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649.00 KB
- 文档页数:21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一、英汉语言词汇的发音对比。
1. 音节结构。
- 英语:- 英语单词的音节结构较为复杂。
一个音节通常由一个元音(vowel)或一个元音加上一个或多个辅音(consonant)组成。
例如,“cat” [kæt],是一个单音节词,由辅音[k]和元音[æ]以及辅音[t]组成;“apple” [ˈæpl],有两个音节,第一个音节是[ˈæ],以元音开头,第二个音节是[pl],由辅音[p]和[l]组成。
- 汉语:- 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
一个音节由声母(initial)、韵母(final)和声调(tone)组成。
例如,“妈”mā,声母是m,韵母是a,声调是第一声。
“好”hǎo,声母是h,韵母是ao,声调是第三声。
2. 重音与声调。
- 英语:- 英语中有重音(stress)现象。
在多音节单词中,重音位置不同会改变单词的词性或意义。
例如,“'present(名词,礼物)”和“pre'sent(动词,呈现)”。
重读音节通常发音更响亮、更清晰。
例如,“banana”[bəˈnɑːnə],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上。
- 汉语:- 汉语依靠声调来区分意义。
汉语有四个基本声调: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
例如,“mā(妈)”“má(麻)”“m ǎ(马)”“mà(骂)”,声母和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意义也完全不同。
二、英汉语言词汇的词性对比。
1. 名词(Noun)- 英语:- 英语名词有可数(countable)和不可数(uncountable)之分。
可数名词有单复数形式,例如,“book”(单数) - “books”(复数),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有多种,如加 -s(books)、加 -es(boxes)、变y为i加 -es(city - cities)等。
- 发音上,有些复数形式的发音会发生变化,如“house”[haʊs](单数) - “houses”[ˈhaʊzɪz](复数)。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语音对比英语和汉语是非亲属语言。
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说,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差别较大。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具有一切声音所共有的属性,即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
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
正因为语音有各种不同的音色,而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音位又不同,这才构成各种语言不同的音位系统。
对于其他3种要素,英汉两种语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它们在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英语对音强变化非常敏感,它强调重音的作用,因此被列为重音语言。
汉语则对音高变化十分敏感,音高的区别即为声调,因此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对于音长的敏感程度汉语不及英语强烈。
1.英汉元、辅音系统对比英语的元音系统比较简单,由12个单元音和8个双元音组成。
汉语(以北京普通话为主)的元音系统较为复杂。
汉语的每个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而韵母又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分别由单元音、复元音及元音加鼻辅音n 或ng充当。
英语有辅音24个,汉语有22个(包括作韵尾的ng)。
2.英汉音节结构对比英语和汉语各自有一套区别词义的音位,不仅如此,各个音位在音节中分布的位置和聚合方式,两种语言也各有特点。
比如说,汉语里辅音只有n和ng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如ān安、áng昂,而英国英语的辅音除/h、j、w、r/外,都可出现载词末位置上(美国英语中/r/可以再次为出现)。
汉语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简单:前声后韵,声调则附于整个音节之上。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加上声韵配合的受限性,使得汉语音节数目小得很,据一中国学者(1957)统计,除儿化音和轻音外、不分声调的音节只有432个,分声调的有1376个;而1950年美国出版的《普通语音学》(General Phonetics)一书中,则认为汉语若不算声调,共有411个音节,如附上四声,则有1644个音节。
这两组数字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如果拿来与英语近万的音节数相比,无论如何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数目。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因此在语言结构、词汇选择、语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下面本人将就英汉语言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
一、语言结构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
英语是一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具有词序比较固定,语法逻辑的特点。
主语、谓语、宾语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通过句子中的语法成分可以明显地判断句子的含义。
而汉语则是一种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语言结构比较自由,汉语的语序较为灵活。
汉语的句子结构中并没有固定的主谓宾的顺序,而是通过词语的位置和语言的语气来表达句子的含义。
二、语法特点英语和汉语在语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英语的语法比汉语的语法要严格很多。
英语的语法是非常固定的,而且语法规则也非常复杂。
英语有几百种时态、语态、语气和句型,同时有不少的语法问题依赖于音韵规则,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这些规则。
而汉语则比英语要简单很多,因为汉语语法比较自由,主要是通过词语的位置和语气来表达句子的含义。
三、词汇差异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差异也比较明显。
英语是一种词汇量较大,并且词义非常丰富的语言。
英语的词汇来源广泛,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等多种语言,因此英语具有很高的词汇量。
另外,英语的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也非常复杂。
而汉语词汇则相对比较简单,但是随着中文的不断发展,现代汉语词汇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汉字构成的词汇,而是新增了拼音、外来词等元素,使得汉语的词汇量不断扩大。
四、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也不相同。
英语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包括英美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等。
英语中的很多词汇和语法都反映了这种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而汉语则是东方文化的代表,阴阳五行、道家思想、儒家理论等在汉语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因此,在学习英语和汉语的过程中,也需要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总之,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语言,它们的语法、词汇、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英语言差异对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它们之间存在许多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中英语言差异的对比:文字系统:汉字是象形文字,而英语是字母文字。
汉字通常是由笔画组成,而英语单词是由字母组成。
汉字的书写方向通常是垂直的,而英语通常是水平方向。
语法结构:汉语是孤立语,主要依赖于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而英语是屈折语,通过词形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在汉语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相对灵活,而在英语中则有更严格的语序要求。
汉语中没有时态、语态、人称和数的变化,而英语则需要根据时态、语态、人称和数的变化来调整动词的形式。
词汇意义:同一个词汇在中文和英文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或者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词汇表达。
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比汉语更为普遍。
英语的词汇量比汉语大,因为英语可以通过构词法创造新词,而汉语则更多地依赖于已有的词汇。
表达方式:汉语通常采用意合的方式,即通过语境和上下文来表达意义;而英语则更多地采用形合的方式,即通过语法和词汇来表达意义。
汉语的句式结构较为复杂,句子长度通常较长;而英语的句式结构相对简单,句子长度较短。
汉语中常用重复的方式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而英语则尽量避免重复。
文化背景: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语言习惯的不同。
例如,在称呼、问候、告别等方面,中英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也对语言产生了影响。
例如,中国人强调谦虚、尊重长辈、重视集体利益等,而西方人则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独立等价值观。
综上所述,中英语言存在许多明显的差异。
在学习另一种语言时,我们需要尊重其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语言。
汉英语言对比●谱系(family)汉语属汉藏语系(family),汉语语族(group),汉语语支(branch)。
该语系包括四百余种语言和方言,是形成最早、流通最广、使用人数极多的语系。
汉语是其中最富代表性的语言。
英语属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Germanic Group),西日尔曼语支。
该语系含12个语族和百余种语言。
世界上约一半人以该语系语言为母语。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词汇量之丰居世界首位。
●类型(type)汉语是分析型(analytic) 语言,其典型特征是没有屈折变化(inflection),即汉语的名词不会改变自身的形式(form) 变为复数,动词也不用改变自身的形式表示过去时、现在时或将来时;汉语的词没有阳性和阴性的变化,汉语中也没有表阳性和阴性的词缀。
汉语词语组成句依靠词序(word order) 和虚词(empty order)。
如:“鸟儿飞出了笼子。
”是按正常词序组成的句子,若颠倒“鸟儿”和“笼子”的位置成为“笼子飞出了鸟儿”,该句则成了病句;然若加上“里”字,“笼子里飞出了鸟儿”,句子便又恢复正常,突出了鸟儿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信息。
汉语还被认为是粘着型(agglutinative) 语言,词的组合依靠词素的粘着。
如光(+明)-- 光明(+正大)-- 光明正大。
英语是分析型和综合型(synthetic) 语言。
其分析型特征也体现在词序和助词(auxiliary) 的组句功能上。
如:“He work is well.”是正确子,不能颠倒词序将其变为“Works he well.”,但可以改变词序为“Well he wods.”以突出“well”。
又如:“Does he work hard?” 一定得将does 置于句首成为一般疑问句,若改变词序使其为“He does work hard .”则改变了该句的功能,变为陈述句,强调“work hard”。
英语又属综合型语言是因为它有丰富的屈折变化形式。
汉英翻译的理论基础—汉英语言对比3.汉英句法对比3.1.汉英思维方式比较:傅雷: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汉语学家王力: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
……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却往往化整为零。
⏹西方人重形式论证,崇尚个体思维,重分析。
表现在语言中,重形合,不求全面、周到,但求结构上的严谨。
⏹汉民族重悟性,重整体、重综合。
在语言表达上重意合。
语言简约、模糊,语义较笼统、朦胧,形散而神聚。
汉语注重注重形象思维,惯于将事物具体话:四字格词语(成语):形象鲜明,形式对称,音韵和谐。
讲究结构的对仗和文采的华丽。
其词义往往虚实杂糅,甚至有繁复重叠之处。
(混水摸鱼,五光十色,画饼充饥,开门见山)3.2 英汉句法差异(语言结构)英语重形合(hypotaxis) ,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一种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具体说来,英语的句子通常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借助诸如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之类的明示的连接手段,使句子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结构。
注重结构的完整,以形显义。
There are various categories of bag ladies: those who live on the streets, claiming they enjoy the freedom from constraints of society; those who became homeless because a relative died or because they c ouldn’t keep up rent payments, and they didn’t know where to go or how to apply for relief; and quasi bag ladies who have an anchor point --- a sister or brother whom they can visit once in a while to take a bath.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意合是指词语或句子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进行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是隐形的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以神统形。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
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语言文化特征上都代表了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民族的心理意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地域文化等广泛庞杂、内涵多彩丰富的方面。
而对英语和汉语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精神风貌,并且把这种“特点”和“风貌”真实地反映到汉语一文中。
在英汉两种语言风格和文化上的差异是,英语重客体,重形式上的逻辑关系;汉语重关系,重意合,重主体。
英语重客观事实;汉语重人际关系。
英语重精确;汉语重含蓄。
一、英汉语言特征对比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是指英语语言符号之间有较强的逻辑关系;汉语重意合是指汉语句子重要通过字词的意义连接起来。
英语在词形变化上除了通过词的派生表示词性或词义的变化外,还有名词的复数形式,动词时代形式,人称代词的形式等,这些词的形式变化表示着意义的变化。
汉语里却没有这种词形的变化。
汉语的一些字词也通过偏旁部首的改变产生词义的改变,但在多数情况下通过增加、减少或改变字词引起意义上的变化。
英语句子的各个成分要由各种连词、介词、关系词等连接起来,特别强调句子成分之间的从属、修饰、平行、对比等关系。
相比之下,汉语句子成分之间的辅助词要少得多,句子成分靠意义连接。
例如:The monks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him.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When a man is poor his ambition is nor far-reaching.人穷志不短。
Sickness comes like an avalanche, but goes like reeling sick.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I can't trust him, because he is not honest.他不老实,我不相信他。
汉英语言对比•1、历史对比•汉语属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是人类语言中形成最早的、流通最广、使用人数最多得一种。
汉语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语言。
•英语属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系,约有世界人口的一半以该语系作为母语。
•汉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被认为是汉语的起源。
汉语始终是一种表意文字。
公元前206年,中国的语言学者就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公元100年,又一部汉语语言工具书《说文解字》出版。
汉语还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仅《辞海》就收入汉字1.5万个和词目9.1万多条。
•英语历史只有1500多年。
英语起源于五世纪中叶,经历了三个时期:古英语时期(449~1100),中古英语时期(1100~1500)和现代英语时期(1500~现在)。
英语的词汇非常丰富,据称已经超过50万个,居人类诸语言之首。
•2、语音对比•汉语是声调语言。
•每个汉字都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其音节构成方法为:前声母、后韵母。
汉语是单音节,一个字一个音节。
•每个汉字都有四个声调:阴、阳、上、去。
声调附于整个音节上。
声调的主要功能是区别字义,并可赋予汉语抑扬顿挫的语音美。
•英语是语调语言。
•在英语的语音系统中,音节包括三个部分:音节首、音节核心和音节尾。
•语调一般在局子的末尾,可以表示句子的语法功能,能区分句子为陈述句、疑问句或反义疑问句;还具有强调功能,以突出说话者所特别想强调的部分。
英语的重音构成了英语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效果,这就是英语的音乐美。
3、词语对比•1) 词语结构对比•英语的构词主要使用加缀法,仅表示“人”的就有好几种。
•表示职业的:-er, -or, -ar, -ist, -eer, -ian;•表示来自哪国的:-an, -er, -ese, -ian ;•表示具有某种职务的:-ain, -ary, -al。
•汉语词缀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汉语中本身就具有的,一类是受外语的影响,通过翻译而产生的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