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5、丰饶的资源――“富饶大陆”(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2)动植物资源丰富(热带经济作物、森林资源、草场资源)(3)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多6、亟待发展的经济(1)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2)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3)农业是最重要的部门。
玉米种植面积最大,是主食;小麦、水稻要进口;出口热带经济作物。
7、明确逻辑关系:(1)人口问题――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破坏环境――粮食减产――人口问题更加凸显(2)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的原因:一是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
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经济发展负重大。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本复习内容(二)西亚1、西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五海三州之地2、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之间。
第一章认识大洲亚洲及欧洲1. 亚洲北临 ,东临 ,西临 ,南临 ,西南隔运河与相邻,东隔海峡与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欧洲北临,西临,南临,东临,西南隔海峡与相望。
2. 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大洲;亚洲地面起伏,高彳氐,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 , 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亚洲地势中部,四周 ,“世界屋脊” 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为中心向四周岩伸。
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 ,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
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3. 欧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世界最 ;地面起伏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貌为特色,受冰川作用的产物有:、、。
4. 亚洲地跨、、三带,在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 ;亚洲气候的特征显著,6.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的成因是7. 亚洲的河流注入太平洋的:、、注入印度洋的:、注入北冰洋的:、、亚洲河流特点:第一,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顺地势呈向四周奔流入海;第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的大洲,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在亚洲有个,分别是、、、、、10. 亚洲的人口稠密区是人口稀疏区是11. 欧洲人口居世界第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的一个大洲,城市人口比重 ,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洲,面临的问题有、12. 时区: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个时区,以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东西跨7.5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个时区,其中和合为一个时区。
区时的计算: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区时时差的计算口诀: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异加同减国际日期变更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洲1. 非洲位于(东或西)半球的西部,穿过非洲中部,、分别穿过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写纬线名称)。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第六章认识大洲亚洲及欧洲大洲亚洲欧洲相关概念“亚西亚”东方日出之地4400万平方千米“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1000万平方千米地理位置海陆东临太平洋,西邻欧,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南以苏伊士运河在陆地上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东邻亚洲,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北临北冰洋经纬度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地跨北寒、北温、热三带,跨低、中、高纬度。
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地跨北温带、北寒带两带和高、中纬度。
地形地势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低;地面起伏不大,较为平坦,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部。
(冰川地形: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成千上万的湖泊、东欧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低丘、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在亚洲都有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分布最广;季风气候显著(原因: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
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上分布最广、最典型,但欧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河流特点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地区,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内流区面积广大;亚洲东部降水多,河流多,西河网密集;水量较丰富;水流平稳,水量季节变化小。
非洲 相关概念 Africa 阳光灼热 阿非利加洲 3000万平方千米(第二位)地理位置 海 陆 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向望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经纬度东半球的西部,赤道穿过中部,大多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亚欧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 国家特点15世纪初,欧洲殖民者相继侵入非洲,二战前,只有埃及、埃塞俄部降水少,河流少。
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是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
人口和国家 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60%,大多是黄种人。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概述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表示、图例和注记。
3.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如何识别地图上的基本地形、等高线和地形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大气的组成、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水循环和河流:水循环的过程、河流的形成和分类。
3. 陆地地形: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洪水、干旱等灾害的成因和防范。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世界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
2. 农业和工业:农业的分类和分布、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分布。
3. 交通与通信: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通信技术的发展。
4. 旅游与环境保护:旅游资源的分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读。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GIS在地理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GPS在定位和导航中的应用。
五、综合地理实践1. 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如何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
2. 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调查:如何观察和调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
3. 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
六、地理知识的应用1. 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2. 地理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知识对经济活动的指导意义。
3. 地理知识与可持续发展:地理知识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七、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1. 地理观察法:通过观察来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2. 地理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地理调查的技巧。
3. 地理实验法: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地理实验的方法。
4. 地理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地理现象来揭示其规律的方法。
八、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1. 地理学科的新理念:地理学科的新理论、新观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汇总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
我们少走弯路,但是他们的经验并不能代替我们的亲身经历。
父母的安排,有时可能造成我们对父母的过多依赖,一旦需要我们独立作出选择时,往往束手无策。
我们要健康成长,就需要自主选择。
7.我们应该如何学会自主选择?自主选择并不是要求冒险和蛮干,更重要的是提高选择能力,把握选择机遇。
①明辩善恶,谨慎选择。
要提高选择能力,首先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选择需谨慎。
②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
抓住机遇,才有自主的选择。
8.为什么说选择就意味着责任?选择与责任紧密相连,任何选择都会伴随着一定的后果。
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即使造成了不良影响,也要承担选择的后果。
选择也就意味着责任。
所以在做选择时,应考虑这样三个方面是必要的:1放弃完美化的要求,从现实入手。
2推迟大的决策,从小处着手。
3做出选择时,既要考虑必要性,更要考虑可能性。
9.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选择?做出一种选择并不是仅仅做出了一个口头承诺,一旦做出选择就要付诸于行动,努力坚持,实现自己所选择的目标,这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一旦自主做出了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即使造成了不良影响,也要承担选择的后果。
选择也就意味着责任。
8.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我们人生的积极选择。
2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广泛认可。
3把社会和他人装在心里,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就不会是一个孤独的人。
9.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需要战胜许多诱惑的。
2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按照制度、规则和程序办事。
第四单元诚信为本10.在实际生活中,诚信主要是真实不欺、表里如一、信守诺言。
真实不欺就是指要忠实于事实,即不欺骗他人,不掩盖、夸张事情的真相,始终能够诚实待人。
初一湘教版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很多初一的学生觉得地理这门科目很难,考试的时候总是考不好。
主要是没有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知识点不牢固导致。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一湘教版地理下册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一湘教版地理下册知识点极地地区1、北级和南极地区:⑴位置和范围: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一些岛屿(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⑵位置特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地区。
⑶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黄种人)和拉普人。
2、南极地区⑴位置和范围: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海洋。
⑵位置特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地区。
3.⑴北极地区中心大洋:北冰洋;⑵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结论:南极比北极地区更冷,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原因:a.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b.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c.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冰雪对阳光有较强反射;d.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海陆物理性质不同。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比较表: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海陆状况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气候状况气温低(冰雪高原)、降水少(白色沙漠)、风力大(风库)终年冰封代表动物企鹅北极熊注意:南极地气候三大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但南极地区与北极相比在自然环境上:①冷极;②冰雪高原;③冰山;④白色沙漠――气候干燥;⑤风库.地球和地球仪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1、五带的划分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初一地理复习方法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本重点知识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本重点学问(一)东南亚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局部。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区分: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季旱季);河流北向南流,水力丰富马来群岛:形坎坷、多山岭火山地震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河流短小湍急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自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裕的矿产:世界上自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自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那么人口稀有。
(3)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本重点学问(二)南亚1、南亚次大陆: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2、三大地形区:北部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3、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4、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
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降水的年际变率大,简单发生旱涝灾难,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5、农作物的分布:水稻――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孟加拉国西部;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区;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1. 自然环境和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理环境、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表的地貌、地壳的构造和地震、火山等自然地理要素。
2.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学习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3. 城市与乡村:包括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发展及其对居民生活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学习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4. 中国的大气环境与水资源:包括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中国的气候特点及影响,以及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5. 世界地理与国际关系:包括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特点,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以及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的意义。
6. 地图与地理信息:包括地图的使用方法和地图要素的表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7. 地理考察与旅游:包括地理考察和旅游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
8. 区域地理:包括中国的地域划分及特点、各省市的基本地理情况,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
以上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汇总,具体的内容和细节可参考教材。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第一章认识大洲亚洲及欧洲一、地理位置: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来说明。
亚洲纬度位置:赤道穿过马来群岛,北回归线穿过亚欧大陆南部,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境内,地跨热、温、寒三带;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东临A太平洋,北临C北冰洋,南临B印度洋,西接欧洲,东北隔①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以②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
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东半球,跨北温带、北寒带,缺热带;北临C北冰洋,西临D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接亚洲。
二、地形主要特征: 从主要地形类型、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分布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亚洲:①以高原、山地为主;②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很大(有世界最高点d珠穆朗玛峰和最低点c死海);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④大陆东缘有岛弧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欧洲:①以平原(占2/3)为主;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③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④冰川地形广布(如:挪威的峡湾、芬兰的湖泊、阿尔卑斯山的峰峦)。
三、气候主要特点: 了解气候分布规律、成因和气候特征是学好气候的关键。
亚洲①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②大陆性特征显著;③季风气候典型。
欧洲①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无热带气候;②深受大西洋影响,海洋性特征显著;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练习】(1)左图中四地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年降水量越来越少,说明欧洲自西向东气候由海洋性逐渐向大陆性过渡。
(2)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十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利于发展畜牧业。
这可说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
四、河流特征:河流特征深受地形、海陆轮廓以及气候的影响。
亚洲①多大江大河;②从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③内流区面积广大。
欧洲①河网稠密,水流平缓(受平原地形影响);②水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小,航运价值高(受海洋性气候影响);③河流短小,多外流河(受海陆轮廓影响)。
【重要河流:亚洲最长,世界第三的河是B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C湄公河;欧洲最长、世界最长内流河是伏尔加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河流是多瑙河;欧洲航运最繁忙河流是莱茵河。
重要湖泊:a里海:世界最深;b贝加尔湖:世界最大;c死海:湖面最低、盐度最高;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
】五、人口和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60%);有6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在亚洲(即: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巴基斯坦)。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人口老龄化较严重;城市人口比重大;非洲一.地理位置赤道横贯非洲中部,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非洲的南北,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
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东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亚洲相邻,北隔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望欧洲。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⑪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⑫地势东南高,西北低;⑬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H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最高;J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K刚果盆地:世界最大;东非裂谷带:世界最大;F尼罗河:世界最长;I刚果河:世界水力最丰富;M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P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的湖)三.炎热的气候①非洲3/4的面积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有“热带大陆”之称,世界上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②非洲降水分布很不平衡,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有世界最大的热带沙漠分布区;图中气候类型的名称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取字巧记:“雨草沙地”)③非洲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分布区。
四.丰饶的资源:非洲物产丰富,有“富饶大陆”之称。
1、矿产丰富:黄金-南非;金刚石-刚果;铬铁矿-利比里亚;磷酸盐-摩洛哥;石油-尼日利亚、地中海沿岸国家;铜-赞比亚;几内亚-铝土2、生物资源:各种名贵树种(桃花心木、花梨木)和大量野生动物,是咖啡、枣椰和油棕的原产地。
五.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人口: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粮食: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缺粮严重;环境: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等来促进粮食增产,致使环境恶化,反而加剧了缺粮。
解决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六.亟待发展的经济:非洲是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洲,原因:长期的殖民统治形成了以出口初级矿产品为主的结构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是主要部门,以生产热带经济作物(可可、棉花)为主,主要粮食作物玉米。
七.居民和国家:非洲是黑人的故乡,黑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撒哈拉沙漠以北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地。
二战前非洲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目前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图解非洲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因果关系(自上而下的空格内,请依次填写:①人口增长过快②粮食短缺③土地荒漠化)美洲一、新大陆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西半球东临C大西洋,西临B太平洋,北临A北冰洋,海陆位置西北隔L白令海峡与D亚洲相邻,南隔德雷克海峡与E南极洲相望。
纬度位置:跨五带中的四个带。
2.美洲北美洲南美洲I巴拿马运河是它们的分界线。
3.美洲北美:指美国和加拿大(发达国家,白种人,讲英语)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发展中国家,混血人为主,西班牙语(巴西——葡萄牙语))l 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
具体包括:S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G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l 拉丁美洲:出口商品以初级农矿产品为主,能源以石油为主。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玉米为主,许多国家粮食还不能自给。
4.中美洲(中美地峡):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
亚洲、北美洲的洲界线穿过5. 白令海峡的“三线”俄罗斯、美国的国界线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6. 岛屿:世界上最大的岛屿——F格陵兰岛;南美洲最大的岛屿——H火地岛;近海:J墨西哥湾,K加勒比海二、南北各异的环境★读南美洲略图,回答:(1)①处是亚马孙平原,此地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2)②处是巴西高原,此高原上著名的矿产是铁矿。
(3)③处是安第斯山脉,此山脉的长度在世界排列第一位。
(4)④处是火地岛,此岛南面是德雷克海峡。
(5)⑤处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6)在字母A、B两地中,年降水量多的是A地。
原因是:该地盛行来自太平洋的西风,A为迎风坡,降水多,B为背风坡,降水少。
★读世界四大河流图,填表。
第二章了解地区一、东南亚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东南亚位置: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地处A亚洲和B大洋洲、D太平洋和C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东南亚范围:包括G中南半岛(因在中国以南而得名)和K马来群岛两部分。
2、东南亚国家和首都:中南半岛的主要国家:①越南(河内)、②老挝(万象)、③缅甸(内比都)、④泰国(曼谷)、⑤柬埔寨(金边)、⑥马来西亚;马来群岛的主要国家:⑥马来西亚、⑦新加坡、⑧印度尼西亚、⑨菲律宾、文莱。
和中国是陆上邻国的有:①越南、②老挝、③缅甸(注意:泰国没有和中国陆地相邻);东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最大的群岛国、有“火山国”和“千岛之国”之称的是:⑧印度尼西亚: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②老挝。
3.F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4.东南亚地形:中南半岛: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平原。
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众多,火山地震频繁(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3大板块交界)。
5、东南亚气候与农业: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农作物雨季播种,旱季收获)马来群岛:大部分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多对流雨)(农作物随时播种,四季收获)6.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中南半岛:河流多为国际性河流,与中国山水相连(“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水能丰富,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农业发达。
l 湄公河:是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
发源于中国,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缅、老、泰、柬、越六国。
l 中南半岛上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沿岸。
原因:河流中下游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交通便捷。
例如:V红河(河内)、IV湄公河(万象、金边)、III湄南河(曼谷)。
马来群岛:河流受地形和海陆轮廓影响,一般比较短急,水能丰富。
7.东南亚物产:农产品: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泰国)、椰子、蕉麻(菲律宾),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矿产品:锡(马来西亚)、石油(印度尼西亚、文莱)。
8.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祖籍多为广东、福建两省。
华人与华侨的区别是:华人加入了其他国籍,华侨保留中国国籍。
二、南亚1.南亚位置、国家:南亚位于:亚洲南部,在A喜马拉雅山脉与B印度洋之间,东临D孟加拉湾,西临C阿拉伯海;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临海国(①印度、②巴基斯坦、⑥孟加拉国)南亚7国内陆国(④尼泊尔、⑤不丹)岛国(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其中南亚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度;人口过1亿的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2.南亚地形、河流:北部是山地:E喜马拉雅山脉三大地形区中部是平原:F印度河平原和G恒河平原,南部是高原:H德干高原两大河流:I印度河:发源于中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灌溉水源。
J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3.气候与农业(1)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热季(3—5月),高温少雨;特征:一年分三季雨季(6—10月),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湿热多雨;凉季(11-2月),盛行东北季风,凉爽少雨。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喜马拉雅山),多地形雨。
)(2)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给农业生产带来水源(有利);到来的时间和强弱不同,易发水旱灾害(不利)。
4.南亚农作物:粮食作物:水稻为主(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地区,降水多),小麦(分布在西北部,降水较少)、经济作物: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茶叶(东北部山地)5.南亚宗教和居民:宗教: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佛教);印度、尼泊尔(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斯兰教)居民:南亚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白种人为主,均为发展中国家。
印度城市:首都(新德里);最大海港(孟买);人口最多的城市(加尔各答);软件中心(班加罗尔)★读南亚1月、7月风向图,回答(1)1月,南亚盛行东北季风;7月盛行西南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