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
- 格式:doc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76
■■■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
1、编制说明
为便于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设计图纸、文件的管理和识别,保证勘察设计总承包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施工图文件编制统一规定》(以下简称《编制规定》)。
设计文件一般应包括设计说明、设计图纸,两者合编成设计图册,文件的编制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设计文件中的计量单位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GB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并优先采用英文缩写和阿拉伯字,不得采用汉字与英文、阿拉伯字混用。
2、设计文件(图册)编制规定
2.1 基本要求
各专业设计文件的编制应在《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施工设计技术要求》的指导下,按照《施工图文件组成与内容》规定的深度要求,严格执行符合本《编制规定》关于文件格式相关统一规定。
2.2 设计文件(图册)组成
设计文件(图册)包括:①文件封面;②目录;③设计说明;④设计图。
2. 3 设计文件(图册)图幅
各设计文件的图幅(含加长)标准必须参照《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1─2001)第二章第一节图纸幅面要求。
各专业根据需要采用A3(420×297)或A2(594×420)图幅,尽量不要加宽图幅,若需加长的应按标准长度的1/4或其倍数加长,文件(图纸)封面为A2或A3幅面。
各设计文件图幅如下表所示:
1。
城市轨道交通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的过程城市轨道交通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的过程|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从规划到运营大致需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线网规划—建设规划—预可(规划方案)—工可—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运营。
这期间大概需要8-10年的时间,视线路本身情况和市政府意向来定。
以下详细说明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一、线网规划线网规划是一个城市在有意向做轨道交通时,首要要做的事情,有了线网规划方案,得到市政府的同意才有可能做接下来的工作。
线网规划的上位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这是线网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者要了解城市的现在和未来(包括:城市布局、人口、用地、交通、社会、经济、环境等)。
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要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每一条线都要确定其功能定位,一般有骨干线和次干线之分。
其中骨干线要串联起城市中重要的客流集散点,是城市中客流最集中的廊道,是支撑城市发展的。
另外还有次要线路和加密线、如有必要,还可以有其他系统制式的线路。
此外,还有引导城市重要功能区发展的线路,具有TOD效应。
线网规划一般由规划院或专业咨询公司来做,时间在半年到1年左右,确定城市线网的规模、线网的形态、系统的制式、线路大的走行方向、车站布设、车辆、车辆段选址、联络线及工程总体投资。
确定后上报市政府审批,但无需国家发改委审批。
国家目前对修建地铁(大运量轨道交通)标准是人口大于300万,国内生产总值大于1000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于100亿,客流规模单向高峰小时大于3万人。
目前很多城市由于发展比较快,做过一轮建设后,都会再做线网修编等工作。
二、建设规划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一轮的建设过程中,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控制好轨道交通建设的节奏,依据城市的发展和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发展。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近期建设的线路以及线路建设的时序,线路修建的必要性、建设线路的路由、敷设方式、车站布设、车辆段选址、工程筹划、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等方面。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施工组织总说明 (6)第一节编制说明 (6)第二节编制依据 (6)第三节技术规范 (6)第二章工程概况 (10)第一节建设工程概况 (10)第二节工程概况 (10)第三节设计概况 (14)第三章施工部署 (20)第一节管理目标 (20)第二节施工部署 (20)第三节施工资源需求计划 (24)第四章工程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32)第一节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 (32)第二节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分析及对策 (32)第五章项目组织架构及人员 (35)第一节项目部组织管理机构 (35)第二节人员配置 (35)第三节主要人员岗位职责 (36)第六章对工期的保证措施 (42)第一节施工进度计划及控制 (42)第二节计划开、竣工日期和进度计划图 (43)第三节施工总进度计划 (43)第四节工期保证措施 (44)第五节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51)第七章本工程施工质量技术的保证措施 (54)第一节施工测量方案 (54)第二节墙体砌筑工程施工方案 (55)第三节乳胶漆工程施工方案 (68)第四节吊顶工程方案 (71)第五节卫生间墙面陶瓷砖工程施工方案 (74)第六节卫生间吊顶工程施工方案 (78)第七节卫生间地砖工程施工方案 (80)第八节地面工程施工方案 (83)第九节防护栏杆、栏板安装工程 (100)第十节玻璃镜面工程 (102)第十一节脚手架施工方案 (105)第十二节季节性施工方案 (107)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 (110)第一节安全保证体系 (110)第二节安全管理制度 (114)第三节安全管理内容 (119)第四节安全管理措施 (124)第五节施工现场治安保卫防范管理 (130)第六节安全生产及现场治安措施 (132)第七节风险分析和对策 (134)第八节应急预案 (136)第九节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83)第九章成品保护的保证措施 (190)第一节成品保护方案及机构 (190)第二节成品保护方法 (192)第三节交工前成品保护措施 (193)第十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96)第一节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196)第二节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97)第三节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200)第四节施工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203)第五节关键工序保证措施 (206)第六节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08)第七节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209)第十一章健康体系、环保体系及管理措施 (212)第一节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制度 (212)第二节职业健康措施 (212)第三节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213)第四节环境保护措施 (218)第五节环境管理体系的纠正措施、运行记录、审核 (221)第十二章消防、保卫体系及措施 (223)第一节消防管理 (223)第二节消防安全保证措施 (227)第三节现场保卫管理措施 (229)第十三章工程保修服务计划 (230)第一节施工前期为业主提供服务 (230)第二节施工过程中为总承包单位提供服务 (230)第三节工程保修计划 (231)第一章施工组织总说明第一节编制说明《南宁市轨道交通二号线设备区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招标人提供的施工图纸、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参考现行国内规范标准和相关建设工程管理条例及地方规范标准,结合我公司多年来的工程施工经验,针对本装修项目的施工重点和难点,本着保质量、保工期的最终要求,经我们多次研究讨论和比较,最终提出了我们的理解和建议以及如我方中标后将如何组织施工的总体设计,对“招标范围以内的施工组织设计”做重点描述,而“招标范围以外的施工管理配合计划”、“为建设单位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计划”等方面则提出我们的构想,宗旨是为建设单位更好地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优化相对于传统建筑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深化设计管理,对于参建人员工程经验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施工受外界影响因素多、干扰大,必须适时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加快施工进度。
本文以武汉城市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工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优化及其重要性,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前言相对于传统建筑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深化设计管理向前移动至补充初步设计(方案)阶段,管理跨度有所增加,对于参建人员工程经验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所受外界影响因素多、干扰大,必须把握行业特点,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适时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减少外界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设计阶段的变更代价相对较低、对于项目的建设性相对较高。
深化设计机会代价曲线如图1所示。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招标后,会进行详细地质勘查和补充地质勘探,历时约4~6月,待详勘和补堪完成后,设计院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
施工招标至施工图提供前,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深化设计(方案优化)的黄金时间,有经验的承包商会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紧紧抓住此次机会,在现场调查、现场核实的基础上,列出施工方案优化设计清单,提出设计方案优化意见或建议,积极协调地勘、设计、业主等相关单位,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图1 深化设计机会代价曲线图一、工程概况武汉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工程起于江岸区后湖大道,止于新洲区金台,线路全长35.175公里,设站15座,其中地下站5座,高架站10座。
工程共划分三个标段,我局以融投资模式承建第一标段,含4个地下车站与4.5区间,分别为后湖大道站、后湖大道站~百步亭花园路站区间、百步亭花园路站、百步亭花园路站~新荣站区间、新荣站~黄埔新城站区间、黄埔新城站、黄埔新城站~谌家矶站区间、谌家矶站、谌家矶站~武湖大道站隧道区间。
全长约 9.70公里,区间长度为8358米(双线延米)。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某段土建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11.1. 编制依据........................................... 111.2. 编制说明........................................... 111.3. 工程简述........................................... 111.4. 工程概况........................................... 121.4.1. XX岗站概况................................. 121.4.1.1. 建筑简述 ................................ 121.4.1.2. 结构简述 ................................. 131.4.1.3. 主要尺寸及材料要求........................ 131.4.2. XX站概况................................... 131.4.2.1.环境位置 ................................. 131.4.2.2.建筑简述 .................................. 1 41.4.2.3. 结构简述 .................................. 1 41.4.2.4. 主要尺寸及材料要求......................... 1 51.4.2. XX站概况.................................... 1 51.4.3.1.建筑简述 .................................. 1 51.4.3.2.结构简述 .................................. 1 61.4.3.3.主要尺寸及材料要求........................ 1 7 1.5. 地形地貌........................................... 181.5.1. 地形 ........................................... 181.5.2. 地貌 ........................................... 181.6. 气候特征........................................... 181.7. 工程地质情况简述................................... 191.8. 水文地质情况简述................................... 19第二章施工准备工作 (20)2.1.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20)2.2. 施工组织准备 (21)2.2.1. 施工管理体制的设置原则 (21)2.2.2. 项目法施工 (21)2.2.3. 组织机构 (21)2.2.4. 劳动力组织 (22)2.3. 施工技术准备 (25)2.4. 现场施工准备 (26)2.4.1. 施工现场控制网点 (26)2.4.2. 现场“三通一平” (26)2.4.3. 现场排水 (26)2.5. 物质条件准备 (26)2.5.1. 材料准备 (26)2.5.2. 构配件加工准备 (27)2.5.3. 施工机械准备 (28)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32)3.1. 施工场地布置的原则 (32)3.2. 临时设施布置及说明 (32)3.3. 生活、办公设施 (32)3.4. 生产设施 (33)3.4.1. 生产用房 (33)3.4.2. 施工用水、用电计划 (34)3.5. 施工便道方案 (35)3.5.1. 便道平面布置图 (35)3.5.2. 便道路面结构 (35)3.6. 工程排水方案和措施 (36)3.6.1. 工程排水方案 (36)3.6.2. 工程排水措施 (36)3.7. 封闭管理与文明施工 (36)3.7.1. 工地围蔽 (36)3.7.2. 工地大门 (37)3.7.3. 警示灯和路灯 (37)3.7.4. 门卫及门卫房 (37)3.7.5. 场地内地面硬化 (37)3.7.6. 场内排水 (38)3.7.7. 洗车槽 (38)3.7.8. 临时工程主要数量 (38)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39)4.1. 工程总控网络计划 (39)4.2. 工期保证措施 (39)4.2.1. 机械设备的保证 (40)4.2.2. 物资供应保证措施 (40)4.2.3. 劳动力的保证措施 (40)4.2.4. 管理措施 (40)第五章施工组织与部署 (42)5.1.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对策措施 (42)5.1.1. 工程特点 (42)5.1.2.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43)5.1.2.1. 进度控制的重点 (43)5.1.2.2. 安全控制的重点 (43)5.1.2.3. 质量控制的重点 (43)5.1.3. 采取的相应措施 (44)5.1.3.1.关键工期目标的实现 (44)5.1.3.2.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 (44)5.1.3.3.施工测量控制 (44)5.1.3.4.现浇结构支架等载预压 (44)5.2. 施工宗旨与目标 (46)5.2.1. 质量目标 (46)5.2.2. 工期目标 (46)5.2.3.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46)5.3. 施工部署 (46)5.3.1. 施工阶段划分 (46)5.3.2. 施工区段划分 (47)5.4. 施工方案的选择 (47)5.4.1.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 (47)5.4.2. 上部主体结构施工方案选择 (48)5.4.3. 外脚手架施工方案的选择 (48)5.5. 总体施工程序 (48)第六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0)6.1. 测量放线 (50)6.1.1. 测量控制 (50)6.1.2. 放线方法 (51)6.1.3. 保证测量准确度及精度的措施 (52)6.2. 车站墩柱基础工程及区间下部结构施工组织及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 (54)6.2.1. 钻孔灌注桩施工 (54)6.2.1.1. 工程简述 (54)6.2.1.2.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52)6.2.1.4 承台基坑拉森钢板桩支护施工技术措施 (66)6.2.1.5 承台结构施工 (69)6.3. 现浇预应力箱梁的施工组织及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 (71)6.3.1. 现浇箱梁工程设计概况 (71)6.3.2. 施工步骤 (72)6.3.3. 施工原则 (72)6.3.4. 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72)6.3.5. 施工组织 (74)6.3.6. 现浇箱梁模板方案 (74)6.3.7. 支架地基处理 (74)6.3.8. 支架堆载预压及处理方案 (75)6.3.9. 现浇箱梁施工 (80)6.3.10. 砼施工温控措施 (85)6.4. 车站土建工程施工组织及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 (86)6.4.1.车站土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86)6.4.2. 施工组织 (86)6.4.3. 车站土建工程施工流程 (87)6.4.4. 钻孔桩基础施工 (89)6.4.5. 承台施工 (89)。
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笠泽西路站钻孔咬合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七月第一章概况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13标钻孔咬合桩工程工程地点:苏州市吴江区笠泽西路站二、编制依据1、《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笠泽西路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苏州笠泽西路站出入口围护结构》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三、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及其评价1、工程地质本站周边地势较为平坦。
根据地质资料,地层层序由上而下依次为:工程所处地质可划分为12个层次及分属于各层次的亚层,各土层岩性、深度、厚度等如下:①-1淤泥层,厚度0.4m左右,强度低,均匀性差,属弱透水层;①-3素填土层,厚度0.9~4.3m之间,灰黄色、褐色、灰色,松软;②-1y淤泥层,厚度0.8~2.5m之间,灰色,流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③-1粘土层,厚度2~5m之间,黄褐色~褐黄色,可塑,局部为硬塑,压缩性中等偏低;③-2粉质粘土层,厚度2.4~3.7m之间,灰黄色为主,局部地段下部为青灰色,可塑为主,底部一般为软塑,干强度、韧性中等,压缩性中等;③-3粉土层,厚度2.1~8.2m之间,灰黄色~灰色,中密,饱和,夹有薄层状粉质粘土,局部粉质粘土含量较高,干强度第,韧性低,压缩性中等偏低;④-1粉质粘土层,厚度0.6~4.8m之间,灰色,软~流塑,夹薄层状粉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偏低,压缩性中等;⑤-1粉质粘土层,厚度3.3~18.8m之间,灰色,软~流塑,夹较多薄层状粉土或粉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偏低,压缩性偏高;⑥-1粘土层,厚度2.0~3.9m之间,暗绿色~灰黄色,可塑~硬塑,干强度高,韧性高,压缩性中等;⑥-2粉质粘土夹粘土层,厚度1.8~5.5m之间,灰黄~青灰,可塑为主,局部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压缩性偏高;⑦-2粉土层,厚度8.3~17.7m,灰色,密实为主,饱和,干强度低,韧性低,压缩性中低~低;⑦-4粉土层,灰色~灰黄色,密实,饱和,夹少量薄层粉质粘土,干强度低,韧性低,压缩性低。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工艺;施工组设计1.1主要项目施工办法1.1.1路基处理1.1.1.1PHC管桩施工1.1.1.1.1静力压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具体详见图1.4-1静压桩施工工艺流程图1.1.1.1.2预应力管桩的进场检验 1.1.1.1.2.1管桩的外观质量要求管桩的外观质量要求见表 1.4-1表1.1.1.1.2.2静压管桩允许尺寸偏差静压管桩允许尺寸偏差见表1.4-2表1.1.1.1.3管桩的吊装、运输和堆放当管桩的砼强度到达设计强度的70%前方可起吊,吊点应系于设计规定之处,到达100%后才能运输和压桩。
如提前吊运,必须采取措施并经验算合格前方可进行。
桩在吊装和搬运时,应把桩扎牢塞紧,避免产生滑动或滚动,必须做到平稳提升,防止撞击和振动。
桩水平运输时,强度应到达100%,桩机和吊机应配合使用,运输可采用平板拖车或载重汽车,装载时应将桩装载巩固,并撑持、绑牢固。
垂直运输靠桩机自身作业,配备两台30KW 的交流电弧焊机进行接桩处理。
再静压桩终止压桩据桩头 1 夹桩静压沉桩焊接装夹桩对中调直桩基就位吊桩插桩成品桩检测成品桩进场测量放线桩基预制图1.4-1静压桩施工工艺流程图表1.4-1管桩的外观质量要求工程粘皮和麻面桩身合缝漏浆质量部分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身总面积的0.5%,其深度不得大于10mm,允许做有效修补。
合缝漏浆深度小于主筋爱护层厚度,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允许做有效修补。
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允许做有效的修补。
不允许。
不允许出现环向或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及浮浆层裂纹不在此限。
管桩端面混凝土及主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不允许。
当预应力主筋采用钢丝且其断线数量不大于钢丝总数的3%时,允许使用。
凹陷深度不得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25cm2。
不允许。
表1.4-2静压管桩允许尺寸偏差项目长度L 端部倾斜直径壁厚爱护层厚度桩身弯曲度平整度端头板外径内径厚度允许偏差值〔mm〕+0.7%L -0.5%L ≤0.5%L ±5 正偏差不限-5 +10 -5 ≤1/1000桩长且不大于20 2 0-1 ±2 正偏差不限,负偏差为0 用钢卷尺或钢直尺质检工具及量度办法采用钢卷尺。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工程接口设计摘要:地铁设计工作一般分为前期工程设计、土建工程设计及站后工程设计,其中轨道工程介于土建工程与站后工程之间,是土建与站后极其重要的衔接专业。
轨道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工作一般滞后于土建工程设计,但稍微先于站后设备工程设计。
因此,在土建工程展开施工图设计前,做好相关的接口控制,是确保后期轨道工程设计及施工顺利推进的关键。
在轨道工程设计开始前,梳理清楚相关站后设备工程的接口要求,是确保站后设备工程设计顺利推进的关键。
因此,接口设计在整个地铁工程设计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结合某地铁的轨道工程的设计经验及施工配合经验,提出部分典型的接口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优化处理建议。
关键词:轨道交通;轨道工程;接口设计1 预制轨道板接口问题1.1 预制轨道板与土建设计接口地铁轨道施工与国铁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施工环境。
地铁轨道主要铺设于地下,施工空间狭小,极大的制约了施工效率,因此预制轨道板的尺寸设计除了应该考虑受力条件外,还应考虑与车站设计尺寸、隧道设计尺寸的匹配性,否则将导致预制轨道板安装困难甚至无法安装。
某地铁盾构隧道内径为D5 400 mm,隧道结构限界为D5 200 mm,隧道施工误差允许值为100 mm。
为确保减振性能,10号线高等减振地段预制轨道板设计断面尺寸为2 400 mm×260 mm,预制轨道板下黏贴有30 mm厚的减振垫。
设计要求土建结构预留轨道结构高度为820 mm(轨面至限界圆)。
轨道板与隧道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等减振地段预制板式道床断面图以上尺寸设计在工程实践中出现了以下两个问题:1)在不考虑隧道施工误差的情况下,轨道板下自密实混凝土调整层厚度能够满足100 mm的设计要求。
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盾构施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一旦盾构发生上浮,将使得自密实混凝土层厚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2)预制轨道板下角与隧道壁距离过近,在施工过程中,轨道板的精调是通过精调爪来实现的,过小的空间致使精调爪安装存在诸多困难。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基本情况2、工程概况3、设计依据4、主要设计原则及标准5、主要工程量第二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编制依据2、编制原则第三章、施工部署1、工程实施目标2、施工准备3、总体部署第四章、主要施工要求1、主体结构2、工程材料3、构造要求4、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和措施5、施工注意事项及主要技术要求第五章、劳动力配备1、劳动力计划2、劳动力组织保证措施第六章、施工机械配备1、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第七章、确保工程质量的组织、技术措施1、工程质量目标2、质量保证组织措施3、质量保证技术措施第八章、确保工程安全的组织、技术措施1、安全生产目标2、安全生产组织措施3、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第九章确保工程文明施工的组织、技术措施1、文明施工目标2、文明施工组织措施3、文明施工技术措施第一章工程概况1、基本情况工程名称:xxxxxxxxxxxxxxxxxxxxxx甲方:xxxxxxxxxxxxxx。
地理位置:xxxxxxxxxxxxxxxx。
2、工程概况2.1、双东路站为8.1m侧式站台地下二层车站。
车站站台中心里程为SK15+424.053,为三柱四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车站基坑宽23.4m,长约216.5m。
站台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约3.7m,底板埋深约17.45m。
南、北端头井基坑深分别为19.233m、19.317m。
2.2、车站位于双东路与环城北路交叉口北侧双东路上,呈南北向布置。
本站周边建筑密集,环境复杂。
车站西侧地块有双东路小区(砼6,Φ377沉管灌注桩基础,距离主体基坑最近约20m)、双东路小区(混2、混3,距离主体基坑最近约13.6m)、文教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拟拆)、双东路10弄(拟拆)、宁波市公用事业监管中心(拟拆),东侧地块为莱茵堡小区(混2,Φ500水泥搅拌桩和Φ325石灰桩加固,距离主体基坑最近约6.9m)。
2.3、双东路站南端为类矩形盾构接收;北端为双圆盾构始发。
2.4施工内容:2.4.1混凝土垫层砼工作内容包括:人员进出场,材料场内装卸倒运(含原材料、半成品、周转料),清理基底、下翻梁及坑中坑砖砌外模、基底找平,模板制作、安装、拆除、整理堆放及场内外运输、清理模板粘结物及模内杂物、刷隔离剂,砼浇筑、振捣、养护(砼必须洒水养护14天),人工配合汽车泵浇筑砼、安拆、清洗地泵输送管道等包括安全文明施工在内的所有相关工作内容。
目录第1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3)第1节编制说明 (3)第2节工程概况 (5)第2章工程特点、施工重难点和对策 (19)第1节工程特点 (19)第2节施工重难点及对策 (20)第3章施工部署 (30)第1节工程实施目标 (30)第2节施工总体部署 (30)第3节施工总体流程 (35)第4节施工技术准备 (38)第5节项目组织机构 (45)第4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49)第1节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49)第2节施工平面布置图及主要内容 (49)第3节施工供风、供电、供水管理 (58)第5章施工进度及工期保证措施 (72)第1节工期目标 (72)第2节施工进度计划 (72)第3节工期保证措施 (76)第6章资源配置计划 (81)第1节施工机械配置计划 (81)第2节施工材料计划 (85)第3节劳动力安排 (86)第7章车站的主要施工方案 (90)第1节围护结构施工 (90)第2节车站施工降水 (115)第3节基坑开挖、回填及白蚁防治 (117)第4节车站结构施工 (123)第8章盾构区间的主要施工方案 (145)第1节盾构机设计 (145)第2节盾构施工的前期工作 (164)第3节盾构施工准备 (167)第4节盾构机组装与调试 (173)第5节盾构掘进、到达及调头施工 (182)第6节区间附属结构施工 (216)第9章防水施工及测量监测方案 (219)第1节防水施工方案 (219)第2节施工测量方案 (231)第3节施工监测方案 (237)第10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254)第1节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度 (254)第2节成品保护措施 (255)第3节车站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 (256)第4节区间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67)第11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271)第1节安全生产体系及制度 (271)第2节车站的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277)第3节盾构的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285)第12章绿色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287)第1节绿色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287)第2节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291)第13章其他技术组织措施 (297)第1节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 (297)第2节周边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298)第3节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303)第4节消防、保卫、健康保证的技术措施 (305)第14章应急救援预案 (311)第1节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311)第2节应急小组职责及联系方式 (311)第3节应急救援演练 (312)第4节应急响应 (312)第5节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312)第1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第1节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2 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及XXX市市政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条例,并做到模范守法、文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