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写景类文章阅读
- 格式:pptx
- 大小:4.18 MB
- 文档页数:21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习作:这儿真美7篇【内容概要】教育部编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习作:这儿真美。
下面有教师对此次习作的细致而全面的指导,有七篇优秀的学生习作可供学习借鉴。
【单元作文】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吧!写之前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教师写作指导我们生活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道不尽的江河,数不尽的山峦,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郁郁葱葱的森林、绿茵茵的小草为大自然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
鸟儿在枝头上唱着幸福的歌,鱼儿在水底做着各种有趣的游戏。
花园里,蜂飞蝶舞;果园中,歌声飞扬。
宽阔的大马路上,人来人往,汽车川流不息……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示着它的神奇与美丽。
在写作文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好写作对象,你准备写哪个地方?是家乡的竹林,还是学校的花坛,抑或某个地方的风景名胜?这个地方的风景有什么特点?它美在什么地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三点:有序表达。
景物描写一定要有顺序,有了顺序文章才有条理。
因此观察时要认真,不能东看一眼,西瞧一下,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也可以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注意动静结合。
特点鲜明。
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同样的风景,观察的时间不同,角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比如,同是山,有的是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描写的时候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独特之美。
展开想象。
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
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则需要借助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同时还需要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
这样,文章才会有光彩,才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融情于景。
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表达我们对自然、对生活环境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所以,我们要怀着真挚的感情边观察、边欣赏、边联想、边思考,借着这些美好的景物抒发我们的感情。
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0课是《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分段和主题。
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小鹿在溪边散步。
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溪里涨满了春水。
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黑熊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课文分段】本课包括六个自然段,按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具体情况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的描写,说明了小兴安岭景色优美且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导语】语⽂课⼀般被认为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也可以说,语⽂是运⽤语⾔规律与特定语⾔词汇所形成的书⾯的或⼝语的⾔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登飞来峰》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登飞来峰》原⽂ 登飞来峰 (宋)王安⽯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在层。
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
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
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很⾼的塔。
寻,古时长度单位,⼋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在层。
【篇⼆】⼩学三年级语⽂《登飞来峰》教案 ⼀、导⼊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上的飞来⼭吗?(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座⼭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是怎么看的? ⼆、朗读《登飞来峰》 1、教师范读,学⽣轻吟。
2、全体学⽣齐读并背诵。
三、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
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要点: ⾸句点明了地点,第⼆句紧承⾸句⽽来。
通过具体的描写,进⼀步突出飞来⼭上“千寻塔”之⾼。
⼀⼆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在的层次。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诗是⼀⾸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出来的? 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形象⽣动的语⾔加以表达的。
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③由学⽣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四、质疑活动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来⽐喻谗佞之类的⼩⼈或其他消极事物。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北大荒的秋天》原文、教案及练习题优秀5篇《北大荒的秋天》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交流,感受文章中比喻句、拟人句和总分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的。
2、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北大荒的美好,感受语文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吗?3、是啊,我们一起来赞美它!二、感受北大荒的美1、北大荒秋天美在哪里呢?(板书:天空、小河、原野)2、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它们究竟是怎样的美呢?边读边圈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4、天空的美(1)你觉得天空美在哪里呢?你找出了那些句子或词语?(2)流云的色彩很美,圈出表示色彩的词语。
读一读(3)前三个词语很有特点,你还能说出像什么一样的什么颜色这样的词来吗?(4)色彩真多啊!那么多的色彩,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5 )第二句除了色彩多让你感受到流云美,还有什么也让你感受到美了?(6)流云的变化快,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转眼间、抖动)(7)你能把流云的色彩多、变化快读出来吗?读好第二句。
(8)流云是一直有的吗?什么时候才有?(9 )天空有流云时很美,没有流云时美吗?(10)什么叫一碧如洗?(11) 一眼望去,天空蓝蓝的像洗过一样,非常纯净,这样的天空美吗?小结:天空没有云时很美,有流云时又是五彩斑斓的,太美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5、小河的美(1)北大荒的小河又是怎样的美呢?你找到了哪些句子?(2)小河美在它非常清澈,似乎能看到小河里的什么?(3)还有那些词语让你感觉到小河是清澈的?(透明的、蓝绸子、明镜)(4)小河还美在哪?(5)宁静从什么地方看出来?(6)原来水面上有波纹吗?(7)小结,如果说小河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是一种宁静之美,那么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之美。
【导语】《庐⼭的云雾》是⼀篇优美的写景散⽂。
课⽂通过对登⼭路上,⼭岭、⼤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的描写,赞美了庐⼭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整理的(语⽂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3课《庐⼭的云雾》原⽂、教案及教学设计),希望帮助到您。
【原⽂】 景⾊秀丽的庐⼭,有⾼峰,有幽⾕,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分神秘的⾊彩。
在⼭上游览,似乎随⼿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道,常常会有⼀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顶上的⽩⾊绒帽;那些缠绕在半⼭的云雾,⼜像是系在⼭腰间的⼀条条⽟带。
云雾弥漫⼭⾕,它是茫茫的⼤海;云雾遮挡⼭峰,它⼜是巨⼤的天幕。
庐⼭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泻千⾥的九天银河;明明是⼀匹四蹄⽣风的⽩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座冰⼭…… 云遮雾罩的庐⼭,真令⼈流连忘返。
【教案】 教学⽬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内容,感受庐⼭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热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初步感受庐⼭云雾的奇幻美丽。
(1)多媒体课件展⽰庐⼭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的云雾() ⼆、细读课⽂第⼀⾃然段 (1)⾃由读,找出⾃⼰喜欢的句⼦多读⼏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结并板书:多 三、细读课⽂第⼆⾃然段 1、⾃由读,画出中⼼句。
2、哪些句⼦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 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写得这么优美?(体会⽐喻句之妙) 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结⽅法。
四、运⽤学法⾃学第3⾃然段 1、⾃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导语】《⽕烧云》这篇课⽂是⼀篇写景⽂章,作者通过对⽕烧云颜⾊和形状的变化描写,向读者展⽰了⼀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然的瑰丽景象,让⼈读后有⼀种⼼旷神怡、意犹未尽的感觉,表达了作者看到⽕烧云的喜悦⼼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烧云》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烧云》原⽂ 晚饭过后,⽕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孩⼦的脸红红的。
⼤⽩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的了,⿊母鸡变成紫檀⾊的了。
喂猪的⽼头⼉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猪变成⼩⾦猪了。
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来个乘凉的⼈对他说:“您⽼⼈家必定⾼寿,您⽼是⾦胡⼦了。
” 天上的云从西边⼀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
这地⽅的⽕烧云变化极多。
⼀会⼉红彤彤的,⼀会⼉⾦灿灿的,⼀会⼉半紫半黄,⼀会⼉半灰半百合⾊。
葡萄灰,梨黄,茄⼦紫,这些颜⾊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
⼀会⼉,天空出现⼀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也长了,⼀条马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忽然⼜来了⼀条⼤狗。
那狗⼗分凶猛,它在前边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条⼩狗。
跑着跑着,⼩狗不知跑到哪⾥去了,⼤狗也不见了。
接着⼜来了⼀头⼤狮⼦,跟庙门前的⼤⽯头狮⼦⼀模⼀样,也是那么⼤,也是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转眼就变了。
要想再看到那头⼤狮⼦,怎么也看不到了。
⼀时恍恍惚惚的,天空⾥⼜像这个,⼜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会⼉再看。
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
⼀会⼉⼯夫,⽕烧云下去了。
【篇⼆】⼩学三年级语⽂《⽕烧云》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本课的确良16个⽣字,学会其中的确良1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原文及教案【导语】《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
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形式,弄懂词语的意思;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丰富的物产;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2、相关的课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及教案【导语】《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酷爱之情。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及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原文】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花八门,美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由于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放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色彩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
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
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盛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势必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概况。
初步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酷爱祖国的感情。
2、学会“饶、岛、屿、划、威、武”六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知道“懒洋洋”、“威武”、“盛开”等词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述。
三年级写景篇
夏天的午后,我妈妈带我去公园玩耍。
公园里人很多,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跑跳游戏,大人坐在长椅上享受阳光。
我最喜欢公园里的游乐场。
有弹簧马、秋千、滑梯等玩具。
我和小伙伴一起坐秋千,互相推着摇来摇去,感觉很开心。
然后我们去游戏区玩球拍球。
不一会儿,汗水就流下来了。
公园中间有一个大水池。
水池里有各种各样的鱼,还有一只小船可以划。
我看到有个哥哥在用塑料小船向水池中心划去,后面的弟弟一直伸长手臂想抓住船,但船总是离他很远,弟弟眼里满是笑意。
接着,我们去了公园的绿草地区。
草地上随处可见野花盛开,颜色绚丽美丽。
小朋友们捡着各种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
我也捡了一些鲜艳的花,给妈妈编了一个花冠。
下午,天开始黑了,妈妈说是时候回家了。
我不舍地从公园离开,踏上回家的路,心里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