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精品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74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摘要:一、引言1.介绍古代汉语的重要性2.简述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目标和意义二、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1.古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2.古代汉语的成熟时期3.古代汉语的演变与传承三、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主要内容1.语音与音韵2.词汇与语法3.古代文学与文献4.汉字的起源、演变与书法四、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和价值1.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2.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3.为学术研究打下基础五、如何学好古代汉语1.培养兴趣,保持学习动力2.系统学习,注重基本功3.多读多练,积累实践经验六、总结1.重申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重要性2.鼓励大家努力学习,传承中华文化正文: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是一门研究古代汉语语言、文学及汉字的学科,它对于我们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目标是系统地教授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学及汉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在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从起源、发展到成熟的过程。
古代汉语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汉、唐、宋等朝代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语音、词汇、语法体系。
同时,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其起源、演变与书法也成为了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还能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
例如,《诗经》、《楚辞》、《论语》等古代文学名著,都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宝贵资源。
通过学习这些古籍,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
如何学好古代汉语呢?首先,我们要培养对古代汉语的兴趣,保持学习的动力。
只有热爱这门学科,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其次,我们要系统地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功,例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要多读多练,积累实践经验。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名著,不断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
总之,古代汉语精品课程对于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案《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案选用教材:郭锡良等《古代汉语》施用范围:汉语言文学本科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本章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是一个怎样的学科,即这一学科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培养的是什么能力,以及学习这一学科的作用与意义等。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并激发他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
【基本概念】古代汉语文言文言文古白话古白话文【基本理论】古代汉语学科为什么以文言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为什么要开设“古代汉语课”?如何理解古代的死记硬背教学法?【重点难点】古代汉语的分期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所用课时】 1学时【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汉语的分期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概念来说的,它是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我们以“五四”为界“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我们称之为“古代汉语”,“五四”以后到今天,我们使用的语言叫“现代汉语”。
――→文言-----------文言文古代汉语――→古白话-----------古白话文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2.研究对象古代的口语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是古代书面语。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
现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
还有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摘要:1.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简介2.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内容3.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4.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优势5.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推荐正文:【古代汉语精品课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
在这个过程中,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成为了众多学习者的首选。
那么,古代汉语精品课程到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将从课程简介、内容、教学方法、优势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简介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是一门针对汉语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汉语学习者而设计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可以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
二、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内容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从先秦到明清,古代汉语经历了很多变化。
课程将详细介绍各个时期的汉语特点,帮助学习者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脉络。
2.古代汉语语法:课程将系统讲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如词类、句式等,使学习者能够熟练运用古代汉语进行表达。
3.古代汉语词汇:课程将精选古代汉语常用词汇,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习者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和用法。
4.古代汉语文献阅读:课程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献,教授学习者如何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献。
三、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学习者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古代文献,帮助学习者掌握古代汉语的实际运用。
3.练习与测试:课程设置课后练习和阶段测试,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四、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优势1.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习者可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2.增强文化底蕴:学习古代汉语,可以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课文说明】《左传》据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原名《左氏春秋》,汉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解释孔子《春秋》的,改称《春秋左氏传》。
唐以后一般认为它的成书应在战国中期。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实际记事到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重要文献;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记叙复杂纷繁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写大规模的战争),通过人物言行鲜明表现其面貌和性格,对后代文学、史学和语言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最通行的注本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杜预注,孔颖达疏)。
本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春秋时,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相互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贵族之间的权势之争也加剧起来。
【教学要点】1、《春秋》与《左传》及“春秋三传”2、教材课文“说明”3、假借:辟、避;通假:无、毋(勿):4、词义辨析:佗(它他)、焉、国、参、毙、贰、生、启、诸、其5、词类活用:惊、参、度、启、生6、语法:宾语前置、双宾语、动词使动、主语省略7、本文是古代汉语文选传统篇目——能够充分体现古代汉语语言特点的文字、词汇、语法以及音韵现象尤为丰富——要精心研读原文和批注,力求字(词)句通晓,举一反三。
【课文讲读】一、展示人物关系,揭示母子、兄弟之间的矛盾背景【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gong1)叔段。
庄公寤(wu4)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u4)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qi4)请于武公。
公弗许。
《史记》:“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
”犬戎杀周幽王和郑桓公于骊山之下,郑人立其子掘突,是为郑武公。
1、郑伯,郑国属伯爵。
周设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
鲁国周公,齐国桓侯,郑国郑伯,楚国楚子……2、共叔段,共,因他后来出奔共地;叔表示兄弟排行;段,名。
黔南师院省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简介古代汉语是我系的院级精品课程,2006年申报成为贵州省省级精品课程,又被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现正在评审中。
本课程开设了专业基础课古代汉语,以及后续课程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汉字文化研究等四门必修、选修课,修订了教学大纲,制作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建立了试题库、习题库,开列了本课程的阅读书目。
本课程教学人员共6人,其中教授2人,讲师2人,硕士2人;50-59岁2人,30-39岁4人。
六名教学人员均为主讲教师。
梁光华、傅定淼二教授都具有20余年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的经验,梁彬、陈昌琳两位青年讲师都主讲本科古代汉语课程5年以上,硕士研究生李华斌毕业于湖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霁毕业于湖北大学语言学专业。
本课程所在系还计划在3年内招收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古代汉语中青年教师5人,充实古代汉语教学队伍。
本课程教学人员的研究范围涵盖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古代汉语语法、修辞、语言学史、文献学等诸多领域。
梁光华教授的专著《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注评》荣获贵州省政府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泰国华文教师公会和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授予梁光华教授这本专著以“紫荆花教育科研奖”,2006年7月,中国作家出版社已将该书列入《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进行再版。
傅定淼教授的专著《反切起源考》荣获贵州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论文《梵文拼音原理传入与反切起源关系新探》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评为“2002年度国际优秀作品”。
两位教授分别指导几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为之提供教学资料,拟定科研课题,并加以督促,使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都获得显著提高,计划在3-5年内使之皆能晋升为副教授,使古代汉语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得到加强。
上网资源:课程信息课程负责人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录相多媒体课件试题库习题库阅读书目。
武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习题集绪论:1.古代汉语课程是什么性质的课程?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如何分期?3.何为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大支流?4.什么是文言?什么是古白话?文字(上):5.为什么说结绳、契刻、八卦等不是文字?文字与图画有什么本质区别?6.汉字与汉语是什么关系?7.什么是字体?它与字的结构方式是同一概念吗?8.汉字字体演变总的趋势如何?9.举例说明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字体的特点: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10.谈谈“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11.什么是“六书”?12.许慎对“六书”如何定义?13.什么是“四体二用说”?是谁提出的?影响如何?14表意字包括“六书”中的哪几种?15象形字反映了汉字的哪两种构形模式?16为什么说象形字是造字的基础?17意符与部首之间是何种关系?18江声、段玉裁、章太炎、朱骏声对转注的看法有何分歧?我们怎样理解转注字?19如何区分造字的假借与用字的假借?20什么是古今字?21谈谈下列汉字的关系(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孰——熟反——返共——供竟——境昏——婚说——悦错——措亦——腋群——羣峰——峯妒——妬借——藉庄——莊发——發22什么是异体字?写出下列各字的异体字:睹咏岳杯玩鹅惭线略文选(一)23解释加点的字词:同仲右师兑入门癸未卜,争貞。
遹拜首首,敢對揚王休。
允有来艰自西。
王孔加子白义。
包荒,用冯河。
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弦木為弧。
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24为下面短文打标点,并翻译为现代汉语:田贊衣補衣而見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惡也田贊對曰衣又有惡於此者也荆王曰可得而聞乎對曰甲惡於此王曰何謂也對曰冬日則寒夏日則暑衣無惡乎甲者贊也貧故衣惡也今大王萬乘之主也富貴無敵而好衣民以甲臣弗得也意者為其義邪甲之事兵之事也刈人之頸刳人之腹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其名又甚不榮意者為其實邪苟慮害人人亦必慮害之苟慮危人人亦必慮危之其實又甚不安之二者臣為大王無取焉荆王無以應文字(下)25什么是通假字?如何辨认通假字?26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关系如何?27请标出下列通假字的读音:(1)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目的和意义2.古代汉语的概述:解释古代汉语的定义、特点和价值3.课程内容:介绍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4.课程优势:阐述本课程的优势和特点5.结论:对古代汉语精品课程进行总结和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应运而生,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平台。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进一步研究汉语史、文化史等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古代汉语的概述1.定义:古代汉语是指从先秦时期至清末民初时期的汉语,包括文言文、白话文等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
2.特点: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具有较强的表意性和形式美,用词典雅、结构严谨、意蕴丰富。
3.价值:古代汉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拓宽知识视野,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内容古代汉语精品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词法、句法、修辞等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词汇和词义。
2.古代汉语文献选读:阅读经典古代文献,如《论语》、《孟子》、《诗经》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古代汉语文化背景: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
4.古代汉语翻译与诠释:学习如何将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对古代文献进行诠释和解读。
四、课程优势1.专业师资:课程由经验丰富的古代汉语研究者授课,保证教学质量。
2.系统教学:课程设置系统全面,从基础语法到高级文献阅读,帮助学习者逐步掌握古代汉语。
3.实践教学:课程注重实践教学,通过阅读、翻译、诠释等实践环节,提高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
4.互动学习:课程提供线上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与教师、同学互动交流,共同进步。
五、结论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是一门具有重要价值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巫山、巫峡《水经注》【课文说明】郦道元:南北朝时北魏人,地理学家,文学家。
《水经》:我国古代地理著作。
《水经注》是郦道元对《水经》的补充修订。
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许多篇章也是文学性很强的游记散文。
《巫山、巫峡》通过描写巫山巫峡的地理特征、奇异风光,展现了祖国山河的雄奇美丽。
【教学重点】1、古今词义异同2、字形本义引申义3、古音通假4、语法现象5、古汉语引用明引暗引合叙互文【课文讲读】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东,向东流。
名词直接用如动词——这个名词后边无其它动词作谓语;名词“东”受到副词“又”修饰。
——对比: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海——东,名词作状语,后边另有动词“流注”作谓语。
——径,经过。
(经,本义经纬,引申为经过,径直,写为径,简化为迳。
)——所凿,所字结构,所粘附动词,相当于这个动词所带的名词宾语——所开凿的地方。
例如:所见所闻、不知所云,等。
——长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巫峡,就是古代传说中蜀国帝王杜宇所开凿的用来疏通江水的那个地方。
(四川简称蜀,古称巴山蜀水。
电影巴山夜雨。
)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云,云说,如“子曰诗云”。
辩证:“云”表“云雨”义可通“云”,但“云”不能通“云”,即不能表示“云说”义。
云与云,不是异体字。
——将,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居,居处,处所;治,治理,指行政机关。
——无恒,无常,变化不定。
——南朝刘宋诗人郭仲产说:“按照《汉书·地理志》记载,巫山应在巫山县西南,可是现在巫山却在巫山县以东,这大概就是古代郡县政府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江水历峡,东,径jìng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
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dān,或方似笥sì,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yŭn,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或,肯定性无定代词(与“莫”相对。
精卫填海《山海经》【简介】《山海经》我国最早的地理书,成书约在战国时代。
书中多远古神话、传说、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传世的是晋郭璞的注本,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
《精卫填海》通过叙述精卫鸟的来历,表现并歌颂了以精卫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要点】1、字形结构与词义2、假借与通假3、词的本义与引申义4、古今词义异同5、单音词占优势6、语法现象【课文讲读】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u1)之山,其上多柘(zhe4)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i4)、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ao4)。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wei2)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in1)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指导阅读批注,重点词义辨析:木,树木;文,花纹;首,头;——均象形,用其本义。
焉,合音词,于此,于其间。
有鸟焉,有鸟于此,在这座山上有一种鸟。
于,介词“在”漳水出焉,漳水出于此,漳水河从这里流出。
于,介词“从”是,指示代词,这。
以,以之,用它来,用来。
常,恒久不变。
常道、常理、常规。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同于现代经常、常常义。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非常,非同一般的,不合常规的,变化不定的——名词。
现代“非常”,一般作程度副词。
《红楼梦》十二支曲子贾元春《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河,上古专指黄河,后词义逐步扩大,由泛指北方河流,进而统指所有河流。
古代一般河流称“水”,例如:汉水,济水,沂水,汶水,泗水等。
《孟子》: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河内、河东春秋战国时期指黄河北岸和黄河以东。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沁园春·雪》: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游,游历。
《论语》:父母在,不远游。
《鸿门宴》张良:“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河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古代汉语教案1古代汉语教案郑振峰河北师范大学2000.9目录导言第一章汉字第一节汉字形体的演变第二节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第三节因形求义第四节古书的用字第二章词汇第一节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第二节古代汉语的多义词第三节古代汉语的同义关系第四节古代汉语词的同源关系第三章音韵第一节中古音的声韵调第二节上古音的声韵调第三节上古字音相母相近的判定第四章语法(一)第一节词类活用第二节古代汉语的判断句第三节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第四节语序第五节双宾语第五章语法第六节代词第七节副词第八节介词第九节连词第十节语气词第六章古书阅读常识第一节古书的注释第二节古书的特殊表达式第三节工具书的使用导言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源与流的关系,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变化而来的,因此,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诸方面,都与古代汉语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般说来,现代汉语是指1919年“四五”运动以后所形成的、汉民族通用的、口语与书面基本一致的语言。
但是,并不是1919年以前的汉语都是我们这部书里怕要教学的古代汉语。
一般认为,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伤口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一是自魏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如《世说新语》、唐代变文、禅宗语录,直到元明清的白话小说。
这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
前一种,我们称作文言,后一种,我们称作古白话。
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文文而不包括古白话。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用文言记录的典章制度及史料,用文言撰写的文学作品,多到不可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