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7、秋天到了 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747.42 KB
- 文档页数:4
7、秋天到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记录、分辨、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了解与秋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让学生在科学小观测、小制作等活动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夏天到秋天的自然变化中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通过制作秋天树叶标本,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3、情感与态度:“一叶知秋”,通过秋风、秋叶秋果、秋歌秋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通过制作秋天树叶标本,鼓励学生乐于参与,学会合作。
教学重难点:了解与秋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让学生在夏天到秋天的自然变化中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秋的脚步》2、平时留心观察反映秋天特征的景物。
每人准备水彩笔一盒。
3、准备故事《天变凉了》。
教学过程:一、传递秋天的信息。
1、赏秋天。
小朋友,瞧,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中间,他就是——爱爱鸽(课件演示),他带来的见面礼是什么呢?原来,他是来向我们传递一个新的信息——秋天到了。
秋天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欣赏了五彩斑斓的秋景图后,你有什么感受呢?2、吟秋歌。
秋天到了,秋天到了,我们高兴,我们惊奇,我们欢呼,有一首儿歌正唱出了我们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吧!采用多种方式读儿歌。
(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激情,在朗读中抒情,读出对秋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二、观察秋天1、找秋天。
秋天来到了校园里,你都看到哪些变化?秋天来到了池塘里,瞧,池塘里的荷花怎么样了?秋天来到了田野里,瞧,田野里的水稻怎么样了?秋天还到了哪儿去了呢?它又给哪些景物穿上了新装呢?让我们一起来找秋天吧!四人小组合作,互相讨论:秋天来到了我们身边,说说自己看到了秋天的哪些景色,并共同完成一幅“秋色图”。
2、说秋天。
各组派代表交流找到的秋天,并将图画贴在黑板上,教师给找得好、说得好!画得好的几个组送上红五星。
3、师总结“找秋天,说秋天”活动的收获和意义。
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秋天迎来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认识秋天的特点,了解秋天的变化;- 理解秋天是自然界周期性的一种季节,秋天的气温、天空、树叶等变化;- 观察并描述秋天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学会几种常见的秋天活动,了解秋天的收获和庆祝方式;-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秋天的气温变化2. 秋天的天空变化3. 秋天的树叶变化4. 秋天的活动:收获和庆祝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秋天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秋天的好奇心。
步骤二:呈现与讨论1. 展示气温变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气温变化;2. 展示天空变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秋天天空的变化;3. 展示树叶变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秋天树叶的变化。
步骤三:观察实验安排学生在校园中进行秋天观察实验,让他们观察并记录秋天中的现象,如气温、天空、树叶等变化。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步骤四:展示与交流学生们展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结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鼓励学生相互之间提问和回答,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运用。
步骤五:研究秋天活动介绍几种常见的秋天活动,如采摘水果、放风筝、举办庆祝活动等。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乐趣,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参与过的秋天活动经历。
步骤六:小结与反思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和反思。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热爱,并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实验记录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2. 学生对秋天变化的描述能力和思维发展情况;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4. 学生对秋天活动的理解和分享情况。
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果园或农田,亲身体验秋天的收获过程;2. 组织学生举办一个秋天主题的庆祝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规划和组织过程。
以上是对《秋天迎来了》教学设计的简要概述,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安排。
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秋天
迎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 教材: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 展示物:秋天图片、植物实物(如树叶、树果)
- 实验器材:小型天平、测温计、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利用秋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实验观察(15分钟)
- 给每个小组发放树叶和树果等实物。
-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的特点和变化,例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3. 实验探究(20分钟)
-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利用小型天平和测温计测量实物的质量
和温度。
- 鼓励学生猜测实物的重量和温度,并进行实验验证。
-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在小组内分享和比较数据。
4. 团队合作(15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共同设计一个关于秋天的展
示板或手工制作品。
- 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展示板或手工制作品的制作。
- 学生准备展示并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
5. 总结(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研究内容,总结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和收获。
课后作业
-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和环境,记录秋天的变化,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心得。
以上是《秋天迎来了》教学设计的大致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秋季到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秋季的特点和变化。
2. 认识秋季的常见植物和动物。
3. 学会欣赏秋季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1. 课本《秋季到了》。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秋季景色。
3. 植物和动物的图片或模型。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引入秋季的话题,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外面的天气和环境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秋季的兴趣。
探究(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给学生呈现秋季的景色,包括红叶、金黄的麦田、果实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并鼓励他们描述秋季的特点和变化。
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秋季特有的植物和动物的图片或模型,例如栗子、葡萄、松果、松鼠等。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这些植物和动物在秋季有什么特别之处,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和生活性。
实践(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秋季的植物或动物进行观察和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植物或动物的外观、性、生活环境等方面,记录下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在小组研究完成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所选植物或动物的特点和重要观察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并展开讨论。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走出教室,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等户外环境,观察秋季的景色和植物。
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来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秋季景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总结(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或简短的小结,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秋季的特点和变化,以及秋季常见的植物和动物。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秋季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纸质文字腊梅、秋季树叶拓印等,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秋季的认识和理解。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秋季的观察日记,描述所见的秋季景色和自己的感受。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秋季的特点和变化,认识秋季的常见植物和动物,并学会欣赏秋季的美丽景色。
同时,通过实践和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力也将得到提高。
小学科学秋天到了(课件)二年级上册科学冀人版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它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和大自然的变化。
在二年级上册科学冀人版的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小学科学秋天到了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秋天的特点和秋天时节带来的变化,以及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实验和活动。
首先,秋天是温度逐渐下降的季节。
在夏天结束之后,温度逐渐降低,白天和晚上的温差也逐渐增大。
我们可以感受到天气逐渐变得凉爽,太阳的角度也比夏天要低。
这是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倾斜,导致不同季节的气温和光照量有所不同。
其次,秋天是枫叶红了的季节。
随着温度的下降和光照时间的变化,树叶中的绿色素逐渐分解,暴露出隐藏的红色素。
这就是为什么秋天的树叶变得红色,并且呈现出美丽的色彩。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带领学生们到校园或公园里观察、收集不同颜色的树叶,增加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
此外,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
在大自然中,各种水果和蔬菜都开始成熟。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农田或果园,让他们亲自体验摘取成熟水果和蔬菜的乐趣。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食物的来源,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此外,秋天也是动物迁徙的季节。
当天气变冷,食物变少时,很多鸟类和昆虫会选择迁徙到更温暖的地方寻找食物和栖息地。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校园或附近公园中的鸟类和昆虫,让学生们了解到这种迁徙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实验和活动,增加学生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
例如,可以进行一个关于秋天中露水形成的实验。
我们可以准备几个小瓶子,每个瓶子内放入冷水,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瓶子上是否会出现水滴。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秋天的温度变化和露水形成的原理。
另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制作一个秋天主题的手工作品。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们用纸板、彩纸和干枫叶等材料制作一个彩色的秋天树叶拼贴画。
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个活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够增加他们对秋天的认识和兴趣。
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秋天来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能够描述秋天的天气、植物和活动。
3. 能够体会秋天的美好,并形成对秋天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描述秋天的天气、植物和活动。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包括秋天的天气、植物和活动等内容。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入秋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含义和特点。
步骤二:课堂讨论1. 根据导入的内容,让学生自由讨论秋天的天气、植物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2. 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秋天的特点,如凉爽的天气、五彩斑斓的叶子、丰收的季节等。
步骤三:展示实物1. 准备一些秋天的实物,如秋天的果实、彩叶等,向学生展示并让他们触摸、感受。
2. 引导学生用感官体验来表达对秋天美好的感受。
步骤四: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秋天的主题,如秋天的服装、食物等。
2.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展示他们的主题内容,同时引导他们用简洁语言描述他们选择的主题与秋天的联系。
步骤五: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简洁地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态度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表达,检查他们对秋天特点和变化的理解程度。
六、课后延伸: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或绘制一幅秋天的画作。
以上为《秋天来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秋天到了》教学教案《秋天到了》教学教案(精选11篇)《秋天到了》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初步认识自然段。
3.认识4个偏旁,学会6个生字。
4.练习用秋天、一会儿口头造句。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2.初步认识自然段。
3.识字、写字。
4.用秋天、一会儿练习说话。
教具准备图片,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二)初步认识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看懂图意。
(二)认识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1.读汉字:天子上下来一大南飞儿人2.读带调韵母:1n 2ng $ng 2i3.读三拼音节:ti1n li2ng hu2ng pi4n(二)学习新课。
1.读课题,板书课题:看图学文7秋天到了师述:前面我们学习看图学词句,是通过看图,理解句义、词义。
现在我们要开始学习看图学文了。
这种类型的课文是由生动的图画和说明图意的短文组成的。
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做到图文结合,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读懂句子和理解词义。
今天我们学的课题是秋天到了。
我们一起看到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2.指导看图。
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观察图画。
(出示图画)(1)看看地上有些什么?(小草,黄叶)①地上的黄叶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树上飘落下来的)②叶子为什么会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就从树上飘落下来)师述:天气凉了,树木为了保持自己身体里的水分养分,度过寒冷的冬天,就把叶子脱落下来了。
(2)看看天空怎么样了?(3)天上有什么?(天上有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往南飞)(4)谁能看图说说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些什么变化?①自己练习,同桌说。
②指名说。
(三四个)大家评议。
有不完整的地方教师给以补充。
3.初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