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中国环境污染危机爆发共3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14 MB
- 文档页数:37
中国环境危机报告第一部分:带血的警告一马克思说过,文明假如是自然地进展,而不是自觉地进展,那么留给我们人类自己的只能是荒漠。
自有历史以来,人类一直确实是在无休止的杀伐征战中一路走过来的。
而杀戮劫掠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资源。
20世纪是人类互相杀戮最惨烈的100年,也是对资源和环境破坏最严峻的100年,2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了庞大的痛楚和创伤。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止后,核战争危机、能源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这四大危机,就成了高悬在人类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使人们时时处在危机的漩窝中而无法逃脱。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终止,和平与进展,慢慢成了人类追求文明与进步的共同主题,核战争已不再是威逼世界的第一危机,取而代之的是环境危机。
这是一个令人类生疏而又熟悉的困惑,这是上帝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一个血淋淋的赞颂号。
现在,环境与进展问题,已成了当代世界共同面临的两难选择,成了对21世纪人类最严肃的挑战。
现在,全球每年开释出来的二氧化碳高达300亿吨,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有害气体或尘埃,使得世界居住在都市中的人口的一半----大约10亿人,在呼吸着不健康的空气下生活。
试想,假如我们所精心勾划的工业化世界竟是如此的一幅图景:天空昏暗、空气污浊、酸雨横行、水源枯竭、地面沉降、垃圾遍地……那么我们选择工业化,依旧选择环境?艰巨的选择之因此艰巨,就在于不管如何选择,我们都将为此付出庞大的代价。
而且,我们一旦作出了选择,我们就将义无反顾而别无选择,也唯有如此,环境与进展才能成为明白得当代乃至以后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是世界4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公元前曾经是林木葱郁、沃野千里,其〝空中花园〞更是世界奇迹之一。
然而在2000年前,漫漫黄沙却使其在地球上永久地消逝了,从而成为因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文明衰落的典型例子。
南亚恒河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4000年前,那个地点气候潮湿、农业发达。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一、上的生态环境破坏据研究, 4000 年前,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 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而现在的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 13% ,航拍和专家分析的结果仅为8.9%);及至春秋战国,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人的生存环境开始遭受巨大的破坏。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折腾百姓,继续毁灭生态,大兴土木,大伐森林,史书中就称“蜀山兀,阿房出”。
汉时,中国人口剧增,统治者的思想又都是崇本抑末,以粮为本,单一的粮食种植业,砍掉林、牧、副、渔、商,结果,重农反而误农,粮食产量反而上不去。
因为重农贵粟,必然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地力下降,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况愈下。
而且,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像游牧民族或者欧洲人是牧农产品并重、以肉类奶类为主的,中国人饮食几乎等同于吃植物性的粮食,所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的祖先只好大规模地毁林开荒。
还有,中国古代有着庞大的专制官僚机构和军队,而军队又以步兵为主,它不像游牧民族、西方民族以骑兵为主之补给容易,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奶就行,可以就地解决,中国人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食总是军事家们考虑的头等重大的问题;由于粮食保存的时间比肉类、奶类长久,所以,中国的家、军事家总是追求庞大的粮食储备,以应付不测。
为了解决政府、军队的巨大供给问题,中国人也只好开荒。
西汉开荒8 亿亩,东汉开荒7 亿亩,至此黄河流域的森林全部倒地。
三国时期,中国人口从东汉时的 5648 万,减至767 万,民族差点毁灭,生态也就再所难保,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八百里,也不知烧掉了多少森林。
南北朝时,兵燹战乱频仍,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南迁,长江流域的生态也就面临着威胁。
隋时隋炀帝大兴土木,唐时开发东南,开荒14 亿多亩,“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
加上隋唐征战、五代动乱,后来,又经过宋辽金元争霸天下,元末、明末、清末、民国的战乱破坏,中国人的生态资源被破坏殆尽。
中国的环境污染与治理近年来,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然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进程带来的高排放和能源消耗。
大量发电厂、钢铁厂和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此外,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车辆尾气和道路噪音等问题。
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污染。
二、中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中国政府意识到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
首先,政府加大了环境法规的执行力度。
通过颁布和执行环境法律法规,政府对污染企业进行处罚,以刺激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其次,政府积极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家。
政府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绿色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了大气污染。
另外,政府还实施了严格的排放标准。
针对排放量大的工业企业和车辆,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加强了监测和执法力度。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环保投资力度。
通过增加环保资金投入,政府支持环保科技研发和环保项目建设,提高环境保护设施的水平,促进环境治理的发展。
三、中国环境治理取得的成就中国政府的环境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的数据,自2013年以来,中国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
其次,水体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政府加强了水污染防治的力度,推动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改善。
一些严重污染的河流和湖泊的水质也得到了改善。
最后,政府的环保投资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
通过支持环保科技创新和环保项目建设,一批环保企业崛起,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一、上的生态环境破坏据研究,4000年前,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而现在的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航拍和专家分析的结果仅为8.9%);及至春秋战国,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人的生存环境开始遭受巨大的破坏。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折腾百姓,继续毁灭生态,大兴土木,大伐森林,史书中就称“蜀山兀,阿房出”。
汉时,中国人口剧增,统治者的思想又都是崇本抑末,以粮为本,单一的粮食种植业,砍掉林、牧、副、渔、商,结果,重农反而误农,粮食产量反而上不去。
因为重农贵粟,必然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地力下降,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况愈下。
而且,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像游牧民族或者欧洲人是牧农产品并重、以肉类奶类为主的,中国人饮食几乎等同于吃植物性的粮食,所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的祖先只好大规模地毁林开荒。
还有,中国古代有着庞大的专制官僚机构和军队,而军队又以步兵为主,它不像游牧民族、西方民族以骑兵为主之补给容易,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奶就行,可以就地解决,中国人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总是军事家们考虑的头等重大的问题;由于粮食保存的时间比肉类、奶类长久,所以,中国的家、军事家总是追求庞大的粮食储备,以应付不测。
为了解决政府、军队的巨大供给问题,中国人也只好开荒。
西汉开荒8亿亩,东汉开荒7亿亩,至此黄河流域的森林全部倒地。
三国时期,中国人口从东汉时的5648万,减至767万,民族差点毁灭,生态也就再所难保,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八百里,也不知烧掉了多少森林。
南北朝时,兵燹战乱频仍,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南迁,长江流域的生态也就面临着威胁。
隋时隋炀帝大兴土木,唐时开发东南,开荒14亿多亩,“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加上隋唐征战、五代动乱,后来,又经过宋辽金元争霸天下,元末、明末、清末、民国的战乱破坏,中国人的生态资源被破坏殆尽。
可见,王朝循环不仅常常使得中华民族的人口减少过半(中国历史上有10次战争造成了人口减半),人民蒙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且使得子孙后代继续生存下去的环境遭受了灭顶之灾。
我国的生态危机及解决办法一、我国的生态危机现状我国国土面积居全球第三位,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心,南至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
国土面积9,596,960平方千米,陆地面积9,326,41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70,550千米。
人口为13亿,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
我国还拥有包括温带,寒温带,亚热带,高山,丘陵,湖泊,森林,海洋等众多的生态类型,孕育了各种生态类型中的大量物种,使得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都居世界的前列。
但是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一、沙漠化吞噬北方2004年,当亚洲第一大沙漠水库——甘肃红崖山水库枯竭时,赖此水生存的“沙漠楔子”、“沙海之舟”、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的天然屏障——民勤绿洲陷入生死边缘。
民勤曾有大禹治水到此才大功告成的说法。
再看今日民勤,一亩亩良田变为荒漠,一个个村落沦为废墟,再面对一群群背井离乡的生态难民,有专家预言,民勤绿洲将在十几年内消失,民勤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进而,北方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将连成一片。
北方——这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成了沙的前沿和沙的海洋。
目前,全国沙漠和沙化土地总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
沙化面积不断扩张,20世纪90年代前5年平均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后5年平均每年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
二、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锐减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比1990年全国第一次遥感调查结果356万平方公里增加了10万平方公里。
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
50年来,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多万亩;每年流失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
这对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无疑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环境污染持续威胁中国大地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是中国迈向现代化最艰难的障碍之一,最高领导层其实早已经看到了这种危机,并且希望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此有所遏制,情急之下往往还诉诸更严厉的管制和处罚。
但现实情况始终不容乐观。
2012年1月15日起,拥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美誉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龙江河发生约20吨镉泄漏,镉浓度一度超标80倍,当地政府随即采取不间断向江中投放聚合氯化铝等中和物料稀释污染水体,力保下游柳州等地区水源安全。
政府的救急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柳州市应急指挥部在2月6日元宵节这天发出通报,龙江河镉污染得到控制,镉浓度峰值已降至超标8倍,柳州市第一道防线糯米滩电站水质已经达标,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长期以来,环境污染的情况一直都存在,不过以往主要集中出现在各种矿区或资源型城市,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污染的情况已经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
”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各种矿冶、化工、石化、电解、电池……制造和设施全国各地都在出现,必然造成污染可能性的极速增加。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肖晖表示,政府在监管上的缺失是酿成各种污染事件的重要原因,但绝不是惟一的原因,对监管者如何进行监督已经到需要从制度层面反思的程度了。
“中国企业已经到了最缺德的历史时期!”湖南浏阳镉污染、云南曲靖铬渣污染……此起彼伏的环境污染事件令人触目惊心,不少社会学者不断发出如此悲呼。
“大量污染事件充分说明各地的污染排放量非常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地环境的承受力,而且这样的污染情况一直都在日积月累。
”马军说,“不能否认这些年来政府在监管方面也做了巨大努力,但是情况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往往在不经意间事故就爆发了。
”2001年6月,河池市30多家选矿企业的尾矿库因大环江河上游遭遇暴雨被冲垮,致使历年沉积的废矿渣随洪水泛滥,两岸万亩良田被毁;2008年10月,河池市金城江区东江镇450多人尿砷超标,调查原因为一家冶炼企业含砷废水外溢污染所致;2011年8月,河池市南丹县30多名儿童又被发现患高铅血症……此次再度发生镉污染事件,引发了新华社的公开质问:几次三番的事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屡屡受到严重威胁,为何始终换不来彻底的整治?马军认为,仍然把地方财政收益,把GDP的发展指标放在环境保护之前,是各种环境污染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环境污染近年来,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空气污染中国的空气污染是全球公认的严重问题之一。
工业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装饰装修等都是主要污染源。
大量燃煤和尾气排放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为严重,引发了许多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目标。
加大对燃煤电厂的治理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限制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控制工业废气的排放等,这些都是必要的措施。
此外,国家还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监督,并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
二、水污染中国的水污染现状也十分严峻。
以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为主的污染物排放,导致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氮磷等含量超标。
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严重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影响了人民的饮水安全。
针对水污染,中国政府加大了水环境治理的力度。
修建了许多污水处理厂,并推广使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以减少工业和城市废水的排放。
此外,加强农业环境的管理、强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管理,也是防止农业污染的重要举措。
三、土壤污染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在中国的关注度不断升高。
大量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物和有机污染物的积累,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引起食物链中的污染危险。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措施。
加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控制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培育土壤修复技术和工程等,都是有效应对土壤污染问题的措施。
综上所述,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轻污染,但仍然需要人们共同努力。
中国环境状况及应对措施汇报人:日期:•中国环境状况概述•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应对措施与政策建议目录•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策略•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途径探讨01中国环境状况概述中国许多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超过国家标准,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空气污染指数中国建立了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并发布数据,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导。
空气质量监测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等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空气污染来源空气质量中国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染等。
水污染问题水质监测水污染治理中国加强了水质监测工作,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水质安全。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设污水处理厂、推广节水技术等,以改善水质状况。
030201水质状况中国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问题,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土壤污染状况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垃圾等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土壤污染来源中国政府正在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修复受损土壤。
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丰富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包括多种珍稀濒危物种。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政府加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实施濒危物种保护计划等。
生物多样性威胁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02环境污染原因分析生产工艺问题部分企业采用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
能源消耗与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导致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监管不力部分地区对工业污染的监管存在漏洞,导致企业违法排污。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
农药与化肥使用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
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未得到妥善处理,焚烧或随意堆放导致环境污染。
农业废弃物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