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系列双手操作程序图
- 格式:xls
- 大小:126.00 KB
- 文档页数:8
手不离杆HOTAS (Hands On Throttle and Stick)HOTAS是Hands On Throttle and Stick的缩写,书面的意思是”双手保持在节流阀(Throttle)和操纵杆(Stick)上”,我们通常称为“手不离杆”. 现代军用作战飞机强调在飞机设计中使用人机工程学,为了飞行员在飞行中尽可能地将精力都投入到作战中而尽量降低操作难度,把大部分常用的操作键和开关都布置在驾驶杆和油门操作杆上,飞行员在控制飞机飞行的时候靠的就是这两个操作杆,这样布置,就可以使飞行员在控制飞机飞行的过程中不必把手拿开就可以完成操作雷达,控制武器等一系列动作,可以大幅度降低飞行员操作难度。
HOTAS是为了在空战中手不用离开杆子就能实现常用的重要功能的操作而设计的, 能在实战中为真正的飞行员节省大量的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手不离杆的关键在于集成在杆子上的三个管理键,TMS、CMS、DMS,分别负责目标管理、干扰管理、显示管理。
TMS的功能最为丰富,在不同模式下作用都不同,足以罗列成一本书,但是都有一些整体规律,比如TMS↑就是目标优先级的逐级增加,例如在RWS模式中,TMS↑,就会使目标进入SAM状态感知模式,雷达获取目标距离、速率、航向等信息,同时以目标位中线搜索左右30°的范围。
再次TMS↑,雷达将进入STT模式单一锁定目标。
这就是目标的优先级逐步增高。
同,TMS↓就是目标优先级逐级递减。
DMS可以理解为界面管理,管理多个MFD、HUD的显示内容,可在交战中快速切换MFD显示内容,以及切换TMS所操作的MFD、HUD。
通过目标管理、显示管理、干扰管理,把交战中用到的操控都集中在杆子上,实现手不离杆的作战。
1958年,经过6年的努力,加拿大艾弗飞机制造公司成功研制出一款跨时代的战斗机,被称之为CF-105“箭”式战斗机(The Avro Canada CF-105 Arrow)。
CFHI TECHNOLOGY摘要:介绍某2400t 调试机械压力机的安全控制系统与安全功能方案。
该控制系统使用罗克韦尔1756系列高性能安全PLC 作为控制器,罗克韦尔15寸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
同时配置急停按钮、安全光幕、滑块锁、安全桩、多功能报警柱灯、双手操作按钮等一系列安全装置,提高该压力机的安全性,确保模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此外,其控制系统采用LAD 语言编程,优化控制程序,既保证稳定性又易于维护。
关键词:压力机;PLC ;安全控制中图分类号:TG305;TP2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3355(2020)05-0013-04PLC-Based Safety Control System for Commissioning Presses Lan Shuai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afety control system and safety function of a 2400t commissioning mechanical press.The control system uses Rockwell's 1756series high performance safety PLC as controller and Rockwell's 15-in touch screen as human-machine interface as well as a series of safety devices,such as emergency stop button,safety light curtain,slider lock,safety pile,multi-function alarm post lamp,two-hand operation button,to protect the press and die repair personnel safe.The control system is programmed with LAD language and optimized for higher stability and easier maintenance.Key words:press ;PLC ;safety control大型机械压力机自动化冲压线是目前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相比于原来的人工冲压生产线在生产效率、人工成本和安全性上都有明显优势。
15系列车钩缓冲装置装车及落成检查作业指导书安全风险提示 工作时必须穿戴防砸皮鞋,防止车轮碾伤或铁屑扎伤;必须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止异物溅入眼睛;检修时要轻拿轻放,检修、搬运、存放时均不得落地;类别: A2、A3级修系统:15系列车钩缓冲装置部件:15系列车钩缓冲装置15系列车钩缓冲装置装车及落成检查作业指导书适用车型:22(B )、23、25B 、25G 、25K 、25T 、19K 等型客车作业人员:车辆钳工作业时间:20~25分钟/辆 作业材料:作业场所:钩缓间环境要求:通风、采光良好工装工具:车钩缓冲装置拆装叉车、扳手、塞尺、卷尺、车钩零部件配合尺寸检查量规、扭力扳手等。
操作规程:编制依据:1.《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铁路客车段修规程(试行)〉的通知》(铁总运【2014】349号)2. 《车辆处关于立即开展动客车车门、普速客车车钩磨耗板专项整治的通知》(辆电【2017】19号)安全防护及注意事项:1. 警告——作业人员上岗前须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作业前须确保各工装、工具安全可靠方可开始作业;作业中须拿稳工具;作业后须关闭本岗位的风源、水源、电源。
2.警告——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叉车库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5km/h,其他作业人员不得以车代步。
3.警告——工作中保持场地清洁,通道畅通,产品、配件、材料堆放整齐。
4. 警告——两人以上同时作业时,必须专人指挥,统一行动,互相配合,呼唤应答。
基本技术要求:1. 15X 型小间隙车钩,拉紧钩舌使钩舌尾部与钩锁铁压紧,测量 A、B、C 三个尺寸,当B 尺寸大于86mm 或C 尺寸小于76.5mm 时,焊修钩舌S 形曲面。
A 尺寸大于120mm 时,焊修钩舌圆柱面部分。
2. 15及15C 号车钩钩舌与钩腕内侧面距离,闭锁位和全开位尺寸须分别小于130mm、245mm。
3. 钩锁铁导向角在钩腔内搭接量距钩口边缘距离不小于5mm。
4. 在闭锁位时,向上托起钩锁铁,移动量不大于15mm。
2021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2021年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已发布,取代了2000年的指南。
本指南最重要的变化是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并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减少了胸外按压的间歇。
新建议包括删除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改为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的程序也被简化,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1秒以上,并保证胸廓有明显抬高。
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也被删除。
建议对所有年龄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次按压/通气比例为30:2.儿科基本生命支持指南将“儿科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患者,但是由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用的儿童心肺复苏指南没有变化。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被授以“用力按压、快速按压”,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
建议紧急医疗服务(EMS)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组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到EMS抵达反应时间超过4到5分钟时。
在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查之间给予约5组心肺复苏。
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心肺复苏,先行胸外按压,而心跳检查应在5组心肺复苏后进行。
9.急救措施包括高级气道开放、给药和重新评价患者时,应尽可能缩短胸外按压间隔。
对于无脉性心脏骤停患者,推荐限制对脉搏的检查。
10.在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在电击1次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因为首次电击成功率较高。
如果首次电击失败,胸外按压可以改善氧供和养分运送到至心肌,从而提高后续电击的成功率。
11.新生儿复苏时通气的重要性应得到强调,而高浓度氧气的使用不再是重点。
12.符合国立神经病及中风研究所(NINDS)入选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静脉应用纤溶剂(tPA),但应由经验丰富的小组在定义清楚的协议书和卒中监护的机制保证下进行。
⽣产运作管理1~40完整版第⼀章1.请描述⽣产与运作活动的过程⽣产与运作活动的过程是⼀个“输⼊转换输出”的过程,即把输⼊的⼀定资源按照社会需要,经过⼀系列或多种形式的转换,实现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输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
2.请简述企业最基本的⽣产经营活动企业的经营具有五⼤基本职能:财务、技术、⽣产与运作、营销和⼈⼒资源管理。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这五⼤职能有机联系的⼀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企业为了实现⾃⼰的经营⽬的,⾸先要制定⼀个经营⽅针,决定经营什么,⽣产什么;决定之后,⾸先需要准备资⾦——进⾏财务活动,这是企业的财务职能;其次需要设计产品和运作流程——统称为进⾏技术活动;之后需要购买物料、加⼯制造——即进⾏⽣产与运作活动,⽣产出产品或服务;销售产品与服务,得到的收⼊进⾏分配,其中⼀部分作为下⼀轮的⽣产资⾦,⼜⼀个循环开始。
⽽使得这⼀切运转的是⼈——企业的⼈⼒资源管理活动。
3.简述⽣产过程的组织形式及其优缺点(论述)(1)⼯艺专业化(Process-Oriented Specialization)按⼯艺特征建⽴⽣产单位集中了相同类型的设备和相同⼯种的⼯⼈,对不同种类的⼯件进⾏相同⼯艺⽅式的加⼯(2)对象专业化(Product-Oriented Specialization)按加⼯对象建⽴⽣产单位集中了为加⼯某种产品 (零件)所需的全套设备、⼯艺装备和各有关⼯种的⼯⼈,对同种或相似的产品(零件)进⾏该产品(零件)的全部(或⼤部分)⼯艺加⼯(3)⼯艺专业化的优点(对象专业化的缺点):制造顺序有⼀定的弹性,品种变换的适应性较好,能充分利⽤设备⼈员的⼯作时间;有利于同类技术⼈员的交流与⽀援,便于⼯艺管理。
(4)⼯艺专业化的缺点(对象专业化的优点):在实际⽣产中,可能在某些⼯序上形成“瓶颈”,连续性差;运输时间和费⽤较⾼;在制品库存量⼤;不同单位之间的⽣产联系复杂,管理难度⼤。
第⼆章4.简述⽣产管理发展的历史,并针对每个阶段例举⾄少两个代表性研究成果(论)(1)科学⽣产管理雏形形成的时代作业计划图(⽢特图)、通⽤⽣产管理模式(2)复杂数学⽅法的应⽤时代运筹学的的诞⽣与完善、⾏为学派的发展(3)计算机开始应⽤的时代物料需求计划(MRP) 、服务业中的⼤量⽣产(4)现代理论普及的时代供应链管理、Internet与电⼦商务5.简述丰⽥⽣产模式(TPS)丰⽥⽣产⽅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可以简单概括为:通过⽣产过程整体优化,改进技术,理顺物流,杜绝超量⽣产,消除⽆效劳动与浪费,有效利⽤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达到⽤最少的投⼊实现最⼤产出的⽬的。
IE七大手法:动作改善法(动改法)、防止错误法(防错法)、5*5W1H法(五五法)、双手操作法(双手法)、人机配合法(人机法)、流程程序法(流程法)、工作抽样法(抽样法)1.手法名称又称动作改善法,简称为“动改法”,是:*省力动作原则*省时动作原则*动作舒适原则*动作简化原则此原则以最少的劳力达到最大的工作效果,其原为吉尔博斯(Gibreth)最先提出,后经研究整理增删.其中以巴恩斯(Ralph M.Barnes)将之补充完成.2.动作改善原则可分为三大类二十项.3.三大分类为:1>. 有关于人体动用方面之原则,共包含8项.2>. 有关于工作场所之布置与环境之原则,共包含6项.3>. 有关于工具和设备之设计原则.共包含6项.详细之20项原则将在后面详加介绍.4.有关人体动用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原则1: 两手同时开始及完成动作原则2: 除休息时间外,两手不应同时空闲原则3: 两臂之动作应反射同时对称.原则4: 尽可能以最低级动作工作说明:欲使动作迅速而轻易,唯有从动作距离之缩短,以及动作所耗体力减少上着手.欲达到此目的,其实际对策则为选取级次最低之动作,使动作范围缩小.并使物料及工具尽可能靠近手之动作范围内.工作时,人体之动作可分为下列五级:原则5: 物体之”动量”尽可能利用但如需用肌力制止时,则应将其减至最小度.原则6: 连续曲线运动较方向突变直线运动为佳.原则7: 弹道式运动较轻快.原则8: 动作宜轻松有节奏.原则9: 眼睛的视点应尽少变动并尽量接近.原则10: 适当之照明应有适当之照明设备,使视觉满意舒适.所谓合适的照明,其意义应包括:1>.必须有合适其工作的充足光度. 2>.必须有合适颜色的光线,且应避免闪光.3>.必须有合适的投射方向.原则11: 工作抬椅高度适当舒适原则12: 尽量以足踏/夹具替代手之工作.原则13: 尽可能将二种工具合并.EXL: 将两种功能不同的印章,修改成具有两种功能的单独印章.原则14: 工具物料预放在工作位置.原则15: 依手指负荷能力分配工作.原则16: 手柄接触面尽可能加大原则17: 操作杆应尽可能少变更姿势.1.意义防错法又称防愚法,其义为防止愚笨的人做错事.也就是说,连愚笨的人狭义: 如何设计一个东西(一套方法),使错误绝不会发生.广义: 如何设计一个东西(一套方法),而使错误发生的机会减至最低的程度.因此,更具体的说”防错法”是:1>. 具有即使有人为疏忽也不会发生错误的构造—不需要注意力.2>. 具有外行人来做也不会做错的构造—不需要经验与直觉.3>.具有不管是谁或在何时工作能不出差错的构造—不需要专门知识与高度的技能.2.功用1>. 积极: 使任何的错误,绝不会发生.2>. 消极: 使错误发生的机会减至最低程度.3.应用范围任何工作无论是在机械操作、产品使用上,以及文书处理等皆可应用到.4.基本原则在进行”防错法”时,有以下四原则可供参考:1>. 使作业的动作轻松2>. 使作业不要技能与直觉3>. 使作业不会有危险4>. 使作业不依赖感官EXL:在连续几个测试站间加档板,防止未测品流至下一站.5.基本原理1>. 排除化: 剔除会造成错误的原因.2>. 替代化: 利用更确实的方法来代替.3>. 容易化: 使作业变得更容易、更合适、更独特,或共同性以减低失败.适合化、共同化、集中化、特殊/个别化.4>. 异常检出: 虽然已经有不良或错误现象,但在下一制程中,能将之检出,以减少或剔除其危害性.5>. 缓和影响: 作业失败的影响在其波及的过程中,用方法使其缓和或吸收.6.应用原理1>. 断根原理: 将会造成错误的原因从根本上排除掉,使绝不发生错误.2>. 保险原理: 采用二个以上的动作必需共同或依序执行才能完成工作.3>. 自动原理: 以各种光学、电学、力学、机构学、化学等原理来限制某些动作的执行或不执行,以避免错误之发生.目前这些自动开关非常普遍,非常简易的“自动化”之应用.4>. 相符原理: 藉用检核是否相符合的动作,来防止错误的发生.5>. 顺序原理: 避免工作之顺序或流程前后倒置,可依编号顺序排列,可以减少或避免错误的发生.6>. 隔离原理: 藉分隔不同区域的方式,来达到保护某些地区,使不能造成危险或错误的现象发生.隔离原理亦称保护原理.7>. 复制原理: 同一件工作,如需做二次以上,最好采用“复制”方式来达成,省时又不错误.8>. 层别原理: 为避免将不同工作做错,而设法加以区别出来.9>. 警告原理: 如有不正常的现象发生,能以声光或其它方式显示出各种“警告”的讯号,以避免错误即将发生.10>. 缓和原理: 以藉各种方法来减少错误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害,虽然不能完全排除错误的发生,但是可以降低其损害的程度.EXL:1.鸡蛋之隔层装运盒减少搬运途中的损伤.(缓和原理)2.设立多层之检查方法,考试后检查一次看看,有没有犯错的地方.(保险原理)3.自动消防洒水系统,火灾发生了开始自动洒水灭火.(警告原理)4.汽车之安全带,骑机车戴安全帽.(保险原理)5.加保利龙或纸板以减少产品在搬运中之碰伤.(缓和原理)6.原子笔放在桌上老是给别人不经意中拿走,怎么办呢?贴上姓名条或加条绳子固定在桌上.(隔离原理、警告原理、缓和原理)1.手法名称:5 * 5W 1H法又称5 * 5何法又称质疑创意法简称五五法.2.目的:熟悉有系统的质问的技巧,以协助吾人发掘出问题的真正根源所在以及可能的创造改善途径.3.名词释义3.1 基本观念*头脑就像降落伞,◈◈◈只有在开放的情况下才工作◈◈◈.*工作改善最大的阻碍,并不在于技术不足,而是在于一个人的想法~当他觉得是以最好的方法在工作着,并且以为满足.*当您认为工作已无法改善了,那就代表您已落伍了,虽然您是专家,拥有高深的学识.*一个虽没有多大学识的人,只要他认为工作仍有改善的可能,那么他就比您更适合这工作.3.2 何处最需要改善※您的时间非常富贵,应妥善运用挑最重要的事情优先做!瓶颈的地方是最值得改善的,顺利的地方留待以后有时间再去研究.耗时多的地方往往是改善的好机会.紧急情况由于材料、工具设备或公文制度造成时间及人力的浪费~是极需改善的地方.浪费须要改善的事物,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除非您小心的观察,否则日过一日在浪费的情况下而不自觉~细心地找出材料、时间及人力的浪费.3.3 工作之构成每一工作均包含三部份:1.预备: 时间和劳力花在诸如调整机器,放置加工物等准备工作上.2.操作: 实际工作,附加价值于产品上.3.收拾: 时间和劳力花在诸如取下加工物,处置残余物屑,存放或清理等工作,无生产性的动作.最易显出改善成果的地方在于免除<操作>,因为它也自动地将<预备>和<收拾>的时间,劳力免除了.请记住<预备>及<收拾>只会增加产品的成本并不增加它的价值.3.4 改善之探讨方向每件工作都可依照下列4个主要的方向去探讨可能的方向.应持有「目前的方法绝非仅有而且最好的,必然,有更好的方法」的态度.剔除: 许多操作可能是不必要的,只是萧规曹随习而不察剔除是最好的方向.合并: 将二种以上的动作尝试结合在一起是为合并.吾人应寻求合并的可能性,二个操作一起做可以省掉搬运、检验、存放等动作.如果二个操作不易合并时,应尽可能将搬运合并在操作中.变更/重组: 应改变次序、地点及人员的可能性,这些改变可能引出删除和合并的灵感.简化: 在删除、合并及变更操作等检讨后,研究「如何」来做以达到简化的目的.5W1H 法原则表:双手操作法,简称为“双手法”.2.目的:学习有系统的记录人体双手(足)动作的过程.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上帝造人为何要给一个嘴巴,二个眼睛,二个耳朵以及二双手呢?”那是因为上帝希望每一个人能少说,多看,多听,多做.这样的故事我们都非常清楚与了解.但是我们若进一步加以探讨,我们是否尽力发挥我们”双手万能”的功用.每一个人都会说”当然是”如果再问下,去您的双手在工作时,有一只手在”闲置”的状态下,所占之比率例有多少,相信有许多人不能够回答出来.“双手操作法”就是希望能帮助我们了解双手在操作时”闲置”的状况,并寻求改善的方法,以发挥双手的能力.3.意义:以图表的方式,来记录操作者双手(足)的动作过程,藉此记录来做进一步之分析及改善.4.应用范围1>. 适用于以人为主的工作,即研究的对象为人体的双手或双足.2>. 专注于某一「固定工作地点之研究」,即该工作固定在此地点上实施.3>. 该件工作有「高度重复性」,即该件工作会再次大量生产.非重复性之工作,则因研究改善后无法再次应用于同一件工作内,而失去研究改善之目的.5.功用1>. 用以记载现行操作者双手(足)的动作过程.2>. 依(1>.)之记录,加以质疑,寻求改善之地方.3>. 用以比较改善前及改善后之差异情形.6.名词释义1>. 右手操作图:为双手操作图之另一称呼,盖左右手即是双手之义.2>. 操作者操作图:为双手操作图之另一称呼.盖其研究对象系以操作者之双手(足)之动作为主.3>. → :代表:”移动”,表示手由一地点移动到另一地点4>. ▼:代表”把持”,一手握住一个物体,另一手正在工作,此时握住东西之手,是为”把持”之状态.5>. ◉:代表”等待”,一手正在等待下一个动作.6>. ●:代表”作业”或”操作”,手正从事有生产性的动作,皆是.EXL:将物体结合在一起,分开、弯曲、转动、对准、拿起、放下、抓取等等.7>.正常工作范围:以在坐姿状态双手之正常活动可及之范围,是为正常工作范围,约在37~40公分之范围内.8>. 图表介绍人机配合法(Man-Machine Chart)简称为“人机法”.2.目的:学习如何记录人与机器配合工作时之过程.1>. 发掘空闲与等待时间2>. 使工作平衡3>. 减少周程时间4>. 获得最大的机器利用率5>. 合适的指派人员与机器6>. 决定最合适的方法3.意义:以图表的方式,记录操作人员与一部机器或多部机器之操作关系,并藉此记录来做进一步之分析与改善.4.应用范围:1>. 1人操作1部机器或多部机器2>. 数人操作1部机器或多部机器.3>. 数人操作一共同之工作.5.功用:1>. 了解在现况下,操作人之时间或机器之时间是否妥善应用.2>. 依上述之记录加以质疑,寻求改善之地方3>. 用以比较改善前及改善后之差异情形现场作业改善方法:现场作业改善方法:一、背景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07)制定的,TC/207成立于1993年6月。
基础工业工程1、离散型制造: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部件组成最终成品的生产方式。
2、流水线型生产:是指加工对象按实现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位,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
3、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特征:1、工作的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
2、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
3、各道工序的单间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数比值相等。
4、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4、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形状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形状或新材料的生产方式。
5、重入性制造:是指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某些机器重复加工2次以上的制造过程。
6、生产率:是产出与投入比,用来描述上述转换功能的效率。
7、生产率管理: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
其实质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和动力,对生产系统进行积极地维护和改善。
8、生产率测定与评价:是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或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
9、单要素生产率:是生产过程的总产出与某一种资源的投入之比。
10、多要素生产率:是生产过程或系统的总产出与集中生产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
11、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是生产过程或系统的总产出与全部资源投入总量之比。
12、静态生产率:是指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也就是一个测评期的绝对生产率。
13、动态生产率指数:是指一个时期的静态生产率被以前某个时期静态生产率相除所得的商,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生产率变化。
14、影响生产率及因素的提高途径:一是增加资源的投入;二是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路子。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综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2015年第五届全市卫生系统急救技能大赛双人法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由两名急救专业人员实施成人心肺复苏术,第一施救者固定跪在患者右侧担任主角(简称A),第二施救者跪于旁边协助(称为B角,由A角自己选择队友搭档),比赛成绩归A角一人所有(B角不得分)。
按照CPR’2010国际指南规范,两人配合共同完成基础生命支持,即CPR第一阶段全部CABD四个环节的技能操作(但比赛为了将分数算在一个人头上,只能由A角负责全部环节,不彼此分工和交换角色)。
要求上场前戴好保护手套,全程操作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动作轻柔。
比赛设计3个情景病例,每个队临赛前由每个A角抽签选择其中的一个病例,决定CPR操作流程的先后顺序(C→ABD,或者A→BCD,或者D→CAB):情景病例1.女,29岁,在家洗头后用电吹风吹头发,由于电器漏电导致突然倒地,呈仰卧位,已经没有任何反应,身体仍然通着电流。
家人发现后马上拨打“120”电话呼救,焦急等待中乱作一团,未采取任何急救措施。
您和同事乘坐救护车在6分钟赶到患者家里,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操作开始!(比赛场地放置一面家庭场景背景墙)情景病例2.男,18岁,暑假期间与同学结伴到水库游泳,溺水10分钟后被救捞上岸,一直有人在做徒手胸外按压,但没有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您随“120”救护车很快赶到事发现场,快速检查发现溺水者意识完全丧失,嘴里可看见塞有水草,缓慢的叹气样呼吸,颈动脉搏动消失,决定立即接手实施专业的心肺复苏术,请开始操作!(比赛场地放置一面水库场景背景墙)情景病例3.男,61岁,有冠心病史。
夜间看电视时情绪激动,突发心前区剧烈疼痛,向左侧肩部放射,有濒死感,经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15分钟后仍不缓解,家人马上拨打“120”电话,救护车在12分钟赶到家中。
刚将病人转移上救护车,患者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全身抽搐,喘息样呼吸,手动除颤监护仪就放置在推床旁,同事正准备进行心电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