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共组织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 • 一、研究对象 • 是公共组织的产生、演化、变革、发展、构成及 其运行的规律,目的是最终要解决公共组织的效 能提高问题,以更好地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实现 和发展社会公共利益。 • 二、研究方法 • 1、基本研究方法(哲学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科学分析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 现代‘‘三论”法—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现 代定量分析法)
• 局限性—在西方被称为‘‘志愿失 灵”(voluntary failure)表现为: • A.经费不足(主要原因); B.志愿活动的狭隘性; C.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 D.志愿组织的业余性 (4)作用:承担政府部门具体的执行性和事 务性的职能,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提供 不可缺少的法律服务和监督规范企业 行为,并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服务功能.
学者.名家的定义
巴纳徳:组织是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人的活动或力量的 协作系统. 哈罗徳与孔茨:认为组织是正式的有意识地形成的职务结 构或职位结构 西蒙:任何一个组织的实质是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 通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组织活动包括决策和作,组织 是决策过程的复杂系统.
帕森斯:组织活动(Organizing)是使各种生产要素相接的 职能,目的在于促进有效地达到组织机体 (Organizaition)的目标. 卡斯特与罗森韦克:组织是(1)有目标的,即怀有目的人 群;(2)心理系统,即群体中相互作用的人群;(3)技术系 统,即运用知识和技能的人群;(4)有结构的活动整体,即 在特定关系模式中一起工作的人群.
(1)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为实现一致性目标,按一定原则所构建的 相互协作并具有一定边界的社会群体(人群集合 体)。 *其构成要素包括:两个以上的人、 目标和特定的 人际关系。 (2)组织的内涵 第一,组织是有目标的群体;(存在的前提) 第二,组织是按一定原则建立的; 第三,组织需要分工和协作(组织的本质是相互协 作的关系); 第四,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