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银行骗贷案背后的内控缺陷分析
2010年10月,刘济源以帮助办理授信、贷款为由,骗山东经 济学院在齐鲁银行存款。刘济源将伪造的学院印章交给员工 ,在齐鲁银行开立了学院账户。几天后,山东经济学院向这 个账户里存入了3000万,这笔钱被刘济源指使人转走。山东 经济学院发现账户里没有存款之后,找到了齐鲁银行了解情 况。刘济源再次试图卖出手里的股票补上这3000万的窟窿, 但未果。最后,齐鲁银行选择了报案。 根据起诉书涉案金额统计,齐鲁银行案涉案金额超101亿元 ,其中涉嫌诈骗银行100亿元,涉嫌诈骗企业1.3亿元,案发 后追回赃款79亿余元,实际损失恐超21亿。 尽管相关事件正在调查中,但齐鲁银行“出事”的主要原因 是在城市商业银 行 快速扩张的背景下, 银行内部风险控制 失效引发的案件。纵观案件事发的整个过程,齐鲁银行暴露 出的内控缺陷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三)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 执行力。
尽管齐鲁银行内部控制组织架构相对完善,在业务部门不仅设有中台 控制,例如信贷审批部和运营部,全行也设有管理部和合规部对内部控 制和风险进行管控,而且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下还独立地设有具有较 高权威性的内审部。但是管理层对内控建设不重视,甚至直接参与舞 弊。 据媒体公开报道,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对齐鲁银行相关 项目审计出具的《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度财务报表及审计 报告》显示,齐鲁银行的第三方存款质押业务存在借款人营业收入与 贷款规模不匹配等诸多问题。为此,《报告》注明了“保留意见”。 说明骗贷案在2010年初就已显露,而齐鲁银行反而撤换了该会计师事 务所。当高管层开始践踏内部控制制度时,其组织架构的形同虚设和 内控执行的不力就在所难免了。
(一)发展战略过于激进,存在严重的战略实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