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5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各科目满分是多少参考一下一下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相关内容的介绍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精心整理出来的,有志于考取人大的同学看过来,这些都是对于人大的学费,跨考考研难度的分析比较。
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摘抄笔记哦~~一、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考试科目介绍2015年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学费总额为7万元,学制为2年。
科目一: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科目二:英语二(满分100分)科目三: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满分150分,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科目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二、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人数31人,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人大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人大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人大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人大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新闻与传播理论与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观和人文社科基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具备较强的新闻与传播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能适应国家和地方决策、企事业单位发展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新闻与传播的基本理论、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人文基础,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传媒产业形态和运行机制,了解当代国内外新闻与传播领域的最新发展;3.具备新闻传播领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掌握研究方法和技术,具备新闻与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的深造能力;4.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在新闻媒体、传媒企业、研究机构等单位从事新闻与传播的管理和创新工作。
三、培养内容1.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新闻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传播观的学习;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传媒经济学、媒介技术与应用、媒体与社会变革、媒介伦理与法律等专业核心内容的学习;3.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媒介管理、新闻采编、新闻写作、传播策划、新媒体运营等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4.实践环节:包括实践教学、社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5.科研训练:包括科研课程、科研项目参与等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质。
四、培养方法本专业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讨论类教学等,以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质量保证为了保证培养质量,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定期组织专业课程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各科目都包含什么参考一下一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相关内容的介绍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精心整理出来的,有志于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的同学看过来,这些都是对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费,跨考考研难度的分析比较。
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摘抄笔记哦~~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考试科目介绍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学费总额为7万元,学制为2年。
科目一: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科目二:英语二(满分100分)科目三: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满分150分,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科目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人数31人,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人民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国人民大学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中国人民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
新闻传播学硕培养方案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兼备国际视野和本土化特色的高级新闻传播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深入理解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
方法和技能进行新闻传播工作;
2. 具备较强的新闻采编、撰写和编辑能力,能够灵活应对新闻
传播工作的各种情境;
3. 具备较强的新闻传播策划和管理能力,能够有序地组织和管
理新闻传播工作;
4. 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交往能力,能够在跨文化环境
下进行有效的新闻传播工作。
二、培养要求:
1. 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程、新闻
采写与编辑、新闻传播策划与管理、跨文化交际等。
其中,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程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媒介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
2. 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包括新闻采编实践、新闻
传播策划与管理实践、跨文化交际实践等。
3.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毕业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和方法,探究新闻传播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毕业要求:
1.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 具备较强的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新闻传播相
关工作;
3. 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交往能力,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新闻传播工作。
四、培养时间和方式:
1. 培养时间为3年;
2. 采取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3. 推行双导师制,既有学术导师,又有实践导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报录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备注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报录比专业学位教学地点录取人数报名总人数联考推免合计金融北京547363470苏州4427878应用统计北京8431839税务北京17926834国际商务(经济)北京116281442国际商务(商学)北京9624630保险(财金)北京228513保险精算(统计)北京16336资产评估北京9120121法律(非法学)北京116415722179法律(法学)苏州190293362社会工作苏州213791291汉语国际教育苏州28761667新闻与传播北京2553131文物与博物馆北京3015520工程(软件工程)北京48151025农业推广(农村区域)北京57231033工商管理北京1079376376公共管理北京9267426100苏州944040公共管理(教育)北京102525会计北京62650656苏州21327835图书情报北京9911920艺术(音乐)北京20艺术(美术)北京2810414艺术(艺术设计)北京31437合计694512812331514注:1、报名数据以上报教育部的准考数据库为准,录取数据以上报教育部的录取数据库为准;2、联考、推免数据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人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参考书目院系名称代码专业名称方向初试考试复试考试初试专业课科目初试考试科目备注初试参考书复试专业课内容复试参考书目133—新闻学院新闻学01-无02-国际新闻传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0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2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03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04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5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或《传播学纲要》陈力丹、闫伊默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1方向新闻学综合笔试02方向国际新闻传播综合笔试初试复习书目中的专业课内容。
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2013年招生目录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备注050301-新闻学01-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和评论;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05030 1-新闻学02-国际新闻传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国际新闻传播综合笔试,外语国际新闻传播方向从推免生中选拔,不招收统考生。
050302-传播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传播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和评论;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0503Z1-传媒经济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传媒经济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和评论;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0503Z2-广播电视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广播电视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和评论;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055200-新闻与传播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2014年招生目录(133-新闻学院)注:本部分内容如与教育部文件不一致,则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备注050301-新闻学01-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新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新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是在新时代媒体环境下,针对高素质新闻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制定的。
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扎实专业功底、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闻专业人才。
以下是具体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政治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身于我国新闻事业。
2.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理论、实务操作、新媒体技术等专业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实际操作能力。
4.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政治理论、英语、高等新闻传播理论等。
2.专业课: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等。
3.实践课:新闻实务操作、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三、培养环节1.理论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参加新闻采访、编辑、评论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4.国际交流: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知名高校交流学习,拓宽国际视野。
四、毕业要求1.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
2.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际价值。
3.达到国家规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相关要求。
五、就业方向1.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单位。
2.新媒体公司、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行业。
3.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
4.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新闻传播教学和研究工作。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 0503名称新闻传播学
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 36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 3 门共 7 学分专业(或专业基础)学位课必修 5 门共 10 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 7 门共 14 学分
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共 2 学分
论文选题(开题报告) 共 1 学分
学术活动共 1 学分
发表论文共 1 学分
五、实践环节(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
工作量、考核方式)
六、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
次数、内容、考核方式)。
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方法;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知识与技能;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业务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为2-4年。
三、课程设置、学分及考核方式(一)课程设置攻读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以下课程的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 34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理论学分+实践学分)学时开课单位考核方式必修课公共课11055200001外语Foreign Language 1 354外国语学院考试110552000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Socialism 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1 2 36 马克思主义学院考试专业课11055200003新闻传播核心问题研究Selected Topicsin Journalism andCommunication1 3+0 54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055200004传播学研究方法CommunicationResearch Methods2 0.5+1.536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055200005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Media Ethics &Law3 2+0 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055200006书报刊阅评Media TextAnalysis1 0.5+1.536新闻传媒学院考查专业通选课11055200007马克思主义新闻观Marxistjournalism1 1+1 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05 52 00 00 8 文学素养与审美素质Literaryliteracy&Aestheticquality2 0.5+1.536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05 52 00 00 9 西方新闻传播理论WesternCommunicationTheory2 0.5+1.536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 0552 00 01 0新闻摄影JournalismPhotography3 0.5+1.536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05 52 00 01 1 现代传媒技术Digital MediaCommunicationTechniques2 0.5+1.536新闻传媒学院考查新闻实务方向选修课11055200012高级新闻编辑Advanced NewsEditing1 1+1 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0552中外新闻理论专题ClassicJournalism3 0.5+1.536新闻传媒学院考查00013Theory 1105 52 00 01 4新闻时评News Review 2 1+136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 05 52 00 01 5 网络文化与新闻传播CyberCulture,Journalism &Communication2 1+1 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方向选修课11055200016影像解读与批评Interpretationon Visual Works1 1+1 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055200017中外电视节目比较ComparativeStudies of TVPrograms at Homeand Abroad2 1+1 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055200018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传播Broadcasting andTV Programs:Production &Marketing3 1+1 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05现场采访与节目主持Spot Coverage and2 1+1 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5200019Hosting文化产业实务方向选修课1105520002文化创意与营销Culture Creativeand Marketing2 1+1 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055200021新媒体广告实务New MediaAdvertising:Creative and Copy1 1+1 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055200022传媒文化产业发展专题Selected Topicson Media &Culture Industry2 1+1 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11055200023媒介经济学理论与实务Theory andPractice of MediaEconomy3 1+1 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必修环节行业前沿发展讲座1-6 2至少听取6次行业前沿发展讲座,并提交讲座报告。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理论素养: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熟悉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研究动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2.方法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科研项目,并能在实践中创新应用新方法;
4.团队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跨文化等多元团队中协调与合作;
5.国际视野:具备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能够了解和应对国际新闻传播学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二、培养要求
2.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包括独立或合作完成科研课题的设计、调研、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
学生还可以参与学院或社会单位组织的实践活动和实习。
3.学术交流: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学术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与学界和业界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此外,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期刊的编委、审稿等学术活动。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eveloping Plan for 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代码:0503外招)一、学科方向1. 050301 新闻学Journalism2. 050302 传播学Communication3. 0503Z1 广告学Advertising4. 0503Z2 广播电视学Radio and Television二、学制学制3年,学习年限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全日制硕士生如在学习期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各方面表现突出,最多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硕士生在第1-3 学期,用于课程学习,完成规定的学分;第4 -6学期进行专业实习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最低修满28学分,最高不超过31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9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
第一学期选修10-13学分,不得超过13学分;第二学期选修8-12学分,不得超过12学分;第三学期选修7学分。
学科前沿讲座为讲座课程,学生应在1-3学期内选听15场学校或本学科点举办的专题学术讲座,每次须完成相应的考勤登记,在此基础上独立撰写听讲心得报告,交指定教师评定成绩。
选课在网络上进行。
在网络上选修的课程,应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学习,并记入学习成绩;未完成课程学习而又无特殊原因的,该门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记入成绩单。
同等学力或跨一级学科考取的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门本学科本科核心课程(具体课程参考本学科本科培养方案),所修课程只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考核方式学科方向公共学位课105590ma01基础英语(Fundamental English)80 4 1 外语学院考试各方向必选105590ma23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ory andPractice Research)36 2 1 社科部考试各方向必选专业学位课050300mb01新闻传播史研究(Study of Journalism andCommunication History)60 3 3 本专业点考试各方向必选050300mb02传播理论研究(Study of Communication Theories)60 3 3 本专业点考试各方向必选类别(课程英文名称) 学期方式方向050300mb03传播学研究方法(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Methods)60 3 2 本专业点考试各方向必选非学位课050300mc01专业英语(Professional English)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0mc02教学实践(Social Practices)1 2 本专业点学习报告各方向必选050301md01学科前沿讲座(Lectures on Frontier Discipline)1 1-3 本专业点学习报告各方向必选055300mc10新闻采写研究(Study of News Interviewing andWriting)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方向1、2必选050301mc51传媒法与新闻伦理(Regulations and Ethics of Journalismand Communication)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方向1、2必选050301mc52新闻理论研究(Study of Journalism Theories)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2mc21新闻传播学说史(History of Journalism andCommunication Theories)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53媒介批评研究(Study of Media Criticism)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13新闻编辑研究(Study of News Editing)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15新闻评论研究(Study of News Commentary)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30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News Photography and Photo Editing)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32海外华文传媒研究(Study of Overseas Chinese Media)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54风险沟通与社会管理(Risk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Management)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1mc01广告理论研究(Study of Advertising Theories)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方向3必选0503Z1mc02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MarketingCommunication)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方向3必选0503Z1mc03消费者行为研究(Study of Consumer Behaviors)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35公关理论与实务(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PublicRelations)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1mc04整合品牌传播研究(Study of Integrated BrandCommunication)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1mc05数字营销传播研究(Study of Digital MarketingCommunication)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1mc06市场研究(Market Research)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1mc07新媒体设计与传播研究(Study of New Media Design andCommunication)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1mc08 国际品牌设计研究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类别(课程英文名称) 学期方式方向非学位课(Study of International Brand Design)考查0503Z2mc01广播电视传媒研究(Study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Media)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方向4必选0503Z2mc02影视艺术研究(Study of Film and TV Art)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方向4必选0503Z2mc03广播节目研究(Study of Radio Programs)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2mc04电视节目研究(Study of TV Programs)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2mc05影视剧研究(Study of TV Drama)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2mc06纪录片研究(Study of Documentary Films)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2mc07电视新闻研究(Study of TV News)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2mc08港澳台广播影视研究(Study of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inHong Kong, Macau and Taiwan)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2mc13网络与新媒体研究(Study of Internet and New Media)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四、必读和选读书目序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1 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2 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著;曾庆香(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3 新闻文化[英]斯图亚特·艾伦;方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 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英]戴维·冈特利特主编;彭兰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5 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6 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7 大众媒介与社会[英]库兰等华夏出版社2007年8 传播的偏向[加拿大]伊尼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 组织传播[美]凯瑟琳·米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10 数字麦克卢汉[美]莱文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1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2 传媒管理学导论[美]罗伯特·皮卡德著;韩骏伟、常永新(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13 管理学(第九版) [美]斯蒂芬·罗宾斯等著;孙健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4 组织行为学[美]斯蒂芬·罗宾斯著;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5 竞争战略[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16 营销管理(第十三版) [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王永贵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年17 文学理论[美] 雷·韦勒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序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奥·沃伦18 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英]伯顿;史安斌(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9 批评与建构——聚焦中国电视谭天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20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21 娱乐至死[美]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2 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3 当代广告学(第八版) [美]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程坪、钟静、康瑾(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24 形象的修辞——广告与当代社会理论[法]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5 丰裕的寓言:美国广告文化史[美]杰克逊·李尔斯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26 长尾理论[美]克里斯·安德森中信出版社2006年27 公共关系实务[美]西泰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28 Strartegic Brand CommunicationCampaigns[美]Don E. Schultz, Beth E.Barnes.NTC Business Book 1999年五、学位论文及在学期间成果要求外招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对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及时总结,争取在公开刊物上以暨南大学名义发表学术论文,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的普及,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培养高水平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媒体素养。
该方案包括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三个方面。
课程学习是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础。
学生需修读一定的专业课程,包括新闻传播学理论、媒体与社会、新闻采访与写作、传媒经济学等。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研实践是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独立的科研项目。
他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进行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工作。
通过科研实践,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术交流也是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和学术论坛等活动,与同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学术交流,学生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提高学术素养。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需要参与媒体实习和项目实践,通过实践锻炼和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参与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发表,培养学术写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座、研讨、案例分析等,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实践机会,为学生的科研和实践提供支持和保障。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广泛专业知识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通过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新闻与传播硕士(“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称:MJC)专业学位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新闻与传播人才的专业性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新闻采编方法及先进理念,能够在新闻媒体从事独立新闻采编、媒体管理工作等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学制和学习年限(一)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二)学制为2.5年,其中从事新闻传播实践的时间为6—12个月。
(三)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5年。
三、基本学分(一)学分设置应不低于下表中的要求。
(二)18课时为1学分。
四、指导方式采用导师组制。
导师组由2个或2个以上的导师组成,应明确1名主导师和至少1名校外导师。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课程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核心课和选修课,其中:核心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和英语课等,具体课程见附表中的课程设置。
六、考核方式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获得相应学分。
课程考核采取闭卷、开卷、课程论文等考试方式,其中学位课程以闭卷笔试为主。
七、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时间为6-12个月,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实践一般安排在第2学年进行,分段实践在1—2学年均可安排,实践地点可选择固定的专业实践基地,也可联系相关专业实习单位。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媒体的快速变革,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各大高校纷纷推出了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修习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如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媒介经济学等,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学生还需要选修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知识面和提升专业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参加实践课程,如新闻采访实习、传媒项目策划等,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在研究生期间,学生需要撰写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通过科研工作,学生能够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的问题,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生需要参加一定数量的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如英语、写作、管理等。
这些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需要参加一定数量的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活动,如新闻实习、媒体实训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
学生需要参加一定数量的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如海外交流、国际研修等。
通过国际交流,学生能够了解国外新闻与传播的最新动态,提高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科研能力、广泛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国际视野的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胜任各类新闻与传播相关的职务,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传专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这个新传专硕啊,就是要培养那种超级厉害的传媒界小能手!能够在新闻传播领域,像个小超人一样应对各种情况。
# (一)知识与技能。
1. 新闻采写编评。
得把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玩得溜溜转。
采访的时候就像个侦探,能挖出最独家的猛料;写作呢,要让读者看了就停不下来,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编辑的时候,就像个大厨,把各种新闻素材炒成一道美味大餐;评论就得犀利又有见地,像一把宝剑直刺要害。
2. 新媒体运营。
现在是新媒体的时代啦,得学会怎么运营各种新媒体平台。
知道怎么在微博上搞个热门话题,让大家都来参与讨论;在微信公众号上写出10万 + 的爆款文章;抖音、B站这些视频平台也不能放过,要会制作吸引人的短视频。
3. 传播策略。
懂得根据不同的受众和传播目标,制定超棒的传播策略。
就像打仗要有战略一样,传播也得有个好的计划,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种传播手段,是搞个病毒式营销呢,还是走温情路线。
# (二)素质与能力。
1. 创新思维。
新传这个领域啊,没有创新可不行。
要有像哆啦A梦一样的神奇脑洞,总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无论是新闻报道的角度,还是传播活动的形式,都要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2. 社会责任。
作为未来的新闻传播者,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不能乱传播不实信息,要像个正义的使者,传播正能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3. 团队协作。
很多时候,新闻传播项目可不是一个人就能搞定的。
要能和小伙伴们愉快地合作,就像复仇者联盟一样,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完成一个大目标。
二、课程设置。
# (一)基础课程。
1. 新闻学概论。
这是新传的基础中的基础啦。
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通过这门课,你要了解新闻的定义、功能、价值等基本概念。
老师会像讲故事一样给你讲新闻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烽火传信到现在的互联网新闻,让你对新闻这个行当有个全面的认识。
2. 传播学原理。
传播学可有意思了。
你会学到信息是怎么在人和人之间传播的,像病毒传播一样有什么规律。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1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133-新闻学院)注:本部分内容如与教育部文件不一致,则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备注050301-新闻学01-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050301-新闻学02-国际新闻传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国际新闻传播综合笔试,外语国际新闻传播方向从推免生中选拔,不招收统考生。
050302-传播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传播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20503Z1-传媒经济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传媒经济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0503Z2-广播电视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广播电视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一、引言新闻与传播专业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和传播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与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社会对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一套合理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专业背景新闻与传播专业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新闻与传播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
三、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较高的新闻传播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2. 培养具备独立采访、撰写、编辑等新闻报道能力的专业人才;3. 培养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4. 培养具备新闻传播管理和决策能力的专业人才。
四、学位课程设置1. 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程- 新闻学导论- 传播学导论- 媒介与社会- 新闻写作与采访- 媒体伦理与法律2. 专业核心课程- 新闻报道与编辑- 传播与社会变迁- 媒体与公共关系- 广告与市场传播- 数字传媒与互联网新闻3. 选修课程- 新闻摄影与摄像技术- 媒介经济与管理- 媒介文化与社会- 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 创新传播与社交媒体五、实践环节1. 实习实训在学期结束前,学生需要参加为期数周的实习实训,通过实际参与新闻报道、传播策划等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2. 毕业论文学生在毕业前需完成一篇独立的毕业论文,通过对某一新闻传播领域的深入研究,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六、毕业要求1. 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实践环节;2. 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3. 具备较高的新闻传播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4. 具备独立采访、撰写、编辑等新闻报道能力;5. 具备新闻传播管理和决策能力。
七、专业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新闻与传播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大新闻机构、传媒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单位就业,从事新闻报道、传媒管理、广告策划、公关活动等工作。
20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04-16
一、适用专业学位
新闻与传播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
培养热爱祖国、德才兼备,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传播理念,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适应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2年。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必修课不少于15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
五、社会实践
学院与重要新闻单位、新媒体机构、政府和企业新闻传播部门共建实践实习基地;学生在读期间社会实践不少于6个月。
六、论文撰写
(一)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
修满学分并均获得“合格”以上成绩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面向新闻传播业
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案例研究、专业作品等多种形式,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二)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进行硕士论文的开题。
由当事人报告未来学位论文的选题及理由、核心观点或社会实用价值、已有的学术或知识积淀。
开题小组由三位以上的硕士导师组成,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三)学位论文的写作要遵循学术规范,遵守著作权法,治学严谨。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1、必修课(15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1学期
(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语言基础 3学分 1学期
(Foreign Language)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学分 1学期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Sciences)
(本课程讲授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经典研究个案,提升学生使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闻传播理论 2学分 2学期
(Theories o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本课程讲授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经典理论,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和学术思辨能力)
中外新闻传播史 2学分 1学期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a)
(本课程讲授中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进程、重大事件和代表人物,使学生了解新闻传播事业的演进规律、观念和路径)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3学分 2学期
(Media Industry Development)
(本课程讲授传媒产业发展的前沿问题,使学生了解传媒经济、传媒经营与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实践路径)
2、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
新闻采访与写作 3学分 1学期
(News Gathering, Reporting, and Writing)
(本课程系统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基本知识、训练学生采写技能。
)
新闻编辑与评论 3学分 2学期
(News Editing and News Commentary)
(本课程侧重宏观新闻编辑理论与实务以及新闻评论的传播规律与前沿课题,通过对理论与实践中重点、难点的专题研究,提高学生的业务素养与能力。
)
视觉传播研究 2学分 2学期
(Advanced Visual Communication)
(本课程研究视觉传播原理与实务、不同表现形式与技术技法等,探讨影像在各类传播活动中的作用、特点、得失与前景。
)
新媒体新闻传播实务 3学分 2学期
(Journalism Practice on Digital Media)
(本课程介绍新媒体技术发展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同时介绍新媒体中的新闻业务形态及其操作方法。
)
广告学研究 2学分 1学期
(Studies on Advertising)
(本课程讲授广告学基础理论及广告实务操作流程。
通过对本门课的学习,让学生具有基本的广告学框架及广告观,并具有广告活动操作能力。
)
公共传播研究 2学分 2学期
(Studies on Public Communication)
(本课程以专题研究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对政治传播、健康传播、环境传播、非盈利组织传播、公共外交等以公共利益为传播指向的传播现象和活动进行研讨)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实务 3学分 1学期
(Broadcast Journalism)
(本课程包括视觉传播符号及其运用;电视新闻采制;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及策划三大板块。
主要培养学生从事较高层次广播电视新闻实践的理念和技能。
)
传播与社会(指定选修) 2学分 2学期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业界导师联合讲授新闻传播事业的前沿趋势及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注:选修课由学生在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内任选,修满学分后可在全校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范围内修选。
3、社会实践(4学分)
社会实践 4学分 3学期
(Social Pract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