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
- 格式:xls
- 大小:40.01 KB
- 文档页数:1
有关土的经验参数一、原状土物理性质指标变化范围原状土物理性质指标变化范围,见表3-3-28。
注:粘砂土3<I p≤7;砂粘土7<I p≤17二、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3-3-29。
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3-3-29。
注:①平均比重采取:砂——2.66;粘砂土——2.70;砂粘土——2.71;粘土——2.74;②粗砂和中砂的E 0值适用于不均匀系数C u = = 3者,当C u >5时应按表中所列值减少 。
C u为中间值时E 0 值按内插法确定;③对于地基稳定计算,采用人摩擦角φ的计算值低于标准值2°。
1060d d 32三、土的压缩模量一般范围值土的压缩模量一般范围值,见表3-3-3-。
注:砂粘土7<I p≤7;粘土I p>17四、粘性土剪强度参考值粘性土抗剪强度参考值,见表3-3-31。
注:粘砂土3<I p≤7;砂粘土7<I p≤7;粘土I p>17五、土的侧压力系数(ξ)和泊松比(u)参考值注:粘土I p>17;粉质粘土10<I p≤17;I p≤10五、变形模量于压缩模量的关系变形模量E0是指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应力与应变之比,其中的应变包含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两部分。
因此,变形模量较弹性模量E小,通常在土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中用变形模量E。
变形模量一般是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一些地方通过静力触探、标贯试验与变形模量建立了经验公式。
压缩模量Es是在侧限条件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是通过室内试验获取的参数。
两者的关系:对于软土E0近似等于Es;较硬土层,E0=βEs,β=2~8,土愈坚硬,倍数愈大。
有关土的经验参数一、原状土物理性质指标变化范围原状土物理性质指标变化范围,见表3-3-28。
原状土物理性质指标变化范围表3-3-28注:粘砂土3<I p≤7;砂粘土 7<I p≤17二、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3-3-29。
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3-3-29。
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指标表3-3-29注:①平均比重采取:砂——;粘砂土——;砂粘土——;粘土——;②粗砂和中砂的E 0值适用于不均匀系数C u = = 3者,当C u >5时应按表中所列值减少 。
C u为中间值时E 0 值按内插法确定;③对于地基稳定计算,采用人摩擦角φ的计算值低于标准值2°。
三、土的压缩模量一般范围值土的压缩模量一般范围值,见表3-3-3-。
土的压缩模量一般范围值 表3-3-30注:砂粘土7<I p ≤7;粘土I p >17四、粘性土剪强度参考值1060d d 32粘性土抗剪强度参考值,见表3-3-31。
注:粘砂土3<I p≤7;砂粘土7<I p≤7;粘土I p>17五、土的侧压力系数(ξ)和泊松比(u)参考值土的侧压力系数ξ和泊松比u参考值表3-3-32注:粘土I p>17;粉质粘土10<I p≤17;I p≤10五、变形模量于压缩模量的关系变形模量E0是指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应力与应变之比,其中的应变包含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两部分。
因此,变形模量较弹性模量E小,通常在土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中用变形模量E。
变形模量一般是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一些地方通过静力触探、标贯试验与变形模量建立了经验公式。
压缩模量Es是在侧限条件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是通过室内试验获取的参数。
两者的关系:对于软土E0近似等于Es;较硬土层,E0=βEs,β=2~8,土愈坚硬,倍数愈大。
土的经验参数(物理指标、压缩、变形模量、剪切强度)-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有关土的经验参数一、原状土物理性质指标变化范围原状土物理性质指标变化范围,见表3-3-28。
注:粘砂土3<I p≤7;砂粘土 7<I p≤17二、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3-3-29。
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3-3-29。
注:①平均比重采取:砂——2.66;粘砂土——2.70;砂粘土——2.71;粘土——2.74;②粗砂和中砂的E 0值适用于不均匀系数C u = = 3者,当C u >5时应按表中所列值减少 。
C u为中间值时E 0 值按内插法确定;③对于地基稳定计算,采用人摩擦角φ的计算值低于标准值2°。
1060d d 32三、土的压缩模量一般范围值土的压缩模量一般范围值,见表3-3-3-。
注:砂粘土7<I p≤7;粘土I p>17四、粘性土剪强度参考值粘性土抗剪强度参考值,见表3-3-31。
注:粘砂土3<I p≤7;砂粘土7<I p≤7;粘土I p>17五、土的侧压力系数(ξ)和泊松比(u)参考值注:粘土I p>17;粉质粘土10<I p≤17;I p≤10五、变形模量于压缩模量的关系变形模量E0是指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应力与应变之比,其中的应变包含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两部分。
因此,变形模量较弹性模量E小,通常在土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中用变形模量E。
变形模量一般是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一些地方通过静力触探、标贯试验与变形模量建立了经验公式。
压缩模量Es是在侧限条件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是通过室内试验获取的参数。
两者的关系:对于软土E0近似等于Es;较硬土层,E0=βEs,β=2~8,土愈坚硬,倍数愈大。
c某公路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其上部结构为30m 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 梁桥,桥面宽7m ,两边各有0.75 m 人行道,人行荷载3.00KN/m 2,拟定尺寸如图1所示。
墩帽顶标高为235.00m ,桩顶标高为229.00m ,墩柱顶标高为233.90m ;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
标高217.0米以上为粘性土;标高217.0米以下桩侧及桩底均为硬塑粘土,常水位标高为229.00米,最低水位标高为224.4米。
各物理参数见下表: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土层 容重KN/m 3孔隙比 e 液性指数 I L 相对密度 Dr 标惯击数N 63.5 侧阻力 /KPa 地基土比例系数KN/m 4 粘性土 19.0 0.85 0.30 / / 60 5100 中砂夹砾石 19.5//0.451816032000两跨恒载反力 N1=3040kN 盖梁自重N2=172kN2.1材料设计墩柱直径为1.40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Ⅱ级钢筋,混凝土弹性模量Ec=3.00×104MPa 。
2.2 桩、墩柱尺寸与材料桩的直径 d 设计为 1.6m ,桩端沉渣厚度 t ≤300mm ,常水位处设置横系梁,横系梁高度为 0.8 m 。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 ,Ⅱ级钢筋,混凝土弹性模量E = 3.00⨯104 MPa 。
3 荷载计算3.1 自重荷载情况计算系梁自重反力π 2N 3 = (4.5 ⨯1.6 - ⨯1.6 ) ⨯1.2 ⨯ 25 4 =155.681(不扣除浮力)π2N 3 = (4.5 ⨯1.6 - ⨯1.6 ) ⨯1.2 ⨯ (25- 10) 4 =93.409(扣除浮力)一根墩柱自重:柱位于常水位以上,不考虑浮力影响π 2N 4 = (233.9 - 229) ⨯ ⨯1.4 4 ⨯ 25 = 188.57kN水上桩每延米自重 w p水下桩每延米自重 w p = π ⨯1.62 ⨯1.0 ⨯ 25=50.266kN/m4= π⨯1.62 ⨯1.0 ⨯ (25- 10) =30.159kN/m 43.2 作用在盖梁上的汽车荷载计算跨径: l 0 = 30m - 0.3m ⨯ 2 = 29.4m a .双孔布载(双车道)P K =232.4kN24.41.012-0.012集中车辆荷载车道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影响线均布荷载影响线双孔、双车道布载,计算跨径为 l 0 = 2 ⨯ 30- 0.3⨯ 2 = 59.4m ,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线 性内P k =(270+90)×0.75=270kNq k =10.5×0.75=7.875kN/mN 车1=[270×1.010+7.875×59.4×0.5]×2=1013.2kNb .单孔布载(双车道)图 4 车道布载图P k =(270+29.4−560−5×90)×0.75=232.4kN q k = 10.5⨯ 0.75 = 7.875kN/mN 车2=[232.4×1.010+7.875×29.4×0.5]×2=701.07kN3.3 作用在盖梁上的人群荷载计算人群荷载,人群荷载标准值取 q k =3.0kN/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