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高一选修)
- 格式:doc
- 大小:2.02 KB
- 文档页数:1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组织学生进入,播放乐曲,板书课题。
导入:一段春江,一轮明月,一首诗,成就了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张若虚。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品读、欣赏这首千古传唱的《春江花月夜》。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其他同学听时注意读音、词义、节奏。
学生读,正音(斜)释义(无穷已、可怜)节奏(223)语速(宜缓)组长说我们小组读出了什么。
师整合:读出了景理情等,月亮意象最重要。
钟惺话。
抓住月亮这一全文主线,赏析诗歌的美,体会诗人及诗中人的情。
(学习目标,没有出示目标,因为考虑到那是教师预设的,这样在学生自读基础上得出的目标是自然生成的)师:美诗须美读,【读出节奏,读出起伏,读出情感,读出味道】1、小组内相互读,把自己喜欢的写景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好在哪里。
做好批注,推荐发言。
2、请各小组推荐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全班听,并说说好在哪里。
连(气势)生(与升比较)随(有水流出皆有盈盈月光)、照、流(朦胧不对,是明亮,流动)、芳甸(为何不用草甸绿甸花甸)纤尘(纤字)孤(主客观)孤字传神地摹写出银盘似的明月朗照天下的美景,背景淡化了,主体突出了,孤独的诗人站在这一轮孤月之下,口内悱恻的低吟,心头婉转的情怀,自然并只能对月发问了。
由景到情了。
在什么情况下孤,为什么孤,又想到了那些人的孤。
3、请一位同学美读写景句。
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用心倾听,回味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广阔,静谧,无处不在的明亮月光。
视野开阔。
空间感4、我们齐读一遍,大家尽量背过。
(这里处理的不好,只是老师背了一遍,没让学生背)5、方法总结:在赏析诗歌时我们用了这些方法:联想想象,抓住意象,抓关键字。
6、如果你就在这轮明月之下会想些什么呢?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古人在这轮明月下又想过什么呢?(以下是最初的设计,后来考虑到时间紧张,合成了一步,即让学生思考:诗人在这轮明月下想到了什么。
)张若虚独立春江之畔,面对这轮孤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写人生的句子两遍,静静悟一悟,看看能悟出什么,联想到什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通用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篇1设计说明:《春江花月夜》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孤篇横绝”的名篇,千百年来已经被专家名流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解读,要想谈出新意难度很大。
那么作为课文这篇名作应该怎样教,我试图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来展示我对于古典诗歌教学的一种思路:在反复吟咏中置身诗境,体会诗歌作为最讲究艺术的文学体裁的整体美感——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缘景明情,以意逆志,在深入文本内蕴的解读中,根据诗歌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情景关系等,读出诗义,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进入诗歌意境。
3、赏析本诗的景、情、理交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学情分析:长期以来诗歌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两种感觉:一、要背诵;二、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种教学方式冻结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动情读书的欲望,把诗歌变成了公式,把思考变成了形式,把书本变成了枷锁,把课堂变成了囚笼,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初步感知到诗歌的内容,却讷于对其意象、情感、意境等的理性分析和深度表达。
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自由地涵咏,自主地探究。
高二学生已有了一定诗歌鉴赏知识的积累,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比较活跃。
但要让他们的思维拓展开来,老师就不能包办,不能代替。
要放开手脚,让他们敢“说”,敢“思”,敢“表达”,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3篇《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3篇《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1《春江花月夜》这篇课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主题单元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中收录的第5首诗歌。
前4首,均为简短的律诗。
诗歌所描绘的春江,正是我和我的学生所生活的这片土地。
素有风物淮南第一州之美誉的仪征,据说就是诗人张若虚的故乡。
在家乡的土地上,学习前辈诗人讴歌赞美家乡美景、抒发家园之思的诗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引领着学生,在走进这首诗歌,走近作者的同时,进一步走进诗歌营造的生活境界之中,走进唐诗的文化氛围之中,最终使唐诗之美走进学生的心灵。
我一直崇尚语文的激情。
没有激情,就没有合格的语文。
所以,我在这课的设计上,始终立足于激情这个情感基调,来营造教学所应有的氛围。
我不想在这课的教学中强化诗歌技法,也不想落实语文基础知识,我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美。
我要让学生明白,唐诗是一座不朽的宝山,只要用心品味,在这里完全可以找到所有的美好。
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在美的感召中走近诗歌课前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营造授课所需要的氛围。
因为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很疲乏,精神状态不好。
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入静活动(内容略,编者注),然后才开始上课。
《春江花月夜》音乐再起,很低的声音,如同天籁。
在音乐陪伴下,我开始用抒情的话语导入今天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打动,一切世俗的丑陋和鄙俗,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然后任情感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宇宙的那一端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大爱与大美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也一起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与华美吧。
请大家打开书本,用自己的心,去静静品读这首传唱千古的经典诗歌。
我们再来看这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是哪位诗人留下的诗句?(王维)王维的诗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在这里,诗人描绘了一幅这样的图景:新雨过后,松林被洗刷地纤尘不染、翠绿欲滴,这时,皎皎明月透过松树林照过来;雨后蓄积的雨水淙淙地流过山石,发出清脆悦耳地声音。
事实上,不只是王维的诗歌有这样的特点,“诗中有画”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共同特征。
下面,请你们找一找,《春江花月夜》中哪些诗句主要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PPT:找出诗歌中写景的诗句并研读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在回答中请学生就其发言概括他心中的景的特点)板书:月——景:(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我想大家的脑海里应该都有一幅春江花月夜图了,我给大家提一个小问题:“海上明月共潮生”写了明月从地平线升起来,看起来像是从海上升起来的一样。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生”换成“升”呢?为什么?(“生”有诞生、孕育的意味,说出了明月和潮水的关系,使得整幅画面有了生命力)现在,请一位同学带着对画面的想象为大家朗读这一段写景的诗句。
(四)感悟哲理在这样江天一色唯有一轮孤月的环境中,人非常容易生发思考。
作者在这样梦幻、澄澈的环境之中同样生发了思索和感慨。
请大家找出作者思考的内容和对此给出的答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先看前两联,“何人初见”“何年初照”说明作者在思考?(人类和宇宙的起源)作者给出的结论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呢?PPT:面对如此澄澈明净,辽远梦幻的景色,诗人生发了怎样的思考和感慨?(学生自由发言。
关键词语:代代)板书:月——思那么请大家再比较这句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看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不一致,《春江花月夜》中的这句更多的是一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倾向,而后者则较为悲观)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古文,其中的宇宙人生观和今天的这篇非常相似,有谁能记得是哪一篇?(苏轼《赤壁赋》,全班齐读苏子的话“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大美之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及评点-中学语文论文大美之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及评点【课堂实录】一、初读美读,《春江花月夜》美在何处师: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
在我们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长河中,诞生了无数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和无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一首“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旷世佳作——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师:这首诗意境空明、韵调优美、思想深邃、情感真挚。
诗歌要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味道。
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歌,边读边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生(全体):(学生自由、大声地诵读)师: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生1:这首诗开始描写了美丽的江月景色;然后写面对这样美好的月夜,诗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叹,又由这种感叹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妻子,抒发自己想念妻子以及妻子又是如何的想念自己,然后由这样的思情引发到背井离乡的游子们是如何思念家乡的。
师:把握得非常准确。
也就是说这首诗描写了景、思、情三部分内容。
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旷达的情怀描写了春江月夜的美景,对人生的思考,游子思妇的爱情,成就了这首传唱千年的大美之作。
这首诗,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美”!美是《春江花月夜》最核心的主题。
那么,美在何处呢?二、再读悟读,《春江花月夜》美有何因1.春江花月夜中的“景”师:那么为什么我们说《春江花月夜》美?特别是我们不仅说它景美,而且它的哲思、离愁一样如此之美?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诗人描写了春、江、花、月、夜,这景让我们觉得美,它究竟美在哪里呢?生2: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芳甸、花林、月色很美,融合在一起的意境很美。
师:多美的意境啊!景色美,意境美,是一幅幽美恬静美丽的图画?(生:对。
)很好。
生3:句子写得很美,用了很多美丽的词语来描写景象。
比如“滟滟”“江流宛转”“芳甸”“花林”等。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初步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2、通过学习,学生锻炼多诗歌情景的想象、复述能力,锻炼通过分析描景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3、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体会诗歌优美意境所蕴含的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情。
教学策略:点拨法、问答法、朗诵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师:伴随着这优美的古筝乐,我很激动的开始了和我们高二(13)班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同学们,你知道听到的这是什么音乐吗?……有一首诗闻一多读了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也有人说这首诗“孤篇压全唐”,这就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优美的春江花月夜,把这节课变成我们共同陶醉的审美盛宴,好不好?!但要欣赏品味美,首先要有双能发现美的——耳朵!不同形式的艺术之美往往具有通感的作用,美妙的音乐与诗歌能通过听觉渗透到心灵的深处,激起情感的波澜,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幅画面,引发视觉的审美享受。
下面我为大家朗读《春江花月夜》,你可以跟着用心轻轻默读,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去听,无论我读的怎么样,都请你打开心扉,让用心感受诗歌,置身其境,用心感悟,看看诗歌能在你的脑海中投下那些优美的画面。
老师伴乐朗诵……二、整体感知师:诗歌优美婉转,意境动人,请你闭上眼睛回味,看谁能描述一下诗歌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发言(提示:选取了那些自然之景?每个景色可不可以加上修饰语?)生:春、江、花、月、夜师:那一个意象贯穿全诗?生:月师:有没有变化?生:夜月初生、孤月高悬、落月西斜师:抒情主人公呢?生:月下徘徊,思绪万千。
(幻灯)师: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特色就是借境抒情,情景交融,对于诗歌的欣赏我们要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幻灯)很显然,作者笔下的景不仅美丽而且富有变化,缘景明情,就是根据景的特色去感悟诗人情的特色,而景的变化可能就预示着情的变化,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品赏作者笔下富有动态的诗境,并感受随着景的变化,诗人情感的走向。
《XX花月夜》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XX。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xx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xx深邃的景、理、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一段XX,—处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xx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感知。
如果你的微笑里有XX月夜的光华,有悠悠的XX,有游子思妇的幽怨缠绵…••那么,面对变幻无序的人生,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你会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从容,懂得感激。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XXXX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XX,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XX花月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XX笔下的这段XX,这轮明月的光华!二、目标展示:播放课件1、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XX。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进一步提高审XX和鉴赏水平。
4、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三、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学生眼中的作者: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XX?生:XX,唐代XX,初唐诗人。
与XX、XX、包融齐名。
被誉为XX士。
一生补充:曾任XX兵曹。
靠一首《XX花月夜》而成就XX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师: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XX,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成就XXXX 名。
他是成功的,也是幸运的!好,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幸运诗人的成功之作,被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称为孤篇压倒全唐”的唐代绝响,《XX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高一选修)师:月是古代相思之物,是跃动的生命的脉搏,在唐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的纽带,穿越着时空,传递着情思。
下面请同学们回顾有关月的诗句: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旅夜书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生:思乡之情。
师: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是诗人站在滚滚滔滔的长江边岸时,看到优美的自然景物,特别是那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时引发的,那么这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生:运动的。
师:那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诗中有关月的句子,分析月的变化过程,画一幅月的活动变化图(生分组讨论画图,这时可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去画,画完后写上名字。
)师:赵明建同学的这幅流动图很具体形象的体现了月的流动变化过程,明建同学,请你结合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构思过程。
赵明建:我从诗中“海上明月共潮生”悟出月亮在海平面升起;从“皎皎空中孤月轮”画出皎洁的月亮高悬在天空,从“江潭落月复西斜”画出西斜之月;从“落月摇情满江树”画出月落之图。
师:思路比较清晰,语言表述也很精当,这幅图也画得具体形象,只不过我发现了一点美中不足的地方,同学们看出来没有?生:(笑)方向错了。
师:太阳、月亮都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明建的这幅图月亮从西方升起了,有一句话“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看来太阳、月亮能从西边出来了。
(师生很友好地笑了笑)生:不管方向如何,明建同学这幅图体现了诗人的思维过程,诗人就是以月为线索,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为四个思维点,并且在思维的过程中融入了写景、抒情、议论等等。
我们就以这幅“月的流动变化图”为参照物,探究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请同学分小组讨论这样两个问题:1、当月亮随波而生时诗人看到了哪些美景?2、当皎皎孤月高悬时,先想到了什么?后想到了什么?(讨论五分钟)师:哪个小组回答第一个问题?生甲:诗人看到了春天、长江、花草、月亮、夜师:能不能在每一处景物之前加上优美生动的形容词,使景物富有活力?生:明媚的春天,浩瀚无垠的长江,五彩缤纷的花草,一泻千里的月光,朦胧静美的夜色。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精品)-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一段春江,一处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感知。
如果你的微笑里有春江月夜的光华,有悠悠的白云,有游子思妇的幽怨缠绵……那么,面对变幻无序的人生,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你会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从容,懂得感激。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二、目标展示:播放课件1、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进一步提高审美和鉴赏水平。
4、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三、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学生眼中的作者: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张若虚?生: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一生补充:曾任兖州兵曹。
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师: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成就千古美名。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及点评(伴着《春江花月夜》悠扬的音乐,老师走上讲台。
)师:此时,我们聆听的正是《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伴着音乐,有请我们各位同学诵读这首《春江花月夜》!(全班齐声朗读整首诗。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一首诗歌的第一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给大家一点时间讨论—下。
(讨论约 3 分钟。
)生:我喜欢“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师:为什么?生:因为那个“霰”用得特别好,注释是“小雪珠”。
师:这个雪珠有多小,什么色泽呢?生:非常小,很细密,大概是白色的。
师:同学们注意到“月照花林”了吗?在日光的照耀下,花朵的色彩是怎样的?生:斑斓的、艳丽的。
师:是啊,可是月光下的花林是怎样的呢?是娇艳无比的吗?是鲜亮的吗?生:不是,是朦胧的、梦幻的。
师:花上就像附着一层薄薄的“霰”,就是小雪珠,一下子把无形的月光写得有形了,似乎我们一伸手(老师做伸手动作)就能感觉到月光——生:落在手上。
师:这个“霰”应该有怎样的触感呢?生:凉的、轻的。
师:月光能这样清凉凉地落在我们的手上,多么美啊。
请看屏幕:月光像细密、晶莹、圆润的雪珠一样从天而降,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动态中似乎都能让人触摸到她的清凉和柔和。
白日里娇艳的花朵此时显得朦胧、温润欲滴,月光伴着花朵的清香已经沁入诗人的灵魂,诗人醉了……生:我喜欢“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师:“霜”可以飞吗?生:不能飞,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这样写给你什么感受?生:流动的霜,就是流动的月光,很美。
师:月光是流动的吗?还是诗人把静止的月光写成了流动的呢?生:诗人将月光写成了动态的流霜了。
师:这是一种灵动的美!白沙为什么看不见呢?生:因为月光皎洁,白色融为一体。
师:“霜”是什么触感呢?生:也是清凉凉的。
师:这流动的月光似乎可以牵动我们的衣袂。
请看大屏幕:月色如飞霜,清凉凉扑面而来,轻轻地、柔柔地落满江面、大地还有诗人的全身,清新、皎洁而不失灵动,月光与沙洲上的白沙浑然一体,已经辨不出沙洲之白了。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摘要:生杂言月贯穿全诗月将景物与情感系了起写月句子多…… 师对月是整首诗歌灵魂,师下面请诗歌把所有带“月”诗句用括标出研究下样是描绘月这“月儿“有没有什么不,“落月摇情满江树是落月那天应该亮了教学程营造氛围美感召走近诗歌课前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利用音乐力量营造授课所要氛围因是下午节课学生很疲乏精神状态不是上课铃声响了以我先是组织学生进行“入静”活动师今天我们将共走进首不朽唐诗学习这首诗歌要有种很特别学习氛围下面请学们跟我起做双手上举想像着你头顶上刻就是轮硕明月现你双手捧住她对用双手捧住让这月儿慢慢地融化进你手心里然你头顶进入脑再向下你心脏融入你血液继续向下慢慢地慢慢地再让这皎洁、清亮月沉入你丹田…… 刻教室片寂静师生(连听课教师)沉浸其片刻我看见很多学生长舒了口气我知道我要效差不多已出了是开始上课《春江花月夜》音乐再起很低声音如天籁音乐陪伴下我开始用抒情话语导入今天教学容师这是种朦胧美, 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种纯粹美超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种跨越空穿透和打动切世俗丑陋和鄙俗都诗光泽里消融;这是场无声细雨,慢慢浸润着人世每角落,然任情感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直流到宇宙那端...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千年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爱与美《春江花月夜》有人说夜深人静《春江花月夜》便感觉尘世喧嚣、工作劳累远我而种宁静种温馨恰似柔柔春水浸润着我心田江畔柳丝夜风吹拂下婆娑起舞花草微风抚摸下含笑头木桨打碎了江渔船倒影水波托着那荡漾轻舟……今天就让我们也起融进这片神奇境界共感受这份优雅与华美吧请打开用己心静静品这首传唱千古诗歌用心品不要发出声音教学程二静涵泳初品感受诗歌容美生默教室依旧片寂静我也心默默地背诵着整首诗我速比学生们要慢当我默背结束我看见有些学生已开始悄悄地翻手教学案了师就是和高尚灵魂交流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春江花月夜》吟诵学们从诗歌出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呢?请桌简单交流生交流师哪位学愿说说静静地诗歌心有些什么样感觉?你说说?你感觉到些什么?生天空只有轮明月再没有其他任何东西明月映照下江水澄澈江上没有帆没有切东西只有无边空阔…… 师你出了种辽阔和寂静你呢?[师指另学生] 生除了天空轮皎洁月我脑还出现了淡淡雾气这雾气江面上轻轻飘荡着有无天地显得格外空旷、寂寞师你辽阔和寂寞上还出了飘渺出了灵动生3月亮很亮很高人很孤独…… 师谁?这人是谁?生3作者师作者吗?诗歌我们应该称他什么人?生3稍做思考是……抒情主人公应该初春季节还比较寒凉抒情主人公人静静地伫立长江边上会儿仰头望月会儿低头观水他由这孤独月和流淌春水想到了乡是心充满了忧伤师你感觉很细腻有景有情很生印象应该是有叶扁舟江面上轻轻地飘荡着扁舟上方是轮月亮而扁舟所置身是开阔江面江水滚滚把月亮揉碎了波光粼粼…… 师多美种境啊舟如耕耘犁铧将江耕碎了将月光揉碎了教学程三浅吟低唱二品诗歌画面美师静静地我们已初步感受到了诗歌优美境体味到了春江花月夜清新迷人气息下面让我们轻声吟诵这首诗歌用我们轻轻吟诵进步品味诗歌美我给配乐学们己轻声吟诵诗歌学生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优美旋律开始轻声诵我黑板上把容易错两音标出不胜(ēg)愁、砧(zē)师刚才咱们描绘了脑出现图象现咱们品味品味脑体悟到美你发表下己感受行吗?生5我觉得整首诗歌轻声下有种寂静优美感觉师噢你出了寂静优美这种美你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生5…… 师表达不出是吗?只可会不可言传对不对?生5是师我也有这样感觉脑有无数图画却很难用准确语言描绘出再请几位学谈谈吧或许他们能表达出生6我出是种宁静美皎洁月光铺洒江面上江天色整天地片宁静…… 生7我出是种情景交融美江水缓缓东流明月高照微风吹动了闺房窗帘也吹动了闺人相思情…… 生8我脑海出现是这样画面月光皎洁皎洁江边花全都盛开着连江水也仿佛被皎洁月洗涤得格外洁净江水每朵浪花都沾染了春花芳香…… 生9我脑成杂烩了“春”“江”“花”“月”“夜”这五种美景都混里面组成了幅画清静明透境里它们融了体生0我感受到是月色微红花瓣飘落教学程四推荐朗三品诗歌音韵美师美我们心头轻轻荡漾两遍诵下学们感受更深了印象不光有了景还有了人更有了情不刚才都是由诵现咱们请位学给单独演绎下愿听哪位学朗?学生可能因面有几十老师听课原因你望我我望你没有人提名实际上这班级朗诵水平整体也不高从就缺少这方面训练师没有可以推荐?那就是都不?那我就请位学推荐了你推荐位怎么样?这位女学起目光班级里巡视着却不到理想目标也难怪分科重新组建班级相还不是很熟悉而前阶段赶学必修五容也没有进行朗活动师不到合适人选?那就你己怎么样?精彩演绎下把诗歌特有音韵美展示出我你放音乐生《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伴奏下朗诵该生朗有味道但这味还是有些欠缺师朗诵很了捕捉诗歌境请“沈”这这里念“沉”师三次诵诗歌我们对诗歌理应该更深了我看见有学刚才别人朗不断地摇头是觉得她得不够吗?也是诗其实就是交流用己心和另灵魂交流各人心理不朗处理也就会出现差异但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感受领悟思考获得很多教学程五性阐释四品诗歌境美师欣赏了某学充满情感诵是不是也有种声朗诵全诗欲望了?下面咱们我陶醉式由诵每学都挺直了腰杆儿用己理声诵这首诗歌记住要我陶醉己营造艺术境界学生由诵师有没有我陶醉?生有陶醉了朗诵我脑始终浮现着那轮皎洁江月外是背景宏我感受到了宇宙无穷生3我越越悲伤觉得诗那位人物很可怜期盼哭泣流逝可他苦苦等候人儿却始终没有到生我陶醉这国水墨画般艺术境界我脑海里除了月光切都是朦胧岸上花水船缥缈遥远生5我突然有了种孤独感感觉到无论月还是人都是孤独师都出了己感受和理这些感受都是独特是我们用己人生历诗歌产物这就是性化诵然而每首诗歌除了可以我们提供由象和境外也有我们应该共把握东西思考下这首诗歌主要描绘了哪些象?生齐答春、江、花、月、夜师哦春江花月夜五象是主要那么这五象觉得主要是?生齐答月师什么是月不是其他四呢?生杂言月贯穿全诗月将景物与情感系了起写月句子多…… 师对月是整首诗歌灵魂春江美景要月朗照才可以发现宇宙无穷感叹要月引发怀乡思亲要月触动所以月就成了重要道具了师下面请诗歌把所有带“月”诗句用括标出研究下样是描绘月这“月儿“有没有什么不?学生诗歌勾画出了十多处写月诗句师都是什么样月?是否全部相?你说说看生6诗歌初描绘是初生月这月特是伴随海潮而生似乎还带着海湿气然是“皎皎空孤月轮”轮孤月这应该是月挂天半夜分面是“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卷不捣衣砧上拂还”冷月我想那月亮应该开始偏西是下半夜了“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沈沈藏海雾” “落月摇情满江树是落月那天应该亮了把这些写月诗句系起可以发现诗歌有条线师太了你很会诗啊善借助象领会诗歌境这是方法师再思考下样是围绕着月抒情议论诗人表达情感与思想是否是相呢?生7诗歌整体上也有两块容前面部分写景想到人生思——谁看见这月月照到又是谁?面块是写思念师哦诗歌是由两部分构成那么两块分界哪?生齐“但见长江东流水”师这两部分前部分以写什么主部分又以写什么重?生杂言前面是由景入思下面是由景入情教学程六境再造五品诗歌情感美师首诗歌就是幅完美画它总要创造出完整境就像画儿不能裁减下块欣赏样诗句也是不能用逐句翻译但是诗歌展现画面却可以心描绘下面就请选择己喜欢诗句给5分钟准备试着用散语言展现己心那幅画面不是翻译而是发挥你想象力创造力渲染创造定要优美学生活动我下面巡视适给不合要学生以指5分钟到我挑选了几位描写得形象生动学发言师请发言学先朗己所描绘诗句然再朗己所写容生8“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光皎洁地如披上件洁白纱衣置身江畔举首四望只见万里长空如牛奶洗涤般深蓝带着乳白而江水这月光笼罩下也如流淌着不是清冷水而是江牛奶明明能感受到流霜侵蚀睁了眼睛却也无法发现霜行踪;明明能感受到江滩上沙细腻和温柔却不知这沙到底是身洁白还是月华漂染…… 师多美境界多奢侈想象啊你该用多少牛奶才能把这天地洗遍呀学生们善地笑了起生9“江天色无纤尘皎皎空孤月轮”——天地片空明只有轮皓月高悬着这轮月啊没有丝杂质宛如轮纯粹美玉;这长江和长空啊纯净得如盘古刚开辟出世界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忙碌人类只有永恒天永恒地永恒长江永恒轮孤月…… 师真永恒与纯洁你两关键词生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早春二月连绵春雨滋润了万里长江沉睡冬天江醒了起醒还有海潮江潮奔涌着扑向海洋海潮欢呼着拥抱江潮是江面开始变得格外宽阔宽阔到江海融无法分割整体就这无法分辨清晰遥远水平线上刻轮明月从水天相接处探出了头它似乎很害羞似乎很留念这深邃海然而兴奋海潮并不月亮害羞它们起哄般推举就把月亮举出了水面是刹那海面上片澄澈通明…… 这学发言激起了阵热烈掌声师学们掌声就是对你这诗描述充分肯定说得很真很生“江天色无纤尘皎皎空孤月轮”这两句诗歌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月光皎洁…… 师不要评价只是描绘出情景生噢剪纸般月亮粘贴瓦蓝色长空长空下是望无际碧蓝江水这江水蜿蜒着流向东方天边处和海和蓝天融体空凝固凝固这早春二月江南凝固这只有轮孤月高悬江畔又是阵掌声从教室里响起师是啊很多候我们真希望那些美东西能够凝固凝固了也就永恒了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渺宇宙壮阔光长河永无止歇地流淌着流三皇五帝流诸子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直流到刻流到我们眼前无数英雄与狗熊都消逝这不尽流淌然而天上江月却始终哲人般高挂空静静地观赏着人世切风云变幻该圆圆该缺缺从不因人类无休止烦恼与纷争而改变了己运行规律…… 依旧是掌声响起师像这两句不太描述不你把这很抽象东西描述得依旧充满了情趣和哲理谢谢你师刚才几位学精彩描绘我们拓展了诗歌涵丰富了我们脑象我现场采访学们觉得这几位学发言有没有把你们脑想像到画面想到容全部表达了出?生杂言没有表达出了些还有很多没有表达出生3他们说确实很美不我脑还有无数零碎画面没有办法用语言说出只可会不可言传吧师哦是不是脑子里想了很多都把脑袋瓜装满了但就是无法把他们全部表达出?表达出就感觉缺少了许多?不这没有关系艺术就是这样形象思维思维表达能够做到心到口到手到毕竟是凤毛麟角但这不影响我们对诗歌鉴赏我们学习诗歌只要用心品用心丰富象创造境就是种很学习方法了教学程七师生共美拥满怀优美师这节课我们通五次诵用我们心灵和张若虚心灵进行了对接然而这首流传了千年无穷无尽韵和浩瀚博情感我们多还没有能够领悟这是种遗憾但也是种动力因这些我们暂且没有光顾容就是我们继续动力课请给我机会我渴望着把我对这首诗歌理通我朗诵传递给学们我开背景音乐当音乐高潮才开始了我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我是热爱诵老师对朗有定研究我诵学生们再次沉浸到那虚无缥缈美不胜收境界许多学生开始跟我面轻轻朗诵着几句子就发展成了种全班跟诵有种诗歌、朗诵、心灵美从教室里生成然溢出窗口弥漫向四面八方朗诵结束有半分钟静场直到下课音乐响起。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置身诗境,赏本诗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缘景明情,引导学生通过意象,了解和把握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想象,掌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写作线索,发挥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月”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月亮的变化,看景、情、理的有机融合。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诵读法探究法讲法和点拨法2.教学用具:音频资料图片多媒体(二)教学手段1.朗读吟诵。
加强朗读,使学生在吟诵中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
通过对诗歌的分,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奥运会昆曲《春江花月夜》2.导语:同学们听出来这是哪首昆曲么?(《春江花月夜》)没错,就是这样的一段春江,一轮明月,一篇诗行,成就了唐代诗坛上一颗的明星,他就是张若虚。
也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通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本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登上那顶峰上的顶峰,去看看那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3.了解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二)整体感知,充分阅读1.引导学生默读全文,感受作者心境与表达的主要情感。
2.通过默读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相思之情,引出作者在看见美丽壮观的自然景物,特别是——那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时所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的相思之情。
3.让学生自由充分的朗读课文,将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教学设想:《春江花月夜》是粤教版选修一《宋词元散曲选读》里的一首诗,在学习这篇文章前学生在必修一已经接触过唐诗宋词元散曲,掌握了一定的鉴赏技巧,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在学生自主鉴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重在让学生欣赏诗歌,体验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月在古典诗词中犹如一条生命的纽带,寄托着诗人无限的情思,一月千年,意蕴丰富。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咱们学过的有关月的诗句。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师:一提到月,同学们可谓滔滔不绝啊。
(生笑)的确,月可以说是中国的文人
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之一,诗人对月抒怀,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他们的人生坎坷,意蕴丰富。
在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明月高悬,清辉映照,在空间上给我们带来
了美的享受;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中,明月寄托着诗人或相思或失意的情感,代表着情感意象。
在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明月
亘古不变,人生却易逝,此时的明月代表着时间的意象。
(幻灯片展示)
今天咱们一起走进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看他的笔下,月亮会带给我们什么。
(幻灯片展示张若虚的简介)
师: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诗不在多,精彩进行。
(生笑)张若虚的作品不多,
但《春江花月夜》可谓孤篇绝伦,诗人也因此名垂后册。
师:月是古代相思之物,是跃动的生命的脉搏,在唐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的纽带,穿越着时空,传递着情思。
下面请同学们回顾有关月的诗句: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旅夜书怀》)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
生:思乡之情。
师: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是诗人站在滚滚滔滔的长江边岸时,看到优美的自然景物,特别是那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时引发的,那么这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生:运动的。
师:那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诗中有关月的句子,分析月的变化过程,画一幅月的活动变化图(生分组讨论画图,这时可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去画,画完后写上名字。
)师:赵明建同学的这幅流动图很具体形象的体现了月的流动变化过程,明建同学,请你结合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构思过程。
赵明建:我从诗中“海上明月共潮生”悟出月亮在海平面升起;从“皎皎空中孤月轮”画出皎洁的月亮高悬在天空,从“江潭落月复西斜”画出西斜之月;从“落月摇情满江树”画出月落之图。
师:思路比较清晰,语言表述也很精当,这幅图也画得具体形象,只不过我发现了一点美中不足的地方,同学们看出来没有?
生:(笑)方向错了。
师:太阳、月亮都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明建的这幅图月亮从西方升起了,有一句话“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看来太阳、月亮能从西边出来了。
(师生很友好地笑了笑)
生:不管方向如何,明建同学这幅图体现了诗人的思维过程,诗人就是以月为线索,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为四个思维点,并且在思维的过程中融入了写景、抒情、议论等等。
我们就以这幅“月的流动变化图”为参照物,探究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请同学分小组讨论这样两个问题:
1、当月亮随波而生时诗人看到了哪些美景?
2、当皎皎孤月高悬时,先想到了什么?后想到了什么?(讨论五分钟)
师:哪个小组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甲:诗人看到了春天、长江、花草、月亮、夜
师:能不能在每一处景物之前加上优美生动的形容词,使景物富有活力?
生:明媚的春天,浩瀚无垠的长江,五彩缤纷的花草,一泻千里的月光,朦胧静美的夜色。
师:很好,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节“春江潮水连海平”到“汀上白沙看不见”(生齐读)
师:在美丽伟大的自然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渺小,所以当孤月高悬时,诗人先想到了什么?生二:想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师:诗人能不能解答?我们能不能解答?
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