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格式:xls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2
一种宽带高增益磁电偶极子天线设计汪善栋;李民权;潘旭;周永光;沈纯纯;李玄玄【摘要】提出了一种由一对平面偶极子和一对垂直折叠短路贴片组成的新型磁电偶极子天线.通过加载矩形盒反射板,有效减少了副瓣,提高了辐射方向图的一致性,实现了天线的高增益定向辐射.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天线在1 650~2 800 MHz频段内,电压驻波比小于1.5的相对带宽达到52.3%,最大增益10.38 dBi;E面和H面辐射方向图具有低交叉极化、低后瓣特性.该天线具有稳定的增益及良好性能,可应用于移动通信中的基站.%A new Magneto-Electric dipole antenna composed of a pair of horizontal planar dipole and a pair of vertically-oriented folded short patch antenna is proposed.By loading the rectangular box-shaped reflector,the back radiation is effectively reduced,the consistency of the radiation pattern improved,and the high-gain directional radiation of the antenna also realized.Analysis and study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ve impedance bandwidth of 52.3% for frequency band from 1.65 to 2.80 GHz,and the maximum gain of 10.38 dBi.And the stable radiation pattern in the E-plane and H-plane with low-cross polarization and low back radiation could be achieved.The antenna has stable gain and good performance,and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base-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期刊名称】《通信技术》【年(卷),期】2017(050)002【总页数】4页(P377-380)【关键词】磁电偶板子;低交叉极化;宽带;高增益【作者】汪善栋;李民权;潘旭;周永光;沈纯纯;李玄玄【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82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3G、LTE、WiFi和WiMAX等对宽带单向性天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项目名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殖场环境监测控制系统设计项目类型:□√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王晨禹指导教师:陈军宁安徽大学教务处二〇年月日填写须知一、项目分类说明: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项目设计、方法选择、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创业培训,团队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依据任务需求,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以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为基础,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申报书请按顺序逐项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
空缺项要填“无”。
三、申请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团队的人数含负责人在内不得超过3人。
四、填写时可以改变字体大小等,但要确保表格的样式没有被改变;填写完后用A4纸张打印,不得随意涂改。
七、申报过程有不明事宜,请与学校教务处实践教学中心联系和咨询,电话。
三、项目方案1.系统整体概述整体方案共五个模块:基于ARM的主控模块,人机对话模块(主要由独立按键、LED显示电路和声光报警电路组成),控制系统,存储器,信息接收与发送模块(包括串口通信和PC机显示)。
图1 系统工作模式图2.基于ARM的主控模块嵌入式芯片自己是不能独立工作的,需要必要的外围电路给他提供基本的工作条件。
一个嵌入式芯片必须有供电系统为其供电,必须有时钟系统提供时钟信号,必须有复位系统。
嵌入式芯片还需要有存储系统。
如果芯片内部存储容量不足以满足需求,则需要外扩存储芯片。
这些微处理器运行的必要条件的电路或芯片与ARM一起构成最小系统。
国家奖学金个人简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个人简介
王明志,男,汉族,出生于1992年11月3日。
来自安徽省,是安徽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系1201111班的一名学生。
思想方面,该生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各项方针政策,用党的思想武装自己,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作风严谨,自觉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在同学中能起到表率的作用。
学习方面,该生侧重专业的学习,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时间,经常与同学交流,积极思考,认真学习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曾获得2012-2013年秋季奖学金,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三好学生”等。
在各科均有较好的成绩,得到各科任课老师的一致肯定。
生活方面,节俭朴素,严以律己,尊敬师长,从不与同学比物质上的条件,只比在大学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
平时积极与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的相处,乐于助人,获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工作方面,担任寝室长,工作尽职尽责,始终以“服务老师,联系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们服务,与同学共同进步,积极帮助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积极配合老师工作,带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与同学相处融洽。
不同波长近红外人体血管成像技术研究杨小庆;王年;杨云雷【摘要】Aiming at problem that images collected by the vascular imaging device will inevitably be polluted by themselves or external factors,so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naked eye to distinguish quality of image,propose CLAHE enhancement and NiBlack algorithm processing are carried out on human blood vessel images collected in near infrared light of different wavelengths,and image quality i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y multiple groups of experiment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 reflection of near-infrared light,effect of arm blood vessels imageing collect by 940 nm monochromatic light has the best quality,760 nm and 940 nm mixed light compared is the second,effect collected by 760 nm monochromatic light is not ideal.%针对通过研制的血管成像装置采集到的图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本身或外界因素的噪声污染,肉眼很难分辨出图像质量的问题,提出了对在不同波长近红外光下采集的人体血管图像进行CLAHE增强和NiBlack算法处理,并通过多组实验对比处理前后图像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在近红外光反射照射下,940 nm单色光采集的手臂血管成像效果最佳,760 nm和940 nm混合光次之,760 nm单色光采集效果不理想.【期刊名称】《传感器与微系统》【年(卷),期】2018(037)005【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血管成像;CLAHE增强;NiBlack算法;混合光【作者】杨小庆;王年;杨云雷【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1;TP7510 引言人体静脉纹路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且每个人的静脉血管结构是不相同的,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0年专业类学术科技类竞赛级别认定表(试行)序号竞赛名称(分类)主办单位级别1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等部委国家级A2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支持国家级A3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支持国家级A4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支持国家级A5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支持国家级A6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支持国家级A7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教育部等部委国家级A序号竞赛名称主办单位级别1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和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国家级B2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教育部高教司、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总装仿真技术组国家级B3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B4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国家级B5RACV中国计算机视觉与应用专题竞赛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国家级B6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B 7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国家级B 8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国家级B 9“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级B 10ACM/ICPC国际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ACM(美国计算机协会)国家级B11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RoboCup中国委员会、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创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国家级B12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博弈专业委员会国家级B13亚洲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组委会(ISC)、国际高性能计算咨询委员会(HPC AC)国家级B 14全国航模锦标赛国家体育总局、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国家级B 15中国大学生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电子\计算机)国家级B16全国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领域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国家级B17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教育部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B 18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国家级B 19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邀请赛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国家级B20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教育部等部委国家级B21 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国家级B 序号竞赛名称主办单位级别1 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双百)安徽省科协、教育厅、团委主办省级A2安徽省电子设计竞赛安徽省教育厅省级A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一日。
1 /
1 柯导明,男,出生于
1954年7月,1992年10月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系系主任,长期从事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发等科研 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 、EI 收录1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1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2项 、李世雄奖教金、安徽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董柏青,男, 湖北咸宁人,1977年生。
2007年6月于南开大学数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今任安徽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2012年4月至今任安徽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致力于描述复杂流动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先后在Nonlinearity, J.Differential Equations,Discrete Contin. Dyn. Syst, J. Math. Phys, Science China Mathemtics 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研究工作被国内外同行在Com.Math Phys.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引用440多次,H-指数=15.。
安徽⼤学电⼦信息⼯程学院研究⽣导师信息姓名:胡根⽣性别:男出⽣年云:1971.5职称:教授学院:电⼦信息⼯程学院研究⽅向:1.图像处理2.智能信息处理个⼈简历2003年6⽉获江苏⼤学硕⼠学位,2006年6⽉获华南理⼯⼤学博⼠学位。
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的研究和教学⼯作。
近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1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5篇。
学术成果1.基于⽀持向量值轮廓波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电⼦学报.2.具有多分段损失函数的多输出⽀持向量机回归.控制理论与应⽤.3.在线多输出⽀持向量机回归及在投资决策中的应⽤.华南理⼯⼤学学报(⾃然科学版).4.具分段损失函数的⽀持向量机回归及在投资决策中的应⽤.控制理论与应⽤.在研项⽬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技项⽬《基于⽀持向量机的遥感影像云层去除新⽅法(批准号KJ2010A021)》姓名:孙⽟发性别:男出⽣年⽉:1966年职称:教授学院:电⼦信息⼯程学院研究⽅向:1. 计算电磁学及应⽤2. ⽆线通信与电磁兼容3. 电磁散射与⽬标识别个⼈简历1988年、1991年毕业于⼭东⼤学⽆线电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学位和硕⼠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学博⼠学位。
1994年7⽉—1998年8⽉,安徽⼤学讲师;1998年9⽉—2003年8⽉,安徽⼤学副教授;2003年9⽉⾄今,安徽⼤学教授。
2002年在⾹港城市⼤学⽆线通信中⼼做访问学者,2003年9⽉—2006年9⽉在中国科学技术⼤学信息与通信⼯程博⼠后流动站做科学研究⼯作。
学术成果中国电⼦学会⾼级会员,全国⾼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理事,电⼦测量与仪器学会微波毫⽶波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电波科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等学校‘⼗五’第⼆批中青年学科带头⼈培养对象,安徽⼤学中青年学术⾻⼲。
主持国家⾃然科学基⾦1项,省部级科研项⽬2项,厅局级科研项⽬1项,参加国家⾃然科学基⾦重点项⽬1项,国家⾃然科学基⾦3项,省部级项⽬3项等,发表学术论⽂4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6篇,主编安徽省‘⼗⼀五’规划教材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