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园与何氏家训
- 格式:pdf
- 大小:369.50 KB
- 文档页数:9
何氏家训十二则
1. 忠诚守信:以诚信和忠诚为基础,恪守承诺,对家族和社会保持坚定的忠诚。
2. 孝顺敬爱:尊重长辈,孝敬父母,传承家风家训,注重家族的亲情和和谐。
3. 勤劳刻苦:通过辛勤努力,不懈努力追求事业和生活的成功,为家族的繁荣贡献力量。
4. 自强不息:坚持发展个人素质和能力,勇敢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自己,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5. 忠言逆耳: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骄不躁,能够虚心接受批评和指导,不断改进自己。
6. 诚实守信:保持真实、坦诚的态度,信守诺言,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7. 敦亲睦族:注重与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族的和谐与团结,强调彼此之间的亲情和力量。
8. 勿忘初心:保持对家族和传统的敬重,传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
9. 知行合一: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知识和智慧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言行一致。
10. 公平正义:秉持公平、正直和公正,不偏袒,不徇私,努力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和家族内部的和谐氛围。
11. 爱岗敬业:尽心尽责,对自己的工作和职责负责,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为家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和谐共生:注重与人的和睦相处,为人处世,讲究以和为贵,倡导和平、协调的生活方式,与他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何氏家风家训何氏家族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家族,他们拥有着非常鲜明的家风和家训,并且这些家风和家训对于他们家族的发展和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介绍何氏家风家训。
何氏家风何氏家风最为鲜明的特点是以诚信为根本,以敦厚为关键,以勤奋为基础,以谦逊为内涵。
这种家风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何文翁的时代,何文翁一生坦诚待人,严以律己,居家修身,教育儿孙,为后代形成了德音流芳的家风。
何氏家族也非常注重互敬互爱、忠诚博爱、孝行廉洁和创业强国的传统美德。
他们以“忠勇仁义、孝悌节信”为家训,这是何氏家风的总纲。
何氏先祖们以心存大义、奉献社会、行善积德为家风,为人处事时弘扬道德、守信用,凡事力求勤勉肯干、忠诚忠心,深得社会尊敬和爱戴。
何氏家族倡导以人为本、博爱互助的品质,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权,注重家庭成员间的爱心和信任,追求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
他们将人情世故回归的道德恒久不变,继续延承家族优良传统,传经纳受,让后代千秋,不断地对社会、对家族、对后代产生着深深的影响。
何氏家训何氏家训是何氏家族最为重要的道德标准之一,其核心是“忠勇仁义、孝悌节信”。
这是一种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色的源远流长的家庭人文价值观,其体现了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史前与后代、文化与精神、人格与修行等关系,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种奇妙奥秘。
何氏家族家训中有“忠”,就是要忠于天地、忠于国家、忠于社会、忠于家人、忠于人类,要有大公无私、奉献社会的精神;有“勇”,就是要勇于担当、勇于开拓,持之以恒,不屈不挠;有“仁”,就是要仁爱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助人,为别人着想;有“义”,就是要讲究公义正道,执法不阿,心怀公心,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谦虚礼貌,以身作则,争取家庭的和谐;有“悌”,就是要尊重兄长、爱护弟妹、团结友情、提高协作;有“节”,就是要自持廉洁、不为私欲所染,反对浪费,让崇高的精神价值占主导地位。
何氏家族的家训是他们坚持了许多年的一种自我约束机制,为了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合理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体现尊严,充分展示家族精神,通过家训来管理家族,维护家族秩序和团结,促进家族的和谐和稳定,维护家族正常运作。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古运河风光带东南段以北的徐凝门街。
园主何芷舠,其家族为与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进退与共的姻亲三大家族,他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壮年致仕,归隐扬州,于光绪九年巨资良材建造大型私家住宅园林。
该园建筑布局由园居、东西花园、片石山房组成环环相扣、内外有别、中西合璧,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至完美。
这里还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自然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
除此之外,我收获最大的是《何氏家训》。
何氏家族精英满门,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等众多有出息的儿孙,这些都与其奉行的一套严格完善的家教密不可分。
摘录如下,供大家反观自己及作为家庭教育的参考。
(一)孝敬亲长之规【原文】孝顺父母、尊敬长上,乃百行之首、万善之源。
人能尽得此道,天地鬼神相之,亲戚邻里重之。
凡有父母兄长在前者,不可不及时勉旃。
今之人以能养为孝者何?盖缘不顾父母而私妻子、倒行逆施者众,彼善于此,故与之耳。
殊不知孝之道,岂养之一事所能尽哉!要有深爱婉容而承颜顺志、尊敬谨畏而惟命是从,稍有斯须欺慢违忤,或伤教败礼、取辱贻忧,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为孝也。
蓝田吕氏曰:“孝莫大乎顺亲。
”司马公曰:“吾事亲无以逾于人,能不欺而已矣。
其事君亦然。
”人家子弟,有父母兄长慈爱,又得教以诗书、授以生业,而能显亲扬名、以尽孝敬之道者,乃常分耳,乌足言?要在困苦艰难、流离颠沛之际,竭力尽心、周全委曲、消患弥变、特立独行,而不失其度者,方为孝敬。
【解说】这则规训说的是要孝敬父母和怎样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是一切善行的源泉。
《何氏家训》三字经:
何氏家训三字经是何氏家族内部传承的家训经典,每一条家训都是对后代的谆谆教诲和行为规范准则的总结归纳和传承沿袭而成。
家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有助于子孙后代修身齐家、明礼守法、尊重传统、爱党爱国等美德的培育和传承。
具体内容如下:
国有法,家有规。
无规矩,不方圆。
承祖训,代代传。
天下善,孝为先。
父母亲,恩如天。
常尽孝,近膝前。
广交友,结众缘。
和妯娌,合兄弟。
亲远亲,睦近邻。
念宗祖,睦亲族。
敬长辈,爱幼孺。
尊圣贤,护弱小。
大小事,勤沟通。
夫主唱,妇紧随。
互信谅,不欺瞒。
勤持家,细打算。
勤攻读,文武全。
三人行,亲师贤。
真善美,自幼习。
言有信,行必果。
宏美德,心向善。
严教子,莫娇贯。
不迁就,不护短。
学楷模,效圣贤。
寸光阴,莫虚度。
求学问,无止境。
鸡鸣起,三更眠。
守法纪,莫贪罔。
严律己,宽待人。
名利前,莫糊涂。
淡薄名,心安静。
强逐利,有危情。
遇艰险,不慌乱。
亲朋聚,多倾听。
何氏家训十二则何氏家训是明代朱权所著的一本家庭教育著作,共包含了十二则家训,涵盖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十二则家训的内容。
第一则:儿孙不可不教。
这是何氏家训的首则,强调了对子女的教育重要性。
父母应该给予子女正确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
第二则:举家有规矩。
这一则要求家庭成员要遵守规矩,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公共设施等,倡导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秩序。
第三则:和睦相处。
这一则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要互相尊重、理解、宽容。
只有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培养出健康的个人和家庭。
第四则:勤俭持家。
这一则倡导了节俭的生活方式,提倡家庭成员节约用水、用电、用物,避免浪费,从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第五则:孝敬父母。
这一则强调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要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尽自己的能力照顾他们的生活。
第六则:友善待人。
这一则要求家庭成员友善待人,不欺负他人,不说伤人的话,以和善的态度对待他人。
第七则:诚实守信。
这一则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要讲信用,不撒谎、不欺骗他人,树立良好的个人信誉。
第八则:助人为乐。
这一则要求家庭成员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困难,积极伸出援手,传递爱与温暖。
第九则:尊师重道。
这一则强调了对师长的尊敬与感激之情,要尊重老师的教诲,珍惜学习机会,不断自我提升。
第十则:守法治家。
这一则要求家庭成员守法,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第十一则:勤奋学习。
这一则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要培养家庭成员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为将来做好准备。
第十二则:勇往直前。
这一则倡导家庭成员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怕失败,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何氏家训十二则涵盖了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本教导家庭成员正确行为和价值观的重要著作。
我们应该将这些家训融入到生活中,实践于家庭之中,使家庭更加和谐美满。
何氏家训十一则2008-07-16 08:43 来源:世界何氏网编辑:贺晨曦编者按:据报道,“2004年4月,扬州何园的工作人员在探访何园主人何芷舠祖籍安徽望江吉水镇时,意外发现了刊刻在《何氏族谱》中的家训十一则,详尽地规范了家族成员的修身处世、待人接物之道。
”经对照,刊刻在该《何氏族谱》中的家训十一则,与明朝浙江江山人何伦撰的《何氏家规》十一则原文相同。
尽管如此,何园主人何芷舠家族将其刊刻在《何氏族谱》中,用以教育族人,不失为一部循循善诱的家庭教科书。
事实上,扬州何氏家族能够发达壮大,精英满门,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等代有出息的儿孙,与中国近代李鸿章、孙鼎鼐等大家族联姻结盟和奉行一套严格完善的家教密不可分。
下面摘录《何氏家训》十一则及其今人的解说和评点(作者未详),供参考。
(一)孝敬亲长之规【原文】孝顺父母、尊敬长上,乃百行之首、万善之源。
人能尽得此道,天地鬼神相之,亲戚邻里重之。
凡有父母兄长在前者,不可不及时勉旃。
今之人以能养为孝者何?盖缘不顾父母而私妻子、倒行逆施者众,彼善于此,故与之耳。
殊不知孝之道,岂养之一事所能尽哉!要有深爱婉容而承颜顺志、尊敬谨畏而惟命是从,稍有斯须欺慢违忤,或伤教败礼、取辱贻忧,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为孝也。
蓝田吕氏曰:“孝莫大乎顺亲。
”司马公曰:“吾事亲无以逾于人,能不欺而已矣。
其事君亦然。
”人家子弟,有父母兄长慈爱,又得教以诗书、授以生业,而能显亲扬名、以尽孝敬之道者,乃常分耳,乌足言?要在困苦艰难、流离颠沛之际,竭力尽心、周全委曲、消患弥变、特立独行,而不失其度者,方为孝敬。
【解说】这则规训说的是要孝敬父母和怎样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是一切善行的源泉。
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好这件事。
一个孝亲敬长的人,必定能够得到社会的敬重和帮助。
怎样才叫孝敬父母?仅仅满足他们在物质生活上的需求、让父母吃好穿好,却不尊重父母的情感意愿、顶撞父母教诲,这样就不能算是孝敬;如果不走正道,去干有违社会规则的坏事,哪怕是对父母再好,也仍然是大不孝。
何氏家风家训
何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历史的家族,因其世代传承的优秀家风和家训而著名。
虽然具体的何氏家风和家训可能因个别家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何氏家族所弘扬的价值观和准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诚信正直:强调诚实守信,做人正直,言行一致,以诚信为根本,树立良好的家族信誉。
孝敬尊老:强调孝敬父母和尊重长辈,把家庭关系放在重要的位置,传承家族的孝道传统。
勤俭节约:强调勤劳努力,珍惜资源,节俭持家,不奢侈浪费,追求节约和经济独立。
善待他人:强调宽容待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乐于助人,以和善的态度对待他人。
敬重教育: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家族成员的学识和品德,鼓励持续学习和追求知识。
廉洁公正:强调廉洁奉公,公正无私,不贪污受贿,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传承家族文化:重视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继承家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这些价值观和准则构成了何氏家族的家风和家训,通过代代相传,形成了家族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以促进家族的团结、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何氏家风和家训可能因家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上述内容仅为常见的家族价值观和准则的概括。
04HAPPY FAMILY June 2019近五十的女科学家王承书请到自己办公室,神情庄重地说:‘祖国需要自己的科学家研制原子弹。
这是保密性极强的工作,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
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 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她在1956年也曾经说过。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最早从美国归来的杰出科学家之一,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选中从事极为尖端的同位素分离理论研究。
突然转向一个完全陌生的科学领域,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充满风险的巨大考验,但面对祖国的需院士家族,一门皆栋梁 位于扬州南河下的“寄啸山庄”,又名“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何园园主何维键,1883年辞官归隐扬州,建何园以定居,其儿孙辈何声灏、何世桢、何世模等人都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民主主义革命。
其曾孙辈中有3位院士,有6人参加中共地下党,4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均践行着《何氏家训》中所写的“范仲淹以秀才而怀天下之忧,君子称之为分内事”。
何氏“一门三院士”分别是:何维键曾外孙女王承书,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对中国核工业、尤其是对中国铀浓缩技术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王承书丈夫张文裕,中科院数理化学部委员(院士),我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何维键的曾孙何祚庥,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同时也担任北京大学哲学学科的博士生导师,被称为“两栖院士”。
再看吴氏“一门四杰两院士”。
位于扬州北河下的吴道台府,园主吴引孙,吴道台府曾建有晚清海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测海楼,藏书数十万卷。
测海楼原名“有福读书堂”,是吴氏家训“有福方能坐读书,成才未可忘忧国”的缩影。
园主孙辈皆栋梁,一门四杰两院士:吴征铸,文史学家,戏曲学家;吴征鉴,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寄生虫学专家;吴征铠,“两弹一星”工作参与者,中科院院士,中国铀扩散浓缩事业、放射化学、分子光谱学的奠基者之一;吴征镒,中科院院士,植物学家,荣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获小行星命名。
何园何氏家训一、何园与何氏家训的渊源何园可是个超美的地方呢,在那里的何氏家训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何园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亭台楼阁、假山池沼,每一处都透着江南园林的精致。
而何氏家训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孕育而生,它就像是何园的灵魂一样,默默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何家人。
何氏家训不仅仅是一些文字的堆砌,它是何家人为人处世的准则。
比如说,在对待长辈方面,家训里有着非常明确的教导,那就是要敬重长辈,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就像我们平常在家,看到爷爷奶奶,要主动问好,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何氏家训也是这样要求何家人的,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体现对长辈的敬重。
在交友方面,何氏家训也有着很智慧的见解。
它告诉何家人要交益友,远离那些不良的朋友。
这就好比我们在学校里,有些朋友会带着我们一起学习、进步,而有些朋友可能就会带着我们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何氏家训早早地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规定。
二、何氏家训的内容与内涵何氏家训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呢。
首先是品德方面,它强调做人要正直善良。
这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何家人前行的道路。
在社会上,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何氏家训所要求的那样正直善良,那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还有就是关于学习的部分。
何氏家训鼓励何家人要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在古代,何家人就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会在何园里找个安静的角落读书学习。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只要我们有一颗想要学习的心,就能够不断进步。
在家庭关系方面,何氏家训也有着详细的规定。
它注重家庭的和睦,倡导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这就像我们自己的家庭一样,有时候家人之间会有一些小摩擦,但是只要大家都能相互包容,那家庭就会充满温暖。
三、何氏家训的现代意义何氏家训虽然是何家人的家训,但在现代社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有时候会过于追求物质,而忽略了品德的修养。
何氏家训中关于品德的教导就像是一阵清风,能够让我们清醒过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走近何氏家族和何氏家训何氏家族代表人物一、何园园主何维键(1835—1908),字汝持,号芷舠,祖籍安徽望江吉水。
从同治六年(1867)起,何芷舠历任湖北武昌盐法道、湖北督粮道、湖北按察使、湖北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等职。
1883年,何芷舠由湖北任上辞官退隐到扬州,建造了晚清时期独具特色的私家园林寄啸山庄,俗称何园。
1901年,他携家眷移居上海,从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活动。
1908年病逝于上海。
二、祖孙翰林(何俊何声灏)何俊(1797—1858),字亦民,何芷舠之父,安徽望江人氏。
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久为江苏地方官,曾任江苏督粮道、两淮盐运使、江宁布政使、江苏布政使,管过司法,也管过粮食和食盐。
正一品封典,诰受荣禄大夫,覃恩晋赠光禄大夫,赏戴花翎。
何声灏(1864—1941),字伯梁,号蔗庵,何芷舠长子。
光绪十一年(1885年)江南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历官户部山东司主事,记名军机章京。
三、兄弟博士(何世桢何世枚)何世桢(1894—1972)字毅之、思毅,何芷舠之孙。
毕业于东吴大学,后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东吴大学法科教授,上海大学学长(教务长)。
1924年,在上海创办“私立持志大学”,任校长,兼行律师业务。
何世枚(1896—1975),字朴枕,号澹园,何芷舠之孙。
1921年,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被保送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1923年回国应聘为东吴大学、上海大学教授,兼律师。
1924年与胞兄何世桢在上海创办“私立持志大学”,任副校长兼教务长。
四、父女画家(何适斋何怡如)何适斋,原名世彝,又名世伟,字实斋,号适斋,别号乐天散人,以号行,何芷舠长孙。
出生于北京,早年毕业于神州法政专门学校,后潜心研究诗文书画。
在书法绘画方面得到过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的指点和提携。
何怡如(1912-2010),名祚忻,字怡如,以字行,何适斋长女。
最新徐园导游词何园导游词何家家训(十七篇)徐园导游词何园导游词何家家训篇一何园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是清光绪年间任过湖北汉黄德道台何芷舠辞官归隐后建造,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
因主人附庸风雅,从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取意,为“寄啸山庄”。
但人们习惯因园主人姓何而称何园。
何园一改我国私家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把住宅融入叠石理水的花园之中,力求人居环境的最大美化,被我国文史专家罗哲文题为“晚清第一园”,它也是扬州现存规模最大的官邸园林。
何园大体上分为东园、西园、园居、片石山房和祠堂五个局部。
我们的参观道路是从东门进,南门出,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
如今请大家跟着我参观游览。
我们来到的是东园局部,东园入口是一座玉带小桥,不仅玲珑得意,还使全园充满水的灵性。
何园的三个花园全部有真水,这可能和主人的名字有很大关系。
我们迎面看到的就是牡丹厅,牡丹是何园的园花。
请大家向西屋山墙顶上看,那是砖雕“风吹牡丹”,是晚清扬州砖雕中的,牡丹厅也因此而得名。
东园中央的点石是一峰太湖石,点石的北面是贴壁假山。
过去大户人家的围墙都很高,不高没有气派,也不平安。
但高高的围墙会挡住视线,让人拘谨。
于是对高墙进展装饰的贴壁假山在中国的私家园林中得到普遍运用,增加风光,丰富视野。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往前走。
如今我们到了东园最精致的建筑群船厅了。
厅是船形,汉白玉砌为船舷,四面玻璃透明无碍,人在厅中,犹如置身甲板。
厅外地面用瓦片、鹅卵石铺成水波纹,给人以水意。
而环顾四周,竟无一滴真水,船厅成为我国园林中旱园水意的经典之作。
何园主人一生与船有着严密联络,何家祖居安徽古雷池,因三面临水而改叫望江,主人为民为官为商,几乎天天与船打交道,楹联中的“船为家”就点出了主人有水就有我家的豪情。
船厅周边的铺地,分别是“松鹤延年”的寿字、“如意莲子”的福字、“九鹿藏松”的禄字,都是中国传统的桔祥装饰图案。
下面我们登上一段小山道,去看一看读书楼。
【家规祖训】中华姓氏--何氏族训家规何氏家规(明)何伦[题解]何伦字宗道,号东山,明江山(今属浙江省)人,事亲至孝。
相传一天晚上有小偷到他家偷东西,他发觉之后也没有声张,在小偷要把他家做饭用的锅偷走时,他这才说:“请你把锅留下,以便我明天早晨能做饭给母亲吃。
”小偷很惭愧,就把所偷的东西都还给了他。
又有记载说他居丧哀毁逾礼,忌日涕泣如初丧。
可以称得上是旧时孝子的典型。
此篇凡分孝亲敬长之规、隆师亲友之规、待人接物之规、鞠育教养之规、读书写字之规、出处进退之规、节义勤俭之规、饮食服御之规、量度权衡之规、撑持门户之规、保守身家之规十一类,其下或又分为数条,包括了中国传统家训的基本内容。
孝亲敬长之规一、今之人以能养为孝者何?盖缘不顾父母而私妻子,倒行逆施者众,彼善于此,故与之耳。
殊不知孝之道,岂养之一事所能尽哉?要有深爱婉容,而承颜顺志,尊敬谨畏,而惟命是从1。
稍有斯须欺慢违忤,或伤教败礼,取辱贻忧,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2。
蓝田吕氏曰:“孝莫大乎顺亲3?”司马温公曰:“吾事亲无以逾于人,能不欺而已矣4。
”其事君亦然。
一、人家子弟,有父母兄长慈爱,又得教以诗书,授以生业,而能显亲扬名,以尽孝敬之道者,乃常分耳5。
乌足言要在困苦艰难、流离颠沛之际,竭力尽心,周全委曲,消患弥变,特力独行,而不失其度者,方为孝敬?隆师亲友之规一、凡家素清约,自奉宜薄,然待师友,则不当薄也。
切不可因已无成而不教子,又不可以家事匮乏而不从师。
务要益加勉励,则所闻者尧舜周孔之道,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渐摩既久,身日进于仁义而不知也。
若为利欲所蔽,违弃师友,则与不善人处,所闻所见,无非欺诬作伪,汗漫邪淫之事,身日陷于刑戮而亦不自知也6。
言之痛心,各宜自省。
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必须趣向正当,切磋琢磨,有益于已者,始可日相亲与。
若乃邪僻卑污,与夫柔佞不情,拍肩执袂,相诱为非者,慎勿与之交接7。
一、学问之功,与贤于已者处,常自以为不足,则日益;与不如已者处,常自以为有馀,则日损故取友不可以不谨也。
扬州何氏家训
摘要:
1.扬州何氏家训简介
2.何氏家训的内容
3.何氏家训的价值观
4.何氏家训的现实意义
正文:
【扬州何氏家训简介】
扬州何氏家训,是我国古代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南宋时期,由扬州何氏家族传承发展而来。
它是一部集道德、伦理、教育、文化于一体的家族戒律,旨在弘扬家族传统美德,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促进家族和睦发展。
【何氏家训的内容】
何氏家训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道德、伦理、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
主要内容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睦兄弟、诚信待人、勤俭节约、勤奋好学、修心养性、助人为乐等。
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还融入了何氏家族独特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何氏家训的价值观】
何氏家训传递了一种以儒家道德观为核心的价值观。
其中包括:孝道至上,尊敬长辈,提倡家庭和睦;诚信为本,待人以诚,提倡真诚交往;勤俭节约,珍惜财物,提倡节俭生活;好学向上,勤奋求知,提倡积极进取;修心养性,注重品德,提倡完善自我。
这些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
【何氏家训的现实意义】
何氏家训虽然在历史上形成,但其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家庭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何氏家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传统的家庭教育范本,有助于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
同时,何氏家训所强调的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等品质,也是现代人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因此,弘扬何氏家训的精神,对于培养下一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何园观景何园观景人间有味是清欢古往今来,人们都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在建筑形式上纤细空灵,尽显吴韵姑苏的诗情画意,而位于扬州的“晚清第一园”——何园则更为深厚典雅,底蕴深厚。
身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扬州人,这竟是我十几年来第一次踏入何园观景。
有人说,扬州园林较之苏州园林多了些世俗气,原因是扬州的园林主人大多是家财万贯的盐商,而苏州园林的主人则多是失意隐退的文人。
其实不然,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园主人何芷舠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两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和“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将何园题名为“寄啸山庄”。
由此便可知园主人也向往着归隐山水,追求人生闲逸的清欢之情。
初春观园,天公不作美,我们并未能见到满园沁香的景象,但我们面前的何园却依旧散发出遮不住的古典韵味。
何园的建筑将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极至,太湖假山夹道、古木掩映、意趣横生。
串楼复廊逶迤曲折,贴壁假山磅礴连绵。
山楼庭院、流水假山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置身其中,仿佛游于太虚幻境,忘却了世俗的喧嚣和尘世的烦恼。
继续深入园中,我们发现石涛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更是巧夺天工,盈盈池水,盎然成趣,顺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
有人说,中国古代园林往往是园主人构筑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居所。
何园的景色动人自是不必多说,其蕴含的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最是令世人赞叹。
苏州园林的主人在壮志难酬官场失意后,纯粹的将个人的悲欢离合融于山水中,感叹着世事无常,描绘的是如倾如诉的呢喃细语。
而何园不同,园主人何芷舠历经13年完成园子的修建,目的是让家族后人在此“修身”“治国”“齐家”。
何氏一族十分重视教育,从翰林公子读书楼,再到小姐的玉绣楼,何园处处彰显着《何氏家训》的教诲。
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家训教导何氏后人要反复咀嚼,深读精思,要将“敬”“习”“思”相结合才能融会贯通。
而在翰林公子何声灏读书楼的墙壁上,是何家的读书治学之道,其上写道:“学而优则仕”。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古运河风光带东南段以北的徐凝门街。
园主何芷舠,其家族为与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进退与共的姻亲三大家族,他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壮年致仕,归隐扬州,于光绪九年巨资良材建造大型私家住宅园林。
该园建筑布局由园居、东西花园、片石山房组成环环相扣、内外有别、中西合璧,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至完美。
这里还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自然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
除此之外,我收获最大的是《何氏家训》。
何氏家族精英满门,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等众多有出息的儿孙,这些都与其奉行的一套严格完善的家教密不可分。
摘录如下,供大家反观自己及作为家庭教育的参考。
(一)孝敬亲长之规【原文】孝顺父母、尊敬长上,乃百行之首、万善之源。
人能尽得此道,天地鬼神相之,亲戚邻里重之。
凡有父母兄长在前者,不可不及时勉旃。
今之人以能养为孝者何?盖缘不顾父母而私妻子、倒行逆施者众,彼善于此,故与之耳。
殊不知孝之道,岂养之一事所能尽哉!要有深爱婉容而承颜顺志、尊敬谨畏而惟命是从,稍有斯须欺慢违忤,或伤教败礼、取辱贻忧,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为孝也。
蓝田吕氏曰:“孝莫大乎顺亲。
”司马公曰:“吾事亲无以逾于人,能不欺而已矣。
其事君亦然。
”人家子弟,有父母兄长慈爱,又得教以诗书、授以生业,而能显亲扬名、以尽孝敬之道者,乃常分耳,乌足言?要在困苦艰难、流离颠沛之际,竭力尽心、周全委曲、消患弥变、特立独行,而不失其度者,方为孝敬。
【解说】这则规训说的是要孝敬父母和怎样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是一切善行的源泉。
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好这件事。
一个孝亲敬长的人,必定能够得到社会的敬重和帮助。
怎样才叫孝敬父母?仅仅满足他们在物质生活上的需求、让父母吃好穿好,却不尊重父母的情感意愿、顶撞父母教诲,这样就不能算是孝敬;如果不走正道,去干有违社会规则的坏事,哪怕是对父母再好,也仍然是大不孝。
真正孝敬父母,就要把父母放在心上,除了做人做事让父母放心、在物质生活上照顾好父母之外,还要尊敬、理解和体贴他们,多和他们亲近、交流、沟通,使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快慰。
有条件要做到,没条件也能坚持做到。
这才是真正拥有孝敬的美德。
(二)隆师亲友之规【原文】凡家素清约,自奉宜薄,然待师友则不当薄也。
切不可因己无成而不教子,又不可以家事匮乏而不从师,务要益加勉励。
则所闻者尧舜周孔之道,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渐摩既久,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
若为利欲所使,违弃师友,则与不善人处,所闻、所见无非欺诬诈伪、污漫邪淫之事,身日陷于刑戮而亦不自知也。
言之痛心,各宜自省。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必须趋向正当、切磋琢磨有益于己者,始可日相亲与;若乃邪僻卑污与夫柔佞不情、拍肩执袂相诱为非者,慎勿与之交接。
学问之功,与贤于己者处,常自以为不足,则日益;与不如己者处,常自以为有余,则日损。
故取友不可以不谨也。
惟谦虚者能得之。
【解说】这则规训说的是如何尊师重教和择善交友。
身为家长,不能因为自己学业不成而不让孩子好好读书,也不能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就放弃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的努力。
注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鉴别、选择老师和朋友,并教育孩子要尊敬老师,善待朋友。
因为老师和朋友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有好的老师教诲,不仅可以获得更多课堂知识,而且能够领悟积极健康的人生道理;有好的朋友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可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大有长进。
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背弃了良师益友,就很容易和社会上的坏人搅到一起,接受不良事物的诱惑,不但学业无成,还会滑到堕落犯罪的邪路上去。
(三)鞠育教养之规【原文】古有胎教,凡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
此道也,今之妇人乌得而知之?夫当预与之言。
凡产子,须是为母者自哺,不可委之乳母。
吾尝见人家委乳母者,雇直服食稍不如愿,反令其子寒暖失时、饿饱无节,或跌扑惊伤隐蔽不言,致疾莫知所自。
且乳母中端洁者寡,常生意外之虞,不可不谨。
女子初生,三朝、满月,慎勿置酒张筵,多害生命。
惟斋沐更衣,具酒果,抱子告于祠堂。
其世俗催生、迭羹之礼糜费无益,概宜谢绝。
古礼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不以山川,亦不可与古圣先贤同名。
但只以名理学之字,使之顾名思义可也。
外有数则,大意与温公家仪同。
【解说】这则规训是对家庭生养哺育孩子做出的要求。
女人怀孕后要注重胎教,规范自己的举止行为;孩子生下来后,由母亲亲自哺乳更为健康、安全;孩子诞生庆典不必按照世俗做法大张旗鼓地铺排浪费,给孩子取名应该在不违反常规的前提下具有意义。
(四)节义勤俭之规【原文】节义之人,乃天地正气所钟,光祖宗、荣亲族,莫大乎是。
后世但有男子仗义而穷,妇人守节而苦,不能自存者,岂不为之虑而使之失所耶?合族俱当议处,资给以成其美,不得轻慢靳啬。
勤俭为成家之本,男妇各有所司。
男子要以治生为急,于农商工贾之间务执一业,精其器具,薄其利心,为长久之计。
逐日所用,亦宜节省,量入为出,以适其宜。
慎勿侈靡骄奢,博奕饮酒,宴安懒惰。
若人心一懒,百骸俱怠,日就荒淫,而万事废矣。
妇人夙兴夜寐,黾勉同心,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以供衣服。
不事浮华,惟甘雅洁。
凡有重务,弟兄妯娌分任其劳,主妇日至厨房料理检点,但有童婢撒泼五谷秽污、作践暴殄天物者,量加惩戒。
至晚扃锁门户,贮水徙薪,逐处照管,仍谕各房不许烘焙衣物。
内外谨严,俱无怠忽。
其上下衣食分给有等,男女多者传递惟均,不得各分彼此。
嫁娶宾亲亦从简便。
如此,则衣食常盈而先业不坠矣。
【解说】本则规训分别从节义和勤俭两方面对家族成员做出要求。
“节义”是一件耀祖光宗的事,家族中如果出现因为仗义守节而发生生存困难的男女,要当作全族的大事来进行议处,资助他们生活,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成就美德。
勤俭是成家之本,家庭中的男女成员虽然分工不同,但勤俭持家的原则是一致的。
男人要把执业谋生作为当务之急,无论种地、做工还是经商,只要选择一行好好干就行。
女人要勤勉节俭,检点料理好家庭中的一切细微人事。
男戒骄奢,女戒浮华,同心勤俭持家,才能常保家道兴旺。
(五)读书写字之规【原文】子弟读书之成否,不必观其气质,亦不必观其才华,先要观其敬与不敬,则一生之事业概可见矣。
凡开蒙之后,能渐渐收敛,一惟师教之是从、亲言之是听。
敬重经书、爱惜纸笔,洁净几案、整肃身心,开卷如亲对圣贤,熟读精思、沈潜玩索,将书中义理反求就自家身上体认。
眠存梦绎,念念不忘,如婴儿之恋慈母、饥渴之慕饮食,无一刻之敢离,无一时之或怠。
但遇紧要词语,留意佩服,即思此一句可以用在某处,我当谨守力行;此一句正中我之病根,我当即为拔出,不使蔓延滋长。
如此为学,难愚必明。
纵不能尽忠于朝廷,亦可以尽孝于父母;纵不能建功业于天下,亦可以自善乎一身。
若乃不庄不敬,卤莽忽略,未学先能,未让先厌。
或讲读之际目视他所、手弄他物、心想他事,于书读其前则污其后,读其后则毁其前。
或自恃聪明,不肯用力;或专务外驰,不肯内究。
如此为学,白首无成,虽成必败。
居官则败国家之事,处己则无保身之谋。
所以古之圣贤教人,先在洒扫应对时着力引诱提撕,拳拳以持敬为本。
读书以百遍为度,务要反复熟嚼,方使味出。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融会贯通,然后为得。
如未精熟,再加百遍可也,仍要时时温习。
若功夫未到,先自背诵,含糊强记,终是认字不真、见理不透,徒敝精神,无益学问。
学问之功全在讲贯。
而讲习之要,必须讲后自己细看,着意研穷,潜思默究;逐句紬绎,逐章理会;方才得其旨趣。
略有疑惑,即为质问,不可草草揭过。
俟一本通贯后,仍听先生摘其难者而讯问之;或不能答,即又思之;思之不通,然后复讲。
真境一开,如得时雨之化,后来作文随意运用、信手发挥,自然成章,再无窒碍。
若泛泛而讲、泛泛而听,原不留心佩记,徒费唇舌,不入肺腑。
今日让过,明日忘之;此章未达,又讲别章;今年未明,复待来岁。
虽讲至百年,诚何益也!凡写字务要庄重端楷,有骨格、有锋芒、有棱角,不得潦草斜歪、微眇软弱。
古人云:用笔在心正,则笔正矣。
吾以为用笔固在心正,又在手活。
手活,则笔势奇妙,如走龙蛇。
不则若胶柱鼓瑟而剔画不开也。
是以小儿初学字时,先要教其执笔圆活。
如写小字,止令手指运笔,而手腕不可动也。
若小时失教,大来难转者,令学草书,庶几可改。
抄书认字真切,则无鲁鱼亥豕之弊,既要快速,又要不差,此乃日用常行第一急切之务。
况考试之日,苟或字之不佳,涂注粗拙,纵是锦绣文章,亦不动观览矣。
岂可谓字不关紧要而不习耶!功名富贵固自读书中来,然必待天与之方可得,岂人力之所能为?苟人力可为,官将布满宇内矣。
吾尝见人家子弟不读书则已,一读书就以富贵功名为急,百计营求,无所不至,求之愈急,其事愈坏。
缘此而辱身破家者多矣。
至于自己性分内有所当求者,反不能求,惜哉!吾人各要揣己力量,以安义命,不得越理妄求。
今后可读书者,晓窗夜檠,优游涵养,以俟乎天,将功名富贵四字置诸度外,只将孝弟忠信四字时时存省。
苟能表帅乡闾、教道子侄,有礼有恩、上下和睦,使强者不得肆、弱者得以伸,只此就是治道,何必入仕然后谓之能行!不能读书者,安心生理、顾管家事,能帮给束修薪火之资,使读书者得以专心向学,倘或成就得一个好人,不惟于合族有光,亦不负父母之心。
只此就是孝义,何必读书然后谓之能知!【解说】何氏是由科举及第而走向发达的家族,尤其重视对子弟的教育。
本则规训是全部家训中篇幅最长的一则,用一千多字详尽论述了读书治学之道。
内容可以概括成为读书治学三部曲:判断一个孩子读书学习能不能有成,不看他的气质,也不看他的才华,首先要看他是不是“敬”,就是能不能从主观态度上崇尚学识、热爱学问,想学要学;其次要看他能不能“习”,就是有没有做到读书以百遍为度,将所学的内容反复咀嚼,烂熟于心;再次是看他会不会“思”,不但潜思默究参明义理,还要反复叩问融会贯通。
经过这样一个反复实践的化合过程,才能把知识学问变成自己的东西。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规训的最后还提出了与孔孟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正统儒家思想不同的主张,要求家族中的每个人都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能读书的安心读书,不一定非要做了官才有出息;不能读书的就安心生理,不一定非要读了书才算有见识。
(六)出处进退之规【原文】人生天地间,智愚贤不肖,固有不齐。
或出或处、或进或退,要当皆以古人为鉴,斯无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