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数据的读取、记录和处理细则
- 格式:pdf
- 大小:14.33 KB
- 文档页数:5
报告中的原始数据管理与记录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快速发展,原始数据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于科研工作者、企业管理者以及政府决策者而言,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是做出正确决策和有效管理的基础。
在报告中,如何管理和记录原始数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分别从六个方面来详细论述报告中的原始数据管理与记录方法。
一、确认指标和数据类型在进行报告撰写之前,首先需要确认所涉及的指标和数据类型。
对于不同的领域和目的,所需的指标和数据类型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科研领域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实验数据、调查问卷数据和统计数据等;而在企业管理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销售数据、财务数据和生产数据等。
确认指标和数据类型有助于明确所需的原始数据,以及后续的管理和记录方法。
二、建立数据收集和录入流程为了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报告中建立数据收集和录入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需要明确数据收集的时间点和频率,并确保数据的采集和录入流程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应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工具,并培训相关人员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整理。
同时,需要设立一套数据审核和验证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录入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三、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报告中,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首先,应建立严格的权限控制和数据访问规则,仅允许授权人员进行数据的查询和使用。
其次,可以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的传输过程,如采用SSL加密协议或VPN连接等。
此外,在报告中还应明确规定数据的保密期限和范围,以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人员使用和泄露。
四、建立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流程在原始数据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噪声、异常值或缺失值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将会对后续的分析和报告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报告中建立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流程是必要的。
清洗和预处理的方法可以包括剔除异常值、填充缺失值、平滑数据等。
原始记录的保存和数据处理的要求1 目的为使原始记录准确完整,统一数据处理方法,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所原始记录的保存及数据处理。
3 职责实验人员及有检测任务的业务室兼职档案员执行本规定。
4 原始记录保存4.1 上报的数据报表都要经填写人自校后科室内质控人员及其室主任复核后上报到所科研科。
4.2 原始记录由室内兼职档案员统一保存。
每年年底将整理好的原始记录在科室归档,常规原始记录保存三年;课题原始记录随专题报告一起归档。
上报的数据报表、检测报告、课题报告及相关材料由各科室送科研科统一归档。
5 检测数据处理的有关规定5.1 检测数值处理的记录、运算和报告必须注意有效数字,数据的有效数位应与检测系统的精密度相适应。
有效数据的数位不能任意增删。
5.2 根据记录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5.2.1 数字的修改规则按GB8170/87数值修改规则进行修改;5.2.2 进舍规则如果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小于5时,则舍去即保留的各位数字不变;如果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大于5或等于5时,而其后并非全部为0的数字时,则进1,即保留的末位数字加1;如果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为5,而其后无数字或皆为0时,若所保留的末位数字奇数(1,3,5,7,9)则进1,为偶数(2,4,6,8,10)则舍弃。
5.2.3 记数规则记录测量数据时,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表示精密度通常只取一位有效数字,测定次数很多时,方可取两位有效数字,且最多取两位;在数值计算中,当有效数字数位确定后,其余数字应按修约规则一律舍去;在数值计算中,某些倍数、分数、不连续物理量的数目、以及不经测量而完全据理论计算或定义得到得数值,其有效数字可视为无限,这类数值在计算中需几位写几位;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所能达到的位数不能底低于方法检测线的有效数字所能达到的位数。
5.2.4 近似计算规则(1)加法和减法几个近似数相加减时,其和或差的有效数字决定于绝对误差最大的数值,即最后结果的有效数字自左起不超过所参加计算的近似值中第一个出现的可疑数字。
十三、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的规定
1、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工程检测结果的如实记载,不能用铅笔填写,应按规定格式填写完整、清洁、工整,不得涂改,一般不允许外单位查阅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应有检验人员、记录员和校核人员的签名。
发现原始数据错误应退回检测人员处理,如系计算错误,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将正确数据填在其上方,更改人予以盖章。
原始记录在检验报告发出的同时,送资料室存档,保存期不能少于5年。
2、数据处理
数据修约应严格执行GB8170-87的规定。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必须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即:在一组条件完全相同的重复试验中,当发现有某个过大或过小的异常值时应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鉴别并决定取舍。
一般是将计量值同鉴别值相比较,若超出则舍去,具体有莱特准则、格拉布斯准则、肖维涅准则。
整理后的数据应填适应的原始记录表的相应部位。
3、检验报告的有关规定
检验报告采用国家标准规范推荐的各种统一检验报告表格形式,表格内容应填写完整,签名齐全,文字简洁、字迹清晰、数据准确、结论正确。
检验报告一律由检测人员填写,经校核人员核算后由中心技术负责人签发,并经中心办公室登记编号,盖印后方可发送。
填写检验报告中,有关检测人员或用户(委托方人员)发现报告有误时,应按质量控制体系有关流程进行复检,复检后确认检测有误后,可更改原检测报告,第二份检测报告由复检人员填写、签发,并应在报告中注明第一份报告作废。
检验报告任何人不得更改,若对报告内容、检测结论有异议时,应按检测质量申诉的处理规定程序执行。
委托检验项目复写一式四份,分别送存委托单位、试验专业室、资料室、存根联。
测量与试(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则1目的为保证检测、试验数据的准确、规范、完整及可追溯性,特制定本规则。
2范围适用于本院各类检测、试验、化验数据的采集、计算、修约、转换、转移、判定、验证、更正等处理工作。
3编制参考依据GB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4.数据的采集4.1数据的采集方式按相关检测、试(实)验法规、标准和本院作业文件规定的方式进行。
4.2数据的计量单位本院按照检验标准和检验细则的要求,规定每一类设备测量数据的表述均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如下:1)锅炉蒸发量:吨/小时,t/h;2)锅炉热功率:千瓦:KW;兆瓦:MW;3)长度单位:毫米:mm;米:m;4)容积(体积):米3:m3;5)面积:米2:㎡;米*米:m*m;毫米2:㎜2;6)压力:兆帕:MPa;7)温度:摄氏度:℃;8)时间:秒:S;分:min;小时:h;9)速度:米/秒:m/s;毫米/秒:mm/s;10)加速度:米/秒2:m/s2;11)转速:转/秒:rad/s:12)电流:安:A;毫安:mA;13)电压:伏特:V;千伏:KV;14)电阻:欧姆:Ω;兆欧:MΩ15)能[量]、功、热:焦耳:J;千焦:KJ16)声级:分贝:dB;17)力单位:牛顿:N;千牛:KN;18)力矩:千牛.米:KN.m:19)布氏硬度(HB):牛平方毫米:N/mm220)质量:千克:㎏;吨:t;21)物质的量:摩尔:mol22)物质的量浓度:摩尔升:mol/L:毫摩尔升:mmol/L23)电导率:西米:S/m24)密度:千克每立方米:㎏/m3;克每立方厘米:g/cm325)浊度:FTU:1FTU=1mg/L26)运动黏度:平方米秒:㎡/s27)发光强度:坎德拉:cd/㎡28)频率:赫兹:Hz;兆赫MHz29)放射性活度:贝可勒尔:Bq30)法规、规程、标准所规定的其他法定计量单位,如克、毫克、升等。
4.3数据的读取4.3.1非测量数据的读取对于由原始资料直接给出的量值直接沿用其计量单位和位数,若该量值为非法定计量单位表述的量值时,要根据本规则4.4条的规定进行数据转换,并在原始数据记录后的括号内予以注明。
报告撰写中的原始数据收集与处理引言:在报告撰写中,原始数据收集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原始数据是指事实性的、没有经过处理的数据,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
正确地收集和处理原始数据,可以有效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本文将探讨报告撰写中的原始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标题一:明确数据收集的目标与方法在报告撰写前,我们需要明确收集原始数据的目标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报告的核心问题,明确所需的数据类型和指标。
然后,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如调查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等。
在选择方法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确保数据收集过程中的隐私和安全。
标题二:数据收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数据收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保证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收集数据时,我们需要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以避免偏见和误导。
同时,应尽量避免主观性和个人偏见对数据收集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提高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此外,数据的有效性也是关键,我们需要确保所收集到的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问题本质,并能够支持报告的结论和建议。
标题三:数据清洗与质量控制原始数据往往存在各种不完整、重复、错误等问题,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质量控制。
首先,检查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没有遗漏和错误。
其次,去除重复数据和异常值,以消除干扰和误导。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统计和图表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探索,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关联关系。
在数据清洗和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标题四:数据分析与解读在完成数据清洗和质量控制后,我们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混合分析等方法,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获取有关问题的重要信息和结论,为报告的撰写提供支持。
同时,我们需要避免过度解读和武断,应该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解读和推断。
标题五:数据可视化与展示数据可视化是报告撰写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分析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管理程序Management Procedure for Recording andProcessing Analytical Raw Data部门:签字/日期:Department Signature/Date起草人:Prepared b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Reviewed b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Reviewed b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pproved b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目的根据良好的实验室规范,建立管理程序,规定如何记录和处理分析原始数据,包括质量检验过程的分析原始记录的书写规则、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规则,确保分析人员能真实、准确、完整、规范地记录实验情况,便于产品检验的可追溯性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需要按GMP管理所进行的分析检测,包括产品放行检测和为建立或延长产品有效期所进行的稳定性考察相关的活动,主要有原辅料的进厂检测,中间体检测,成品检测,稳定性检测、方法确认和验证活动,产品研发阶段所进行的检测或者方法开发阶段的检测的要求不包括在本程序中,但可以参考本程序所制定的一些原则。
3定义和术语3.1分析原始数据:指按照公司内部的程序,以一定的形式,对检验过程的各项操作所作的最初的直接记载。
数据处理操作规程1.前言数据处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数据处理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处理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2.数据采集和录入2.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数据处理的第一步,需要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完整和可靠。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2.1.1 确定采集数据的类型和范围,明确需要采集的信息;2.1.2 使用合适的采集工具,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2.1.3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验证和清洗,剔除异常数据和重复数据。
2.2 数据录入数据录入是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的过程。
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2.2.1 确保录入人员具备良好的数据录入技巧和操作经验;2.2.2 使用专门的数据录入软件或工具,提高录入效率和准确性;2.2.3 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校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精确性。
3.数据清洗和筛选3.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为了去除数据中的异常值、缺失值和重复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数据清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3.1.1 制定清洗规则,明确需要清洗的数据类型和标准;3.1.2 使用合适的数据清洗工具,提高清洗效率和准确性;3.1.3 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备份,以便后续分析和使用。
3.2 数据筛选数据筛选是根据特定的条件和要求对数据进行筛选和过滤,以获取符合要求的数据。
在数据筛选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3.2.1 确定筛选条件和目标,明确需要筛选的数据范围和要求;3.2.2 使用合适的数据筛选工具,提高筛选效率和准确性;3.2.3 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验证和确认,确保筛选结果的准确性。
4.数据分析和处理4.1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根据需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以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和结论。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4.1.1 确定分析目标和需求,明确需要分析的数据指标和方法;4.1.2 使用合适的数据分析工具,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4.1.3 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
原始数据和记录管理制度(一)原始记录1•原始记录是记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实验现象及检测数据的原始资料,因此,必须详细记录,以保证其科学性,严肃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2•原始记录的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完整,不得任意涂改、贴盖。
如数据确需更改时,应在错数上划两条平行横线,在其上方写上正确的数据加盖更改人员名章。
3•原始记录各项内容应遂项填写,若有缺项,应在格内划一斜线,所采用的计量单位,符号和计算公式必须按有关规定、规范要求执行。
4•测量数据记录的有效位数应与检测系统的准确度相适应,不能超过检测方法最低检出限有效数字的位数,允许保留一位可疑数字,不足的部分以“”补齐。
5•原始记录应真实地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及情况,不准转抄。
仪器自动记录数据应剪下贴在原始记录纸上,工作完毕后,测试人员应签名。
6•凡需用微机处理的测试数据必须履行详细的原始处理记录,数据贮存硬件,复制(磁带、磁盘)并作出标记,分类登记编号,不准个人保管或转借他人或受检单位。
7•原始记录保管期至少二年,需用原始记录本的用完后必须交档案室统一分类保管,不得随意损坏。
8•原始记录未经技术负责人或本人许可不得借阅、翻阅或抄录。
(二)数据处理1 •测定结果报出的位数,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核对测试质量以及数据资料的整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分析测试数据的有效位数应与测试系统的准确度相适应,在记录测试数据时,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
2•采用标准曲线时,至少有5个点,最高点和空白要双样平行,绘制标准曲线或直接用回归方程计算。
3•各种仪器,设备及玻璃量器的校正值均参与数据处理4•按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进行。
a、在运算过程中,可比规定的有效数字多保留一位而后根据数字的修约规则决定取舍。
b、加减运算时,得数修约以小数位数最小为准。
c、乘除运算时,得数修约的有效位数应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小位数相同。
d、对数计算中,对数的有效数字位数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e、进行平方、立方或开方运算时,计算结果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原数相同。
原始记录的书写一、基本要求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要求检验记录必须做到:原始真实,完整准确,清晰明了。
原始真实•原始真实是检验原始记录的基本属性,也是对检验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
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原始:意味着是源头,是最直接的记载,是第一手的记录。
•真实:意味着是写真,是如实的记载,是客观的记录。
失真失实有违于真实,虚假和伪造更是违纪行为,必须严厉禁止。
完整准确•完整:以下信息可以认为足够•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保证检验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复现;•能证实所有的溯源性;•能够分辨任何异常情况;•将来有可能产生争议的信息。
完整准确•准确:主要是指:•观察到的事实作准确的描述和记录;及时完整的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
•检验数据准确,传输和记录无误;•文字表述或填写准确,包括使用规范的用语、术语、公式等;清晰明了•采用表格形式;•重视原始记录的清洁整齐,•对未检验项目应有标记;检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和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在检验记录中注明。
•更改规范。
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辨,不得擦抹涂改,并在修改处盖章,以示负责。
基本要求1、检验记录属于受控文件,采用:专用记录表格:记录不下的可附页;2、检验记录应采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显微绘图可用铅笔)(中性笔)。
存档的所有资料(实验记录和复核意见等)均不能使用废纸的背面打印和书写。
3、原始记录的某些内容可以打印,但取样量、取/加溶剂量、测定温度等实际操作参数、测定值(现象)、结果和结论等应手写。
书写时应使用药典正规用语,不得使用俗语和规定外的英文缩写。
如:测定pH时标准缓冲液应按药典附录写为“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液”,“磷酸盐标准缓冲液(pH6.8)”,“硼砂标准缓冲液”;4、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得写为“测紫外”;“重量差异”不得写为“片差”如有单位,每个检验数据后均应带单位,如:120℃~124℃,200nm~400nm,不得写为120~124℃,200~400nm。
报告中对原始数据的解释和说明方法原始数据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直接收集或获得的、还没有被加工和分析的原始信息。
在撰写报告时,对原始数据的解释和说明方法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数据的来源、具体含义以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报告中对原始数据的解释和说明方法。
一、数据收集方式的说明在报告中,首先需要说明数据的收集方式,指明数据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的。
例如,数据可能是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实验室测试、文献研究等方式获得的。
对于不同的收集方式,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数据来源和可能的限制,这些都需要明确指出,以保证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二、数据的采样方法和样本规模采样方法和样本规模是决定数据代表性和引用范围的重要因素。
在报告中,应该详细阐述采样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原理,并说明为什么采用了特定的采样方法。
同时,还需说明样本的大小和选择标准,以及针对样本规模可能存在的偏差或局限性。
这些信息有助于读者了解数据的适用性和推广范围。
三、数据的测量和评估指标在解释和说明原始数据时,需要明确数据的测量和评估指标。
例如,若涉及到调查数据,应指出每个问题选项的定义和范围。
若为实验数据,应解释实验方法、变量的操作定义以及数据的测量工具和精度。
通过详细描述测量和评估指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和可能的误差来源。
四、数据的清洗和处理过程原始数据通常需要经过清洗和处理才能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
在报告中,应该描述数据清洗和处理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对异常值、缺失值和数据不一致性的处理方式。
同时还需说明数据处理的原则和目的,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解释性。
五、数据的结果和解读报告的核心部分是数据的结果和解读。
在解释数据结果时,应该建立逻辑和层次清晰的分析框架,并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说明。
可以采用图表、图像和统计指标等形式,将数据结果直观地展示给读者。
同时,还应该附上具体的数据分析方法和计算过程,以保证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复制性。
六、数据的可信度和局限性分析最后,报告中应该对数据的可信度和局限性进行全面的分析。
试验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程序1 总则1.1为了加强工程试验管理,规范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程序,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分公司所有项目。
2 原始记录2.1原始记录是记述试验过程中的各种试验现象及检测数据的原始资料,必须详细记录,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2.2试验人员在进行试验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相关试验的原始记录。
2.3原始记录按要求的格式和内容填写,按统一的编号规则编号。
2.4原始记录应注明试验检测时所采用的标准号,记录使用主要仪器的型号、编号、量程等。
对有温、湿度要求的检测项目应记录测试过程的温度、湿度。
2.5原始记录各项内容应逐项填写,没有内容的地方填“/”。
所采用的计量单位,符号和计算公式必须按有关规定、规范要求执行。
2.6原始记录应真实地记录试验现象、数据及情况,不准转抄。
仪器自动记录数据应剪下贴在原始记录纸上,同时应有试验人员应签名。
2.7原始记录必须用黑色中性笔或钢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完整,不得任意涂改、贴盖。
如数据确需更改时,应在错数上划两条平行横线,在其上方填写正确的数据,并加盖更改人员名章。
2.8原始记录应由专人校核,校核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检测项目、检测标准、测试数据、仪器精度、计量单位、数据处理、计算公式及结果等。
2.9原始记录必须有试验、计算、复核人签名,不得漏签或代签。
2.10原始记录未经许可不得借阅或抄录。
3 数据处理3.1检测数据有效位数的确定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应与检测系统的准确度相适应,不足部分以“0”补齐。
3.2数据计算同一参数检测数据个数少于3时用算术平均值法、个数大于3时用数据统计方法求代表值。
3.2区分可剔除异常值和不可剔除异常值应使用三台与检测仪器准确度相同的仪器对检测项目进行重复性检验,若检测结果与原始数据相符,则证明此异常值是由产品性能波动造成的;若不相符,则证明此值是因仪器设备造成的,可以剔除。
3.3数值修约3.3.1拟舍弃的数字小于5时,则舍去。
项目试验室原始数据及报告处理规定
一、关于原始记录的处理规定:
1、原始记录必须注明检验日期、取样地点、代表
数量、生产单位、产品编号、检测人、复核人。
2、原始记录由专职项目检测员如实记载试验结果
任何人不允许更改删减。
3、未经试验室负责人批准非相关人员禁止借阅。
4、原始记录不得用铅笔填写,内容填写完整、应
集中保管,保管期为两年。
5、原始记录如需更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
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更改人签字。
6、原始记录经过计算后的结果必须有人校核,校
核者必须认真对检测数据校核量不得少于检
测项目的5%。
二、数据处理
1、试验检测员应明确检测数据有效位数的确定
方法。
懂得数字修约规则。
2、应会检测数据异常值的判定方法,区分可剔除
值和不可剔除异常值。
3、熟练掌握检测数据有效位数的检测系统的准确
度相适应。
不足部分以“0”补齐,以便测试
数据位数相等。
4、测试数据产生异常值时,用此对检测方法对检
测项目进行重复性试验来判断。
三、报告格式
由总监办统一提供报告表样。
四、报告审批程序
试验员检测、签字→质量负责人复核、签字→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试验室主任不定期抽查。
五、报告存放
1、在施工过程试验、检测报告由专项试验员分类保存。
2、工程竣工后,按竣工资料验收要求,将各项质量控
制指标的试验记录,装订成册上交有关部门。
简单七步教你处理芯⽚原始数据1、下载芯⽚数据,进⼊GEO⾸页搜索跟⾃⾝研究相关的GEO数据集,找到合适的数据⽐如GSE42743,点击进去找到如下图所⽰,可以看到File type为CEL即为原始数据啦,看到左侧有个http有⽊有,点击下载就哦啦2、安装affy包,很显然原始芯⽚数据需要专门的包去处理,這⾥要使⽤affy包进⾏数据处理,所以安装這个affy包也很简单,有两种⽅法如下:install.package('affy')source("https:///biocLite.R")biocLite("affy")择其⼀选择安装即可,如果⼀种⽅法不⾏就换⼀种3、导⼊affy包,这⾥因为affy包可能⽤到其他的包,所以导⼊affy包之前需要导⼊它所依赖的包,如果没有安装的话,就⾃⾏安装就好了,导⼊包如下:library(BiocGenerics)library(parallel)library(Biobase)library(affy)4、设置数据环境,导⼊affy完毕了之后,现在需要配置数据环境以便能够对原始数据提取,先解压下载下来的GSE42743_RAW⽂件,然后可以看到所有的CEL⽂件都在这个⽂件夹下⾯,可能你会发现后缀怎么会有个gz,不⽤担⼼这是⼀种数据压缩格式,affy会⾃动解压,⽆需⾃⼰提前解压;现在要设置当前操作⽬录,使⽤命令如下:setwd('E:/TEMP')注意哦,路径别写错啦5、读取原始数据啦,通过包的导⼊和数据环境的准备之后,现在开始读取数据,也很简单啦,有两种⽅式哦,代码如下:rawdata<-ReadAffy()###读取全部的原始⽂件,这个时候就考验你的电脑内存了rawdata1<-ReadAffy('GSM1049165_MDA-HNS-112.CEL.gz')###读取单个原始⽂件6、标准化,读取完数据当然是处理和标准化啦,这⼀步呢也是⼀条命令的事,但是芯⽚数据标准化⽅法很多,⼩编常常使⽤的两种标准化⽅法分别为rma和mas5,这⾥都奉献给你吧,代码如下:eset <- rma(rawdata) #rma标准化⽅式eset <- mas5(rawdata)#mas5标准化⽅式注意哦,rma只使⽤pm信号,exp数据已经进⾏log2处理。
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制度
1)原始记录统一采用《公路工程试验表格》,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填写应清晰、字迹端正,由检测人员在检测时及时填写,不得凭追忆事后填写或抄正。
2)检测记录的相关信息应齐全,原始记录中没有内容的空白项,应用“/”标记或原始记录的末端应标注“以下空白”。
需对原始记录更改时,应由记录人员在记录错误的文字上划双道横线杠改,将正确文字写在上面并加盖更改人印章,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应说明更改的原因。
3)检测人员应根据检测标准要求对原始记录作必要的数据处理,在处理时,发现异常数据不得轻易剔除,应报告试验室质量负责人,必要时上报试验室主任,进行研究后决定取舍。
4)检测完成后原始数据的填写,由审核人员对原始记录中的计算、数字修约和判定作复核并签名。
5)如对原始数据有疑问,应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必要时重新取样复测,质量负责人进行监督。
6)试验过程中如遇停电、仪器设备发生故障,一般应重新试验,如确实不影响检测的,应在原始记录中注明。
原始数据的读取、记录和处理细则一、原始数据读取规则1.测量前,应估计试样的被测量值。
2.按检测实施细则规定,选择试验机或其他测量器具及其相应的量程(指示度盘);3.检测(测量)中,严格按照所选量程确定的分度(最小刻度)值读数:4.带有数字式指示装置类型的仪器、设备,待末位数字稳定(或变动稳定)后读数;4.1数字式指示装置的“可读能力”4.1.1当示值的变动不大于1个增量时,则应为数字示值的一个增量;4.1.2当示值的变动大于1个增量时,则应为数字式示值变动范围的1/2。
5.指针式仪器、设备或有刻度(带有、不带有游标)的仪表、设备和其他带有这种类型模拟指示装置的检测器具,可读能力一般可定为为分度(最小刻度)值的1/2、1/5或1/10,为保证最大读数误差小于等于1%,我们确定可读能力为1/2(参照JJG139-1999),读数时从分度(最小刻度)值向后估读一位;6.估读位采用二分之一分度估读法:二分之一分度估读法:先确认量程,然后将分度(最小刻度)值一分为四,示值<四分之一分度,读前一刻度值;示值¡Ý四分之一分度,示值<四分之三分度,读二分之一分度值;示值¡Ý四分之三分度,读后一分度值。
二、原始数据记录规则1.仪器设备的最小示值(间隔)为1.0×(kN;N;kg;g;cm;mm;……),则末位按二分之一估读法读取并记录至0.5×的整数倍。
2.仪器设备的最小示值(间隔)为2×(kN;N;kg;g;cm;mm;……),则末位按二分之一估读法读取并记录至1×的整数倍。
3.仪器设备的最小示值(间隔)为4×(kN;N;kg;g;cm;mm;……),则末位按二分之一估读法读取并记录至2×的整数倍。
4.仪器设备的最小示值(间隔)为5.0×(kN;N;kg;g;cm;mm;……),则末位按二分之一估读法读取并记录至2.5×的整数倍。
原始数据的读取、记录和处理细则
一、原始数据读取规则
1.测量前,应估计试样的被测量值。
2.按检测实施细则规定,选择试验机或其他测量器具及其相应的量程(指示度盘);
3.检测(测量)中,严格按照所选量程确定的分度(最小刻度)值读数:
4.带有数字式指示装置类型的仪器、设备,待末位数字稳定(或变动稳定)后读数;
4.1数字式指示装置的“可读能力”
4.1.1当示值的变动不大于1个增量时,则应为数字示值的一个增量;
4.1.2当示值的变动大于1个增量时,则应为数字式示值变动范围的1/2。
5.指针式仪器、设备或有刻度(带有、不带有游标)的仪表、设备和其他带有这种类型模拟指示装置的检测器具,可读能力一般可定为为分度(最小刻度)值的1/2、1/5或1/10,为保证最大读数误差小于等于1%,我们确定可读能力为1/2(参照JJG139-1999),读数时从分度(最小刻度)值向后估读一位;
6.估读位采用二分之一分度估读法:
二分之一分度估读法:先确认量程,然后将分度(最小刻度)值一分为四,示值<四分之一分度,读前一刻度值;示值¡Ý四分之一分度,示值<四分之三分度,读二分之一分度值;示值¡Ý四分之三分度,读后一分度值。
二、原始数据记录规则
1.仪器设备的最小示值(间隔)为1.0×(kN;N;kg;g;cm;mm;……),则末位按二分之一估读法读取并记录至0.5×的整数倍。
2.仪器设备的最小示值(间隔)为2×(kN;N;kg;g;cm;mm;……),则末位按二分之一估读法读取并记录至1×的整数倍。
3.仪器设备的最小示值(间隔)为4×(kN;N;kg;g;cm;mm;……),则末位按二分之一估读法读取并记录至2×的整数倍。
4.仪器设备的最小示值(间隔)为
5.0×(kN;N;kg;g;cm;mm;……),则末位按二分之一估读法读取并记录至2.5×的整数倍。
5.个别最小分度值为2.5×的设备,可读能力确定为1/5(JJG139-1999),末位估读采用五分之一最小分度值估读法。
方法为:将最小分度值一分为五,然后估读并记录至0.5m×的整数倍,m为0~5的自然数。
6.游标卡尺类测试器具应按其精度读取并记录,(例:精度为0.02的游标卡尺其读数和记录的尾数只可能为0.02的整数倍)。
7.原始数据记录时不准任意舍弃测试数据的可读尾数(应按本章第三节2.2条e款执行),否则造成两次或多次修约错误。
三、原始数据处理
试验标准(规范)中对数据处理有明确规定的,应严格按标准(规范)要求执行。
1.数值修约
试验标准(规范)中仅规定计算结果有效位取值时,多余位应修约:1.1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同所有数据均一样,都只取相应标准(规范)规定的有限位,多余的位应予修约。
应采用《数值修约规则》(GB8107-87)的规定。
1.2修约规则与修约间隔
1.2.1修约间隔系确定修约保留位数的一种方式。
修约间隔的数值一经确定,修约值即应为该数值的整数倍。
例如,指定修约间隔为0.1,修约值即应在0.1的整数倍中选取;指定修约间隔为100,修约值即应在100的整数倍中选取,相当于将数值修约到百数位。
1.2.2数值修约时,首先要确定修约数位:
1.2.2.1指定修约间隔为10-n(n为正整数),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n位小数;
1.2.2.2指定修约间隔为1,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个数位;
1.2.2.3指定修约间隔为10n,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10n数位(n为正整数)。
1.2.3进舍规则,采用四舍六入五奇偶规则。
1.2.3.1本进舍规则不许连续修约。
例:修约15.4546,修约间隔为1。
正确的作法为:15.4546¡ú15;不正确的作法为:15.4546¡ú15.455¡ú15.46¡ú16。
在具体实施中,有时应将获得数值按指定位数多一位或几位报出,而后再判定。
为避免产生连续修约的错误,应按下述步骤进行:
a、报出数值最后的非0数字为5时,应在数值后加(+)、(-)或不加,以分别表明已进行过舍取。
b、如判定报出值需修约,当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为5而后面无数字或皆为0时,数值后面有(+)者进1,数值后面有(-)者舍去,其它仍按进舍规则进行。
如:
实测值报出值修约值
15.454615.5(-)15
16.520316.5(+)17
17.500017.518
1.2.40.5单位修约,指修约间隔为指定数位的0.5单位,即修约到指定数位的0.5单位,即将拟修约数值乘以2,按指定数位依6.2.3.2之c.条规则修约,所得数值再除以2。
1.2.50.2单位修约,指修约间隔为指定数位的0.2单位,即修约到指定数位的0.2单位,将拟修约数值乘以5,按指定数位依6.2.3.2之c.条规则修约,所得数值再除以5。
例:钢材力学性能检测中,强度取值常要求修约至10数位的0.5单位(修约间隔为5)
a.检测后sb的计算值为522.50MPa,乘以2得1045,然后按间隔为10修约得1040,最后除以2得sb修约值为520MPa。
b.检测后sb的计算值为522.51MPa,乘以2得1045.02,然后按间隔为10修约得1050,最后除以2得sb修约值为525MPa。
四、本细则依据标准
1.《数值修约规则》(GB8107-87)。
2.《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断方法》(GB1250-89)。
3.《游标卡尺》(JJG30-92)。
4.《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JJG139-1999)。
工程领域中使用的数字修约规则有些是错误的。
比如,对标准差的修约规则本来应该是采用进一法,可是,标准中和工程领域中的一些专家却说是四舍六入五单双,而且90%以上的教科书也是采用这种修约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