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是描述土层在受力下的物理学性能的参数,主要包括强度指标、变形指标和渗流指标。
以下将详细介绍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一、强度指标:1.抗压强度:表示土体抵抗垂直压缩力的能力。
一般分为极限抗压强度和终端抗压强度两种。
极限抗压强度是土体在快速加载下失效破坏的抗压强度,终端抗压强度是土体在无限时间加载下失效破坏的抗压强度。
2.抗剪强度:表示土体抵抗剪切力的能力。
常用的指标有剪切强度、内摩擦角和剪胀特性。
剪切强度是土体在剪切加载下失效破坏的抗剪强度;内摩擦角是土体抗剪切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描述土体内部颗粒间的摩擦阻力;剪胀特性是土体在剪切加载下发生的体积变化。
3.抗拉强度:表示土体抵抗拉力的能力。
土体的抗拉强度较弱,一般可忽略。
二、变形指标:1.压缩性:土体在承受一定应力后发生的压缩变形。
常见的指标有压缩模量和压缩指数。
压缩模量是描述土体吸水压缩性质的指标;压缩指数是描述土体吸水压缩特性的指标。
2.鼓包性:土体在受到一定的水平应力作用下发生的体积膨胀。
常见的指标有鼓包应力和鼓包系数。
鼓包应力是描述土体水平膨胀特性的指标;鼓包系数是描述土体鼓包性质的指标。
3.剪切变形:土体在受到剪切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
常用的指标有剪切模量和剪切变形密度。
剪切模量是描述土体剪切变形特性的指标;剪切变形密度是描述土体变形程度的指标。
三、渗流指标:1.渗透性:土体内部孔隙中水分运动的能力。
常用指标有渗透系数和渗透率。
渗透系数是描述土体渗透性的指标;渗透率是描述土体渗透性的指标。
2.孔隙度:表示土体中有效孔隙体积与全体积之比。
孔隙度是描述土体渗透性和储水性的重要参数。
3.渗透容限:土体在承受应力下发生的渗透变形。
渗透容限是描述土体渗透性变形特性的指标。
以上是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详细介绍。
不同土层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指标,了解和研究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对于工程设计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 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按照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 可分为岩石、碎石、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等。
1.岩石的分类岩石应为颗粒间牢固联结, 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岩石的分类有地质分类和工程分类。
地质分类主要根据岩石的成因,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 可用地质名称加风化程度表达, 如强风化花岗岩、微风化砂岩等。
岩石按成因的类型, 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 和变质岩三大类。
工程分类主要根据岩体的工程性状加以分类。
地质分类是一种基本分类, 工程分类是在岩石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
(1)根据岩石的成因, 岩石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 (水成岩) 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在向地表上升过程中, 由于热量散失逐渐经过分异等作用冷凝而成岩浆岩。
岩浆岩的分类见表Ⅰ-1。
表Ⅰ -1 岩浆岩的分类沉积岩是由岩石、矿物在内外力的作用下破碎成碎屑物质后,再经水流、风吹和冰川等的搬运、堆积在大陆低洼地带或海洋,再经胶结、压密等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分类见表Ⅰ-2。
表Ⅰ -2 沉积岩的分类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经变质所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分类见表Ⅰ-3。
表Ⅰ -3 变质岩的分类(2)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岩石的分类见表Ⅰ-4。
表Ⅰ-4 岩石坚硬程度的划分(3)根据岩体完整程度的分类见表Ⅰ-5。
表Ⅰ -5 岩体完整程度划分注完整性指数为岩体纵波波速与岩块纵波波速之比的平方。
(4)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分类见表Ⅰ-6。
表Ⅰ-6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5)根据风化程度,岩石的分类见表Ⅰ-7和表Ⅰ-8。
表Ⅰ -7 岩体风化带表Ⅰ-8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注 1.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风化系数K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 N<30为残积土。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是描述土体固体物理性质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土体的稳定性、抗冲刷性、渗透性等,常用指标包括体积重、单位重、孔隙比、含水率、饱和度、压缩性和剪切性能等。
1.体积重:体积重是指单位体积土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体积重与土壤颗粒的密度有关,一般通过测定单位体积土样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
体积重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单位重:单位重是指单位体积土体的质量。
它是体积重的倒数,单位是kN/m3、单位重通常用来计算土体的水力学性质、液化性、动力响应等。
3.孔隙比:孔隙比是指土体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是衡量土质疏松程度和渗透性的重要指标。
孔隙比越大,土体的渗透性越好。
4.含水率:含水率是指土体中含有的自由水的质量与干土质量之比。
含水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土体的拟静力稳定性、渗透性、压缩性等。
5.饱和度:饱和度是指研究对象中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饱和度直接影响土体的渗透性、固结性、剪切强度等。
6.压缩性:压缩性是指土体在所受应力作用下体积发生变化的能力。
土壤的压缩性与孔隙分布和组成、饱和度、孔隙比等因素密切相关。
7.剪切性能:剪切性能是指土壤在受到剪切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力。
剪切性能是评价土体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特性的重要指标。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也常用于描述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例如:-泊松比:泊松比是指材料在受到拉伸或压缩时沿着应变方向的变化与垂直方向的变化之比。
泊松比是评价土体的压缩性和弹性度量的重要指标。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力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模量是衡量土壤抗剪切性能和变形能力的重要参数。
-液塑限度:液塑限度是指土壤从固态过渡到半固态和可塑态的水分含量范围。
液塑限度对土壤的可塑性和压缩性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土壤试验,以了解土体的性质,为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地质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
1、塑性指数 plasticity index塑性指数是液限和塑限之差称为塑性指数,用不带百分号的小数表示,符号为IP。
概述塑性是表征细粒土物理性能一个重要特征,一般用塑性指数来表示;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IP,即IP=WL-WP。
过去的研究表明,细粒土的许多力学特性和变形参数均与塑性指数有密切的关系。
特征塑性指数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
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来衡量,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叫作界限含水量,也称为阿太堡界限,有缩限含水量、塑限含水量、液(流)限含水量、粘限含水量、浮限含水量五种,在建筑工程中常用前三种含水量。
固态与半固态间的界限含水量称为缩限含水量,简称缩限,用ω表示。
半固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含水量称为塑限含水量,简称塑限,用ωp表示。
可塑状态与流动状态间的含水量称为液(流)限含水量,简称液限,用ωl表示。
含水量用百分数表示。
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时土体处于流动状态;天然含水量小于缩限时,土体处于固态;天然含水量大于缩限小于塑限时,土体处于半固态;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小于液限时,土体处于可塑状态。
塑性指数习惯上用不带%的数值表示。
塑性指数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
因素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
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
也就是说塑性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
因此,在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数对黏性土进行分类。
粉土为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黏性土为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其中:Ip>17 黏土Ip>10 粉质黏土Ip<10或Ip=10 粉土2、液性指数liquid index对黏性土来说,有一个指标叫液性指数,是判断土的软硬状态,表示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相对关系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