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SW6开孔补强计算书
- 格式:doc
- 大小:162.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绪论1.1开孔补强的重要性在压力容器设计中,为满足工艺操作,容器制造、安装、检验及维修等要求,开孔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容器开孔以后,不仅消弱了容器的整体强度,而且还因开孔引起的应力集中以及接管和容器壁的连接造成开孔边缘的局部的高应力,这种高应力可以达到容器筒体一次总体薄膜应力的3倍,某些场合甚至会达到5~6倍,再加上接管有时还会受到各种外加载荷的作用而产生的应力温差产生的热应力,使得开孔接管处的局部应力进一步的提高。
又由于材质和制造缺陷等各综合作用,开孔接管附近就成了压力容器的破坏源—主要疲劳破坏和脆性裂口。
因此,压力容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开孔的补强问题。
1.2 开孔补强的设计方法(一)等面积补强法采用此方法要求容器开孔后,在容器和接管连接处周围的补强金属必须等于或大于开孔缩消弱的金属量(已通过孔截面的投影面积计算)。
它是根据补强后,强度安全系数为4~5的经验制订,希望不降低容器开孔后的平均应力。
这种补强方法比较安全可靠,使用简便,就是在接管同时受到内压、弯矩、推力等作用也能够给出足够的安全裕度。
但对不同的接管进行补强时,会得到不同的应力集中系数。
等面积补强应以在开孔中心截面上的投影面积进行计算,使补强材料的截面积不小于因开孔而挖掉的金属面积。
补强材料一般需与壳体材料相同,补强材料许用应力小于壳体的时,补强面积按壳体材料与补强材料许用应力之比而增加。
若补强材料的许用应力大于壳体的许用应力,所需的面积不得减少。
(二)根据弹塑性失效准则的设计方法这种补强方法,允许补强后的容器在开孔附近出现塑性变形。
在一次加载过程中出现的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在第二次以后的重复加载中,除了蠕变效应外,不会再出现新的塑性变形。
只要一次应力加上二次应力小于三倍许用应力即两倍的屈服应力,容器就认为是安定的。
这种补强方法是根据美国压力容器研究委员会(PVRC)在圆筒和球壳上装有单根圆筒形径向接管的研究结果得出,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从应力分类中的安定性概念出发,为维持开孔接管区的安定而僵局部高应力点的虚拟应力限制于δ2s,且将开孔并补强后壳体的屈服压力维持在为开孔时的98%的屈服压力。
使用SW6—2011计算压力容器开孔补强的几个问题【摘要】开孔补强是压力容器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压力容器结构设计前需要使用SW6-2011过程设备强度计算软件进行强度计算。
为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必须透彻理解SW6-2011软件计算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设计者常常会忽视标准规范中的某些说明或者对计算理论的理解不够透彻而导致取值错误,直接影响了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列举了几个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在使用SW6-2011计算压力容器开孔补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通常的处理办法,提醒设计者在设计工作中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开孔补强;压力容器;SW6-20110 引言为满足工艺或结构需要,在压力容器设计中开孔是必不可少的。
容器开孔接管后会引起开孔或接管部位的应力集中,再加上接管上会有各种外载荷所产生的应力及热应力,以及容器材料和制造缺陷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开孔和接管附近就成为压力容器的薄弱部位。
虽然标准和规范对设计和计算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在使用SW6-2011过程设备强度计算软件计算开孔补强时需要注意对标准规范中有关定义的理解和把握,灵活运用软件,必要时对有关数据进行调整,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1 补强方法及适用范围1.1 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在使用SW6-2011计算开孔补强之前要先判断接管的直径和壁厚是否满足GB150.3-2011中6.1.3不另行补强的最大开孔直径[1]的要求,满足要求的可以不进行计算,没有进行判断直接输入数据的,生成计算书会显示满足不另行补强的最大开孔直径的要求,不予进行计算。
还需要注意的是单个孔开孔补强计算合格,然而该孔的有效补强区B=2d范围内还有其他开孔,形成孔桥的,则应按孔桥处理。
在计算两相邻开孔中心的间距或者任意两孔中心的间距时对曲面间距应按弧长计算,按照弦长或中心线垂直距离计算是不正确的。
1.2 补强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的理解SW6-2011补强计算方法给出四种:等面积补强法、另一补强方法、分析方法和压力面积法。
钢制球形储罐计算单位压力容器专用计算软件
计算条件简图
拉杆与支柱连接形式相邻
球壳形式混和式
近震还是远震近震
地震设防烈度6
场地土类别1
球壳分带数5
支柱数目n16
一根支柱上地脚螺栓个数 n d2
压力试验类型液压
地面粗糙度类别B
充装系数 k 1.00
公称容积800.0m3
球罐中心至支柱底板底面的距离 H09500.0mm
拉杆与支柱交点至基础的距离 l6000.0mm
a点(支柱与球壳连接最低点)至
3500.0mm
球罐中心水平面的距离 L a
支柱类型轧制钢管
支柱外直径 d o450.0mm
支柱厚度 45.0mm
拉杆直径 65.0mm
耳板和支柱单边焊缝长 L1600.0mm
拉杆和翼板单边焊缝长 L2 250.0mm
支柱和球壳焊缝焊脚尺寸 S10.0mm
耳板和支柱焊缝焊脚尺寸 S19.0mm
拉杆和翼板焊缝焊脚尺寸 S210.0mm
球壳钢板负偏差C1 0.0mm
球壳腐蚀裕量 C2 1.0mm
拉杆腐蚀裕量 C T 2.0 mm
地脚螺栓腐蚀裕量 C B 3.0mm
支柱底板腐蚀裕量 C b 3.0mm
保温层厚度无保温mm
保温层密度无保温 kg/m3
设计压力 p 1.00MPa 试验压力 p T 1.30MPa 设计温度 20.0︒
基本风压值 q0600.0 N/m2
基本雪压值 q600.0 N/m2
物料密度ρ2425.0kg/m3
附件质量 m77000.0 kg
焊接接头系数φ 1.00
支柱底板与基础的摩擦系数 f S0.4
球壳内径D i 11517.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