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54.27 KB
- 文档页数:3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设计2.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主要选取65岁以上的老年白内障患者。
所选择患者的诊治时间在2017年2月-2018年8月,共计180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剔除失眠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65周岁以上,符合老年标准;患者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在研究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除白内障之外无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眼部疾病;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
排除标准:患者患有其他眼部疾病或既往眼病患者;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不知情,或拒绝合作参与本次研究;患者患有意识障碍等无法与其建立正常的沟通;患者患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颅内高压、恶性肿瘤等疾病;年龄小于65周岁。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65岁以上的老年白内障患者。
所选择患者的诊治时间在2017年2月-2018年8月,符合本次实验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共计180例,290眼。
实验组患者共90例,具体资料如下:年龄67~85岁,平均(72.56±2.03)岁;白内障疾病病程为0.20~23.52个月,平均(3.40±0.26)个月;其中男性患者占60%(54例),女性患者占40%(36例);左眼白内障患者35例,右眼白内障患者40例,其余15例患者为双眼白内障患者。
对照组患者共90例,具体资料如下:年龄68~86岁,平均(72.17±2.14)岁;白内障疾病病程为0.25~23.46个月,平均(3.38±0.25)个月;其中男性患者占60%(54例),女性患者占40%(36例);左眼白内障患者32例,右眼白内障患者42例,其余16例患者为双眼白内障患者。
2.2研究方法及工具2.2.1研究方法采用患者挂号时使用的身份识别号码进行分组,采用身份识别号码除以2,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共有90例患者我们进行常规护理,而剩余9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1],具体的护理方式如下所述,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见下表(表1)。
护理干预对老龄白内障患者心理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龄白内障患者心理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2015年2月~2016年8月,医院眼外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入组160例,采用黑箱放回摸球法分组,其中摸到黑球78例纳入对照组,摸到白球82例纳入干预组。
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护理干预。
对比S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干预组术前夜、术后遮眼期间、出院前SAS评分与暂时性眼内压上升、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焦虑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老年人;白内障;心理;并发症;护理白内障是第一大致盲性眼病,发病率约为10%~15%,是老年人生活质量、自理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1]。
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对于晶核等级较高的患者,但手术的疗效影响因素较多,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无明显改善,手术还存在并发症,除此之外手术麻醉还可能影响患者认知功能,这些都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躯体、心理负担。
本次研究以2015年2月~2016年8月,医院眼外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5年2月~2016年8月,医院眼外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入组。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知情同意;③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出现晶状体浑浊等症状,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④采用手术治疗,术眼<0.5,眼压正常,无眼外伤史。
排除标准:①血糖控制不良,血压控制不佳,出现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存在手术禁忌症;②拒绝参与研究。
入选对象160例,采用黑箱放回摸球法分组,其中摸到黑球78例纳入对照组,摸到白球82例纳入干预组。
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60~78岁,平均(68.1±4.2)岁。
左眼43例,右眼35例。
合并高血压34例、糖尿病7例、青光眼11例。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病情发生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且患者很难通过有效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彻底恢复,故多数患者的病程较长,这无疑给患者带来了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所以我们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工作,以期帮助患者得到恢复[1]。
本次研究将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人文关怀应用于该类患者护理中的意义,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供临床相关研究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和报告。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老年白内障患者80例,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
本次研究护理前,已经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沟通,并向其说明了本次研究概况,故本次研究是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展开。
对照组40例,女17例,男23例;年龄62~74岁,平均(66.35±1.64)岁;病程5~18年,平均(8.36±1.67)年。
观察组40例,女16例,男24例,年龄63~74岁,平均(66.74±1.9)岁;病程4~18年,平均(8.41±1.73)年。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故组间可实施统计学比较。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监测患者病情,对其病变情况做好记录,按照临床实际情况指导患者接受相关常规检查。
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即以对照组护理作为基础对患者展开干预:①环境护理:医疗环境和患者治疗时的心情息息相关,因此要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同时耐心向患者介绍医院内不同设施分布的大环境,消除患者由于对环境陌生而产生的恐惧感,继而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价值,为患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②心理护理:白内障直接影响患者的视力和正常生活,因此对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多数患者会因此而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这对患者的及时恢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积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首先耐心和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表达自身内心的感受,医护人员从沟通中获得患者顾虑之处后,应该耐心对患者进行疏导,告诉患者现有医疗条件可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而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心理顾虑,帮助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
探究人文关怀服务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服务对于白内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是否存在一定的改善作用。
方法:从我院眼科抽去了100例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按照白内障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服务,为期两个月的研究调查结束后,将两个组别患者出现紧张、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得出结果。
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症状的护理中,应用人文护理关怀模式效果更好。
标签:人文关怀;白内障;术后护理;改善不良情绪白内障是我国现阶段的眼科疾病中的一项常见病症,通常出现在老年人群体之中,据相关调查统计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白内障患病率高达69.03%[1]。
由于其本身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是一个长久而艰难的过程,老年人本就身心承受力较差,加上相关科普知识匮乏,可能会对于不了解的手术产生一些焦虑、恐惧、忧郁的不良情绪[2]。
这将严重影响到后期手术能否顺利进行,人文关怀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能够降低他们的不良情绪出现率,值得大力推广,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调查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白内障患者人群,共抽取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有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年龄均在60 ~80之间,平均年龄为(69.88±4.26)岁,患病时间均在8个月~9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间为(4.2±1.8)年,对照组50例患者有男患者24例,女患者26例,年龄均在61 ~82之间,平均年龄为(69.02±3.78)岁,患病时间均在9个月~10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间为(3.8±2.4)年。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行人文关怀,旨在使老人接受眼科手术的同时,心理、精神上的需求也得到满足。
通过身、心愉悦的刺激,提高老人的生命质量,同时完善和丰富眼科护理内容,在此我从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点出发,就如何将人文关怀体现于老年患者护理中作一浅述。
1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点1.1 焦虑、不安:由于患者因病脱离了原来的生活环境,给生活带来不便和伴随着眼疾带来的痛苦,老人可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1.2 自信、固执:老年人自尊心特别强,住院后希望得到尊重,对护理要求也比一般人高,稍不称心就产生急躁情绪,失去原有的涵养,进而导致心情压抑、情绪低落等。
1.3 恐惧、疑虑:老年人常急于了解自己眼疾的具体情况,并希望能尽快接受手术治疗,但当手术日期确定后,考虑到在眼球上施行手术,即恐惧不安,对手术能否成功,术后的日常生活能否适应等均很忧虑,因此表现为失眠、饮食差、情绪不稳定、疑虑不安。
1.4 孤独、失落:老年人在心理上易产生老而无用的失落孤独感,处处力不从心,深感给家人和社会带来麻烦,尤其是孤老病人由于经济和社会地位等问题,易产生自卑感,一般较少与人主动交流情感。
1.5 敏感、多疑:老年人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听到别人低声言语,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觉得自己的眼疾没办法医治,甚至会失明,担心误诊、误治。
2 人文关怀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体现2.1 人文关怀在温馨化护理中的体现:护理人员应积极倡导尊老、敬老、爱老、护老的新风尚。
老人入院时主动、热情地上前搀扶引导、亲切的问候,使老人感到被关爱、被尊重。
在老人住院期间要对老人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努力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老人出院时主动送出门,并给予祝福。
2.2 人文关怀在人性化护理中的体现2.2.1 针对老年人自尊心强、失落感重,希望给予尊重和照顾的特点,推出人性化尊称制度,要改变以往的生硬称呼(如:X床),代之以温馨、亲切的称呼。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背景及意义白内障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目前白内障的防治一直是困扰医护人员的难解之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我国老年患者的白内障发生率逐渐升高,通常在临床上将白内障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白内障患者表现为惧光、视觉发黄、视觉模糊等,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对此国家卫生部门对白内障的防治给予高度的重视。
临床上白内障患者在患病过程中较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同时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所以对于患者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人性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注重以人为中心,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次研究特此选取我院进行白内障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分析人性化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将本次实验研究的方法、结果等做详细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白内障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据了解白内障的好发人群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老年白内障患者由于具有年龄高、易反复发作、病情较重的特殊性,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往往由于治疗后护理不当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白内障作为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我国人民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有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白内障患者500万余例,其中50%以上患者失明,对白内障的防治仍然是临床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逐渐增加,人们对护理方面的质量、技术、态度等的要求有着明显的提高,护理的质量也是评定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
人性化护理是指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具体护理主要有以人为本、情感交流、心理疏导、创造安逸环境、提高医护专业技术、全程关爱等,在人性化服务中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
医护人员护理主要目的有效消除老年患者对白内障手术产生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治愈自信心。
人文关怀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目的:详细探究人文关怀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护理的效果及其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整年所收治的7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将其按照每组3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的老年白内障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的人文关怀护理方式,并对护理效果、患者情绪改善进行详细记录。
结果: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1h和1d分别进行SAS、SDS 的测试及满意度的调查,观察组患者的在手术前1h,其SAS、SDS评分分别为(41.7±3.4)分、(43.5±3.2)分,手术后1d,分别为(35.8±3.5)分、(34.7±3.8)分,出现感染5例,并发症发生率(14.28%),患者满意度为(85.72%);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1h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5.8±4.2)分、(46.2±4.8)分,手术后1d分别为(43.5±4.1)分、(42.1±3.8)分,出现感染情况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患者满意度为(74.29%)。
两组数据间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老年白内障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方式,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使得患者的心理状态得以改善,适宜在我院推广。
标签:人文关怀;老年人;白内障患者;护理;效果前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白内障多发于老年人中,在患上该病症后,其视力会出现下降。
白内障主要是患者眼球的晶状体代谢出现紊乱,以至于晶状体中的蛋白质变得较为浑浊,从而影响了患者的视力,导致其可能会形成较强的负面心理,且可能会出现其它并发症,不利于其治疗恢复。
本文将老年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分别实行人文关怀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旨在探讨人文关怀护理方式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对照实验的患者为我院在2018年整年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
人文关怀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择8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服务。
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强迫、焦虑、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患者的强迫、焦虑、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评分改善的胜于参照组(P<0.05)。
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畏光与头疼情况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针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服务临床价值高,即可改善患者心理情绪,还可减少机体并发症发生率,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信心,符合临床需求。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老年;白内障;心理情绪;并发症;影响;老年白内障患者发生率在现阶段逐渐升高,而此类患者往往机体还存在其他基础疾病,这也导致治疗过程患者的配合度、心理状况都不尽如人意,使得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也受到影响。
临床中,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多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此方法操作简单,可改善患者眼部不适,为保证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开展护理服务,重视患者的治疗感受,实施环境护理与宣教等行为,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释放心理压力[1-2]。
因此,本文针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对患者心理状态与并发症方面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我院8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先将其分为两组,各组41例。
参照组: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3.68±1.62)岁;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3.72±1.6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为老年患者;②患者或者家属自愿参加此次研究;③确诊为双眼白内障;排除标准:①听力障碍;②中途退出者;③存在恶性肿瘤;④语言沟通与听力障碍;⑤凝血障碍[2]。
人文关怀护理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负面情绪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20-08-26T08:02:42.095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3期作者:付琨叶秀芳卢素芬(通讯作者)[导读] 我科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了人文关怀护理理念,效果较优,报道如下。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广州 510060)【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情绪的影响。
方法:将我科2019年2—7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60)以及对照组(n=60)。
对照组行进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通过HAMA、HMAD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情绪情况。
结果:干预前,研究组HAMA、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干预,研究组HAMA、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使其配合治疗,有助于视力恢复。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白内障;情绪【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3-0182-02老年白内障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不了解白内障治疗的过程和疗效,使得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烦躁,焦虑,不安甚至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患者情绪的改变。
患者情绪的变化可能令患者对医师的治疗和护士的护理作出不配合的举动。
这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1]。
因此,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期间帮助患者克服内心的不良情绪,令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人文关怀护理理念遵循以人为本,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满足患者实际需求 [2]。
通过对白内障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可能有助于改善其不良情绪。
我科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了人文关怀护理理念,效果较优,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9年2—7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
人文关怀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卢静[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南京210006]处理,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产妇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干预后,研究组SAS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2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3讨论由于初产妇初次分娩,经验不足,加上雌孕激素水平的降低,使其在产褥期极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若家属未能引起重视和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会使得产妇在产褥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对产妇的产后恢复、母乳分泌和母乳喂养自信心造成影响[6]。
基于此,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产妇产褥期心理护理干预。
产褥期心理护理是一项针对产妇产后情绪变化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产妇的消极情绪,从而提高产妇康复运动的积极性和母乳喂养自信心[7]。
产褥期心理护理是一项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很好的增强产妇的心理承受程度,减少其心理负担,且该护理措施加强了护士与产妇家属的交流,使得家属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从而更好的缓解产妇的消极心理[8]。
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发现,2组患者均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经护理干预后,均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产褥期心理护理干预可很好地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且还可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初产妇应用产褥期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消极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袁丽丽.个体化心理护理对减少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6(16):192.[2]李显翠.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2):173-174.[3]钟远芬.探讨产褥期心理护理对初产妇消极心理改善的临床效果[J].保健文汇,2017(8):22.[4]彭玉凤.音乐疗法配合心理激励对初产妇心理和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7):1086-1089.[5]王晓红.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4):212-213.[6]陈慧,宁宁.自然分娩初产妇针对性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9):126、129.[7]刘容珍,刘艳,李丹.激励式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及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8):735-737.[8]张金云,温穗文,孙晶,等.分娩期高龄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分娩结局分析[J].中国校医,2016,30(7):500-501、505.(收稿日期:2019-01-16)【摘要】目的观察人文关怀护理对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眼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眼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连续3个月的人文关怀护理。
随访3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2组患者的心理情绪改善情况,同时统计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况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促进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白内障老年人文关怀护理心理情绪并发症DOI :10.19435/j.1672-1721.2019.12.067近年来,白内障作为老年眼部常见的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
临床上白内障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该手术操作精密、复杂,治疗前后都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1]。
然而很多老年患者术后思虑过重、心态过于消极,加上对疾病治疗及护理的不甚了解,最终引发不良情绪,导致相应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术后康复效果。
随着优质护理工作的展开,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指出[2],人文护理是以疾病为中心,人、环境、健康为主的整体护理,其包括了政治、经济、身体、文化、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临床护理工作中,人文护理不仅仅体现在身体疾病的护理,还应关注患者思想和情绪方面的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还能让患者认知并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表12组产妇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x ±s ,分)组别例数SASSDS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2159.39±5.3745.39±3.4463.69±5.9848.69±4.31研究组2160.01±5.4023.36±3.4163.70±6.0132.36±4.28t 0.3720.810.0112.32P0.710.000.940.00表22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x ±s ,分)组别例数护理满意度对照组2173.69±0.98研究组2184.67±1.09t 34.33P0.00作者简介:卢静,女,本科,主管护师。
心理护理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康复。
故本研究就人文关怀护理对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眼科诊断为白内障的100例老年患者,记录患者就诊日期,并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双眼白内障,符合相应诊断标准[3]且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
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3.6±7.26)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8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及以上22例。
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1±4.6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9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9例,高中及以上21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眼科护理,例如眼部清洗预防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护理,出院时进行眼部护理的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包括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共同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①环境护理:老年白内障患者由于视力不佳,对周围陌生环境会产生有紧张、焦虑、甚至是害怕的情绪。
因此,为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的结构布局,创造舒适温馨的医疗环境,建立互相信任,有益于人文关怀护理顺利开展,为后续护理做好铺垫。
②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饮食,术前及术后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③心理疏导:例如访谈,每2天进行1次60min的一对一访谈,共4周,访谈内容包括疾病知识、自我护理方法等,增强患者自信,放下思想负担,消除负性情绪,配合手术治疗。
④健康教育:开展圆桌会议并发放学习资料,如白内障患者康复问题解决手册,康复日记、影响材料,相关阅读书目及网站信息。
问题解决手册包括以下内容:疾病篇;治疗篇;治疗相关问题解决策略篇;沟通技巧篇;饮食运动篇;心理康复和出院指导篇。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积极鼓励患者参与其中。
1.3观察指标2组患者出院后均接受3个月的随访,于结束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选择其中躯体化(评分范围0 ̄48分)、强迫症状(评分范围0 ̄40分)、人际关系敏感(评分范围0 ̄36分)、抑郁(评分范围0 ̄52分)、焦虑(评分范围0 ̄40分)、敌对(评分范围0 ̄24分)、恐怖(评分范围0 ̄28分)及偏执(评分范围0 ̄24分)8个方面,评估2组患者心理状况,分数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程度越高。
术后3个月评估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畏光、头痛。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护理前,2组患者的SCL-90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CL-90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畏光2例,头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发生畏光7例,头痛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16/50)。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1,P<0.05)。
3讨论我国白内障发病率逐年升高,患病人数也随着老年化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因白内障造成的视力下降给老年患者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4]。
我国大多数老年白内障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对疾病认识程度也不高,因此对疾病的自我应对能力非常低,视力降低或是突然失明会给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打击而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最终导致老年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常规护理更注重帮助患者减轻生理上的疾病痛苦,但却忽视了疾病及外界环境造成的消极情绪。
人文关怀护理是以疾病为中心,人、环境、健康为主的整体护理,人文护理从政治、经济、身体、文化、心里和社会等方面入手,促进老年白内障患者增加对疾病认识,缓解消极情绪,对白内障的治疗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比较,接受人文关怀护理的患者心理状态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示人文关怀护理在白内障临床治疗中具有积极正向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不良情绪,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这可能是因为通过外界环境护理、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有了新的认识,面对疾病不再恐慌害怕,自暴自弃,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增加;通过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自我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老年白内障患者的表12组患者护理前后SCL-90量表评分比较(x±s,分)组别例数时间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对照组50护理前28.6±3.723.9±3.634.0±4.634.1±4.430.8±3.419.8±1.518.7±1.418.7±1.2护理后18.5±2.415.8±1.618.6±2.523.4±2.721.3±1.513.5±0.913.7±0.813.4±1.2观察组50护理前27.7±3.524.0±3.533.7±4.533.9±4.629.8±3.519.1±1.418.6±1.318.6±1.3护理后16.6±2.611.4±1.614.5±2.317.7±1.313.8±1.79.8±0.88.6±0.68.7±0.9t0.9030.3080.5450.3100.8050.2880.1060.106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t13.79713.7508.53413.45023.39221.72736.06222.156P1<0.05<0.05<0.05<0.05<0.05<0.05<0.05<0.05注:t、P为2组护理前比较检验值,t1、P1为2组护理后比较检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