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1、 什么是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个体心理与行为。

答:心理学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1)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3)心理状态;个体心理包括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2个体心理(个性倾向性、心理特征)行为指有机体的反映系统,行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两者关系:(一)心理支配着行为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二)心理对行为的调节是很复杂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外部动作表现,而心理是潜伏在行为内部,支配行为的内部精神活动。

2、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以及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答: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1、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詹姆斯,代表人:杜威和安吉尔)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7、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赛尔)

3、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4如何理解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心理是脑的机能:一方面,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1)从特种发展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 .a、无生命物质、植物、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它们没有心理现象。b、大脑越发达,心理活动越复杂。无脊椎动物只有感觉,脊椎动物发展出了知觉,哺乳动物的灵长类开始具有思维的萌芽。人的心理活动最复杂。(2)从个体发展史看,心理的发展与脑的发育完整紧密相联.(3 )生理解剖学的实验证明,切除和破坏动物脑的一定部位,会引起动物某些心理活动的丧失以致严重破坏.(4)日常经验(睡眠、酒醉、药物麻醉、脑损伤等)证明,脑与心理活动有关. 左右

脑的分工,更证明了这一点。另一面,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1)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2)脱离客观现实便丧失人的正常心理。再次,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性:(1)个体由于教育、遗传、需要等面的个体差异,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打上了主观的烙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人类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3)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5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及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及规律

方式:“反射”、过程:兴奋和抑制、规律: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

6、 个体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5)发展的关键期。因素及作用:(1)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2)环境因素: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胎内环境的影响、母亲的年龄、母亲服药(反应停、防流产的激素会导致胎儿生殖系统疾病?????)辐射、环境污染、母体疾病(病毒性如水痘、风疹,细菌性、寄生性)、母亲情绪。(3)家庭因素:父母的教养态度对个体性格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4)学校教育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发展特别是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5)社会因素:一般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经济地位都会对个体心理发展特别是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7、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两个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本能欲望的满足情况,特别是性本能的满足情况。

埃里克森将个体是否形成合理的自我意识看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否在适当的年龄形成某种合理的自我意识成分,是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

8、 睡眠与梦。

睡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精神活动的主观体验。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在睡眠时,由于刺激少,精神系统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梦则是我们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

9、 注意的概念、特点、种类、外部表现、品质。

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外部表现:一是适应性动作出现。 二是无关动作停止。 三是呼吸运动变化。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10、注意的规律有哪些?如何利用这些规律组织教学?(理解)

无意注意规律:引起无意注意的剌激物有以下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剌激物的差异程度(3)剌激物的变化(4)剌激物新异性。有意注意规律:(1)对活动任务的认识(2)个体的意志努力(3)对活动的间接兴趣(4)对活动的精心组织。有意后注意规律:(1)对活动浓厚的兴趣(2)对活动的自动化。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A、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B、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C、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A提高活动的目的性B、激发学习动机C、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11、什么是感觉与知觉?它们有什么区别?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事

物的整体属性。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认知活动,而知觉则是高于感觉的一种认知活动。

12、感觉有哪些现象?知觉的特征有哪些?(理解)

感觉规律:(1)感觉的适应(2)感觉的对比性(3)感觉的相互作用(4)联感。特征: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 知觉的恒常性

13、什么是观察力?如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和有关事物的鲜明、具体的印象,经过思维加工、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培养:(一)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技巧。(三)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其观察质量。 (四)重视言语的指导作用

14、记忆的概念、分类。记忆信息加工系统(三大系统)是什么?每一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概念:记忆以感知为基础,并且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信息加工三大系统:1、 感觉记忆--特点—信息的保存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暂,保持量大,感觉记忆痕迹很容易衰退。2、 短时记忆—特点—a、比感觉记忆的信息储存量有限 b、信息保存的时间很短 c、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通过复述来保持信息的,并通过复述的作用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3、长时记忆—特点—信息储存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容量似乎是无限的,它的信息一有组织的状态被储存起来。

15、识记、保持和遗忘。

识记是记忆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和存储已获得的知识与经验饿过程。遗忘是只识记过的内容不能牢固保存,无法再认或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重现。

16、记忆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的学习?什么是记忆术?列举几种有效的记忆术

记忆的规律:(1)遗忘的进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2)遗忘的机制;先后学习的材料相互抑制引起遗忘以及记忆材料长期没有提取运用,痕迹消退引起。(3)影响遗忘的因素。记忆材料的性质、长短、个体心理状态、学习的程度。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刚好完成背诵的150%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运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1)及时复习;(2)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3)选择适当的识记方法;(4)反复阅读和偿试回忆相结合;(5)选择适当的复习方式,集中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记忆术是一门增加记忆效率和延长记忆时间的技术。属于记忆软件,发挥的效能取决于记忆素质(硬件)。方法:【链接法】【对应法】【位置法】【定桩法】

18、思维的概念、特点及种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高级认识过程。思维的特点主要有:概括性、间接性。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9、 想象的概念、分类和过程。

所谓想象,就是指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分类:第一, 无意想象。第二, 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过程: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

20、 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3. 功能固着4.原型启发5.动机强度6.情绪 7个性差异21情绪的概念、功能、状态。

情绪:是以个体的需要和愿望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功能: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调节功能;4、信号功能;5、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21、谈谈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绪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情感这个概念只用于人类。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22、情绪的外部表现。

1.面部表情

2.姿态表情

3.语调表情

23、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过程的两个阶段(含动机冲突)、意志品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过程。

意志的特征:1、明确的预定目标2、以随意动作为基础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分为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24、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意志品质如何,并想想该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品质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实践锻炼养成的。具体说来,培养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增强做事的目的性。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给自己定任务、定时间、定标准,并下定决心去完成它。

②自找苦吃,磨炼自己。“自苦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有时就需要我们为自己设置困难条件。比如你离家30里路,有时就可以步行回家。每战胜一次困难,你的意志力就会增长一分。

③坚持体育锻炼,尤其是长跑。你可以由短而长,由几百米到数千米,如能长期坚持下去,你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④加强自我激励。比如可以搜集些有关坚强意志的座右铭;可以选些比自

己强的同学做样板,时时向他们看齐;可以坚持写日记,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以便及时发现缺点并及时克服等。 ⑤找一位知己人,或家长,或老师,或同学,做自己的监督人,及时提醒自己,消除懒散情绪。

25、需要概念、种类。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种类:1、生物性需要包括进食需要;饮水需要;睡眠和觉醒的需要;性需要。2、社会性需要包括成就需要;交往需要;权力需要。

26、简述并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认识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七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们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进一步的说,任何一种特定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它在需求层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马斯洛的理论认为,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逐步的、有因果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一套不断变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这种等级关系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样的中层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顺序因人而异。不过马斯洛也明确指出,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阐明人们究竟会重视那些目标,也说明了那些类型的行为将影响各种需求的满足,但是对为什么会产生需求涉及得很少。这些理论也指出,大多数人都存在着较高层次的需求,而且只要环境不妨碍这些较高层次的出现,这些需求就能激励大多数人。

27、动机的定义,动机的唤醒理论。

定义:动机是一种条件,通常是一种内部条件,它启动、激活或维

持一个有机体的目标导向行为。

动机的唤醒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它提出了三个原理: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2,简化原理;3,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28、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成功与失败原因的看法与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29、能力的概念以及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一般认为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关系:区别:1.范畴不同2.生理机制不同3、概括化的内容与结果不同4、迁移范围不同5、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同。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2、能力本身也要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

30、能力的分类。早期能力理论(了解)。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能力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早期能力理论有二因素论;群因素论;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就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智力理论强调数理一逻辑智力和语言智力,而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化的。加德纳还指出,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的智力水平是不同步的,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结构将各种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从事工作。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得业余爱好。这对于我们承认人的各种智力并发现和培养人的各种智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1、 能力的差异与测量(量表,比率智商,离差智商)。影响

能力的因素。(理解)

比率智商(IQ)=MA/CA*100 离差智商(IQ)=100+15(x-m)/s x:智力测试m:人均智力s:差

因素:遗传因素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环境因素的作用也是存在的。社会实践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家庭环境对能力的影响,学校对教育能力的影响。

32、 什么是人格?有什么主要的特征?影响人格的因素。

(理解)主要的人格测验。

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特征。影响人格的因素有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人格测试主要有自陈量表法,投射测验法。常用的投身测验有罗夏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33、什么是气质?各种气质的典型特征有哪些?如何针对不同

气质类型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什么是性格?它由几个部分组成?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与区别。

气质是人格的一部分。它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典型特征:1、胆汁质2、多血质3、黏液质4、抑郁质

34、健全人格的特征。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理解)。

特征:有正确的自我观念;心里内部的和谐发展;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社会适应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怎么样培养:1.加强认知教育,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提高学

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促进学生自我肯定。3.积极组织交往活动,扩宽学生心理空间。4.增强学生人格建构意识,引导学生自我完善。5.重视对人格缺陷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6.正面的榜样示范与反面的警戒相结合。

7.提防人格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在服务中学习。

8.提供生活技能训练.

35、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从众和服从、群体极化和去个性化、合作与竞争

36、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心里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们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协调,心境良好;意志健全;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人格完整;心理活动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1、 什么是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个体心理与行为。

答:心理学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1)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3)心理状态;个体心理包括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2个体心理(个性倾向性、心理特征)行为指有机体的反映系统,行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两者关系:(一)心理支配着行为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二)心理对行为的调节是很复杂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外部动作表现,而心理是潜伏在行为内部,支配行为的内部精神活动。

2、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以及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答: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1、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詹姆斯,代表人:杜威和安吉尔)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

杰斯)7、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赛尔)

3、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4如何理解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心理是脑的机能:一方面,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1)从特种发展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 .a、无生命物质、植物、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它们没有心理现象。b、大脑越发达,心理活动越复杂。无脊椎动物只有感觉,脊椎动物发展出了知觉,哺乳动物的灵长类开始具有思维的萌芽。人的心理活动最复杂。(2)从个体发展史看,心理的发展与脑的发育完整紧密相联.(3 )生理解剖学的实验证明,切除和破坏动物脑的一定部位,会引起动物某些心理活动的丧失以致严重破坏.(4)日常经验(睡眠、酒醉、药物麻醉、脑损伤等)证明,脑与心理活动有关. 左右脑的分工,更证明了这一点。另一面,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1)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2)脱离客观现实便丧失人的正常心理。再次,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性:(1)个体由于教育、遗传、需要等面的个体差异,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打上了主观的烙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人类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3)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5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及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及规律

方式:“反射”、过程:兴奋和抑制、规律: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

6、 个体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5)发展的关键期。因素及作用:(1)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2)环境因素: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胎内环境的影响、母亲的年龄、母亲服药(反应停、防流

产的激素会导致胎儿生殖系统疾病?????)辐射、环境污染、母体疾病(病毒性如水痘、风疹,细菌性、寄生性)、母亲情绪。(3)家庭因素:父母的教养态度对个体性格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4)学校教育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发展特别是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5)社会因素:一般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经济地位都会对个体心理发展特别是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7、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两个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本能欲望的满足情况,特别是性本能的满足情况。

埃里克森将个体是否形成合理的自我意识看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否在适当的年龄形成某种合理的自我意识成分,是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

8、 睡眠与梦。

睡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精神活动的主观体验。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在睡眠时,由于刺激少,精神系统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梦则是我们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

9、 注意的概念、特点、种类、外部表现、品质。

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外部表现:一是适应性动作出现。 二是无关动作停止。 三是呼吸运动变化。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10、注意的规律有哪些?如何利用这些规律组织教学?(理解)

无意注意规律:引起无意注意的剌激物有以下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剌激物的差异程度(3)剌激物的变化(4)剌激物新异

性。有意注意规律:(1)对活动任务的认识(2)个体的意志努力(3)对活动的间接兴趣(4)对活动的精心组织。有意后注意规律:(1)对活动浓厚的兴趣(2)对活动的自动化。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A、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B、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C、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A提高活动的目的性B、激发学习动机C、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11、什么是感觉与知觉?它们有什么区别?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认知活动,而知觉则是高于感觉的一种认知活动。

12、感觉有哪些现象?知觉的特征有哪些?(理解)

感觉规律:(1)感觉的适应(2)感觉的对比性(3)感觉的相互作用(4)联感。特征: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 知觉的恒常性

13、什么是观察力?如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和有关事物的鲜明、具体的印象,经过思维加工、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培养:(一)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技巧。(三)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其观察质量。 (四)重视言语的指导作用

14、记忆的概念、分类。记忆信息加工系统(三大系统)是什么?每一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概念:记忆以感知为基础,并且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

梁。信息加工三大系统:1、 感觉记忆--特点—信息的保存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暂,保持量大,感觉记忆痕迹很容易衰退。2、 短时记忆—特点—a、比感觉记忆的信息储存量有限 b、信息保存的时间很短 c、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通过复述来保持信息的,并通过复述的作用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3、长时记忆—特点—信息储存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容量似乎是无限的,它的信息一有组织的状态被储存起来。

15、识记、保持和遗忘。

识记是记忆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和存储已获得的知识与经验饿过程。遗忘是只识记过的内容不能牢固保存,无法再认或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重现。

16、记忆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的学习?什么是记忆术?列举几种有效的记忆术

记忆的规律:(1)遗忘的进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2)遗忘的机制;先后学习的材料相互抑制引起遗忘以及记忆材料长期没有提取运用,痕迹消退引起。(3)影响遗忘的因素。记忆材料的性质、长短、个体心理状态、学习的程度。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刚好完成背诵的150%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运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1)及时复习;(2)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3)选择适当的识记方法;(4)反复阅读和偿试回忆相结合;(5)选择适当的复习方式,集中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记忆术是一门增加记忆效率和延长记忆时间的技术。属于记忆软件,发挥的效能取决于记忆素质(硬件)。方法:【链接法】【对应法】【位置法】【定桩法】

18、思维的概念、特点及种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高级认识过程。思维的特点主要有:概括性、间接性。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

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9、 想象的概念、分类和过程。

所谓想象,就是指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分类:第一, 无意想象。第二, 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过程: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

20、 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3. 功能固着4.原型启发5.动机强度6.情绪 7个性差异21情绪的概念、功能、状态。

情绪:是以个体的需要和愿望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功能: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调节功能;4、信号功能;5、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21、谈谈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绪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情感这个概念只用于人类。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22、情绪的外部表现。

1.面部表情

2.姿态表情

3.语调表情

23、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过程的两个阶段(含动机冲突)、意志品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过程。

意志的特征:1、明确的预定目标2、以随意动作为基础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分为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24、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意志品质如何,并想想该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品质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实践锻炼养成的。具体说来,培养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增强做事的目的性。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给自己定任务、定时间、定标准,并下定决心去完成它。

②自找苦吃,磨炼自己。“自苦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有时就需要我们为自己设置困难条件。比如你离家30里路,有时就可以步行回家。每战胜一次困难,你的意志力就会增长一分。

③坚持体育锻炼,尤其是长跑。你可以由短而长,由几百米到数千米,如能长期坚持下去,你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④加强自我激励。比如可以搜集些有关坚强意志的座右铭;可以选些比自己强的同学做样板,时时向他们看齐;可以坚持写日记,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以便及时发现缺点并及时克服等。 ⑤找一位知己人,或家长,或老师,或同学,做自己的监督人,及时提醒自己,消除懒散情绪。

25、需要概念、种类。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种类:1、生物性需要包括进食需要;饮水需要;睡眠和觉醒的需要;性需要。2、社会性需要包括成就需要;交往需要;权力需要。

26、简述并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认识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七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们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进一步的说,任何一种特定需求的强烈程度

取决于它在需求层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马斯洛的理论认为,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逐步的、有因果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一套不断变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这种等级关系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样的中层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顺序因人而异。不过马斯洛也明确指出,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阐明人们究竟会重视那些目标,也说明了那些类型的行为将影响各种需求的满足,但是对为什么会产生需求涉及得很少。这些理论也指出,大多数人都存在着较高层次的需求,而且只要环境不妨碍这些较高层次的出现,这些需求就能激励大多数人。

27、动机的定义,动机的唤醒理论。

定义:动机是一种条件,通常是一种内部条件,它启动、激活或维持一个有机体的目标导向行为。

动机的唤醒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它提出了三个原理: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2,简化原理;3,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28、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成功与失败原因的看法与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29、能力的概念以及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一般认为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关系:区别:1.范畴不同2.生理机制不同3、概括化的内容与结果不同4、迁移范围不同5、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同。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2、能力本身也要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

30、能力的分类。早期能力理论(了解)。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能力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早期能力理论有二因素论;群因素论;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就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智力理论强调数理一逻辑智力和语言智力,而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化的。加德纳还指出,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的智力水平是不同步的,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结构将各种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事工作。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得业余爱好。这对于我们承认人的各种智力并发现和培养人的各种智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2、 能力的差异与测量(量表,比率智商,离差智商)。影响

能力的因素。(理解)

比率智商(IQ)=MA/CA*100 离差智商(IQ)=100+15(x-m)/s x:智力测试m:人均智力s:差

因素:遗传因素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环境因素的作用也是存在的。社会实践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家庭环境对能力的影响,学校对教育能力的影响。

32、 什么是人格?有什么主要的特征?影响人格的因素。

(理解)主要的人格测验。

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特征。影响人格的因素有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

物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人格测试主要有自陈量表法,投射测验法。常用的投身测验有罗夏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33、什么是气质?各种气质的典型特征有哪些?如何针对不同

气质类型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什么是性格?它由几个部分组成?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与区别。

气质是人格的一部分。它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典型特征:1、胆汁质2、多血质3、黏液质4、抑郁质

34、健全人格的特征。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理解)。

特征:有正确的自我观念;心里内部的和谐发展;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社会适应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怎么样培养:1.加强认知教育,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促进学生自我肯定。3.积极组织交往活动,扩宽学生心理空间。4.增强学生人格建构意识,引导学生自我完善。5.重视对人格缺陷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6.正面的榜样示范与反面的警戒相结合。

7.提防人格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在服务中学习。

8.提供生活技能训练.

35、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从众和服从、群体极化和去个性化、合作与竞争

36、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心里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们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协调,心境良好;意志健全;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人格完整;心理活动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设计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汇总

设计心理学题库 1. 菲利德伦德尔在《论艺术和鉴赏》一书中说: “艺术是关于(心灵)的,所以任何一项科学性的艺术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范畴。” 2.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3. 设计心理学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4. (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正在进入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发展的时代。 5. 设计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它在(方法)论上是更加宽容的,但是必须有严谨 的科学态度。 6. 心理学不是对人类常识的描述,因为常识不是与人类(行为)相互一致的知识。 7. 设计心理学的艺术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上。 8. 设计心理学的人文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9. 布卢诺斯奇在《人类的升华》中写道:“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他之所以独特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同样都是他的(精神)的可塑性表现” 10. 对麦克尔?怀特而言,(科学)就是探索、它提出问题,它是想象力的发挥,它是分析。 11. (达芬奇)被誉为第一位集合了科学与艺术大成的人物。 12. 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表现活动、概念活动和情感活动是一起进行的。 13. 艺术家普遍认为视觉事物是绝不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 14. 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再现艺术,描述和解释也只是将(经验)的大体轮 廓呈现出来。 15. 科学的创造:直观、表象--- 抽象概念--- (理论) 16. 艺术的创造:直观、表象--- 意象形态--- (形象) 17. 阿恩海姆认为,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 18.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19.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功能。 20.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艺术史)角度研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1. 设计是围绕着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 22. 德拉克山认为心理学学科的特别之处就是研究(心理),必定是自我反省式的。 23. 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因为它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24. 在审美研究中,人们看画展的行走方式、停留时间和观看引起的身体姿势变化,都可以作为(行为)的变量,其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25. 心理学不仅是行为的科学,对人类意识体验的研究,也为了了解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知识。 26. 阿恩海姆不仅仅是纯粹使用实验科学方法,或行为的研究,而是大量采用(意识)体验的研究。 27. 心理活动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是一个内部过程,无法通过任何技术手段直接观察和测量。 28. “人生是一场梦”这个课题,无法用科学心理学方法论证其真伪,只有通过(艺术)的表现方法来实现。 29. 阿恩海姆说:“不管承不承认,实际上他们(艺术家)至终都在运用心理学,不是家传的,便是其他人留传下来的”。 30. (哲学)是心理学的前身,古希腊人很早就有系统的对心理学的一些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 31. 心理学的真正起源源于正式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问题。 32. (现代)心理学强调理论应该有研究证据的支持,这是心理学不同于哲学或普通感觉的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认知和认知心理学? 认知:认知是对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也可以叫做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 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狭义:指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外原因是什么? 部原因: 行为主义的失败。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外部原因: (1)“三论”的影响(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2)计算机科学的影响 (3)社会的需要,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 (4)社会的实践教育和对智力的开发需要 3、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二)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部机制或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迅速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是心理学研究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包含如下: (1)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 (2)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部心理机制 (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1)减法反应时实验 减数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2)相加因素法实验(3)“开窗”实验(4)出声思考(5)计算机模拟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内容(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 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 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 ()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 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 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 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背景下,对人的活动中的某些条件、活动程序加以控制或改变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因素有哪些? 答: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过程有哪些? 答: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二)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三)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3.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7.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制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9.认知风格: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图示: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简述: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 少年期(11、12 -13、14岁),又称学龄中期;青年初期(13、14 -17、18岁),成年期;老年期。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答: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敢对自卑感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首要的心理功能是() A情感 B.认识 C.意志D.情绪 2.通过口头信息传递途径了解消费心理的办法是() A观察法 B.交流法C.问卷法D.访谈法 3.在市场上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营销活动B促销手段C消费心理D货币收入 4.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出现的心理学分支有(多选)() A青年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消费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 5.人类消费行为的复杂性是基于() A需要的复杂多样性 B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C消费品的复杂多样性 D生存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指 A.感觉 B.知觉 C.错觉 D.直觉 7.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记忆效果的因素是 A.目的性 B.理解性 C.活动性 D.系列位置 8.指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保持注意 D.加强注意 9.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A.感觉 B.思维 C.记忆 D.知觉 10.两种事物在性质、大小及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点所表达的联想形式 A.类似联想 B.因果联想 C.色彩联想 D.对比联想 11.下列哪一类属于粘液质()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12.下列哪一个不是性格的特征() A、态度 B、情绪 C、意志 D、活泼 13.哪一个能力的强弱会影响消费者对消费刺激变化的反应程度() A、分析评价能力 B、感知能力 C、记忆力和想象力 D、选择决策能力 14.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 A、发展性 B、弹性 C、不可诱导性 D、不可变性 15.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动机()(多选) A、生理性购买动机 B、求美心理动机 C、心理性购买动机 D、从众心理动机 16.商标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区别其他商标 B考虑风俗习惯C远离名牌产品 D易识易读易记 17.品牌命名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易读易记原则 B与标志分离原则 C暗示产品属性原则 D受法律保护原则18.商品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按照消费习惯设计商品包装 B按照消费水平设计商品包装 C按照消费者性别年龄设计商品包装 D按照纯粹按照消费者喜好设计产品包装 19.(多选)商标的心理功能() A识别的功能 B保护功能 C提示和强化功能 D暗示功能 20.(多选)影响新产品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

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注意 3 、思维 4 、情绪情感 5 、气质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野生儿的研究表明,()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A 环境 B 社会实践 C 遗传因素 D 个性 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 A 概括性 B间接性 C 深刻性 D 独立性 3 、对刺激尽可能多地做出反应指的是发散思维的()。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4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5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 明度 6 、望梅止渴属于()。 A 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7 、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 理智感 B 美感 C 道德感 8 、司马光砸缸救人属于()。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理智感 9 、神经特性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黏液质 D 抑郁质 10 “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三、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3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 1 、论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 分)。 2 、试述《心理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15 分)。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 2 科目:心理学适用年级: 2003 级本科考试时间: 2005 年 7 月试卷类型: B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个性 3 、记忆 4 、情绪情感 5 、性格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听到尖锐的声音会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 后效 B 适应 C联觉 D 对比 2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明度 3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状态。 A 焦虑 B 激情 C 紧张 D 心境 4 、触景生情属于()。 A 无意回忆 B 有意回忆 C 再认 D 追忆 5 、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这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 A 流畅性 B变通性 C 独特性

考“社会心理学”填空题及参考答案(1)

考“社会心理学”填空题及参考答案(1)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和()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社会心理学与()一起构成心理学两大基础与支柱。分别从()与()来阐明人的心理所依据的基础与基本原理。 3、在年龄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上,()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 5、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调查方法有()和()两种。 6、现代心理学始建于()年,以德国教授()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为重要里程碑。 7、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环境有两大类是()和()。 8、()是个体产生一切社会心理现象的前提。 9、个体社会化还有()和重建的问题。 10、自我及自我意识总是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在一个人的()与()上。 11、自我表现依赖于某种参照点的实验研究是由名叫()的人在()年做的。 12、自我表现往往依赖于某种参照点,在对人关系中,则对方的()与()常常成为你的自我表现的参照点。 13、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开始,个体确立起自我意识。 14、按照动机与活动本身的关系,可把动机分为()与()动机。 15、在需要和需求两个概念中,()是主观的。 16、()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 17、对侵犯行为重要的是学会()和(),发挥自我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 18、知觉的()和()是知觉的两大重要特征。 19、社会认知指对他人表情、()、人与人关心及对()原因的认识。 20、一致性信息、()信息、()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21、1958 年()在《人际关系的心理学》一书中从朴素心理学角度提出归因理论。 22、()和()是影响社会认知的客观因素。 23、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24、态度的一般特征,包括态度的()、态度的()和态度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5、态度的内在特征,包括()和()。 26、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态度形成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依从、()和内化。 27、()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28、霍夫兰德提出态度的学习论中,态度学习的主要机制有:()、强化、()。 29、人际冲突的两种主要形式为()和()。 30、在测量人际关系方面,除了社会测量法,前苏联的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和()。

心理学习题答案

《心理学概述》考点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B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D )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有研究者通过分析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 A )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 A ) A.人本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5.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语言活动中枢在(C) A.杏仁核 B.边缘系统 C.大脑左半球 D.大脑右半球 6.下列不属于右脑优势的是( A ) A.计算 B.想象 C.音乐 D.情感 7.普通心理学是研究( C )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个性心理及其规律 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学基本原理 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8.清代名医( B )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 A.王充 B.王清任 C.李时珍 D.陈大齐 9.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索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10.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C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11.嗅觉中枢位于皮层的( A ) A.感觉区 B.运动区 C.语言区 D.联合区 12.“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 B )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13.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学者是(B ) A.谢切诺夫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14.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 )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15.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B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6.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C ) A.能力 B.性格 C.动机 D.气质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格拉斯曼定律 D. 韦伯-费希纳定律 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 实验法 D.访谈法 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斯金纳 D. 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心理学》试题库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入学考试 (专科起点升本科)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份,共60小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小题)。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双盲控制:在有些心理学研究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就是双盲控制,它有利于排除实验者的期望或偏好作用。 3.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2分),它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问题解决(2分)。 4.创造性:创造性也称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分),其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1分)。

5.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6.感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道德感:道德感是一种人类所独有的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8.恐惧:恐惧是一种基本情绪,是在准备不足、而又不能处理和应付危险可怕事件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9.流体智力: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2分),它主要表现在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2分)。 10.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及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关键期是儿童发展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展适当的教育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1.技能:由一系列动作所组成。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经过练习获得的。 12.自陈量表法:自陈量表法又称自陈问卷,是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2分)。自陈量表法是对拟测量的人格特征编制许多测验试题,让被试回答,从其答案来衡鉴这项特征(2分)。 1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14.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15.智商:智商又称IQ,即智力商数,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16.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 17.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有好坏之分,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18.气质: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气质无好坏之分,具有较多的先天性。 19.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效果与材料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的一种现象(2分),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更容易回忆(2分)。 20.反射:反射是指有机体的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无论是简单还是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科学。 2、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实验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是指在条件控制下,对被试的社会心理现象有目的的观察。 4、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5、从众: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6、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7、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8、社会态度: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9、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 10、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11、群体:群体作为社会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在大部分群体中,成员之间存在面对面的直接的彼此相互影响。 12、顺从:是指接受他人请求,采取与他人请求相一致的行为的心理倾向。 13、服从: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C )11、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功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 C)12、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生理心理学 B、行为遗传学 C、进化心理学 D、认知神经科学 ( B )16、詹姆斯是学派的代表人物。 A. 结构主义 B. 功能主义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 D )26、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A、韦特海默 B、华生 C、斯金纳 D、詹姆斯 ( C)27、认知心理学源于对心理学的反对: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构造主义 ( D)28、受调查者在应答时倾向于表现自己积极一面的程度称之为: A、观察者偏差 B、拟人化偏差 C、默许偏差 D、社会赞许性 ( B)29、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如果要全面深入探讨某一种非人为引起的现象,最合适的方法为: A、观察法 B、个案法 C、相关法 D、调查法 ( C)30、有研究者发现,冰淇林销量和犯罪率相关显著,这种相关实质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虚假相关 D、无相关 ( A)31、下列哪种学派反对内省法,主张客观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C)3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创立者: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 C)33、和机能主义相比,结构主义更关心意识经验的:。 A.方式 B. 原因 C. 内容 D. 具体场所 (B)34、心理学的实验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

2016年心理学题库与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15.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亚里士多德

心理学模拟试题(题库)

模拟试题 第一章绪论 1、以下哪一项能正确描述心理学的性质。( D) A心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B心理学是一门社会性科学 C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D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科学 2、实验室要控制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是(A )。 A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B自变量、实验变量、控制变量 C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 D反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冯特 B华生 C考夫卡 D弗洛伊德 4、精神分析理论是( B)提出的. A.斯金纳 B.弗洛伊德 C.马赛尼 D.罗杰斯 5、罗杰斯是(C )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认知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 人本主义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6、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B ) A.机能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二章感知觉 1、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 )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D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3、“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 C ) 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 D组织性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嗅觉的(A)特性。 A适应 B敏锐 C钝化 D分辨 5.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征,叫做知觉的(C)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6.人在知觉事物时,即使当部分刺激物在客观上存在缺陷或者不完整时,人也能依据知识经验全面地知觉它,在主观上弥补刺激物客观上的缺陷,这叫做知觉的(C)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7.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发生反应,而只是选择其中少数刺激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其他刺激作为知觉的背景,人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A)。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8.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做知觉的(D)。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身材偏胖的人穿深色衣服会看起来苗条些,这说的是(A)现象。

心理学习题与答案1

心理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个体心理与行为。 答:心理学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1)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3)心理状态;个体心理包括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2个体心理(个性倾向性、心理特征)。行为指有机体的反映系统,行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两者关系:(一)心理支配着行为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二)心理对行为的调节是很复杂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外部动作表现,而心理是潜伏在行为内部,支配行为的内部精神活动。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以及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答: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1、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 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詹姆斯,代表人:杜威和安吉尔)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7、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赛尔) 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P20: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除了以上基本方法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有产品分析法,个案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 4如何理解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心理是脑的机能:一方面,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1)从特种发展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 .a、无生命物质、植物、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它们没有心理现象。b、大脑越发达,心理活动越复杂。无脊椎动物只有感觉,脊椎动物发展出了知觉,哺乳动物的灵长类开始具有思维的萌芽。人的心理活动最复杂。(2)从个体发展史看,心理的发展与脑的发育完整紧密相联.(3 )生理解剖学的实验证明,切除和破坏动物脑的一定部位,会引起动物某些心理活动的丧失以致严重破坏.(4)日常经验(睡眠、酒醉、药物麻醉、脑损伤等)证明,脑与心理活动有关. 左右脑的分工,更证明了这一点。另一面,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1)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2)脱离客观现实便丧失人的正常心理。再次,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性:(1)个体由于教育、遗传、需要等面的个体差异,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打上了主观的烙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人类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3)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5、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及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及规律 方式:“反射”、过程:兴奋和抑制、规律: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 6、个体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5)发展的关键期。因素及作用:(1)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2)环境因素: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胎内环境的影响、母亲的年龄、母亲服药(反应停、防流产的激素会导致胎儿生殖系统疾病??)辐射、环境污染、母体疾病(病毒性如水痘、风疹,细菌性、寄生性)、母亲情绪。(3)家庭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