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脉象的分类
- 格式:pdf
- 大小:401.90 KB
- 文档页数:1
脉症顺逆名词解释什么是脉症顺逆?脉象的基本概念脉搏作为中医四诊中的关键检查指标,可以反映人体的脏腑状况、气血运行及阴阳盛衰等信息。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脏腑与经络相通,脉象通过经络传导体现在人体表面。
脉象主要有静脉和动脉两种,其中动脉脉搏称为脉象。
脉症的定义与分类脉症是指通过触诊患者的脉象,根据中医理论的认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特征,以进一步判断患者体内的病理变化。
脉症可分为常见脉象和非常见脉象两大类。
1.常见脉象–虚脉:触诊时脉搏弱细,与正常脉搏相比呈现虚弱状态。
–实脉:触诊时脉搏充实有力,与正常脉搏相比呈现实力状态。
–浮脉:触诊时脉搏有力但表浮,与正常脉搏相比呈现浮肿状态。
–沉脉:触诊时脉搏有力但表沉,与正常脉搏相比呈现沉郁状态。
–弦脉:触诊时脉搏有力且有节律,与正常脉搏相比呈现有弦性状态。
2.非常见脉象–缓脉:触诊时脉搏缓慢而有力,与正常脉搏相比呈现减慢状态。
–数脉:触诊时脉搏快速而有力,与正常脉搏相比呈现加速状态。
–紧脉:触诊时脉搏有力但紧缩,与正常脉搏相比呈现紧绷状态。
–疾脉:触诊时脉搏有力但紧绷,与正常脉搏相比呈现快速状态。
脉症的顺逆与预后关系脉症的顺逆是指脉搏的传导方向与正常脉搏相比的变化。
顺逆分为顺行和逆行两种情况。
1.脉症的顺行–脉症顺行是指脉搏的传导方向与正常脉搏相同,表明气血运行顺畅,病机尚未发展到阻滞经络的程度。
–根据中医理论,顺行的脉症通常是良好的病情预后指标,表示病情尚未严重,并且有望通过适当的治疗恢复健康。
2.脉症的逆行–脉症逆行是指脉搏的传导方向与正常脉搏相反,表明气血运行受阻,病机已经发展到影响经络的程度。
–根据中医理论,逆行的脉症通常是不良的病情预后指标,表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积极治疗以改善病情。
脉症顺逆对疾病的影响脉症顺行与疾病脉症顺行通常表示气血运行正常,疾病程度相对较轻。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疾病在脉症顺行时的表现:•感冒:脉搏和正常脉象相符,表明病机尚未发展到严重程度,有望通过休息和药物治疗自愈。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脉象要素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
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掌握脉象要素,对于理解各种脉象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一脉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长短。
正常脉搏的部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如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二脉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频率快慢和节律是否均匀。
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约为每分钟70-90次,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
如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等;一息不满四至为迟脉;出现歇止者,有促脉、结脉、代脉等脉的不同;脉律快慢不匀者,为三五不调,有散脉、涩脉等。
三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大小、软硬等形状。
脉形主要与脉管的充盈度、脉搏波动的幅度等因素有关。
如脉管较充盈,脉搏幅度较大者为洪脉;脉管充盈度较小,搏动幅度较小者为细脉;脉管弹性差、欠柔和者为弦脉;脉体柔软无力者为濡脉、缓脉等。
四脉势指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
脉势包含着多种因素,如脉动的轴向和径向力度;主要有由心脏和阻力影响所产生的流利度;由血管弹性和张力影响而产生的紧张度等。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动势力的强弱及流畅程度。
正常脉象,应指和缓,力度适中。
应指有力为实脉;应指无力为虚脉;通畅状态较好,脉来流利圆滑者为滑脉;通畅状态较差,脉来艰涩不畅者为涩脉等。
以上是构成脉象的基本要素,也是体察脉象的基本要点。
脉象的辨别,主要依据医者指下感觉,因此,医者察脉,必须反复练习指感,细心体察,尤其是对脉象的位、数、形、势等更应反复体察,将各种脉象要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脉象,才能正确的分辨各种病脉。
中医学把脉怎么判断是喜脉中医学注重的是望闻问切,把脉是中医学最关键的确诊方式,根据手指头放到病人的手腕子,针对动脉的搏动来开展分辨病人的人体病症。
女性怀孕以后的脉象被称作滑脉,在把脉时可以显的觉得到脉率的颤动强有力,这是由于怀孕之后孕妈妈身体的血容量比平常提升了,而且还不容易存有一思停滞不前感。
许多中医学会运用女士的的转变,可以辨别出是不是喜脉,可是中医学是怎么来开展分辨的呢?1、喜脉和一切正常脉的差别把脉是中医学最关键的确诊方式,应用手指头放到病人的手腕子上,根据对动脉搏动来分辨病人的一些人体病症。
脉象一般能够分成平脉,浮脉,沉脉,迟脉等,平常人的脉象被称作平脉,孕期的脉象一般称之为滑脉。
滑脉如同有一排汽泡,或是是一个个小铁珠,先后历经把脉者的无名指,中指和食指,速率较为快,脉象颤动强有力,便是由于怀孕之后孕妈妈身体的血容量比平常提升了,因而脉率的颤动会比平常人的强有力,它是最显著的差别。
2、把脉的方式把脉的位置一般是寸口脉,能够分成寸,关,尺三部,病人将手平伸当然地放到桌子上,手腕子的地区会见到一个突起的骨骼在拇指的一侧,另一只手的手指头放到突起上,可以感受到动脉的起伏。
假如怀了孕,那麼三个手指头能清楚地感受到颤动的回轻快的脉象,要是没有孕期,那麼“尺”的卖相一般是把不上的。
而且普通人的脉象会出现停滞不前的觉得,但假如孕期得话,颤动是十分迅速,压根觉得不上一点停滞不前感。
3、孕期注意在怀孕12周时就必须开展第一次产前检查,而且要创建孕妈妈联络健康保健指南,要按时的做常规体检,可以掌握到胎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
产前诊断可以清除一要的出现异常,最好是在孕八周的情况下就查验,较为常见的性染色体查方法是毛绒定期检查外周血筛选。
必需时能够在16周到20周做羊膜腔穿刺术进一步的诊断。
根据以上内容,大伙儿针对中医学把脉也拥有一定的掌握,假如在怀孕之后一定要严苛留意。
中医复脉的定义
摘要:
1.中医复脉的概念与意义
2.中医复脉的分类与特点
3.中医复脉的治疗方法与应用
4.中医复脉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5.中医复脉的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
正文:
一、中医复脉的概念与意义
中医复脉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脉象的诊察、分析和判断,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种方法。
复脉即诊脉,是中医学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诊断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中医复脉的分类与特点
1.分类:中医复脉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寸口脉、趺阳脉和尺脉。
2.特点:中医复脉具有脉象特征明显、变化多样、动态观察等特点。
脉象受心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的影响,反映全身气血阴阳的盛衰。
三、中医复脉的治疗方法与应用
1.治疗方法:中医复脉治疗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
2.应用:中医复脉在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四、中医复脉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1.现代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复脉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脉象仪器的研发、脉象图的分析等。
2.进展:中医复脉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得到认可,如在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五、中医复脉的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
1.临床实践:中医复脉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病例积累。
2.案例分析:以具体病例为例,介绍中医复脉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突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
总之,中医复脉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诊断和治疗特点。
中医教你如何看脉象脉诊步骤歌诀: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什么是“首分浮沉”?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
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
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什么是“二辨虚实”?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
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
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
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实脉类——实脉什么是“三去长短”?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
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
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短脉类——短脉什么是“四算疾迟”?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
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什么是“五察脉形”?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
脉诊之精髓中医典故中的脉学了解中医典故中的脉象诊断脉诊之精髓:中医典故中的脉学了解中国传统医学中,脉象诊断是一项重要的诊疗技术。
通过触诊脉搏来了解病情、辨识疾病,已经在中医典籍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典故中的脉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脉诊的精髓。
1. 手足寒温脉象:《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学里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脉学领域的重要参考。
其中记载了很多关于脉象的描述和解读。
例如,在《伤寒论》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少阴病,脉微细者,手足厥冷,咽不利,按之心下坚,无寒热。
”这段典故揭示了脉象微细、手足厥冷等症状与少阴病的关系,为临床上判断病情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 脉象有力无力:《临证指南医案》《临证指南医案》是明代医家张介宾的著作,以病案为依据,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其中,有一段典故描述了脉象有力无力与病情的关系:“脉见有力,证虽未愈 已嫡然。
脉见无力,证虽已愈 尚鲠然。
”这表明,脉象的有力或无力能够反映病情的好坏,有助于医师判断治疗效果。
3. 脉速脉缓:《景岳全书》《景岳全书》是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著的医学巨著,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记载了一些有关脉速和脉缓的典故。
例如,在《景岳全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脉得大象,意为多痰火也。
脉得迟浮清弦者,候多食滞也。
”这说明了脉速和脉缓与体内湿热、食滞等病理有关,为中医师对症施治提供了重要线索。
4. 脉象的诊察:《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脉学理论。
在《黄帝内经》中,讲述了诸多关于脉象的诊察方法。
例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记载:“其脉滑而长,气从中来者,阴也。
……脉有离其脉则躁,躁则病来。
”这段典故提示了识别阴阳、判断病情的脉象特征与方法。
综上所述,脉象诊断作为中医的核心技术之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研究中医典故中的脉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脉诊的精髓,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中医切脉知识点总结一、中医脉诊的基本知识1.脉象的基本概念脉象是通过触摸患者的动脉来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诊断方法。
脉象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脉”,它包括了脉搏的位置、频率、节律、形态、力度等方面的信息。
2.脉象的测量方法脉象的测量需要患者放松,坐在椅子上,双手自然垂下,医生可以使用三指按压患者的动脉,以了解患者的脉搏情况。
脉象的测量需要医生的经验和技巧,需要通过多次触摸才能正确判断患者的脉象。
3.脉象的诊断内容脉象可以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状态、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疾病的性质和病位。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情况、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及病情的轻重缓急。
4.脉象的诊断意义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有助于中医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疾病的性质和位置,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脉象的分类1.按位置分类脉象按位置可分为远脉和近脉。
远脉是指远离心脏的动脉,如手腕部的尺动脉和搏动脉,近脉是指靠近心脏的动脉,如颈动脉和股动脉。
2.按频率分类脉象按频率可分为迟脉、数脉、濡脉、弦脉、结脉、涩脉等。
迟脉是指脉搏慢而稳,数脉是指脉搏快而稳,濡脉是指脉搏软而缓,弦脉是指脉搏紧而有力,结脉是指脉搏紧而有力,涩脉是指脉搏紧而无力。
3.按节律分类脉象按节律可分为洪脉、虚脉、实脉、驳脉、弦脉等。
洪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虚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实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驳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弦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
4.按形态分类脉象按形态可分为浮脉、沉脉、细脉、宽脉、长脉、短脉等。
浮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沉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细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宽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长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短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
三、脉诊的应用1.辨证施治中医脉诊可以帮助中医医生辨别疾病的性质和病位,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有助于中医医生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28种脉象每种脉象各有什么特征
中医望闻问切中通过把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症,从而进行更为详细地对症下药。
中医中有28种常见的脉象,这些脉象具体有哪些表现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浮脉:脉象轻浮,若稍微用力按脉则会显得力度不足。
洪脉:脉象显得很宽广阔大,有力度,但是来时强去时弱。
濡脉:脉象表现的轻浮而无力,细软。
散脉:散漫轻浮,好像无根的浮萍,脉力显得力度不均匀。
芤脉:轻浮而阔大,但是显得很空。
革脉:脉象轻浮但是对按脉的指腹又有搏击的力度,表现出中间空两边硬,类似一面鼓。
以上几种脉象都是轻取即得。
沉脉:沉为重,沉脉的脉象表现就是轻按很难感受得到,需要用点力气才能感受到腕上的脉搏情况。
伏脉:伏就好比潜伏,伏脉比之沉脉又更难把到,需要重按到筋骨才可能获得脉象。
弱脉:脉象沉细而又软弱无力,如果不重按也很难探出脉象。
牢脉:这种脉象表现为沉而实,须得重按才能获得,脉搏扎实而广大,同时韵律悠长。
以上几种脉象的共同特征是重按始得。
迟脉:迟也就是缓、慢的意思,迟脉的表现为迟缓,一个呼吸的时间脉搏跳动此处不足4次的,便是迟脉。
缓脉:缓脉相对于迟脉而言又稍微快了点,每个呼吸间有四次跳动,但是脉搏依然是缓慢无力的。
涩脉:涩,为艰涩,涩脉的具体表现是脉搏迟滞,不顺畅。
结脉:脉象的表象依然是缓慢,同时会出现不规律的停止,停止的次数也无法确定。
以上几种脉象的共同特征就是脉搏少而迟缓,不规律。
数脉:数脉的表象特征是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