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2.66 KB
- 文档页数:1
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方案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越发受到关注。
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多种类型,它们如同城市的“血管”和“神经”,为城市的正常运转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支持。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的复杂性,许多城市的地下管线存在着规划不合理、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管理混乱等问题,给城市的运行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安全隐患。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下管线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一)规划缺乏统筹协调不同类型的地下管线往往由不同的部门或单位负责建设和管理,在规划阶段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管线布局混乱,相互交叉、重叠,不仅浪费了地下空间资源,还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二)建设标准不统一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地下管线的材质、管径、埋深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后续的维护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部分施工单位在地下管线建设过程中,为了追求进度和降低成本,存在偷工减料、不按规范施工等问题,导致管线的使用寿命缩短,容易出现泄漏、破裂等故障。
(四)管理体制不完善地下管线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存在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信息共享困难,难以实现对地下管线的有效监管。
二、地下管线建设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和有效管理,构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城市地下管线系统,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
(二)原则1、统筹规划原则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制定统一的地下管线规划,实现各类管线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设。
2、标准统一原则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确保地下管线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3、安全第一原则在地下管线建设过程中,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4、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预留足够的地下空间,为后续管线的建设和扩容提供便利。
城市道路交通作为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市民切身利益保障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大事。
近年来,区城市道路建设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但是由于前所未有的建设规模及短促的建设周期,地下管线工程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市民为此反映不断,“拉链马路”已成为市民投诉的重点。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对区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当前区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经初步调查发现区道路地下管线状况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管线新建、改建、扩建频繁,道路拉链现象严重,已经成为道路设施的第一杀手根据市政公用局提供的数据,每年经过批准的地下管道施工开挖就有1500处,如果加上未经过批准擅自开挖的2000件,结合道路建设改造工程的1500多件,全市每年有5000处左右。
在区,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许府巷马路拓宽工程刚铺好沥青,因为忘记埋设电缆,开膛破腹,再次挖开。
如此频繁地给马路“破膛开肚’’动手术,路面重复施工,致使政府养护路面的费用逐年增加,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
同时,管线施工带来的噪音和尘土污染了周围环境,影响着市民身心健康,城市市容也遭到破坏,每年各部门收到的投诉和人民来信仅此类投诉占70—80%。
这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还造成了交通不便,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广大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也大打折扣。
管线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地下资源浪费严重,已经成为集约发展、技术进步的巨大障碍目前依托城市道路的各类管线都由运营商自行设计,毫无章法,盲目扩展,无人管理。
一般道路下面少则30孔管道,多则60多孔管道,在汉中门大桥改建工程,规划部门审批了80孔管道,搞得桥梁增加了建设成本。
西方国家在二战期间就已建成了规模大、用地省、有利于发展的共同沟,成为了反法西斯的地下战场,而我国城市的共同沟目前很少见,我市目前还没有一条。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及一定的前瞻性、科学性,导致了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长此以往,只能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
城市地下管线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由于地下管线权属机构种类繁多,又缺少系统性的管理,同时由于政府各部门投资建设的管道数量也比较多,数据库已经发生很大的断层,因此亟待开展全面普查,补充更新数据资料,统筹管理,科学设计,查漏补缺,以保障城市规划的顺利开发。
管线普查的数据档案取决于管线勘测技术的发展,中国国内地下管线勘探方法研究自二十世纪末开展以来,从早期的比较简单的人工开井测量,逐步发展到机械开水井,以及声波测量和包含了电磁法、直流电法、水磁法、浅层地震法等方面的物探方法的综合运用发展。
地下管线勘探包括多个领域,目前不缺乏勘探的方法,但如何进行解译研究仍是一项难题。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网;管线探测;发展前景Development status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ZhangminzhaoChina Coal (Xi 'an)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Xi 'an, Shaanxi Province,710000AbstractDue to the variety of ownership organizations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the lack of systematic management, and the large number of pipelines invested and constructed by variou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e database has been greatly faulted.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survey, supplement and update data, overall management, scientific design, check and fill in the gaps, so as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urban planning. The data archive ofpipeline survey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ipeline survey technology. Since the research on underground pipeline exploration methods in China was carried out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it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he relatively simple manual well opening survey in the early stage to the mechanical well opening, as well as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coustic survey and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ic method,direct current method, hydromagnetic method and shallow seismic method. The exploration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includes many fields, andthere is no shortage of exploration methods at present, but how to conduct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is still a difficult problem.KEY WORDS:Urban underground pipe network; Pipeline detection;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引言面对着城市化工程的蓬勃发展,都市中地下管道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显现,都市中地下管道系统包含了给水、排放、煤气、供电、通信、热力、工业等管道,就像人身上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系统",日夜承担着运送营养物质、热量和传递讯息的重要作用,是都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被称之为都市的"生命线"。
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研究1.前言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城市供水、排水、天然气、电力、通信、热力等重要公共服务行业,对城市经济和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城市地下管网规模庞大、分布复杂,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常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缺乏实时监测、难以维护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城市地下管网的基本情况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公共设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供水管网、排水管网、天然气管网、电力管网、通信管网、热力管网等多个子系统。
根据城市规模和不同区域,管网规模和布局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分散、覆盖面广,难以统一管理和运维。
此外,城市地下管网的年限较长,存在老旧设备和基础设施,需要及时维护和更新。
3.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地下管网也开始走向信息化管理。
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1)信息不对称:由于管网资产的复杂性,地下设施信息统计难度大,很多数据不同部门之间、不同业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管理难度大。
(2)缺乏实时监测:地下管网一旦出现问题,会对城市的正常运行造成重大影响,但是目前很多城市地下管网的监测手段仍然处于人工巡查的阶段,缺乏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手段。
(3)难以维护:地下管网存在老旧设备、基础设施等问题,维护困难,很多问题只能采取事后维修方式,费用高、效率低。
4.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用一些现代化手段来进行管网信息化管理,如:(1)GIS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利用GIS技术建立地下管网信息库,形成管网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实现地下管网可视化管理和维护。
(2)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用无人机、卫星等遥感技术进行地下设施检测和监测,实时采集管网信息和成像数据。
(3)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对地下管网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及时发现管网问题并进行处理。
(4)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地下管网三维模型,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管网结构、布局等信息的分析和管理。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是通过将各种管线(包括燃气、水、电力、通信等)纵向整合并置于地下几米的地下通道中,以实现管线的统一管理和维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对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现状1.国外发展现状在发达的国家,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相对成熟。
例如,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系统,以实现城市的供水、供气、供电、通信等设施的整合统一管理。
这些国家在建设地下综合管线廊道时,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线的智能监测、远程控制和快速维修,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这些国家在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与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国内发展现状我国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于分散,各种管线多年来独立建设和管理,导致了地下空间的混乱和浪费。
其次,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地下管线的维护和管理存在滞后、信息闭塞等问题,甚至出现了“打砸抢”等现象。
再者,地下管线建设时存在与地面建设协调不足,往往导致了管线的破坏和损坏。
最后,由于地下管线的信息不对称和管线冲突等问题,给城市管理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二、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问题分析1.技术问题虽然地下综合管线廊道能够有效整合城市地下管线资源,但由于管线种类多、规模大、使用寿命长、技术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导致了地下综合管线的设计、施工、运维和监测难度较大,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
2.管理问题地下综合管线的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未得到完善,导致了信息闭塞、监管不力、责任不清等问题。
同时,地下综合管线的安全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统一管理。
3.经济问题地下综合管线建设成本较高,需要进行道路封闭施工,给城市的交通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研究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目的是将管线相关的信息整理、归档和管理,以便于日常维护和紧急故障处理。
由于地下管线通常位于地下,无法直接观察,因此对于管线的信息记录和管理非常重要。
在过去,很多城市的管线档案都是以纸质形式存在,不方便查询和更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地下管线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减少人为因素的错误。
1.管线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将地下管线与地理位置进行关联,实现对管线的空间分布和属性信息的管理。
这样就能够快速查找管线的位置和状态,方便维修和改造工作。
2.管线结构信息:记录管线的类型、材质、直径、长度等基本属性信息,以便于了解管线的使用寿命和维护需求。
3.管线维修记录:记录管线的维修历史、维修人员、维修时间等信息,以便于追溯管线的维修情况和质量。
4.管线监测数据:通过监测装置对管线进行实时监测,获得相关数据,如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以便于及时发现管线故障和预防事故发生。
5.管线更新计划:根据管线的使用寿命和维护需求,制定管线的更新计划,并记录相关信息,以便于管线的定期维修和更换。
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进行管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查询。
1.提高管理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手工记录和查询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大型城市来说,数字化管线档案管理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提高数据准确性: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错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特别是在管线维修和更新过程中,及时记录和更新相关信息,有利于管线的质量控制和维护工作的追溯。
3.支持决策分析: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对地下管线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可以从宏观角度了解城市各类管线的分布情况和使用状况,为城市未来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改善服务质量: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提高对市民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浅谈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陈丽发布时间:2023-05-08T07:39:22.336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5期作者:陈丽[导读] 近几年来,随着数字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各种地下管道的数目与规模日益增多辽宁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沈阳 110034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数字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各种地下管道的数目与规模日益增多,各地由地下管网问题引发的城市内涝、管线挖断、管道泄露、管理缺位等由地下管线引起的问题日益凸显,给地下管线规划和建设的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建立一个高质量的立体地下管道数据库,对改善我国城市地下管道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城市,数据库,数据采集地下管线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传输信息、输送能量和排泄废物等功能,并构成城市的神经和循环系统。
城市的地下管道有供水、排水、燃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八大类20余种类型的管道和配套管道,也有各类的综合通道。
它就像人体的神经和血管,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管线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迫切需要对开发区、规划区及施工区内的管线情况进行调查,以获取符合城市规划及管理需要的管线资料。
三维数码平台技术为使用者提供了令人开心的触控体验,同时也可以对现实世界进行更加精确和全面的描述。
如何更好的建立、使用和管理好三维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对于城市建设、规划和发展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一、现有数据分析与需求1.地下管线现有数据分析及目前现状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各个阶段的生产资料也越来越完备。
传统的二维管线管理模式仅能支持二维显示,若不能实现管线全周期各阶段的信息融合,将造成大量的信息缺失,给管线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空间分析与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由于管线表现为单一化、无纵向观测,因此难以完整地反映和刻画管线间的信息传递。
利用管线探伤技术,及时更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了与国家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对接,对数据库结构及数据要求进行了调整,为数据库的更新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字】精品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一前言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高歌猛进,它以先导性、倍增性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变革和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信息化力量无所不在,它正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的发展方式,社会的发展面貌,同时也在促进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和变化。
正如温总理在审议通过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任务的重要举措”。
实施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走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是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是在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数字测绘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支撑下通过建立现状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同享数据库和同享平台最终实现为城市各种与地下管线相关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同享计算服务。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包括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探测、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及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机制设置与实施。
二、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根据国家建设部1998年发出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通知”,全国许多城市都积极开展或准备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由于经济发展和对地下管线重要性认知的差异,导致全国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发展不平衡,总体而言,大城市进展相对较快,中等及小型城市进展缓慢:经济发达城市启动较早,而经济欠发达城市则启动较晚或还未开展。
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地下管线资料离散存储、准确性差、利用困难由于城市地下管线分属不同单位建设和管理,其资料分散地分布在城市不同单位和部门管理。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摘要:信息化建设是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了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技术运用情况,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技术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发展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基础。
但由于早期建设过程中没有科学规划管理,导致现阶段地下管线混乱无序、重叠交错,带给城市地下空间诸多矛盾和问题。
因此,全面系统地掌握地下管线现状,对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制定切实可行、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方案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综合应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管网运行现状,采取必要的维护管理,防患于未然。
1、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化现状1.1法律意识薄弱很多单位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有的未办理相关规划审批手续就投入使用,有的虽办理规划报建,但管线建成后并未办理竣工验收。
导致多年沉积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基础资料缺乏、新建地下管线竣工验收资料不实等问题。
1.2地下管线资料空白部分地下管线建设埋藏时间已久,相关的产权单位、施工单位和具体管理检验部门已经忽视了早期管线资料的保存。
由于管线管理人员调动变更频繁,对于地下管线的资料交接没有落实到位。
仍然存在更新未及时记录的情况,使得现有的地下管线资料残缺不全,部分管线一片空白,无法满足改造城市地下管线的需要。
1.3分散管理,共享程度低目前,各城市地下管线均由各管线权属单位各自管理,每类管线权属单位有自己的标准和管理模式,相互之间信息沟通难,共享程度低,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科学的统一的管理机制。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状况调研报告摘要 : 针对当前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现状与不足,结合城市特大城市地下竖井管理信息数据库的优越性,提出**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与技术实施方案。
关键词:管线、信息、数据库地下管线是保证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为城市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大都市运营条件,是城市的“生命线”,即由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煤气、热力、电视、路灯、工业、公交等组成,地下管线线位的选址在数据上的一点歧异都可能带来增加工程量或不可可想而知的安全事故。
长期以来,由于地下管线管路属于隐蔽工程、只见投资项目不见效益等原因,使地下管线管理手段和水平滞后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主要表现有城市地下管线投资多元化、难规划、地下管线建设与建设工程道路建设不同步等实际问题。
目前呈现出先要后建管线被百姓称为“拉链马路”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不足道路修建过程中地下管线基础资料严重缺乏,致使地下管线事故更为严重。
由于对地下管线现实状况资料缺乏应有的了解,给城市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给国家和人民北欧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造成重大死亡事故。
随着**新区的迅速启动,张店旧城改造的日益紧迫,地上开发强度不断高增长 , 城市化水平势必快速提升,这必将或使城市的排水、电力的供应、燃气长期存在的供应等城市管线综合承载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
鉴于此 , 我们科学技术更要运用科学完善的管理手段,合理利用有限的地下地下弹性资源,综合土地规划普柳斯各类市政管线设施,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承载力,发挥其社会效益。
一、**市地下管线及管理现状城市建设管理长期以来正因如此重视地上忽视地下,难以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管理程序,因人员变动、地下管线的更新等风险因素,使地下管线档案资料不水管统一、残缺不全,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线资料实时性。
我市 1995 年进行过一次地下管线普查,当时采用丈量、数据统计的方式进行,并将资料存于各区县的城建档案馆或市建委的城建档案馆。
新形势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的特点及对策发布时间:2023-01-11T09:20:51.806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15期作者:王赫张文飞[导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管线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对管线的种类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赫张文飞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381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管线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对管线的种类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各区域之间存在着相互独立、缺乏沟通、缺乏沟通、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整体协调发展。
随着有关建设管理制度的逐步健全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城市管理的日益精细化,相关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具备更加规范的操作,确保整体的管理模式实现规范化和信息化,要对地下管线的铺设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掌握,与此同时还要对雨污管网的建设情况进行确定,这样能够方便市政的建设,并且能够实现雨污的分流。
关键词:新形势;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特点;对策1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现状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地下管线管理工作。
1998年,原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通知》(建规[1998]69号),2005年,原建设部出台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6号),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切实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
全国各地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办法和机制。
如出台《地下管线管理条例》,将地下管线普查、修补测以及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维护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南京市管线管理条例》在管线的规划、建设、维护、信息和管理方面进行规范,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地下管线普查方面,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特别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79号)下发以后,全国2000多家具有地下管线探测资质的单位参与到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基本查清了我国县级以上城市市政道路范围的地下管线现状。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19T10:32:11.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董佳[导读] 摘要:信息化建设是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建设档案馆天津 300450
摘要:信息化建设是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了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技术运用情况,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技术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发展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基础。
但由于早期建设过程中没有科学规划管理,导致现阶段地下管线混乱无序、重叠交错,带给城市地下空间诸多矛盾和问题。
因此,全面系统地掌握地下管线现状,对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制定切实可行、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方案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综合应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管网运行现状,采取必要的维护管理,防患于未然。
1、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化现状
1.1法律意识薄弱
很多单位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有的未办理相关规划审批手续就投入使用,有的虽办理规划报建,但管线建成后并未办理竣工验收。
导致多年沉积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基础资料缺乏、新建地下管线竣工验收资料不实等问题。
1.2地下管线资料空白
部分地下管线建设埋藏时间已久,相关的产权单位、施工单位和具体管理检验部门已经忽视了早期管线资料的保存。
由于管线管理人员调动变更频繁,对于地下管线的资料交接没有落实到位。
仍然存在更新未及时记录的情况,使得现有的地下管线资料残缺不全,部分管线一片空白,无法满足改造城市地下管线的需要。
1.3分散管理,共享程度低
目前,各城市地下管线均由各管线权属单位各自管理,每类管线权属单位有自己的标准和管理模式,相互之间信息沟通难,共享程度低,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科学的统一的管理机制。
1.4数字化程度低
很多权属单位的管线资料,由于年代久远均为纸质资料,未进行数字化,导致数字化程度低,信息化建设成本较高。
2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对策分析
2.1 建设管线信息系统
综合应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遵循实用方便,先进灵活、安全可靠以及高可扩展的原则,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和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管线信息的统一管理。
①平台选择
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考虑到既要能满足现实的管理需求,又要考虑系统将来的发展,建议选择目前主流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
数据库可以选用Oracle10g,配合ArcGIS使用。
②建立管线数据库
收集各类管线数据,建立数据库,包括:各类管线信息、专业管线信息、基础地理信息和元数据信息等。
③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管线信息查询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转换、数据检查、数据入库、数据输出等。
图形浏览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基本浏览工具、地图定位、图层控制、属性查询等。
2.2 建立管理机制,保证系统数据动态更新
一条管线从立项到竣工,在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为保证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持续有效运转,就必然需要为其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这有赖于后续的数据更新和动态管理机制。
因此,应建立有效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对新建的管线数据进行更新,以实现系统数据库的实时更新,提高空间数据库的现势性,为用户提供更为准确、真实的数据参考。
2.3统一标准,逐步实现数据共享
地下管线数据标准统一,是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和共享工作的基础。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部门要通过下发文件,组织相关培训、考核,推动各地下管线权属单位逐步统一地下管线探查、测量、图纸编绘、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的技术标准,为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创造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吴成勇.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J].中国档案.2016(21):88-89.
[2]朱林盛.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探讨[J].城建档案,2016(1):34-35.
[3]张丹.试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档案学研究,2008(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