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热能与机械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28.00 KB
- 文档页数:7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导师一览1.淮秀兰:hxl@博导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能量系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理事等。
1997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8年初进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微尺度传热传质方面科研工作,1999年底出站后留所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2002--2003年期间赴日本九州大学从事访问研究。
目前主要从事微尺度传热传质、先进高效光电子与微电子元器件热管理、强化传热与高效节能等方面科研工作。
作为负责人曾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项目(8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子课题(973)、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军工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及企业合作等重要科研项目支持。
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优+‖评价;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获―2004-2005年度北京市金桥工程项目一等奖‖等。
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Optics Let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100余篇。
2.谭春青:tan@博导研究员,男,1963年生1993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3-1995年在工程热物理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2004年,先后在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日本航空航天局任STA Fellow、特别研究员和主任研究员,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被聘任研究员。
现任日本燃气轮机学会会员、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涡轮弯曲叶片叶栅内部二次流场结构和损失机理研究、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关键技术研究、高/超高负荷涡轮叶栅流动损失机理及损失控制技术研究、垂直/短距起降飞行器升力推进技术研究、微型/超微型燃气轮机研究、压缩空气/燃气轮机储能发电技术研究、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及涡轮气动设计技术研究、通用流体机械节能技术研究、高效风机以及智能通风网络系统研究、采用矢量推进技术的空气炮气动热力学技术研究。
导师顺序:李江张泉灵赵均章辉李艳君徐巍华吴维敏周洪亮冀海峰王保良冯毅萍杨丽明金建祥姜伟刘勇张涛金伟谢磊沈国江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导师介绍:李江姓名:李江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年11月所在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职称:副教授个人简介李江,男,1973年11月出生。
1991年至199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工业自动化专业,1995年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至2000年就读于浙江大学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200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1年至今在浙江大学控制系工业控制研究所工作,现为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在工业、农业、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太阳能发电与照明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研究成果:承担企业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十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二十余项。
工作研究领域嵌入式系统在工业、农业、医疗领域的应用。
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导师介绍:张泉灵2012-07-07姓名:张泉灵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09所在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职称:副研究员(自然科学)个人简介男,1973.09出生,副研究员预测控制、工业过程的建模、先进控制与优化的研究与工程实施;企业综合自动化的研究与工程实施。
工作研究领域预测控制、工业过程的建模、先进控制与优化的研究与工程实施;企业综合自动化的研究与工程实施。
工作研究项目:1.实时数据库及监控系统2.汽油品质在线光谱分析仪开发与通用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863”计划200 9-11-303.基于多智体的网络化过程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41231发表论文:1.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al Chemical Industry煤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proc.wcica062<>, Qua nling Zhang; 张泉灵2.化学反应器温度跟踪预测函数控制的研究及应用控制理论与应用18<4>, 张泉灵,王树青3.间歇生产过程的先进控制数字化工<11>, 张泉灵4.基于Hamm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36<2>, 张泉灵,王树青5.间歇化学反应温度先进控制系统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5<2>, 张泉灵,王树青6.基于CORBA 技术的电业局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36<6>, 黄逸民,张建明,张泉灵,王树青7.Advanced Process Control System for the Rectification of Vinyl Chloride 氯乙烯精馏过程先进控制系统proc.wcica062<>, 20060623 Quanling Zhang; 张泉灵8.粗糙集方法及其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工业控制计算机》19<8>, 2006-08 -019.农药化工企业数据挖掘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数字石油和化工(原:数字化工)(原邮发:82-213)》2005<10>, 2005-10-0110.间歇生产过程的先进控制数字化工<11>, 20041101 张泉灵11.NONLINEAR PREDICTIVE FUNCTIONAL CONTROL BASED ON ARTIFICIA L NEURAL NETWORK 2<>, 20040112 张泉灵、谢磊、王树青12.Linear pruning techniques for neural networks-Based on projection lat ent structure proc.of IEEE Int.Con.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2<>, 2 0031005 谢磊,张泉灵,郭明,王树青13.基于多模型的自适应预测函数控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37<2>, 20030310 谢磊,张泉灵,王树青,张智焕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导师介绍:赵均2012-07-07 姓名:赵均性别:男所在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职称:副教授个人简介1993年获得浙江大学化工系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浙江大学化工系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控制理论博士学位。
本文由复活复活32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自动化学院教师简介 陈华杰 男,1978 年 2 月出生,福建省闽侯县人,自动化专业讲师。
1997 年 9 月至 2006 年 9 月就读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并分别于 2001 年 7 月获工业自动化学士学位,2006 年 9 月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
2006 年 9 月起任教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 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曾开设研究生课程《智能控制》 ,本科生课程《科学计算与 Matlab》 等。
现主持省教育厅项目 1 项。
发表 EI 收录等论文多篇。
陈德传 男,1959 年 3 月出生,福建省长乐市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 置专业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现在自动化学院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研究所工作。
1982 年 7 月毕业于西安交大自动控制专业, 1994 年至 1995 年在浙大研究生院工业自动化专业在职进 修。
1982 年 7 月至 1995 年 9 月在中央某部委自动化研究所从事自动控制与智能仪表方面的 科研工作,1993 年 11 月起为高级工程师,1995 年 10 月调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 复杂机电装备的多电机同步协调控制、电气传动与运动控制、电力电子系统、智能仪表、无 线控制。
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先后在软包装材料彩色印刷、复合、检品、分切、制袋 等自动生产设备中的多电机同步、张力、纠偏、定位、彩印套准及温度等自动控制;橡胶同 步带自动生产线;工业在线 PH 测控;智能仪表及电能变换装置等方面完成企业委托项目、 省部级项目及新产品开发 60 多项,并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与论文奖,在国内外学术会 议与科技期刊发表论文 50 余篇。
本科教学工作: 《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运动控制系 、 统》 。
王家军 男,1975 年 6 月出生,籍贯山东省东平县,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副 教授,现任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系主任。
刘彩凤,女,1966年6月出生,浙江省江山市人,副教授,现任新闻出版学院包装工程系主任,兼中国包装教育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包装技术协会常务理事、经贸部浙江省机电设备进口胶印机招标评标专家。
1988年7月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印刷工程专业方向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包装印刷工程。
先后为印刷工程专业、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印刷机结构与调节、印刷色彩学、印刷概论、设计与印刷等课程。
主持浙江省科技厅、中国包装总公司等省部级课题2项,企业委托课题2项,校级课题1项,在《包装工程》等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审和参编教材2部。
2007年经教育部高等学校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评审,论文《基于系统协调的印刷企业生产管理》被评为“全国包装教育与学科发展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7年12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会包装教育委员会授予的“全国包装教育先进个人”。
吴龙奇,男,1957年9月出生,河南洛阳人, 包装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教授。
1982年7月毕业于洛阳农业机械学院,获工学(农业机械)学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88年6月在洛阳工学院读研究生,获工学(机械设计及制造)硕士学位。
毕业后在河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目前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闻出版学院包装系任教,主要从事防伪包装和绿色包装材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食品及包装分会会员。
研究方向:包装工程,食品包装技术及设备。
毕业后一直从事包装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讲包装机械、防伪包装技术等8门课程,以第一负责人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主要涉及食品包装方面的研究,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业著作4部。
鄢腊梅,女,1968年元月29日出生于湖南沅江市。
浙江大学机械能源学院06考研复试考生名单--------------------------------------------------------------------------------准考证号姓名性别专业名称103356908020008周云英女固体力学103356908020002张云鹤男固体力学103356908030004孙博男流体力学103356908040005石俊彪男工程力学103356908050186吴涛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34林搏宇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25黄凯强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66白福友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24黄斌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46吕君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80章烨辉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44桑武斌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63杨帆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03蔡立挺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63熊炘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12刘潺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51李少雄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29金姣姣女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21杜李峰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09陈铭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53杨维学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68严思晗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42乔华伟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206李磊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79冯令甫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13杨洋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15房文伟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50桂礼飞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71孙建伟女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89周志国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06张雷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14周雄辉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14丁伟女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30金晶晶女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65叶晓光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55张龙飞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77张伟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200刘少玉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78高丽婵女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210张宇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31葛隽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26黄伟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94黄芳女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89蔡全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17何石磊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16葛海青女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27江俊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169赵诗奎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50084郑建毅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3356908060093王炎波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96贾风昌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95陈庆瑞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55周立民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37许云龙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19周丽娟女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27郑立群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10谢华军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80陈明旭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46应有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32马小林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34李峰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23代少云女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02张利建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46王天宇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35李根义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29魏新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28丁小川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99邵玉强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06富晓杰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38张斌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28郑羽强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13马晓亮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88王健伟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01田素恒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16汤洁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08吕超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09苏健行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49罗利佳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71李海聪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06鞠文涛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30周赛群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54詹佳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44潘康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43王慧女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032潘金龙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60130陈兴华男机械电子工程103356908070027吴锋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56曾莉群女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57裴磊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49肖学成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29黄志华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14王炉意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19闫华晓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54田锐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20姚振农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45徐瑾芳女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10邱剑波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06李兴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25周怡女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63郭斌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50孙玉峰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22应人龙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21叶辉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32韩冰峰男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70015徐冰冰女机械设计及理论103356908080012程杰男车辆工程103356908080015陈永耀男车辆工程103356908100036柴兴峰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39刘科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48郑威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19沈国放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32朱斌帅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27仲伟龙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38康振兴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09秦鹏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11王晓鹏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25王波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37陈训刚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12王琦女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31张欣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51王政允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16李瑞霞女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29陈瑞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49朱明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00053陈武平男工程热物理103356908110022盛锴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06李双江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20张夏博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19庄博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33赵翠女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09姚利森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39邵杰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12周凤女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38揭涛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28余学海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32魏光建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26禹立坚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01唐昊渊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23董晶晶女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30杨崴崴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16王玉忠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08赵德智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10廖书学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10034钟昌雄男热能工程103356908120003刘筠女动力机械及工程103356908120005吕正涛男动力机械及工程103356908120002何正胤男动力机械及工程103356908140011陈赛虎男制冷及低温工程103356908140025白昆男制冷及低温工程103356908140007黎佳荣男制冷及低温工程103356908140012刘国军男制冷及低温工程103356908140002崔立祺男制冷及低温工程103356908140015吴鹏男制冷及低温工程103356908140020宋有强男制冷及低温工程103356908140016洪剑平男制冷及低温工程103356908160004刘爽女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浙大的电力电子是分项目组的,招人进去大致是分进不同的项目组,这就好比你最初是挂A老师,但你在项目组内被分给B老师的课题,你后面实际跟的是B老师。
整个电力电子专业大致可分为以下项目组:徐德鸿、何湘宁、吕征宇、钱照明、陈国柱、陈辉明、马皓和盛况,所列举的均是课题组的大boss。
徐德鸿是工学部副主任,接的国家课题很多,对学生和底下的老师都比较严厉,每个月发的钱较多,但压力很大,要求每周做报告,近年他很倾向把自己的学生送出国,是不需要考托福和GRE的那种公派,以德国、爱尔兰、荷兰等国家居多。
课题组老师包括陈敏、胡长生。
何湘宁为电气学院常务副院长,是IEE、IEEE的双fellow,名头极大,底下学生发钱较少,压力一般,何湘宁老师的课题较杂,底下管辖美国国家半导体联合实验室,现在国半被TI收购,后面实验室怎么样就不知道了,国半实验室的学生每年有去香港实习的名额。
课题组老师包括石健将、邓焰、李武华。
陈国柱老师主要方向为大功率光伏、风电和直流输电,课题组压力较大。
吕征宇和汪槱生院士是一个组的,吕老师是第一个电力电子博士,发钱一般,底下学生压力较小,吕老师这边也是各个方向均有涉及。
课题组老师还有姚文熙。
钱照明老师是从国外海归回来的,国外人脉极广,欧洲国家电力电子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都是其学生,钱老师是当今电磁兼容的泰山北斗,对学生非常好,钱老师现在已经退休,课题组现在主要是张军明老师负责,底下实验室覆盖电磁兼容、照明、powerland、intersil联合电源管理、高电压高电流变换,以除高电压高电流外都以做小功率为主。
课题组老师还有彭方正和吴新科,其中彭老师基本上大多数时间都是呆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其学生归张老师管。
陈辉明是浙大电工程3e公司的负责人,人非常好,但是事务太多,没有多少时间指导学生,也不倾向招人。
课题组老师还有王正仕。
马皓最近刚刚升为教授,马老师对学生极好,发钱多,但是他课题组的学生学到的东西是偏少的,马老师学院事务极多,没有多少时间指导学生。
机械工程学院《教师简介》一、机械工程系吴玉光,男,1961年5月生,获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机械工程系系主任。
学习经历:1978.10-1982.7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精密机械及自动化专业,本科;1985.9-1988.7,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研究生;1998.2-2001.7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1.11-2004.3上海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1982.8-1985.8江苏省徐州手表厂工作;1988.8至2006.9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师;2006.10至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995获得水利部优秀教师称号。
社会兼职:全国高校制造技术与机床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产品建模,加工工艺自动规划,组合夹具自动设计、多指抓取自动规划等。
主要承担课程:机械CAD/CAM,机械工程导论,实体造型与参数化设计。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三十余篇,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5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二项。
孙鲁涌,男,副教授,1982年浙江大学精密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88年浙江大学机械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现任机械工程系副主任,浙江省高校机械原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讲课程:机械原理、优化设计、软件工程、科技英语、高等机械学、现代设计方法、机构分析与综合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主要科研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数字化现代设计技术、CAD、新型机构与传动、机电系统设计等。
主持了基于啮合理论的精密小模数齿轮技术研究、面向概念设计的产品三维造型系统模型与功能研究、钟罩式煤气表检定装置数据采集技术研究等课题,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张云电,男,1956年3月出生,安徽省人,获硕士学位,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超声电子、精密制造与特种加工技术。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科研处
出版物刊名: 研究与发展管理
页码: 75-75页
主题词: 浙江大学 能源 电力 教授 科技进步 技术领域 学院 传热学 高校青年教师 流化床燃烧技术
摘要: <正> 倪明江,男,1949年6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首届全国青年科技奖和首届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现任浙江大学能源系教授、燃烧与传热教研室主任,国际燃烧学会会员。
中学时代的倪明江,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赴北大荒参加农业生产,后经推荐到东北电力学院动力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9~。
探究海水路径和温盐分布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浙大能动专业热物理专业研究生李巧丽研究项目成果这项研究是浙大能动专业热物理专业研究生李巧丽在研究生课程中的科研项目成果。
她以海水路径和温盐分布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海水路径是指海水从海面开始运动,被环流所主宰的方向和路径,它与海水的传输、扩散、分解、转化等生物化学作用息息相关。
温盐分布则是指水体中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
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之一。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大多数生物对温度和盐度的要求都非常苛刻,甚至很小的变化都可能对其生存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探究海水路径和温盐分布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李巧丽在试验中选取了三个典型区域:印度洋的澳大利亚海岸、太平洋的西太平洋中部和北大西洋的丹麦海峡。
她利用先进的仪器和技术,对这三个区域的海水路径和温盐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区域,海水路径和温盐分布都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同。
例如,在印度洋的澳大利亚海岸,海水路径受古怪的热带海洋环流和气候系统的影响,从而导致海面上的营养盐和植物浮游生物增加,而这些物质又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
在太平洋的西太平洋中部,由于这个区域的环流不太稳定,海水路径常常发生变化,导致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也非常大,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
在北大西洋的丹麦海峡,海水路径变化较小,温盐分布稳定,生物种类比较单一。
在李巧丽的实验中,她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现象。
例如,在澳大利亚海岸,虽然海水温度和盐度常年较高,但是物种竞争比较激烈,生物的数量却不多。
而在西太平洋中部,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大,但是生物却丰富多样。
这表明海水路径和温盐分布不決定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物复杂性。
综上所述,海水路径和温盐分布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海水路径和温盐分布的变化规律,不仅有助于科学家们深入理解海洋生物的生理特性,还可以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