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高二下学期的历史课程通常会涵盖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主题,具体内容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高二下学期历史课程中的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 明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边疆政策。
2.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的衰落与列强的侵略,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
-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和军阀割据。
3. 世界历史:- 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 19世纪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后果。
4. 思想文化史:- 启蒙运动及其对现代政治思想的影响。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5. 经济史:-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演变。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特点。
6. 政治史:- 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包括宪法、法律和政府结构。
- 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国际组织和外交政策。
-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7. 社会史:- 社会阶层和阶级斗争的历史演变。
- 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 种族平等和民权运动的发展。
8. 科学技术史:-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9. 文化艺术史:- 现代文学艺术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 电影和音乐的发展历程。
- 现代建筑和设计的特点。
10. 环境史:-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
- 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会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进行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高二下期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二下期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现代史以及世界现代史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历史知识点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历史的发展轨迹,从而增长见识,拓宽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以下是对高二下期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革命,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帝制走向共和国建设的转变。
它源于中国民众对于封建统治的不满,以及对于西方民主思想的接受和倡导。
辛亥革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确立了中华民国,并对后来的中国政治格局和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爱国运动,起因于对于《凡尔赛条约》的抗议。
这次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青年对于国家未来的关切,以及对于封建道德观念和传统文化的质疑。
五四运动为后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和革命活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对于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产生了积极影响。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卷入了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的意义尤为深远。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成为东方战场的主要国家之一,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牺牲精神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发扬了光辉。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是中国革命的先锋队,经过长期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次重大事件和转变,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治理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人民谋取民族独立、国家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5. 冷战与国际关系冷战是二战后全球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一场世界性斗争。
冷战局势对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在冷战时期采取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了世界反帝、反殖斗争,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高二下册历史必修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的经历、文化和社会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二下学期的历史必修课程中,我们将接触到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和介绍这些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
1. 国家独立与领土统一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重要事件,如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五四运动等。
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国家独立和领土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认识到民族独立和统一的重要性。
2. 社会变革与科技进步这一部分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社会变革事件,如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
我们将了解到这些变革对于经济、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要明白科技进步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 二战与国际事务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也是国际事务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将学习二战的起因、过程和结局,以及各个国家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了解国际组织的成立和发展,以及二战对于国际秩序和国际合作的影响。
4. 文化传承与发展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这一部分,我们将了解不同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传承与发展。
重点包括对古代文化的传承研究、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繁荣。
5. 思想解放与民主进程这一部分将介绍思想解放和民主进程在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发展。
我们将学习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马克思、列宁和孙中山等,了解他们对于思想解放和民主进程的贡献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运动。
通过学习这些高二下册历史必修知识点,我们将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认识到历史对于社会和我们个人的影响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能够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指导我们面对现实和未来的挑战和抉择。
历史知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希望大家在高二下册历史课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高二下册历史考试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二下册历史考试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古代文明的崛起和辉煌1. 亚非拉的古代文明:埃及、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等。
2. 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城市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等。
二、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历史时期:三皇五帝、夏、商和西周的建立与发展。
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兴起、分裂与争霸。
3. 秦汉时代: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盛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三、世界古代史1.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希腊城邦的发展、雅典民主和罗马共和国等。
2. 印度的古代文明: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与传播等。
3.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麦加、麦地那、伊斯兰帝国的建立等。
四、中世纪世界史1. 封建的形成与发展: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封建制度的运作。
2. 欧洲的中世纪社会和经济:荷泽、农奴制度、城市和商业的兴起。
五、中国近代史1. 清朝的沉沦: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2. 辛亥革命与建立的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六、世界近代史1.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殖民统治:英法的殖民统治、鸦片战争的影响等。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参战国家、战争结果等。
3. 二战与冷战:纳粹德国的崛起、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的结束、冷战的爆发及其影响。
七、中国现代史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设: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等。
以上是高二下册历史考试知识点的概要总结,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让我们学会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为建设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祝愿大家在历史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二下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考点
以下是高二下册历史必修三的一些知识点和考点:
1. 秦朝的统一中国: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
筑连墙等,了解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点。
2. 秦朝的法家思想:了解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以法治国、强调法律执行的
严格性、推行墨子教义等。
3. 秦朝的兵马俑和地下宫殿:了解秦朝兵马俑和地下宫殿的发现、特点和意义。
4. 汉朝的建立:了解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斗以及汉朝的建立过程,了解刘邦在政治上
的一些改革措施。
5. 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了解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的实施以及推动经
济发展的一些政策,了解汉朝的文化成就,如《诗经》的整理和传播、汉字的发展等。
6. 西汉的衰亡:了解汉朝中后期的一些内外因素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衰亡,如宦官干政、外族侵扰等。
7. 东汉的建立和三国时期:了解东汉的建立以及黄巾起义的发生,了解三国时期的政
治格局和主要三国势力的特点。
8. 三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了解三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如刘备、曹操、孙权等,了解他们的生平和才能。
9. 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了解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如赤壁之战、建安
七子之间的政治斗争等。
10. 三国时期的文化和文学:了解三国时期的文化和文学成就,如《三国演义》的创作、三国时期的历史书籍等。
这些是高二下册历史必修三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考点,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二学历史学考必考知识点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是必考的科目之一。
在历史学考试中,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二学历史学考必考的知识点,并以资料片的形式加以说明。
资料片:1. 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56年)在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中,奴隶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失去了自由,成为所有权人的财产。
奴隶的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他们缺乏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诸子百家思想的兴起,大大促进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
3. 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统一了六国。
在这个时期,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法律和行政管理,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
4. 汉朝的繁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科技、农业、贸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校尉制度和科举制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 三国时期的分裂和统一(220年-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政治和军事斗争。
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近一百年,最终被晋朝所统一。
6. 唐朝的开放和繁荣(618年-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开放和繁荣时期,这个时期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朝的长安城被誉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7. 宋朝的政治改革(960年-127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政治改革时期,这个时期实行了科举制度,并进行了许多政治和军事改革。
宋朝在经济、农业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8. 元朝的统治(1271年-1368年)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治时期,由蒙古族建立。
元朝实行了仁宗时期的顺治政策,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也受到了民族压迫和抵抗。
高二合格性考历史知识点高二合格性考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概述:1.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的更迭及其政治制度。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 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 宋朝的科举制度和经济文化发展。
- 元朝的民族融合和对外交流。
- 明清两代的封建制度和对外关系。
2.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起义。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初期政策。
3. 世界古代史:- 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衰落。
- 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
4. 世界近现代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 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苏联解体。
5. 历史人物:- 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和贡献,如孔子、秦始皇、汉武帝、拿破仑、华盛顿等。
6. 历史事件:- 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
7. 历史思想和文化:- 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和文化成就。
8. 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时间线索的梳理、历史事件的分析等。
9. 历史材料分析:- 如何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材料,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来支持历史论点。
10. 历史评价:- 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多角度评价,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是高二合格性考历史科目的基础,学生需要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同时,学生也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
高二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历史需要我们有组织地记住,有规律地总结。
在学习高二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掌握每一个必考的重要知识点,做好复习和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二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内容,欢迎使用学习!高二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高二选必2历史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门学科,通过研究和记录过往的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对于高中生来说,历史是一门必修的学科,并且在高二阶段,学生需要深入了解许多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二选必2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中国史知识点1. 三皇五帝时期: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和黄帝,五帝则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也是传说中的神话时代。
2.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其中,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时期,春秋和战国时期则是诸子百家思想激发的时代。
3. 秦朝及其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统一全国的王朝,统一度极高,嬴政制定了许多重要政策如焚书坑儒等。
同时,秦朝建立的立法制度为后来的汉朝奠定了基础。
4. 汉朝及其对外交往: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历经两代皇帝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和艺术遗产。
汉朝时期还与外部世界进行了广泛的交往,如与匈奴的战争、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5.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发生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标志着北方的魏国和南方的吴国形成分裂局面,而在之后的数十年里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二、世界历史知识点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尼罗河流域是其传统的中心地带。
古埃及文明有众多的特色,包括金字塔、法老王、埃及神话等。
2.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摇篮,那里诞生了许多重要的哲学、科学和政治理论。
著名的城邦有雅典、斯巴达等,同时还涌现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3.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罗马的最高统治机构,它在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罗马法和基督教的传播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动荡和多变的时期,涉及了宗教、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变革。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时间:19世纪中后期)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在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二历史知识点整理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南北朝出现草市)(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高二学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高二下学期历史
知识点
历史学考的知识点都总结好了吗?知识点的总结有助于我们高效的复习哦。
下面由WTT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二学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反法同盟
1、反法同盟
(1)1793年春,英国纠合普、奥、意、西等国以法国处死路易十六为借口,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1898年,英国组织第二次反法同盟。
拿破仑帝国时期,英、俄、奥等国又先后组织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对法战争。
(2)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战争,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法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后期的战争既有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欧洲国家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一面。
2、“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1)组织演变和使命:1815年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倡议,俄、普、奥三国成立“神圣同盟”。
其目的是在基督教的名义下,联合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
系。
接着又成立四国同盟(包括英、俄、普、奥四国),决心以武力贯彻神圣同盟的使命。
(2)主要活动:①1820~1823年,西班牙爆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神圣同盟授权法国出兵镇压了革命。
②1820年,意大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21年,神圣同盟决议由奥地利出兵镇压革命。
③1823年,俄国唆使法国以神圣同盟名义派兵远征拉丁美洲,镇压西属殖民地的独立战争,由于美国发表“门罗宣言”,干涉计划未能实行。
(3)瓦解:在希腊和比利时独立运动的冲击下,同盟内部出现利益冲突,同盟开始瓦解。
(4)性质:是维护维也纳体系、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带有封建性、反动性的政治军事同盟。
3、国际联盟
(1)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2)建立: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联,国联盟约列入凡尔赛和约。
1920年1月,在日内瓦成立,为英法所操纵。
(3)宗旨:维护和平,制裁侵略。
(4)实质: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5)主要活动: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入侵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
(6)解体: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
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宣告解散。
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9月,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建国纲领。
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冬,干王洪仁玕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
1864
辛亥革命: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役成功。
1912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
义侵略势力。
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地点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从6月5日起转入第二阶段,地点上海,主力转为工人。
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的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北伐战争:1926年7月开始,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北洋军阀孙传芳、吴佩孚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1935年1月长征途中,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内容:会议全力纠正了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左”
2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毛泽东指出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①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和独立统一的中国即将诞生;②国际:它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维新变法思想
1、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君主立宪,三世说)、梁启超(变法图存)、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
主张: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康有为把社会划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
梁启超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批判君权论,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
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2)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人民的觉醒
(3)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袁世凯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1915年《青年杂志》(《新青年》)创刊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第一个提倡白话文的是胡适
3、主要内容:民主和科学
,新发展: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4、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作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自然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原因:外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内因: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2、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