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族地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及实现途径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当前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十七大报告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并要求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农村基层民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广大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它对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村民自治; 党的领导; 法治建设一、当前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民主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生活日渐丰富,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但是当前我国农村民主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大量制约民主发展的因素,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第一,民主的发展水平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主化的程度、方式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制约了农民对民主的有序参与。
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农民长年累月在外务工,对本村(本地)公共事务知之甚少,这就使得他们难以正常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对他们而言,生计问题大于民主,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参与政治活动。
有的因回家参与选举经济成本高,甚至放弃了选举权。
另外,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也使”廉价贿选”有机可乘,在某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地方,甚至花几块钱就能买到一张选票,”民主”荡然无存。
[1]第二,文化素质低和封建保守意识的影响。
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与民主政治参与程度成正比,”政治能力随着教育水平和职业地位的升高而增长”。
[2]目前,我国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文盲、半文盲者居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寥寥无几,严重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诚如列宁所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
”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农民的民主意识淡薄,对民主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因而也就无法正确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此外,我国农民受封建皇权主义、”官民相对”等意识的影响根深蒂固,面对各种违法乱纪现象,虽然强烈不满,但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息事宁人的态度或者干脆忍气吞声。
谈谈中国基层民主的现状与发展中国基层民主的现状与发展如下文 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党在新时期面对新情况提出的重大课题,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基层民主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政治文明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基层民主建设日新月异,许多新型的基层民主参与方式应运而生,基层民主的发展顺应了基层群众的政治参与需求而进行的扩大基层群众政治参与渠道、提高了政治制度化水平,这样的尝试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层民主的几种主要形式 1. 选举民主 选举民主的一般做法是:县委决定乡镇长副乡镇长候选人,通过乡镇党委,这些候选人交由乡镇人大主席团提名,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任命。
这个过程中既缺乏竞争性又缺乏公开性、平等性,其中引发的政府内部权力斗争以及矛盾日益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基层民主,进行乡镇长任命方式的改革,尝试乡镇长的公推公选以至于进行乡镇长的直接选举,成为地方政府进行改革的一个首选方向。
这个改革的方向,从意识形态上落实的是群众参与、把政府权力还给人民等原则,而这与执政党和政府所奉行的群众路线、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等原则完全一致。
[1]而从实际的效果看,进行选举制度的改革,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干部腐败、干群关系紧张、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在有的地方甚至有立竿见影之效。
同时也可以通过乡镇竞争性的选举选拔有能力的领导人,提高乡镇政权工作能力和运转效率。
[2]另外,基层选举所需要的改革成本比较少,便于操作。
因此,进行基层选举制度的改革,成为地方政府进行政治创新改革的主要方向,这个方向,也得到乡镇政府和基层群众的支持,以及学者和媒体的密切关注。
2. 参与式民主 参与式民主,指的是由于公众既有的政治参与渠道不畅,导致地方治理种种弊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志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地方官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的一些拓展公众政治参与渠道的制度创新。
浅析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学院:XXX专业:XXX姓名:XXX学号:XXX日期:XXX指导老师:XXX摘要:我国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事务领域,直接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活动。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实践日益广泛,成效愈益显著,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必须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推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基层民主政治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社会主义与民主不可分割。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的长期历史过程。
在这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依靠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世代相继的多方面的建设和创造性的实践。
其中包括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城市基层民主建设;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基层民主建设。
一、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人民当家作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但是,在一个有着数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东方大国,如何使亿万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建构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我国,经过长期的政治实践,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建设之路。
所谓基层民主政治,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具体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发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逐渐成为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目标,紧紧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局部执政环境下,确立了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则,探索并开始实践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形式。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基础。
近几年来,____(省、市、区、县)顺应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探索出了切合实际、符合发展要求的新路子,效果十分显著。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解决。
一、我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及特点(一)现状:第一,深化选举的民主程度,更加深入地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选择权。
一是在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全面推行“海推直选”。
坚持把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选举,作为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突破口来抓。
早在____年,我县就在全省率先在宋河镇鲍河村村委会换届时推行“海推直选”,正式候选人由全体选民直接推荐产生,村委会成员由全体选民直接、差额选举产生。
XX 年、XX年两次村委会换届,全面推行了“海推直选”。
XX年,我县将村委会换届模式由农村向城镇社区进行延伸,在新市镇云杜社区进行了社区居委会成员“海推直选”试点。
在____年2月份启动的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又全面推行了这一选举模式,顺利产生全县30个社区居委会新一届班子。
“海推直选”这一选举模式的全面广泛深入的推进,使广大群众的选举权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二是在基层党组织中普遍进行“两推一选”。
XX年8月,我县又在在杨集镇进行了以“两推一选”镇党委书记和镇党委其他成员为主要内容的“杨集选举”,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反响。
以“杨集选举”为契机,乘势而上,分别在村党支部、社区党组织及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民主选举的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是在县直事业单位中试行领导班子成员“直选”。
借鉴村、镇民主选举的成功经验,将民主选举向县直事业单位拓展。
XX年4月,在县人民医院直接差额选举产生了院长、副院长。
XX年年12月,又分别在县中医院、县实验中学进行行政领导“直选”。
县直事业单位直选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了事业单位干部由委任制向选任制的突破,将我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现实路径颜广明(中共怀化市委党校湖南怀化418008)[摘要]新中国建国六十年民主政治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全面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路径,并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历史考察,这对当前如何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成就;问题;路径[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310(2010)04—0034—05A b st r act:T hi s pa per s ys t em ati cal l y l ook ed ba c k over t he ac hi e vem ent s new C hi na has m a d e i n t he bui l di ng of s oci al-i st dem ocr ac y dur i ng s i x de cade s,a nal yzed t he pr o bl e m s m an i f est ed i n t he pr ocess of bui l di ng a s oci al i st dem ocr at i c pol i t i cs,expoun ded a s et of pr inci ples W e m us t al w a ys adhe r e t O f or C hi na’8s oci al i st dem ocr at i c po l it i ca l cons t r uc-t i on,di scusse d t he r ea li s ti c pat h of C hi na’S s o ci ali s t dem ocr at i c po l i t ical cons t r uc t i on.I t has m ade his tor ic al st udy a nd pr act i cal t hi nki ng o n C hi na’s s o c ia l is t dem ocr at i c po l i t ical cons t r uct i on a nd has i m p or t ant t heo r et i cal a nd pr act i cal s i gni fi cance i n st r en gt heni n g t he bui l di ng of C hi na’8s o ci ali s t dem ocr at i c po l i ti cs a t t he pr esen t t i m e.K e y w or ds:s oci al i s m;pol i t i cal cons t r u ct i on ach i eve m ent s;p r obl e m s;pr i n ci pl es pat h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少数民族地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申权来源:《卷宗》2016年第06期摘要: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在社会、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其城市与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富差距过大。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发展成为我国现在的重要问题,各个政府部门和学术界也是重点关注这个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民主;政治1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概况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分布于边疆偏远的农村地区。
受到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结构逐步得到完善,使其具备民主政治建设客观条件,有利于推进基层社会组织优化转型,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的独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应有的重视。
2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问题分析1、农村民主政治体制有待改进新民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于具体权利、义务和权利保护方面没有明确规定。
在新民村,大多村民外出务工,村里多为小孩和老人,特别是小孩,长期得不到父爱和母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甚至人生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这些社会现实问题,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建立健全农村民主政治体制,以法律规范村民行为,使每个村民的权利从法律上得到保护,真正做到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2、村民们现有的文化程度低,其政治觉悟不高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由此可见,人们的所拥有的文化程度,对其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参与度是有着不容忽视影响。
村民对于民主政治参与的程度跟他们接受教育的文化程度存在正比例关系,他们的政治能力会因其接受的教育程度及其职业地位的提升出现增长的局面。
比如新民村的群众拥有的文化水平不高,村民们并不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民主权利及其义务,他们的民主政治意识非常的淡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日益引起关注。
在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之后,为使基层民主政治持续、稳定发展,不能不考虑社会主义民主尤其是基层民主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做法问题,这恰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从改革开放以来至今1978—1985年,是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特点是确定了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的基本思路。
“文化大革命”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践踏和破坏,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在解放思想、否定“两个凡是”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11月10日—12月15日在北京召开)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对民主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必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①]在随后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12月22日)上,对民主和法制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认识到“为了保证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
[②]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8月18日—23日在北京召开)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对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作风、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带来的弊病作了深入剖析,揭示了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并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将逐步进行六个方面的重大改革。
[③]就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而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在三个方面有了重要进展。
第一个方面是恢复并发展了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了县一级,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程序都作出了规定。
实现中国民主进程的途径1.政治制度:中国可以通过现行的政治制度来实现民主进程。
目前,中国的政治体系是通过人大代表选举和党的委员会选举等方式选出的,可以通过增加政治竞争和公平选举的机会,加强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提供更多的政治参与渠道,从而政治制度。
2.促进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中国可以通过放宽对媒体和公民言论的限制来促进民主进程。
这包括废除对独立媒体的审查和打击,允许公民自由表达观点和批评政府,以及解放网络空间,消除对互联网信息的审查和限制。
3.提倡公民参与:公民的参与是民主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可以通过鼓励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加强公民教育和提高公民意识,培养公民的自主能力和参与意识。
此外,建立独立的公民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
4.建立独立的司法系统:独立的司法系统是民主国家的重要特征,可以作为实现民主进程的途径之一、中国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法院和法律体系,保护公民的权益,加强司法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度。
5.加强对腐败的打击:腐败问题是中国民主进程的重要障碍之一,可以通过加强反腐败斗争来推动民主进程。
中国可以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建立更加透明和公正的反腐败机构,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问责,以及建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来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6.改善社会福利和分配公平:改善社会福利和分配公平是实现民主进程的重要方面。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医疗、教育和就业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从而增加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7.推动教育: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和民主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中国可以通过教育体制,加强公民教育,推广普及民主理念和法治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参与意识,为实现民主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实现中国民主进程需要政府、公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积极推动政治体制,放宽言论限制,加强公民参与和司法独立,打击腐败,改善社会福利和分配公平。
论我国民族地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及实现途径
【摘要】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共铸中国梦的伟大思想号召下,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干群参政素养,完善民族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实施性基层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实现民族地区基层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基础民主政治建设民族地区中国梦实现途径
基础民主政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漫长而又浩大的工程。
由于我国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华大家庭,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民族地区的民主政治建设。
鉴于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
在共铸中国梦的伟大号召下,加强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更好更快的实现基层民主政治成为新时期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民族地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目标,依靠群众,确立了基层民主原则,开创了民族地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形式。
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民族地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造了制度环境。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重要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党对民族地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逐步形成科学体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
在当前构建中国梦的伟大号召之下,我们党和国家领导更加注重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民族地区基层民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二、实现民族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1)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为中国梦下的民族政治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构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必须大力提倡民主政治建设。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问题也日益提上日程。
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矛盾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到胡锦涛的和谐社会,再到当下的“中国梦”,无一不在大力提倡民主政治建设,注重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建设必然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作支撑。
要加强我国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直面我国民族地区的现实状况,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族,各少数民族多聚居于边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对外开放较晚,交通不便等原因,经济起步晚,发展速度慢,使得边远民族地区在经济起步一开始就落后于其他地区。
其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地区与其他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增大,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经济增长率日益上升,但实际的经济增长值仍然难以与其他地区相比。
经济的滞后必然导致教育的落后和思想的顽固,从而使民主政治建设难以顺利进
行。
因此,若要真正实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必须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的民众思想觉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提高民众的主体素质和参政意识,让民主政治从根本上起步,从民众心中滋生出民主意识,让其自发的关注政治,从内心自愿参政议政,共同为民主政治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2)提高干群参政意识和素质,为中国梦下的民主政治创设民主政治氛围。
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相对缓慢,实现途径看似困难重重,但是要完成共铸中国梦的伟大宏图,就必须从提高干群参政意识和参政素质着手,为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造一个民主的环境氛围。
由于民族地区多处于偏远的边疆,不仅是经济发展难以与发达地区相提并论,在教育事业、民主政治等环节的发展也相对落后。
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干部素质相对较低、群众参政意识薄弱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
因此,要想彻底改变民族地区民众参政散漫的现状,就应该毫不犹豫的从提高干部素质以及群众的参政意识做起,在共建和谐社会、共铸中国梦的伟大号召下,彻底改变部分干部独断专行的腐败作风,禁止任何人为一己之私而损害民众的参政权利,禁止在诸如选举、分粮等事件中出现以公谋私、自鼓腰包等行为的发生,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入学习和了解国家政策,在心中自发树立起“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思想意识,不摆官腔,不吃官宴,真正从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为群众解决难题,更要从长远目标出发,高瞻远瞩,为群众谋取最大限度的利益,要能够倾听群众心声,关注民生,关注群众的意见,对于那些有利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考虑并采纳,对群众的不满要虚心接受并及时改正,对于民族问题要认真对待,真正做到让人民能够当家作主;同时,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民主教育,让群众深刻认识到参政议政不仅是他们参与国家大事的途径,是发挥自身作用的一项权利,更要让他们意识到这是作为中华儿女的一项义务,是每一个中国人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的直接体现,让每一个群众都深入了解我国的各项民主政策和制度,充分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保证基层民主政治的顺利进行。
其次,更要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认真、主动、积极参与,让民族地区的权利一样在阳光下顺利进行。
(3)完善民族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共铸中国梦的伟大蓝图。
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政治需要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作支撑,需要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完善民主法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为民主政治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让群众有信心、有条件参与政治,让干部有依据、有约束的实行民主政治。
从建国伊始,我国就在实施和改进一系列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民族地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制度还有待完善。
因此我们必须牢记依法治国的宗旨,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完善民族地区的政治法规,让人民参政有法可依,让民主政治真正走进民族地区,从干部选举到政务公开,都要有严格的法律保障,不仅保证人民群众的参政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更要为提高民众的参政意愿和参政意识打下坚实的政策基础。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让干部们从内心自发自愿的为群众谋利益,依据每一项政策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此外,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可以避免某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的
空子,利用法律拐角中饱私囊,损害人民利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共铸中国梦的伟大号召之下,加快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认为,在建设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现途径有三:第一,要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为中国梦下的民族政治建设奠定物质基础;第二,提高干群参政意识和素质,为中国梦下的民主政治创设民主政治氛围;第三,完善民族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共铸中国梦的伟大蓝图。
如此,从经济、政治、法制三方面着手,团结一心,让群众信得过干部、信得过政府和群众,让干部真正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应有的责任,真正做到服务群众,让民主法治在民族地区畅行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