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检验技师考试大纲-临床检验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468.50 KB
- 文档页数:12
新疆2018年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空腹血糖浓度在6~7mmol/L,而又有糖尿病症状时宜做A.葡萄糖耐量试验B.空腹血浆(清)葡萄糖浓度C.GHb测定D.尿糖测定或餐后2h末梢血糖浓度测定E.血浆C肽水平测定2、从化学性质的角度,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A.药物B.脂肪C.多糖类D.DNA E.大分子蛋白质3、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记物的是A.乳酸脱氢酶B.β-微球蛋白C.癌胚抗原D.甲胎蛋白E.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代谢物酶动力学测定中,为延长反应的线性时间,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A.竞争性抑制剂B.非竞争性抑制剂C.反竞争性抑制剂D.重金属E.增加辅酶用量5、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涂片应该A.小血滴B.大角度C.快推D.马上染色E.1h后染色6、慢性迁延性中耳炎的脓性分泌物,具有恶臭时,应采取下列哪种方法进行培养A.需氧菌培养B.厌氧菌培养C.微需氧茵培养D.需氧菌+厌氧菌培养E.CO培养7、某贫血患者,轻度黄疸,肝肋下2cm。
检验: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胞8%;血清铁14.32μmol/L(80μg/dl),ALT正常;Coombs'试验(+)。
诊断首先考虑为A.黄疸型肝炎B.早期肝硬化C.缺铁性贫血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肝炎合并继发性贫血8、同时测下列哪一项有助于鉴别碱性磷酸酶来源于肝脏还是骨组织A.酸性磷酸酶B.γ-谷氨酰基转移酶C.乳酸脱氢酶D.肌酸激酶E.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下列试验中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A.肥达反应B.单向琼脂扩散C.免疫电泳D.火箭电泳E.双向琼脂扩散10、生理变异最大的血脂指标是A.TC B.TG C.HDL-C D.ApoAI E.ApoB10011、阴道滴虫的感染阶段是A.包囊B.滋养体C.虫卵D.幼虫E.鞭毛体12、三酰甘油升高的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A.三酰甘油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B.TG升高时也应该给予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C.TG升高可见于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D.TG 升高可见于痛风、梗阻性黄疸E.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TG不升高13、有关总IgE的测定方法,应除外A.放射免疫吸附试验B.单向免疫扩散法C.酶联免疫测定法D.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E.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14、体经典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A.C143256789 B.C124536789 C.C142356789 D.C124356789 E.C12345678915、24h尿量超过多少为“多尿”A.1.5L B.2.5L C.3.5L D.2.0L E.3.0L16、杂交瘤细胞株常用的保存方法是A.4℃冰箱保存B.37℃保存C.-20℃保存D.-30℃保存E.液氮(-190℃)保存17、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第一步反应所用的酶是A.乳酸脱氢酶B.葡萄糖氧化酶C.己糖激酶D.过氧化物酶E.丙酮酸激酶18、尿酮体是指A.β-羟丁酸B.乙酰乙酸C.丙酮D.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酸E.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19、关于均相酶免疫测定,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A.其反应是非竞争性的,多用于大分子物的测定B.常利用酶标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空间位阻降低酶活性C.酶标抗原与待测抗原竞争结合抗体,故反应终信号与待测抗原量呈负相关D.不需分离结合的与游离标记物,简化操作,提高灵敏度E.要预先用固相载体吸附抗原或抗体20、下列哪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正确的A.细胞形态有病态造血改变可诊断MDS B.出现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即可诊断MDS(RARS型) C.骨髓中原始粒细胞>20%,可诊断MDS(RAEB-T 型) D.RAEB-T型MDS可作为早期白血病对待E.贫血时间较长可诊断为MDS21、CD4细胞是指A.辅助性T细胞亚群B.抑制性T细胞亚群C.效应性T细胞亚群D.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E.记忆性T细胞亚群二、多项选择题1、灵敏度较高的脑脊液蛋白质定性检验方法是A.Ross-Jone试验B.Nonne-Apelt试验C.Pandy试验D.染料结合比色法E.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2、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临床特征不符合的是A.病例见于青壮年,以女性多见B.病程呈自限性C.紫癜出现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D.常伴有发热、皮肤紫癜、黏膜出血E.少数病例可发生颅内出血3、浆细胞表达的抗原是A.CD10 B.CD19 C.CyCD22 D.Sm19 E.Cylg4、下列哪种细胞又被称为“绒毛型细胞”A.T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浆细胞E.B 淋巴细胞5、罗氏培养基用于培养哪种细菌A.幽门螺杆菌B.空肠弯曲茵C.结核菌D.麻风杆菌E.铜绿假单胞茵6、妊娠时,尿中HCG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约在A.4~6周B.8~10周C.11~13周D.14~16周E.分娩时7、1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错误的是A.与遗传因素有关B.与环境因素有关C.与免疫机制有关D.与病毒感染无关E.与HLA基因型有关8、蚊传播丝虫病的方式是属于A.机械携带B.发育式C.增殖式D.发育增殖式E.经卵传递式9、马来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时间是A.晚上8点至次晨4点B.晚上10点至次晨2点C.晚上9点至次晨4点D.晚上8点至次晨2点E.晚上9点至次晨2点10、男性,35岁,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皮肤有多个结节性红斑;骨髓中异常细胞88%,胞核呈笔架形、马蹄形、S形等,并有折叠、扭曲、凹陷;特异性酯酶染色阴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NaF抑制。
临床检验专业知识考试范围
1.临床检验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检验常用的仪器、试剂、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临床检验常见疾病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包括血液、尿液、生化、免疫、微生物等各个方面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感染性疾病等。
3. 临床检验质量保证和管理:包括质量控制、标准化管理、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认可与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4. 临床检验专业实践:包括临床样本的采集、处理、分析和诊断等方面的操作技能以及实验室常见问题的解决能力等。
以上是临床检验专业知识考试范围的主要内容,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提高考试的通过率。
- 1 -。
检验主管技师考试大纲检验基础考试大纲简介检验主管技师考试是我国法定的二级职业资格考试,旨在考核考生在检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相关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推动检验行业的发展。
考试大纲是考试的重要依据,其中的检验基础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检验基础的概念检验基础是指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工作之前需要具备的一些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验法律法规和标准:检验人员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检验工作具备正确的依据和要求。
2.检验技术:检验人员需要掌握各种检验方法和技术,善于应用科学分析、检验技术、检验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检验分析和技术判定。
3.材料学基础:检验人员需要了解材料学基础知识和金属材料、塑料材料、橡胶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材料的性能及检验方法。
4.检验设备使用:检验人员需要熟悉各类检验设备的使用、性能和维护,对检验设备进行正确校准和调试,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计量学基础:检验人员需要掌握计量学基础知识和计量原理,并熟练掌握各种计量器具的使用和校验方法,保证检测精度和数据可靠性。
检验基础在考试中的作用检验基础是检验主管技师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试的基础。
检验人员需要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其检验基础的优势,处理好考试关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和标准:检验人员需要熟悉各种检验法律法规和标准,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检验工作中。
2.检验技术:检验人员需要掌握各种检验技术和操作方法,做到技术过硬,在应对各种检验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3.材料学基础:检验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材料学原理,准确掌握金属材料、塑料材料、橡胶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材料的性能和检验方法,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检验设备使用:检验人员需要熟悉各种检验设备的使用和性能,并能熟练掌握设备的校准、调试和维护方法,保证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5.计量学基础:检验人员需要掌握计量学基础知识和计量原理,并能熟练掌握各种计量器具的使用和校验方法,以确保检测精度和数据可靠性。
全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包括:临床检验学、检验仪器与设备、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微生物与病毒学、免疫学与血清学、临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临床细胞与组织学、免疫组化与病理学、临床血液学与血液病学、临床尿液学与尿液病学、临床体液与体液病学、临床免疫与临床分子诊断、临床化学与临床毒理学。
二、考试内容1. 临床检验学1.1 检验学基本原理1.2 检验学基本知识1.3 临床检验常用仪器设备1.4 临床检验操作规范1.5 临床检验结果分析与解释2. 检验仪器与设备2.1 常用临床检验仪器及其原理2.2 临床检验设备的操作和维护3.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3.1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3.2 质量控制的操作方法3.3 质量控制数据的统计分析4. 微生物与病毒学4.1 微生物与病毒学基本知识4.2 常见病原微生物与病毒的检验方法4.3 微生物与病毒的培养与鉴定方法5. 免疫学与血清学5.1 免疫学基本理论5.2 免疫学实验技术5.3 血清学基本知识5.4 免疫学与血清学检验方法6. 临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6.1 临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6.2 常见临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6.3 临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检验结果解读7. 临床细胞与组织学7.1 临床细胞与组织学基本知识7.2 常见临床细胞与组织学检验方法7.3 临床细胞与组织学检验结果解读8. 免疫组化与病理学8.1 免疫组化与病理学基本知识8.2 免疫组化与病理学技术8.3 免疫组化与病理学结果解读9.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病学9.1 临床血液学基本知识9.2 常见临床血液学检验方法9.3 临床血液学检验结果解读9.4 血液病学的基本知识10. 临床尿液学与尿液病学10.1 临床尿液学基本知识10.2 常见临床尿液学检验方法10.3 临床尿液学检验结果解读10.4 尿液病学的基本知识11. 临床体液与体液病学11.1 临床体液学基本知识11.2 常见临床体液学检验方法11.3 临床体液学检验结果解读11.4 体液病学的基本知识12. 临床免疫与临床分子诊断12.1 临床免疫学基本知识12.2 临床分子诊断基本知识12.3 临床免疫学与临床分子诊断方法13. 临床化学与临床毒理学13.1 临床化学基本知识13.2 临床毒理学基本知识13.3 临床化学与临床毒理学检验方法三、考试要求1. 掌握各科目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
《临床检验基础技术》学位考试大纲(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业余专升本专业2018级起)第一篇血液检验一、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1.掌握血液标本类型;2.掌握毛细血管采血法、静脉采血法、真空采血法的注意事项、方法评价及其临床应用;3.掌握常用抗凝剂的种类、抗凝原理、常用剂量及其临床应用,熟悉其它血液添加剂的作用和主要用途;4.掌握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二、血液一般检验(一)血涂片制备和染色1.掌握血涂片制备技术及血细胞染色原理、影响染色因素及染色注意事项;2.掌握血涂片的染色方法、注意事项、方法评价和质量控制。
(二)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和使用1.掌握改良牛鲍(Neubauer)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和使用方法;2.熟悉改良牛鲍(Neubauer)血细胞计数板使用的质量控制。
(三)红细胞检验1.掌握血液一般检验的检查项目及其临床应用;2.掌握手工显微镜法红细胞计数的原理、方法、参考区间、方法评价、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3.掌握血红蛋白测定的基本原理、方法、参考区间、方法评价、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4.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测定原理及常用方法(微量法、血液分析仪法)及其质量控制,熟悉其临床意义;5.熟悉MCV、MCH、MCHC的概念及其临床应用;6.掌握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概念、参考区间及其临床应用;7.掌握网织红细胞的概念、类型、计数原理、方法和方法评价、质量控制及临床意义;8.掌握红细胞沉降率的概念、血沉的原理、方法、方法评价、质量控制、影响血沉因素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其测定方法;9.熟悉红细胞形态改变及其主要临床意义。
(四)白细胞检验1.掌握手工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原理、方法及方法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区间、质量(技术)考核或评价的方法及应用;2.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原理、方法及方法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区间;3.掌握粒细胞发育成熟动力学、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的临床意义;4.熟悉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核象变化的概念和意义;5.熟悉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增减的主要临床意义;6.掌握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方法、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7.掌握正常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常见异常白细胞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学》考试大纲《临床检验学》考试大纲一、血液一般检验及血细胞分析仪1、皮肤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常用部位及注意的问题。
2、血液抗凝概念、常用抗凝剂种类、抗凝原理及临床应用。
3、瑞氏染料的组成和瑞氏染色原理,。
4、血细胞计数池的构造,分几种方格,每种方格的体积。
5、技术性误差与固有误差的概念,引起技术性误差的原因。
6、Hb的肽链组成、种类及所占比列。
7、HICN的测定原理、RBC计数与Hb测定的参考值与临床意义。
8、电阻抗法细胞计数的原理,VCS技术。
9、HCT的概念、离心条件、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0、MCV、MCH、MCHC、RDW的概念、参考值及临床应用。
11、网红、点彩红的概念、染色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的比较。
12、ESR概念、影响血沉的因素、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13、WBC计数与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各种白细胞绝对值的计算。
1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核右移、毒性指数、杜勒氏小体的概念。
15、红细胞、白细胞常见的异常形态及临床意义。
16、MCV与RDW的不同组合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中有何意义17、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中对白细胞如何进行分类。
二、血栓与止血检验和血液流变学基础知识1、血管壁与血小板在正常止、凝血中有何主要作用;2、凝血因子及其主要理化特性和常用名称。
3、正常凝血的途径,阶段和过程。
4、参与内原性和外原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参加,凝血活酶复合物的组成5、纤溶系统的组成、作用机制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6、比较BT与CT的概念、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7、比较PT与APTT的测定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
8、CRT测定、FDP测定、DD-二聚体测定和Fg测定的临床意义。
9、DIC的概念、有那些过筛试验及DIC 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10、血液流变学的概念、血液与血浆的流体性质类型。
11、影响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
三、血型与输血1、血型、血型抗原、血型物质、交叉配血的概念。
2、ABO血型的遗传规律。
《临床检验学基础》考试大纲使用范围检验技术专业专科入学考试一、课程简介临床检验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过程中起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作用,也在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科学研究、人群保健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检验基础是将一般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与寄生虫检验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综合一起,便于具医学检验专业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水平学生更好备考,为参加医学检验专业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夯实临床检验的知识。
二、参考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医学检验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临床检验主编安艳2008年4月第2版免疫学检验技术主编鲜尽红2008年6月第2版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主编沈岳奋2008年1月第2版微生物检验技术主编郭积燕2008年4月第2版三、考试题型选择题100题(A1/2)100分,掌握内容占90% ,熟悉内容占10%。
四、考核要求临床一般检验(一)血液检查掌握1.血液标本采集和抗凝剂(第1章)(1)采血方法:静脉采血法;皮肤采血法(2)抗凝剂选择:乙二胺四乙酸;枸橼酸盐2.血液涂片制备和细胞染色(1)血液涂片制备:对一张好的血涂片的要求(2)血液细胞染色:瑞氏染色法3.红细胞计数: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第3章)4.血红蛋白测定: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第3章)5.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形态改变;临床意义(第3章)6.血细胞比容测定:定义;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第3章)7.红细胞平均指数:定义;参考值;临床意义(第3章)8.白细胞检查(第2章)(1)白细胞计数: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2)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熟悉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定义;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第3章)2.网织红细胞计数:定义;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第3章)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定义;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4.白细胞检查(第2章)(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2)白细胞形态检查: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5.血液分析仪检验原理(第4章)(1)血细胞计数原理:电阻抗计数原理、仪器组成、血细胞计数原理、红细胞及血小板有关参数检测原理;流式细胞术细胞计数原理、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2)白细胞分类原理:白细胞二分群及三分群原理(电阻抗法);白细胞五分类原理(VCS 法、SCC法、电阻抗与射频法、多角度激光法)(二)尿液检查(第9章)掌握1.尿液标本采集(1)标本容器准备:采集容器的要求(2)尿液标本采集与运送:尿液标本采集;标记;运送的标准化(3)尿液标本的种类:各种尿液标本的概念及特点;采集方法及适用范围2.尿液标本的保存与处理(1)尿液标本的保存:冷藏保存的作用;常用化学防腐剂及其作用和适用范围;尿液标本保存的质量控制(2)尿液标本的处理:尿液标本处理方法及结果3.尿液化学检查(1)尿液酸碱度测定:检测方法及评价;参考值;临床应用(2)尿液蛋白质检查:检测方法及评价;参考值;临床应用(3)尿液糖检查:检测方法及评价;参考值;临床应用(4)尿液酮体检查:检测方法及评价;参考值;临床应用4.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1)尿干化学分析仪:仪器组成;分析试带;仪器检测原理;检测参数;方法学评价(2)尿液试纸条检测各参数的检测原理、影响因素、临床意义5.尿液沉渣形态学检验(1)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2)管型:管型形成的条件;管型的种类及其临床意义(3)结晶:生理性结晶;病理性结晶熟悉1.尿液的生成和检验目的(1)尿液的生成(2)检验的目的2.尿液的理学检查(1)尿量:检测方法;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2)颜色和透明度: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3)气味(4)比重:检测方法;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5)尿渗量: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参考值;临床意义3.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原理;检测参数;临床应用4.尿液沉渣检验方法(1)尿沉渣直接涂片法: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2)尿沉渣定量计数法: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尿沉渣定量分析法;方法学评价;参考值(3)尿沉渣染色法(三)粪便检查(第10章)掌握1.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1)标本容器(2)标本采集:常规检查;寄生虫检查;化学法隐血试验;脂肪定量试验;粪胆原定量试验(3)标本检查后处理2.粪便标本理学检查(1)粪便量(2)外观:性状;颜色;寄生虫;结石;气味3.化学检查(1)酸碱度检查(2)隐血试验: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临床意义(3)脂肪检查: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参考值;临床意义4.显微镜检查(1)盐水涂片检查:细胞;食物残渣;结晶;微生物学检查(2)涂片染色检查熟悉常见腹泻病人的粪便显微镜病原生物检查检查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一)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第6章)掌握1.糖代谢简述(1)基础知识(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3)血糖浓度的调节2.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内容、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和临床意义(1)血糖测定(2)尿糖测定(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4)糖化蛋白测定熟悉1.高血糖症与糖尿病(1)高血糖症(2)糖尿病与糖尿病分型(3)糖尿病诊断标准(4)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二)诊断酶学(第8章)掌握1.血清酶(1)分类(2)酶活性与酶质量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2.血清酶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氨基转移酶及同工酶(2)碱性磷酸酶及同工酶(3)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及同工酶(4)淀粉酶及同工酶熟悉(1)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2)酸性磷酸酶及同工酶(3)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和其亚型(三)脂代谢及高脂血症的检查(第9章)掌握1.血浆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分类、结构、功能(1)胆固醇、甘油三酯(2)脂蛋白(3)载脂蛋白2.脂蛋白、脂质与载脂蛋白测定方法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胆固醇、甘油三酯测定(2)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3)脂蛋白(a)测定(4)载脂蛋白AⅠ、B测定熟悉1.血清脂蛋白电泳(四)血浆蛋白质检查(第9章)掌握1.主要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和临床意义(1)前白蛋白、白蛋白、α2--巨球蛋白、β2-微球蛋白、(2)血红素结合蛋白2.血浆蛋白质测定、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1)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测定(2)血清蛋白电泳及在相关疾病时血浆蛋白电脉图谱的主要变化特征熟悉1.转铁蛋白理化性质、功能和临床意义2.急性时相反应蛋白(1)概念、种类(2)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时相反应进程中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五)肝功能的检查(第11章)掌握1。
《临床检验技术》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检验技术课程类型:职业技术课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学时:总学时126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开课单位:临床检验技术课程组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临床检验技术》课程是原《临床检验基础》和《血液学检验》课程进行整合形成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专业核心能力——形态识别能力、临床对话能力提供支撑。
本门课程开设于第四学期,其先修课程临床疾病概要、临床实验诊断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临床医学基础、岗位认知基础,本课程为后续检验仪器分析综合技术课程提供理论、实践支撑,而且本课程掌握的知识技能直接对应学生临床检验岗位顶岗实习工作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和临床应用,学会进行质量控制,选择检验方法,培养学生形态检验能力、仪器操作能力、临床对话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形成认真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树立为临床服务的意识。
二、课程考核目的:了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检验项目的定义、原理、测定方法及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基本知识,标本采集、标本处理、标本检验职业技能的情况,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找出检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如何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有效的问题;同时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考试内容要点和考试要求课程整体成绩表实践项目考核成绩表四、主要参考资料:1、教材罗春丽主编《临床检验基础》(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陈方平主编《血液学检验》(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刘成玉主编《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第二版),人卫出版社,2005许文荣主编《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实验指导》(第二版),人卫出版社,2005 2、参考书吕世静主编《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应试指导》(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备注:建议考试形式:(开卷笔试、闭卷笔试、操作、上课提问)课程考试总成绩的构成:课程考试成绩占56%;平时成绩占20%(含上课出勤);实验成绩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