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X波段ANTPY-2雷达参数、探测距离计算、搜索模式及其对抗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11
萨德防御系统半径范围图萨德反导弹系统对中国的真正威胁,在于它的电子侦查系统,方圆几千公里范围内,都在它的扫描范围之内。
那么萨德防御系统半径多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萨德防御系统半径范围图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萨德范围图萨德防御系统半径范围萨德覆盖中国范围图美国和韩国今月确定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战区高空防卫系统(THAAD),预计明年年底运作,虽然美、韩称是反制朝鲜日益加强的核子及导弹威胁,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对中国带来的实际威胁,远大于近日纷纷扰扰的南海仲裁桉。
由于萨德的雷达侦测范围远达2000公里,覆盖中国东北、华北、美国和韩国今月确定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战区高空防卫系统(THAAD),预计明年年底运作,虽然美、韩称是反制朝鲜日益加强的核子及导弹威胁,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对中国带来的实际威胁,远大于近日纷纷扰扰的南海仲裁桉。
由于萨德的雷达侦测范围远达2000公里,覆盖中国东北、华北、华东、甚至华南大部分地区,美军有能力将解放军火箭军大部分导弹部署及动态「尽收眼底」。
南海仲裁桉上周二(12日)公布仲裁结果,中国遭遇严重挫败,但在南海面临的实际威胁有限。
裁决公布翌日,美、韩即宣布萨德部署位置确定在韩国中部的庆尚北道星州郡海拔400米的星山防空部队基地,其方圆200公里的最大拦截距离可保卫美军基地所在的平泽、群山,韩国陆海空军总部所在忠清南道鸡龙台,以及后防的釜山等南部地域。
除西部外「无机密可言」韩联社称星州位于朝鲜半岛东南,相对远离中国,「可能不那麽刺激中国」。
但萨德对中国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其配备的AN/TPY-2型X波段雷达。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强的陆基移动雷达,可探测1200公里范围内的导弹威胁,深入亚洲大陆腹地。
有内地军事分析更质疑,该雷达探测距离实际可达1800至2000公里,覆盖解放军北部战区、中部战区、东部战区及部分南部战区所在的东北、华北、华东及华南部分地区,香港亦在雷达覆盖范围附近。
x波段雷达数据处理python -回复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处理X波段雷达数据。
X波段雷达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地球观测和环境监测的遥感工具。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地表信息,是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为了利用X波段雷达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将一步一步地介绍整个过程。
第一步:数据获取获取X波段雷达数据是进行处理的第一步。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如从科学研究机构或遥感数据提供商获取。
在本文中,我们假设我们已经获取了一些X波段雷达数据,并且准备开始对其进行处理。
第二步:导入Python库在处理X波段雷达数据之前,我们需要导入一些Python库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库包括NumPy、Pandas和Matplotlib。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导入这些库: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第三步:读取数据X波段雷达数据通常以二进制格式存储。
为了读取这些数据,我们需要使用相应的库函数来读取二进制文件。
假设我们的数据文件是以二进制格式存储的压缩文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读取数据:data = np.fromfile('data.bin', dtype=np.float32)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NumPy库中的`fromfile`函数来读取二进制文件,并将数据存储在名为`data`的数组中。
第四步:数据预处理在进行任何进一步的分析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可能包括去除噪声、填充缺失值、数据重采样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单地假设数据已经经过预处理,并且不需要进一步处理。
第五步: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理解和分析X波段雷达数据的重要步骤。
我们可以使用Matplotlib库来创建各种类型的图表,如折线图、散点图、柱状图等。
以下是一个简单示例,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折线图:plt.plot(data)plt.xlabel('Time')plt.ylabel('Amplitude')plt.title('X-Band Radar Data')plt.show()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Matplotlib的`plot`函数来绘制折线图,并使用`xlabel`、`ylabel`和`title`函数来添加轴标签和标题。
x波段雷达探测范围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这个 x 波段雷达探测范围。
你说这玩意儿可神奇了,就像咱家里的电灯泡,照亮了一片区域呢!想象一下,x 波段雷达就像是一个超级敏锐的“眼睛”,能在茫茫的空间中捕捉到各种信息。
它的探测范围呀,那可不是一般的广呢!要是把它比作咱平时逛的大超市,那这探测范围可就是整个超市的每一个角落啦,不管是货架上的小零食,还是角落里的大箱子,它都能给你看得清清楚楚。
你说这 x 波段雷达的探测范围这么重要,那它到底能有多远呢?这可不好说,就像咱跑步能跑多远一样,得看好多因素呢!比如说周围的环境呀,有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大山大树之类的挡着。
要是前面有一堆障碍物,那它能看到的范围不就变小了嘛,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嘛!咱再说说这 x 波段雷达的精度,那也是相当厉害的哟!它能把探测到的东西分得清清楚楚,就像咱能分清红苹果和青苹果一样。
而且它还特别靠谱,不会随随便便就出错,这一点可比咱有时候迷迷糊糊的强多了呀!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 x 波段雷达,那得有多少事情我们不知道呀!飞机飞行的时候怎么保证安全呢?海上的船只怎么能知道周围有没有危险呢?这不就像咱走路没有眼睛一样,那不得撞得鼻青脸肿呀!还有啊,这 x 波段雷达的应用可广泛了呢!在军事上,那可是大显身手呀,能帮着咱们保卫国家呢!在气象上,也能提前知道天气变化,让咱做好准备,不至于被淋成落汤鸡呀!那有人可能要问了,这 x 波段雷达就没有缺点吗?嘿,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呀!它也会受到一些干扰呀,就像咱有时候会被噪音干扰听不清别人说话一样。
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厉害呀!总之呢,x 波段雷达探测范围这玩意儿可太重要啦!它就像我们的好帮手,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
我们可得好好珍惜它,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呀!可别小瞧了它哟!。
“萨德”X波段AN/TPY-2雷达参数、探测距离计算、搜索模式及其对抗思路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是美军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由携带8枚拦截弹的发射装置、AN/TPY-2X波段雷达、火控通信系统(TFCC)及作战管理系统组成。
它与陆基中段拦截系统配合,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末段,也可以与“爱国者”等低层防御中的“末段拦截系统”配合,拦截中短程导弹的飞行中段,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X波段AN/TPY-2有源相控阵雷达AN/TPY-2高分辨率X波段固态有源相控阵多功能雷达是THAAD系统的火控雷达,是陆基移动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可远程截获、精密跟踪和精确识别各类弹道导弹,主要负责弹道导弹目标的探测与跟踪、威胁分类和弹道导弹的落点估算,并实时引导拦截弹飞行及拦截后毁伤效果评估。
AN/TPY-2雷达采用了先进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薄化的相控阵天线技术,使其探测波束不但功率大而且非常窄,因此分辨率非常高,对弹头具有跟踪和识别能力,对装备诱饵突防装置的弹道导弹具有很大威胁。
除了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之外,还具备公路机动能力,雷达还可用大型运输机空运,战术战略机动性好,其战时生存能力高于固定部署的雷达。
雷达探测距离分析结合网上关于“萨德”的AN/TPY-2雷达的基本参数和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假设来分析萨德在前置部署模式(Forward-Based Mode,FBM)和末端部署模式(Terminal Mode,TM)下由雷达方程计算出的最大探测距离。
在使用公式之前,需要分析一些众所周知的参数的合理性,数据是否精确不重要,重要的是计算方法和涉及的理论知识。
雷达波长(9.5GHz)TPY-2雷达工作在X波段,频段范围8~12GHz,众多报道都说是9.5GHz,那就用这个计算好了。
天线增益G(48.77dB)天线孔径面积9.2m2,拥有72个子阵列,每个子阵列有44个发射/接收微波接口模块,每个模块有8个发射/接收组件,72x44x8=25344个阵元。
带你详细深入了解萨德系统中威胁最大的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原理萨德反导系统,也叫THAAD,即末端高空防御导弹,是美国陆军研发的一款拦截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的末端防御系统。
作为一枚通信汪,我更关注的是那个用来探测和跟踪目标的雷达系统,就是被称为萨德系统的眼睛的AN/TPY-2相控阵雷达。
也有人认为真正对中国最大的威胁是这个相控阵雷达。
萨德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萨德系统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①雷达,②火控系统,③发射车,④拦截器。
工作原理分为四大步骤:
1)雷达探测到导弹来袭。
2)指挥和火控系统确认并锁定目标。
3)发射车发射拦截弹。
4)拦截导弹在空中摧毁来袭导弹。
萨德系统主要有两套核心组件:拦截弹和雷达系统。
作为一枚通信汪,我更关注的是那个用来探测和跟踪目标的雷达系统,就是被称为萨德系统的眼睛的AN/TPY-2相控阵雷达。
也有人认为真正对中国最大的威胁是这个相控阵雷达。
所谓相控阵雷达,采用的正是相控阵天线技术,也是今天4.5G Massive MIMO作为民用之一采用的技术,同时未来5G相控阵基站将成为主流。
AN/TPY-2雷达系统
AN/TPY-2雷达系统工作在X波段(9.5GHz),天线阵面积为9.2平方米,安装有25344个(有人说30464个)天线单元,采用数字波束形成(DigitalBeamForming,DBF)处理器。
方位角机械转动范围-178~+178,俯仰角机械转动范围0~90,但天线的电扫范围,俯仰角及方位角均为0~50。
AN/TPY-2可以实现从探测、搜索、追踪、目标识别等多功能任务为一体,据有关报道称,。
2016.04武 器 装 备THAAD系统拦截目标示意图THAAD反导系统中的“千里眼”—AN/TPY-2雷达“萨德”系统是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的主力,其X 波段AN/TPY-2火控雷达探测距离远、精度高,可前沿部署,用于探测上升段未出大气层的中程弹道导弹。
美国试图将该雷达部署于世界各地以对他国弹道导弹发射进行监视。
目前美国已经在日本、以色列和土耳其等地部署了该雷达。
鉴于2016年初朝鲜连续进行核试验和火箭发射,美韩多次协商欲将该雷达部署于韩国,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其主要性能参数及威力进行详细介绍。
THAAD系统简介“萨德”系统全名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 ),是目前惟一能在大气层内和大气层外拦截弹道导弹的陆基高空远程反导系统,总承包商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THAAD系统于1989年提出计划,并开始一系列验证试验;2000年转入工程研制阶段,第一套系统于2008年部署。
THAAD系统是美国新导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高空导弹进行拦截,采用卫星、红外、雷达三位一体的综合预警方式。
该系统由拦截弹、车载式发射架、地面雷达,以及战斗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等组成。
THAAD系统的拦截高度达到40~150千米,这一高度段是射程薛 慧 陈志宏. All Rights Reserved.2016.043500千米以内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是3500千米以上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末段。
因此,它与陆基中段拦截系统配合,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末段,也可以与“爱国者”等低层防御中的“末段拦截系统”配合,拦截中短程导弹的飞行中段,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AN/TPY-2雷达A N /T P Y-2高分辨率X波段固态有源相控阵多功能雷达是美国THAAD系统的火控雷达,是THAAD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拦截大气层内外3500 千米内中程预警雷达(前置部署模式),也可和T H A A D系统的发射车、拦截弹、火控和通信单元一同部署,充当导弹防御系统的火控雷达(末端部署模式)。
X波段天气雷达指标
X波段天气雷达是一种用于监测大气降水的雷达系统,其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探测距离:X波段天气雷达的探测距离是指雷达可以探测到的最远距离,通常以公里为单位。
探测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着雷达的监测范围和精度。
2. 探测精度:X波段天气雷达的探测精度是指雷达可以探测到的降水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探测精度越高,雷达所提供的数据越准确,对于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监测都非常重要。
3. 反射率:X波段天气雷达可以通过测量降水物体反射的雷达波强度来确定其反射率。
不同类型的降水物体具有不同的反射率,因此可以通过反射率来区分不同的降水类型。
4. 速度测量:X波段天气雷达可以通过测量降水物体反射的雷达波的多普勒频移来计算其速度。
速度测量对于预测降水的路径和强度非常重要。
5. 信噪比:X波段天气雷达的信噪比是指雷达接收到的雷达波信号强度与噪声信号强度之比。
信噪比越高,雷达所提供的数据越准确,对于气象预报和灾害监测都非常重要。
6. 抗干扰性:X波段天气雷达的抗干扰性是指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抗干扰性能越强,雷达所提供的数据越准确,对于气象预报和灾害监测都非常重要。
7. 系统重量和体积:X波段天气雷达的系统重量和体积是指雷达系统的整体重量和体积。
这些参数对于雷达的安装和维护都有重要影响。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编辑同义词萨德系统一般指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英语: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缩写:THAAD,萨德)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隶下的陆基战区反导系统,一般简称为萨德反导系统。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前身是历经多次失败而告终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美国陆军于2004年对该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并重新命名为现名,类似于海军的宙斯盾作战系统,由指管通情指挥系统,拦截系统,发射系统和雷达及其支援设备组成。
2007年10月,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在美国太平洋导弹靶场成功完成大气层外的拦截试验。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作为专门用于对付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的防御系统,其独特优势是在防御大规模导弹威胁的同时,为作战部队提供更加灵活的使用选择。
其目的不是取代而是补充MIM-104防空导弹以及海军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和美国在世界各地部署的预警雷达与传感器,从而使美军具备多层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2016年7月8日美国和韩国正式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发韩国国内巨大争议以及本地区国家强烈不满。
中文名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外文名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雷声等单位造价7.5亿美元(2009年币值)服役2008年5月数量已部署30套(2016年)目录1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研制历程2 设计特点▪ 基本设计▪ 发射系统▪ 雷达系统▪ 作战系统3 服役部署发展沿革编辑研制背景海湾战争后,由于美国在战争中使用的MIM-104防空导弹属于低层防空导弹,最大射高只有约20公里,主要用于保护小型重要目标,防御面积较小,拦截也不是在足够高的空间进行,而且拦截造成的导弹碎片经常落在己方或友方领土上,同样会对地面人员和资产造成破坏。
如果敌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弹头和化学弹头,像这样的低层拦截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雷达对抗侦察距离的计算方法左洪浩【摘要】雷达对抗侦察距离经验公式简单实用,但在使用中存在一些误区.通过对公式推导过程的分析,明确了该公式的使用条件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在诸如山地、丘陵等一般复杂地形条件下,不能简单应用该公式时的情况时,因此,提出了利用遮蔽角概念进行最大侦察距离计算的方法.首先给出了针对地球曲率补偿的基本遮蔽角算法;接着在已知障碍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条件下,给出了最大侦察距离的计算公式及证明过程;当探测方向存在多个障碍时,给出了确定真正的遮挡障碍的方法;最后提供了完整的最大侦察距离计算流程.这对传统的参谋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计算机辅助作业提供了坚实的计算基础.【期刊名称】《指挥控制与仿真》【年(卷),期】2019(041)002【总页数】5页(P125-129)【关键词】雷达对抗侦察;侦察距离;遮蔽角【作者】左洪浩【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安徽合肥23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74;E917在雷达对抗领域内,雷达对抗侦察站的侦察范围(以下简称为侦察范围)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它是确定侦察站部署位置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简单地说,侦察范围是雷达对抗侦察站各个方向上对目标的最大侦察距离轨迹所围成的区域。
从这个意义出发,侦察范围的确定可等价地转换为在指定方向上最大侦察距离的确定。
通常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接收机的灵敏度为依据,忽略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的大气衰减、地面海平面的反射以及接收机系统损耗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简单侦察方程,计算确定出最大侦察距离,如文献[1]、[2]中所述:(1)式中,Pt为雷达发射功率;Gt为雷达发射天线增益;Gr为侦察天线增益;Prmin为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λ为波长。
二是利用直达波传播视线距离计算的经验公式,如文献[3]所述:(2)该公式在超短波通信、雷达探测等直达波领域内同样适用。
实际的侦察距离为D=min(D1,D2)(3)通常D1>D2,所以下文主要针对公式(2)在应用中所产生的问题展开讨论。
“萨德”X波段AN/TPY-2雷达参数、探测距离计算、搜索模式及其对抗思路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是美军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由携带8枚拦截弹的发射装置、AN/TPY-2X波段雷达、火控通信系统(TFCC)及作战管理系统组成。
它与陆基中段拦截系统配合,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末段,也可以与“爱国者”等低层防御中的“末段拦截系统”配合,拦截中短程导弹的飞行中段,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X波段AN/TPY-2有源相控阵雷达AN/TPY-2高分辨率X波段固态有源相控阵多功能雷达是THAAD系统的火控雷达,是陆基移动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可远程截获、精密跟踪和精确识别各类弹道导弹,主要负责弹道导弹目标的探测与跟踪、威胁分类和弹道导弹的落点估算,并实时引导拦截弹飞行及拦截后毁伤效果评估。
AN/TPY-2雷达采用了先进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薄化的相控阵天线技术,使其探测波束不但功率大而且非常窄,因此分辨率非常高,对弹头具有跟踪和识别能力,对装备诱饵突防装置的弹道导弹具有很大威胁。
除了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之外,还具备公路机动能力,雷达还可用大型运输机空运,战术战略机动性好,其战时生存能力高于固定部署的雷达。
雷达探测距离分析结合网上关于“萨德”的AN/TPY-2雷达的基本参数和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假设来分析萨德在前置部署模式(Forward-Based Mode,FBM)和末端部署模式(Terminal Mode,TM)下由雷达方程计算出的最大探测距离。
在使用公式之前,需要分析一些众所周知的参数的合理性,数据是否精确不重要,重要的是计算方法和涉及的理论知识。
雷达波长(9.5GHz)TPY-2雷达工作在X波段,频段范围8~12GHz,众多报道都说是9.5GHz,那就用这个计算好了。
天线增益G(48.77dB)天线孔径面积9.2m2,拥有72个子阵列,每个子阵列有44个发射/接收微波接口模块,每个模块有8个发射/接收组件,72x44x8=25344个阵元。
萨德系统是什么_萨德覆盖中国范围图萨德已经入韩,萨德系统究竟是什么东西?萨德覆盖了中国哪些范围?萨德覆盖了中国哪些地方省份城市?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们整理的关于萨德系统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萨德系统是什么萨德覆盖中国范围图萨德覆盖中国范围图萨德系统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X波段雷达。
“萨德”的核心装备AN/TPY-2雷达探测距离最远可达2000公里,且分辨率非常高,可以完成探测、搜索、追踪、目标识别等多功能任务。
萨德算是当前最为先进的防御系统了,覆盖面积极大了,从韩国为圆心,画一个圆,可以涵括北朝鲜,更可以涵括中国东三省、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等半个中国,以及俄罗斯的远东部分地区。
中国之所以反对,是因为美国就在家门口装上了偷窥和偷听“家事儿”的眼睛及耳朵。
其实,美国之所以选择韩国,也是有原因的。
“萨德”部署在韩国境内,比起部署在日本,能向西向北推进300公里的探测距离,从而更方便地监视中国东北、华北、东南沿海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大部分的中远程导弹发射活动。
韩国同意部署“萨德”系统第一,朝鲜因素:朝鲜经过多次的失败,最后还是成功发射“舞水端”远程弹道导弹。
这次韩国感受到来自朝鲜核武的压力突然增加,担心朝鲜核武发展速度超越管控范围之外。
这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第二,中国因素:虽然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2270号对朝制裁决议,在联合国历史上产生了最严格的对朝制裁,在朝鲜制裁上中国表现出一定作用。
但韩国方面一些人总是认为中国实际在对朝进行制裁过程中,并没有考虑韩国的安全困境,中国还给朝鲜提供某种渠道上的支援和交流,使得朝鲜还能不断推动核武发展的路线。
最后,国内因素:朴槿惠总统面临着国内政坛朝小野大的压力。
目前韩国国内舆论对朴槿惠的意见很大,导致她在国内政治中的掌控力下降,她希望通过部署“萨德”挽回保守派和舆论的支持,摆脱国内政治僵局局面。
萨德系统对中国的影响美国和韩国不顾包括中方在内有关国家的明确反对立场,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萨德”毒牙尖几许作者:栾益峰李坡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7年第3期据韩国媒体报道,韩美3月举行例行“关键决断”联合军演时,将首次演练应用“萨德”反导系统(下称“萨德”)。
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萨德”到底是何来头?有何能耐?“毒牙”的养成始末“萨德”全名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隶下的陆基战区反导系统。
提到“萨德”就不得不提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在“确保相互摧毁”战略全面审议后,美国发现对苏联已失去了战略核威慑能力。
因此,里根在1983年3月提出了著名的“战略防御倡议”,计划中提出了“外大气层拦截弹系统”和“大气层内高空防御拦截弹”两种地基导弹拦截武器,意图形成高低搭配。
苏联解体之后,“星球大战”计划也随之结束。
美国开始重点发展“防御有限打击的全球保护系统”。
军方后来制定了“大气层内外拦截弹”方案,这便是“萨德”的雏形。
1992年9月,美国陆军战略防御司令部正式启动了“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并决定由洛马公司设计研发。
很快,洛马公司完成了地面测试,开始飞行试验。
至1999年底,共进行11次飞行试验,其中8次拦截试验,前6次连续失败。
因此,整体计划后延。
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朝鲜、伊朗等国的弹道导弹发展迅猛,射程1500千米的导弹相继出现,“爱国者”等低层导弹防御系统已难以保障美军安全。
美国陆军于2004年对该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并重新命名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
沉寂数年后,洛马公司于2005年成功完成“萨德”导弹首次飞行试验。
随后美导弹防御局将“萨德”试验设备转移到太平洋导弹靶场,至今共开展了11次拦截试验并全部成功,其中,9次成功拦截近程弹道靶弹,2次成功拦截中程弹道靶弹。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系统有如此好的成绩,这使美国再次对“萨德”计划寄予厚望,也标志着“萨德”已经成熟。
截至2016年,美国已在全世界部署了30套“萨德”系统,就像一颗颗“毒牙”散布镶嵌在全球各要害部位。
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气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X波段雷达作为一种常见的雷达型号,在数据处理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Python作为一种强大的编程语言,已经成为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的首选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X波段雷达数据处理在Python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二、X波段雷达数据处理概述1. X波段雷达数据的特点X波段雷达是一种电磁波频段较高的雷达,其频率范围在8GHz到12GHz之间。
它具有分辨率高、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在地质勘探、气象观测、航空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X波段雷达数据通常包括回波强度、相位信息等多个维度的数据,需要进行复杂的处理和分析。
2. X波段雷达数据处理的挑战X波段雷达数据处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数据量大、复杂度高、噪声干扰等问题。
如何有效处理和提取X波段雷达数据中的有用信息,是当前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问题。
三、X波段雷达数据处理的Python工具1. NumPyNumPy是Python中用于科学计算的基础库,可以进行高效的数组计算和数据处理。
对于X波段雷达数据中的矩阵运算、统计分析等操作,NumPy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方法。
2. SciPySciPy是建立在NumPy基础上的科学计算库,提供了更多的科学计算工具和算法。
在X波段雷达数据处理中,SciPy可以用于信号处理、滤波、傅里叶变换等操作。
3. MatplotlibMatplotlib是Python中用于绘制图表和可视化数据的库,可以将X波段雷达数据处理的结果以直观的图形呈现出来。
四、X波段雷达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1. 数据读取与预处理在对X波段雷达数据进行处理之前,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读取和预处理。
Python提供了多种数据读取和处理的方法,可以方便地将X波段雷达数据导入到Python环境中,并进行预处理操作,如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等。
2. 数据分析与特征提取对X波段雷达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步骤。
“萨德”X波段ANTPY-2雷达参数,探测距离计算,搜索模式及其对抗思路“萨德”X波段AN/TPY-2雷达参数、探测距离计算、搜索模式及其对抗思路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是美军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由携带8枚拦截弹的发射装置、AN/TPY-2X波段雷达、火控通信系统(TFCC)及作战管理系统组成。
它与陆基中段拦截系统配合,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末段,也可以与“爱国者”等低层防御中的“末段拦截系统”配合,拦截中短程导弹的飞行中段,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X波段AN/TPY-2有源相控阵雷达AN/TPY-2高分辨率X波段固态有源相控阵多功能雷达是THAAD 系统的火控雷达,是陆基移动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可远程截获、精密跟踪和精确识别各类弹道导弹,主要负责弹道导弹目标的探测与跟踪、威胁分类和弹道导弹的落点估算,并实时引导拦截弹飞行及拦截后毁伤效果评估。
AN/TPY-2雷达采用了先进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薄化的相控阵天线技术,使其探测波束不但功率大而且非常窄,因此分辨率非常高,对弹头具有跟踪和识别能力,对装备诱饵突防装置的弹道导弹具有很大威胁。
除了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之外,还具备公路机动能力,雷达还可用大型运输机空运,战术战略机动性好,其战时生存能力高于固定部署的雷达。
雷达探测距离分析结合网上关于“萨德”的AN/TPY-2雷达的基本参数和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假设来分析萨德在前置部署模式(Forward-Based Mode,FBM)和末端部署模式(Terminal Mode,TM)下由雷达方程计算出的最大探测距离。
在使用公式之前,需要分析一些众所周知的参数的合理性,数据是否精确不重要,重要的是计算方法和涉及的理论知识。
雷达波长(9.5GHz)TPY-2雷达工作在X波段,频段范围8~12GHz,众多报道都说是9.5GHz,那就用这个计算好了。
天线增益G(48.77dB)天线孔径面积9.2m2,拥有72个子阵列,每个子阵列有44个发射/接收微波接口模块,每个模块有8个发射/接收组件,72x44x8=25344个阵元。
“萨德”X波段AN/TPY-2雷达参数、探测距离计算、搜索模式及其对抗思路
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是美军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由携带8枚拦截弹的发射装置、AN/TPY-2X波段雷达、火控通信系统(TFCC)及作战管理系统组成。
它与陆基中段拦截系统配合,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末段,也可以与“爱国者”等低层防御中的“末段拦截系统”配合,拦截中短程导弹的飞行中段,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X波段AN/TPY-2有源相控阵雷达
AN/TPY-2高分辨率X波段固态有源相控阵多功能雷达是THAAD系统的火控雷达,是陆基移动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可远程截获、精密跟踪和精确识别各类弹道导弹,主要负责弹道导弹目标的探测与跟踪、威胁分类和弹道导弹的落点估算,并实时引导拦截弹飞行及拦截后毁伤效果评估。
AN/TPY-2雷达采用了先进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薄化的相控阵天线技术,使其探测波束不但功率大而且非常窄,因此分辨率非常高,对弹头具有跟踪和识别能力,对装备诱饵突防装置的弹道导弹具有很大威胁。
除了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之外,还具备公路机动能力,雷达还可用大型运输机空运,战术战略机动性好,其战时生存能力高于固定部署的雷达。
雷达探测距离分析
结合网上关于“萨德”的AN/TPY-2雷达的基本参数和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假设来分析萨德在前置部署模式(Forward-Based Mode,FBM)和末端部署模式(Terminal Mode,TM)下由雷达方程计算出的最大探测距离。
在使用公式之前,需要分析一些众所周知的参数的合理性,数据是否精确不重要,重要的是计算方法和涉及的理论知识。
雷达波长(9.5GHz)
TPY-2雷达工作在X波段,频段范围8~12GHz,众多报道都说是9.5GHz,那就用这个计算好了。
天线增益G(48.77dB)
天线孔径面积9.2m2,拥有72个子阵列,每个子阵列有44个发射/接收微波接口模块,每个模块有8个发射/接收组件,72x44x8=25344个阵元。
假设天线孔径效率选0.65,那么天线的有效孔径约为6m2。
根据天线有效孔径和波长计算出天线增益G约为48.77dB。
峰值发射功率Pt(405kW)
天线阵元数有25344个,每个阵元的平均功率是3.2W,峰值功率16W,阵元平均功率为81kW,峰值发射功率Pt=405kW。
其中假设了脉冲重复周期为200Hz,占空比20%,那么脉宽为1000us;
探测目标的RCS
所探测目标的散射特性与目标本身有关,还与视角、极化、信号波长有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参数,计算中仅做出符合量级的假设。
雷达探测距离
雷达探测距离是在特定的雷达、目标、环境下计算出的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
用能量表示的雷达方程适用于复杂脉压信号的情况,通过脉冲发射功率及脉宽就可以估算出作用距离。
多脉冲积累可改善信噪比,也就是影响雷达方程中的检测因子。
n个脉冲的相参积累对信噪比改善可达到n倍,非相参积累为根号n,因此不如相参积累。
电扫天线常用步进扫描的方式,在指向某方向后发射预置的脉冲数,然后再指向新的方向。
探测距离的数值计算
▪
当目标RCS假设为0.01m2,检测因子假设为1,通过计算,探测距离约为670km;
当RCS为0.1m2时,对目标的有效探测距离约为1200km,对目标的有效识别距离为800公里(检测因子用的5,也就是对信噪比要求更高);
当RCS为1m2时,检测因子为1,对目标的有效探测距离约为2000km。
可以看出,脱离了目标RCS和检测因子的假设,雷达的探测距离就无从谈起,以上分析中出现了对众多不定参数的假设,可能有失精确,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雷达探测能力的理解。
雷达视距的影响
假设雷达高度为1000m(实际没有这么高,有报道说部署地海拔680m),简单计算一下直线距离2000km外所能看到的目标的最低高度。
根据上图参数,利用几何知识轻松求解得到能看到目标的最低高度约为272km。
在书中我们经常看到雷达视距可以用如下图中的简化公式,代入参数计算结果约为206km。
差距这么大,哪个更准确呢?
三分之四地球模型
地球的大气层会对雷达波弯曲和折射,而一个非常通用的处理方法就是“三分之四地球模型”,也就是用虚拟地球代替实际地球,使用虚拟地球模型时,假设雷达波是直线传播的。
简化公式中的因子4.12的计算就已经使用:有效地球半径=4/3*实际地球半径,而我们利用几何知识精确计算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大气折射,因此若用有效地球半径代入几何关系重新计算,结果为203km,这个结果与简化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差并不多。
也就是说“萨德”在高1000m时,如果想探测2000km距离的目标,需要的目标高度最低约为200km,低于这个高度,目标就不在雷达视距范围内了。
拓展计算一下其他高度情况下雷达的视距范围。
假设预警机飞行高度10km,那么“萨德”可以看到预警机最远的距离是500多千米;假设侦察机飞行高度30km,那么“萨德”可以看到侦察机最远的距离是800多千米。
雷达搜索方式
AN/TPY-2雷达系统具有三种搜索方式来保障三种搜索计划下的目标搜索、跟踪和识别任务。
这三种方式分别为墙式搜索、广域搜索和远距离提示搜索,用于自主搜索计划、聚焦式搜索计划和精确引导搜索,对来袭的导弹进行探测,获取导弹的轨迹,远程截获、精密跟踪和识别各类导弹。
美军其他相控阵雷达性能对比
“铺路爪”雷达(AN/FPS-115)
▪
天线:双面阵天线
频段:420~450MHz
探测距离:4800km
平均功率:145千瓦
铺路爪相控阵雷达是美国的远程预警系统,主要用途是担负战略性防卫任务。
雷达峰值功率582.4千瓦,对高弹道、雷达截面为10平方米的潜射弹道导弹的探测距离可达5550公里。
全部设备都安装在32米高的多层建筑物内,两个圆形天线阵面彼此成60度,每个阵面后倾20度,直径约30米,由2000个阵元组成,扫描一次所需时间为6秒钟。
▪
“宙斯盾”雷达(AN/SPY-1)
▪
天线:相控阵
频段:3.1~3.5GHz(S波段)
探测距离:400~450km
平均功率:58千瓦
AN/SPY-1无源相控阵雷达是”宙斯盾”舰载作战系统的核心。
有AN/SPY-1A、B、D、F、K等多种型号。
首先借助AN/UYK-7控制单元由信号处理机产生合适的搜索射频波形或跟踪射频波形。
信号在发射机通道中被放大并被选择阵面。
通过天线位置程序器把波束指向指令转换为阵列移相器指令,从而产生发射机输出,这些输出通过天线阵面在特定的空间角度形成波束。
AN/SPY-1B采用新型移相器和波束成形技术,以降低天线旁瓣,从而降低了有源电子干扰的威胁。
AN/SPY-1B还将采用分布式微处理器系统以实现快速信号处理,使得中央处理器的信号分析和融合中心的融合任务容易完成。
▪
“爱国者”雷达(AN/MPQ-65)
▪
天线:相控阵
频段:5.25~5.925GHz(C波段)
.
探测距离:170km
平均功率:20千瓦
AN/MPQ-65相控阵雷达,平均功率比PAC-2使用的AN/MPQ-53雷达增大了一倍,增强了对小反射截面目标、低空飞行巡航导弹、超高速目标的探测、跟踪和识别能力。
相控阵雷达的对抗思路
对抗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有软硬两类手段,软的是有源干扰,硬的是反辐射攻击。
对相控阵雷达的干扰思路有:针对这种固定位置部署的特点,可以在距离雷达部署地区较近的地方使用一些功率较大的雷达对着波束主瓣方向进行有源干扰;还可以采用飞艇或者气球载的干扰机在更近的距离上进行旁瓣支援干扰。
鉴于AN/TPY-2相控阵雷达的体制优势,会使用自适应波束调零技术、超低副瓣技术、自适应干扰对消等,有源干扰的成本可能比较高。
另外,还可以采用反辐射攻击的手段对付萨德的雷达,比如采用反辐射导弹或者反辐射无人机等!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