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和欧洲(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7.07 MB
- 文档页数:15
《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参考教案教材分析:《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这部分教材内容是一个学习难点,是对知识点的补充,一是时区的规定和计算,另一个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的换算。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由于本节是难点部分,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用数轴图示法表示时区的计算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计算等方式来突破难点。
设计理念:阅读教材,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讲画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阅读图表和时区换算的能力。
学习目标:1、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掌握时区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
2、建立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引入新课:趣味地理故事:《发生在日界线两边的故事》同学们,你能解开吕萨的疑惑吗?学习新课:一、阅读教材,掌握基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内容,并在书上标示出来,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组共同解决。
1、什么是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的地点往往有不同的地方时间?2、时区是如何划分的?时区与区时是同一概念吗?3、读“世界时区图”,填空:(1)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小时,东边的时间于西边的时间。
(2)我国东西跨5个时区。
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区的区时,即“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如何规定的?5、仔细观察“世界时区图”,总结:从东12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一天,从西12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日期一天。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后,师生共同总结。
二、联系实际,巩固新知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知识,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以下问题:1、同学们,当北京敲响2010新年钟声时,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各是什么时间?北京:东8区伦敦:中时区纽约:西五区2、完成教材“活动”课后反思:时区和日界线知识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知识抽象,空间概念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学中我首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读书,通过课堂检查,许多同学表示看不懂,接着我才用图解的方法,尽量采用通俗的语言引导学生去理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通过练习加深印象,许多同学掌握得不太好。
1.1《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七年级下)[教学目的]1.通过读图能分析亚欧两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欧两洲的著名地形区并能在地图上熟悉其位置2.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地理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掌握分析一个大洲或一个地区地形特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两洲的地形特点、及主要的地形区的分布[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具准备]亚洲地形图图[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法、读图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学生上台,结合挂图说出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一、亚、欧两洲的地形(1)亚洲的地形特征1、结合P5活动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2、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A 读“亚洲地形图”,观察亚洲地形图上主要以哪两种颜色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的位置B 观察提问:亚洲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有多少米以上?占地面积广不广?说明了从大洲看,亚洲的海拔高吗?C 引导学生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结论: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D 继续观察:亚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个部位?平原又分布在哪里?这说明了亚洲的地势哪里高,哪里低?E 引导学生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岛屿,并设问:为什么亚欧大陆东部会形成如此多的岛屿和群岛呢?(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说明)通过刚才的分析,由学生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重点3、按上述思路,学生阅读欧洲地形图和P6活动1题的资料,讨论欧洲的地形特征,教师结合地图引导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找出欧洲的主要平原:东欧平原、西欧平原、阿尔卑斯山的位置4、教师板书小结欧洲的地形特征:(1)平均海拔最低,仅340米(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3)中部低平(4)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测5、学生完成P6表格【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三、亚、欧两洲的地形[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二课时》参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本课时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整体把握,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亚洲和欧洲地域广阔,地理特征复杂,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生动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整体认识。
此外,学生对人文地理现象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地理特征;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差异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实物,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环境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地理特征;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联系。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地图、图表和实物,直观地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实物和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表、案例、实物等。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最东端和最西端在同一时刻,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
2、了解地方时、世界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时区差、时间、日期的能力。
并能越过日界线计算时间。
4、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时区、时区差、日界线,初步懂得计算时区、日期的基本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1、时区的规定和计算2、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以及日界线两侧日期的换算。
导入新课:同学们(特别是男同学),在看NBA足球赛时,感觉上有没有时差不适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设问: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时区和日界线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4结合教师演示,总结:【教师演示】教师拿一地球仪,假如同学们就是太阳,地球对着太阳的一半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由于每天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要比西边的时刻早。
例如:当北京正对着太阳的时候,也就是说北京这时太阳位置最高、是12点,这时看另一面的纽约正好处于黑夜。
古时候各地都把正午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12点,因而各地的12点是不同的,所以其他时刻各地也不相同。
1、什么是地方时?2、不同的地点地方时相同吗?3、世界时是怎样规定的?4、时区是怎样划分的?何为区时?5、北京时间怎样规定?1、国际日期变更线怎样规定?教师点拨:(一)由于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一小时转15个经度。
因此,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
(二)、①相邻的两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隔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
如果所求时间比已知时间要晚,就减去时区差;反之,就加上时区差。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作业链编写人::李永云总编号:02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看图说出和记忆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类型。
2.分析亚洲和欧洲气候的特点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重难点:亚欧两洲的气候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点三:亚洲与欧洲的气候【自主学习】课本7-8页读图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亚洲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亚洲面积广大,地跨_____、_____、_____三带,且地形复杂,除_____________气候外,其他气候类型均有分布。
2.大陆性气候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1)季风:指风向因季节不同而风向相反的风。
包括冬季风和夏季风。
(2)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原因:处于世界最大大陆____________的_____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__________,_______差异最显著。
读图完成表格。
(二)欧洲气候1.欧洲典型的气候类型:欧洲西部是________气候的最大分布地区;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是____________气候;欧洲东部主要是_____________气候;北部主要是_____________气候和极地气候。
2.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3.⑴以带气候类型为主;⑵性特征显著;⑶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气候分布典型。
【跟踪练习】1.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的气候特征是 ( )A.冬冷夏热.降水很少 B.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2.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B.主要的内海有北海和波罗的海C.北部有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南部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D.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海洋性特征显著自我检测1.关于欧洲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中海气候和极地气候呈东西走向分布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走向分布③地中海气候分布面积最广④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下列有关欧洲西部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海岸线曲折,岛屿、半岛、海湾众多②南面的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在世界交通中占重要地位③本区河网稠密,水量充沛,长河较多④受海洋影响,本区几乎全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B组3.读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图,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