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 格式:doc
- 大小:190.00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图形的变换与坐标【学习目标】1.理解点或图形的变化引起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引起的图形变换,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2.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旋转、放大、缩小等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3.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应用价值.【学习重点】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规律的探究.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平移的特征是什么?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3.相似图形的特征是什么?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图形的平移阅读教材P88~P92的内容.范例:在图中△AOB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之后,得到△A′O′B′,三个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解:△AOB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4),O(0,0),B(4,0).平移之后的△A′O′B′对应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5,4),O′(3,0),B′(7,0).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之后,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没有改变,而横坐标都增加了3.范例:如图,△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4)、(-4,3)和(-1,3).将△ABC沿y 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A′B′C′,然后再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B″C″.试写出现在三个顶点的坐标,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解:△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3,4),B(-4,3),C(-1,3),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之后的△A′B′C′对应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3,1),B′(-4,0),C′(-1,0).沿x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之后的△A″B″C″对应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1,1),B″(0,0),C″(3,0).经过两次平移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了4,纵坐标都减少了 3.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次平移看作是△ABC沿BB″方向平移一次,得到△A″B″C″.知识模块二轴对称范例:如图,将△AOB沿着x轴对折,得到△A′O B,画图并说明对应顶点有什么变化?解:点A(2,4)和点A′(2,-4)关于x轴对称,且它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仿例:请在右图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写出它的四个顶点的坐标,然后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写出对称图形四个顶点的坐标,观察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范例:如图1,将△AOB缩小后得到△COD,你能求出它们的相似比吗?图1探索:如图2,已知矩形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0,0)、B(3,0)、C(3,2)、D(0,2),将这四个顶点坐标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后得到一组新坐标,画出新坐标对应的点所确定的图形,看看新的图形和原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图2概括:我们看到,当一个几何图形经过某种运动改变位置后,图形上各点的坐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归纳成下表(请补充完整表格中的内容).反过来,以某种方式同时改变一个几何图形上各点的坐标,也会使该图形产生相应的变换,从而改变它的位置或大小.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图形的平移 知识模块二 轴对称 知识模块三 相似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的交换与坐标【知识与技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中,它们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让学生体悟数学变化中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教学难点】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应用,通过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思考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之后,点的坐标会如何变化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现在我们带着问题来一起探究.1.平移变换的坐标变化规律例1 如图,△AOB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之后,得到△A′O′B′,三个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归纳结论】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没有改变,而横坐标都增加了3.例2 如图,△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4)、(-4、3)和(-1,3),将△ABC 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A′B′C′,然后再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B″C″,试写出现在三个顶点的坐标,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归纳结论】经过两次平移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了4,纵坐标都减少了3.【思考】通过以上例1、例2的探究你发现经过平移变换,点的坐标变化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1)左、右平移,它们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有变化,向右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左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2)上、下平移,它们的横坐标都不变,纵坐标有变化,向上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下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2.轴对称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例3 如图,△AOB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OB,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OB″,它们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归纳结论】(1)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例4 如图,将△AOB缩小后得到△COD,(1)它们的相似比是多少?(2)△AOB 的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归纳结论】横纵坐标都变为原来的21. 思考 将例4中的△AOB 以O 为位似中心,将△AOB 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 ′OB ′.(1)△A ′OB ′可以画几个?(2)△AOB 的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4.概括:填充完成教材92页的表格.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在对Rt △OAB 依次进行位似、轴对称和平移变换后得到Rt △O ′A ′B ′.(1)在坐标纸上画出这几次变换相应的图形;(2)设P (x,y )为△AOB 边上任一点,依次写出这几次变换后点P 对应点的坐标.【教学说明】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分组讨论.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3.6”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节课采用集体讨论和活动探究`的数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结论,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第一章:图形的认识与坐标系的建立1.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认识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构成演示坐标轴上的点与实际物体的对应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坐标系在几何中的应用1.2 坐标与图形的关系解释点的坐标表示方法分析直线、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在坐标系中的表示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图形的平移变换2.1 平移变换的概念讲解平移变换的定义和特点演示平移变换对图形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平移变换的性质2.2 平移变换的坐标表示讲解平移变换的坐标表示方法分析平移变换对点的坐标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平移变换的坐标表示方法第三章:图形的旋转变换3.1 旋转变换的概念讲解旋转变换的定义和特点演示旋转变换对图形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旋转变换的性质3.2 旋转变换的坐标表示讲解旋转变换的坐标表示方法分析旋转变换对点的坐标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旋转变换的坐标表示方法第四章:图形的缩放变换4.1 缩放变换的概念讲解缩放变换的定义和特点演示缩放变换对图形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缩放变换的性质4.2 缩放变换的坐标表示讲解缩放变换的坐标表示方法分析缩放变换对点的坐标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缩放变换的坐标表示方法第五章:图形变换的应用5.1 图形变换在几何中的应用讲解图形变换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分析实例问题,让学生理解图形变换对几何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图形变换在几何中的应用5.2 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析实例问题,让学生理解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六章:组合图形的变换6.1 组合图形变换的概念讲解组合图形变换的定义和特点演示组合图形变换对图形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组合图形变换的性质6.2 组合图形变换的坐标表示讲解组合图形变换的坐标表示方法分析组合图形变换对点的坐标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组合图形变换的坐标表示方法第七章:坐标与图形变换的综合应用7.1 坐标与图形变换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坐标与图形变换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分析实例问题,让学生理解坐标与图形变换对几何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坐标与图形变换在几何中的应用7.2 坐标与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坐标与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析实例问题,让学生理解坐标与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坐标与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八章: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8.1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的基本概念讲解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演示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在图形变换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的基本原理8.2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软件的使用讲解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分析实例问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软件第九章:图形变换与坐标系的拓展9.1 非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变换讲解非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变换方法演示非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变换对图形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非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变换的性质9.2 变换群与图形变换讲解变换群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分析变换群在图形变换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变换群与图形变换的关系第十章:复习与拓展10.1 复习本章所学内容复习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分析典型问题,让学生巩固本章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10.2 拓展图形变换的应用领域讲解图形变换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分析实例问题,让学生了解图形变换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对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认识重点关注学生对坐标系的理解和实际物体的对应关系。
知识点01:轴对称变换【高频考点精讲】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圆等。
2、轴对称性质(1)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2)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1)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2)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
4、最短路线问题在直线l上方有两个点A、B,确定直线l上到A、B的距离之和最短的点,可以通过轴对称来确定,即作出其中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对称点与另一点的连线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所求。
知识点02:平移变换【高频考点精讲】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2、平移的两个要素:(1)图形平移的方向;(2)图形平移的距离。
3、平移性质: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且相等。
4、平移变换与坐标变化(1)坐标点P(x,y)向右平移a个单位,得出P(x+a,y);(2)坐标点P(x,y)向左平移a个单位,得出P(x﹣a,y);(3)坐标点P(x,y)向上平移b个单位,得出P(x,y+b);(4)坐标点P(x,y)向下平移b个单位,得出P(x,y﹣b)。
知识点03:旋转变换【高频考点精讲】1、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2、旋转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等基本变换。
能够运用坐标表示和计算图形的变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会使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坐标系的概念和建立方法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建立方法。
理解坐标轴和坐标点的含义。
2. 图形的平移变换学习图形的平移概念和规律。
掌握图形平移的坐标表示和计算方法。
3. 图形的旋转变换学习图形的旋转概念和规律。
掌握图形旋转的坐标表示和计算方法。
4. 图形的缩放变换学习图形的缩放概念和规律。
掌握图形缩放的坐标表示和计算方法。
5.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坐标系和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坐标纸和绘图工具。
3. 实际问题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坐标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结合课件和教学素材,讲解坐标系的概念和建立方法,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变换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3.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实际问题应用:给出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坐标系和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情况,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互评和自评: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变换游戏,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乐趣,引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好奇心。
2. 主体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发现。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坐标系中图形的变换规律,能够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变换的概念及基本方法2. 坐标系中图形的变换规律3. 实际问题中的坐标变换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的概念,坐标系中图形的变换规律。
2.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变换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变换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形变换的动画演示。
2. 教学素材:纸张、剪刀、直尺等。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变换的概念及基本方法2. 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3. 实际问题中的坐标变换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的概念,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
2.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变换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变换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形变换的动画演示。
2. 教学素材:纸张、剪刀、直尺等。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图形缩放的概念及方法2. 坐标系中图形的缩放规律3. 实际问题中的图形缩放应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缩放的概念,坐标系中图形的缩放规律。
2. 教学难点:图形缩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3.6.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学习目标】
1.掌握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关于坐标轴)、位似(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变换中坐标的变化规律。
2.让学生经历探究坐标变换的过程,掌握探究数学的方法;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数学的奇妙,从动手实践到得出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习过程:
一、预备练习
1、点A(3,-2)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
2、点A(3,4)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
3、P(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
4、 P(-2,3)到x轴的距离是。
5、如图2矩形ABOC的长OB=3,宽AB=2,则点A的坐标为。
6、如果点P(a-3,a+4)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7、点A(a,-4)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_______.
二、导学新课,落实目标
(一)平移与坐标变化
1、沿x轴平移
(1)、如果是△AOB 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得到△A ′O′ B′,各顶点的坐标又有什么变化?你能用自已的语言归纳这个规律吗?
(2)你能画图说明△AOB向左移动时,对应点的坐标
又有什么变化规律?
沿x轴平移时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是:
2、沿y轴平移
沿y轴平移时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是:
(二)对称与坐标变化
1、关于x轴对称
将△AOB沿着x轴对折,得到△A ’ OB,画图并说明对应顶点有什么变化?
规律:
2、关于y轴对称
画出△ABC,A(2,1),B(4,0),C(5,2)沿y 轴对折后的△A ’ B’ C ’,并观察对应顶点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A ’(,)、 B’(,)
C ’(,)
规律:
3、关于原点对称
画△AOB关于原点对称的△A ’O B ’你有什么发现?
规律:
(三)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与坐标变化
(1)如果将△AOB 缩小,变成△COD ,它们的相似比是多少?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2)已知矩形ABCD 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0,0)、B (3,0)、C (3,2)、D (0,2),将这四个顶点的坐标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后得到一组新坐标,画出新坐标对应的点所确定的图形,你发现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如果四个顶点的坐标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后又会怎样呢?四个顶点的坐标同时变为原来的-0.5倍后又会怎样呢?
规律:
(四)归纳总结
关于x 轴对称 关于y 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沿x 轴向右平移a 个单位 沿y 轴向上平移b 个单位 图形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缩放k 倍 ( x ,y )
图 形 变 换 变 换
后
点
的 坐 标
变 换
前 点 的 坐标
(五)练习反馈
1、已知点P1(a-1,5)和P2(2,b-1)关于x 轴对称,则(a+b )2017的值是 ;
2、如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2),(4,0),将△AOB 沿x 轴向右平移,得到△CDE ,已知DB=1,则点C 的坐标为 ;
2题图 3题图
3、 (1)将图中三角形各点的横坐标都乘以-1,纵坐标不变,画出所得到的图形.你所画的图形与原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2)若把原图中各点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都乘以
-1,画出所得到的图形,并说明该图与原图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当堂检测,达标反馈
1、画出△ABC 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并写出顶点坐标。
2 、画出△ABC 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并写出顶点坐标。
3、以O 为位似中心,将△ABC 放大2倍,并写出顶点坐标
五、总结反思,盘点收获
x
y
O 5 4 2 1 3 1
2
4 3
5 6 -1 -3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