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A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13
美学概述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艺术创作技巧B. 美的哲学C. 人类心理活动D. 自然科学现象答案:B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3. “审美经验”是指什么?A. 观看艺术品的经验B. 评价艺术品的经验C. 体验美的过程D. 创作艺术品的经验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A. 美的本质B. 美的起源C. 美的分类D. 社会经济状况答案:D5.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关注什么?A. 艺术作品的内在思想B. 艺术作品的外在形态C. 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D.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答案:B(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康德美学中的审美判断的特点。
答案:康德在美学中提出的审美判断具有以下特点:普遍性、主观性、无利害关系性、目的性。
普遍性指的是审美判断要求所有人都同意;主观性强调审美判断是个人主观的感受;无利害关系性是指审美判断不涉及个人的实际利益;目的性则是指审美判断中的对象被视为目的本身,而非手段。
2. 什么是“美的形式”?请举例说明。
答案:美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中的外在形态和结构,它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节奏等元素的和谐统一。
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以其完美的比例和线条,展现了人体美的典范,体现了形式美的特质。
3. 简述黑格尔美学中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答案:黑格尔认为,美是绝对精神或理念在感性世界中的显现。
在他的美学体系中,美是理念与感性的统一,是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桥梁。
艺术作品通过感性形式表达出普遍的理念,使观者能够在审美体验中感受到理念的存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美学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柏拉图在美学上主张美是超越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理念,艺术作品只是模仿现实的不完美复制品。
美学教程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A. 艺术作品B. 美的规律C. 审美经验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的奠基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马克思3. 审美经验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感知、情感、理解B. 感知、想象、创造C. 情感、想象、理解D. 感知、情感、创造4.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 黑格尔B. 康德C. 柏拉图D. 尼采5.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的是:A. 艺术作品的内容B. 艺术作品的结构和形式C.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D. 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6. “审美距离”是指:A.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物理距离B.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C. 审美主体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D. 审美对象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7. 以下哪个不是审美价值的范畴?A. 审美愉悦B. 审美教育C. 审美功能D. 审美批判8.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通常指的是:A. 创作者的艺术技巧B. 创作者的艺术观念C. 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突发奇想D. 创作者对艺术作品的最终评价9. 以下哪个是现代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A. 模仿B. 表现C. 再现D. 以上都不是10. “美的相对性”这一观点认为:A. 美是绝对的,不受个人和社会的影响B. 美是相对的,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影响C. 美是主观的,只存在于个人心中D. 美是客观的,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审美判断的三个特点。
2. 解释“审美经验”的四个阶段,并举例说明。
3. 描述“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区别,并给出各自的代表作品。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黑格尔美学中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含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现代美学中“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并讨论其对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意义。
美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什么是美学的基本任务?A.解释美的概念B.研究美的本质C.审美活动的规律D.美的历史发展答案:C2.下列哪个不属于美学的三大问题之一?A.美的标准B.审美经验C.艺术创作D.美的本质答案:B3.美的经验包含以下哪个层面?A.感性经验B.理性经验C.审美经验D.实践经验答案:C4.以下哪个不属于美学的学科界限?A.美学心理学B.美学逻辑学C.美学伦理学D.美学哲学答案:B5.美的要素中,以下哪个是客观的要素?A.审美主体B.美的客体C.审美活动D.美的标准答案:B6.以下哪个不是美的基本要素?A.形式美B.内容美C.艺术美D.审美经验答案:D7.美的标准通常包含以下哪个因素?A.客观因素B.主观因素C.客观主观因素D.主客观因素都有答案:D8.美的标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A.客观标准B.主观标准C.客观主观标准D.无标准答案:A9.以下哪个理论主张审美经验是主观的?A.客观美学B.主观美学C.主客观美学D.美学经验论答案:B10.下面哪个不属于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美学理论?A.美的辩证法B.艺术哲学C.唯美主义D.审美经验答案:D11.以下哪个不是20世纪初期中西方美学的重要理论?A.实质美学B.形式美学C.经验美学D.现代美学答案:C12.以下哪个美学理论注重对审美经验的描写和分析?A.实践美学B.形式美学C.哲学美学D.经验美学答案:D13.以下哪个不属于美学的研究方法?A.实证研究B.历史研究C.实践研究D.实验研究答案:C14.以下哪位哲学家被誉为“美的禁室学派”的代表?A.康德B.黑格尔C.海德格尔D.海德格尔答案:A15.以下哪个属于工业设计的领域?A.建筑设计B.服装设计C.产品设计D.日常用品设计答案:C16.下列哪个理论认为艺术应该追求真实而非虚幻?A.表现主义B.象征主义C.写实主义D.超现实主义答案:C17.下列哪个不是汉字字形美的要素?A.结构B.用神C.笔画D.取义答案:D18.以下哪位不属于中国古代美学的代表性人物?A.李时中B.宋濂C.王夫之D.胡适答案:D19.现代美学不包括以下哪个理论?A.形而上美学B.形而下美学C.实证美学D.实践美学答案:B20.已知关于美的定义不正确的是:A.美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感受B.美是符合某种规律的乐感C.美是人的心灵活动中的主观体验D.美是能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事物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阐述美学的研究范畴和三大问题。
美学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艺术B. 自然C. 社会D. 科学答案:A2. 美育的目的是什么?A. 培养审美能力B. 培养逻辑思维C. 提高学术水平D. 增强身体素质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审美体验的特点?A. 主观性B. 情感性C. 客观性D. 创造性答案:C4.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是?A. 并列关系B. 包含关系C. 交叉关系D. 无关关系答案:C5.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A. 辅助作用B. 核心作用C. 边缘作用D. 无关作用答案:B6. 以下哪项不是美育的内容?A. 艺术欣赏B. 艺术创作C. 科学实验D. 艺术批评答案:C7. 美学研究的范畴包括哪些?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生活美学D. 所有以上答案:D8. 美育的实施方式包括哪些?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个人修养D. 所有以上答案:D9. 美学研究的方法是什么?A. 实证研究B. 理论研究C. 比较研究D. 所有以上答案:D10. 美育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情感B. 认知C. 行为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美学是研究______的科学。
答案:美的本质及其规律2. 美育是通过______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答案:美的教育3. 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观察、分析、比较4.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观念5. 美学研究的范畴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艺术美学、自然美学、生活美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答案: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学思想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美学思想起源于哪个国家?A. 中国B. 希腊C. 印度D. 埃及答案:B2.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谁的美学观点?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D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美学观点?A. 马克思B. 尼采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叔本华答案:C4.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黑格尔的美学著作?A. 《精神现象学》B. 《美学》C. 《逻辑学》D. 《艺术哲学》答案:A5.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的是:A. 内容的重要性B. 形式的重要性C. 社会功能的重要性D. 创作者的重要性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学研究的领域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艺术美B. 自然美C. 社会美D. 科学美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西方美学史上的重要流派?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答案:ABCD3.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康德的美学思想?A. 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B. 美是无概念的普遍性C. 美是无利害关系的愉悦D. 美是形式的和谐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概念?A. 意境B. 气韵C. 神韵D. 形式美答案:ABC5. 美学研究的方法包括:A. 历史分析法B. 比较研究法C. 现象学方法D. 系统分析法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答案: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一种秩序、和谐、比例和明确性,他强调艺术模仿自然,但模仿的是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
2.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有哪些主要特点?答案: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认为艺术是精神的表现,他将艺术分为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三个阶段,强调艺术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3. 简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点。
答案: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艺术是对现实的再现,他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美学家提出了“美是主观的快感”的观点?A. 康德B. 黑格尔C. 布尔沃 C. 费希特答案:C. 布尔沃2. 以下哪个流派强调艺术应该追求自然之美?A. 浪漫主义B. 写实主义C. 抽象主义D. 印象主义答案:B. 写实主义3.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A. 美的本质B. 美的现象C. 美的规律D. 美的价值答案:A. 美的本质4. 以下哪位美学家提出了“美是自由的显现”的观点?A. 康德B. 黑格尔C. 费希特D. 尼采答案:A. 康德5. 以下哪个概念是美学中的核心概念?A. 美感B. 美学C. 美育D. 美学范畴答案:D. 美学范畴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艺术应该追求形式的完美?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表现主义答案:A. 古典主义7. 以下哪位美学家提出了“美是和谐”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B. 亚里士多德8. 以下哪个美学家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A. 康德B. 黑格尔C. 费希特D. 布尔沃答案:B. 黑格尔9. 以下哪个流派强调艺术应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A. 现实主义B. 浪漫主义C. 抽象主义D. 印象主义答案:B. 浪漫主义10. 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了“美是生命力的显现”的观点?A. 尼采B. 康德C. 费希特D. 黑格尔答案:A. 尼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美的本质。
答案:美的本质是指美的内在规定性,它是客观存在的。
美的本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美的客观性,即美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感受;②美的普遍性,即美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艺术作品中的;③美的和谐性,即美是和谐与统一的体现;④美的创造性,即美是生命力的显现。
2. 简述古典主义美学的特点。
答案:古典主义美学的主要特点如下:①强调艺术应该追求形式的完美,注重艺术作品的和谐与统一;②主张艺术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如“三一律”原则;③强调艺术家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审美趣味;④注重艺术作品的教育作用,强调艺术应该具有道德教化功能。
美学美育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A. 社会现象B. 自然现象C. 美的规律D. 艺术创作2. 美育的目的在于:A. 提高审美能力B. 增加知识储备C. 促进经济发展D. 改善人际关系3. 以下哪项不是审美活动的特点:A. 主观性B. 客观性C. 情感性D. 创造性4.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主要来源于:A. 社会生活B. 个人幻想C. 科学实验D. 宗教信仰5.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是指:A. 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B. 艺术作品的内在思想C. 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D. 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6. 审美体验中“移情”是指:A. 将个人情感投射到艺术作品上B. 艺术作品的客观评价C.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D. 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7. 以下哪个不是现代美学理论: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实用主义D. 符号学8.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A. 完全分离的B. 相互影响的C. 艺术高于生活D. 生活高于艺术9. 以下哪个是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A. 作品的价格B. 作品的知名度C. 作品的美学品质D. 作品的历史地位10. 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是:A. 辅助学科B. 核心学科C. 非学科D. 边缘学科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过程。
2. 描述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之间的关系。
3. 阐述美育在个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审美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
2. 分析现代科技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B4. A5. A6. A7. C8. B9. C 10. A二、简答题1. 审美经验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情感、理解和评价四个阶段。
首先,通过感知来接触艺术作品;其次,情感上产生共鸣;然后,通过理解和思考来深入作品的内涵;最后,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鲍姆加登D. 康德2. 以下哪个不是审美经验的要素?A. 感知B. 情感C. 认知D. 行为3. 艺术与美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B. 所有艺术作品都具有美感C.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其核心价值D. 艺术与美是不可分割的4.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A. 庄子B. 黑格尔C. 康德D. 尼采5.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鲍姆加登对美学的贡献。
2. 解释“审美距离”的概念及其在艺术欣赏中的作用。
3. 描述康德关于美的几个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 分析现代科技对艺术创作和审美经验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分析其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手法。
答案:一、选择题1. C. 鲍姆加登2. D. 行为3. B. 所有艺术作品都具有美感4. C. 康德5. A. 庄子二、简答题1. 鲍姆加登是德国哲学家,他首次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并在《美学》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审美距离”是指在审美活动中,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保持一定的心理和情感距离,以便更客观、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它有助于避免个人情感的干扰,使审美体验更加纯粹和深刻。
3. 康德认为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即美的事物不具有实用目的,但又能引起人们的愉悦感。
他强调审美经验的主观性和普遍性,认为美是主观感受,但这种感受具有普遍性,即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具有共通性。
三、论述题1. 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
《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共35题,总分值0分 )1. 美育的功能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分)2. 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构筑审美意象的两大基本材料。
(0 分)3. 移情作用的核心是_________ (0 分)4. 西方较为流行的悲剧分类方式是将所有悲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0 分)5. 人物美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观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分)6. 悲剧的美感因素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分)7.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 (0 分)8. _________认为美的本质在于“数的比例与和谐”关系,_________区分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方法。
(0 分)9.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 (0 分)10. _________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明确询问“美是什么”的问题。
(0 分)11. 自然美的形式风格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种类型。
(0 分)12. 艺术作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0 分)13. 新中国两次美学大讨论,第一次是由_________引起,第二次的主题是_________ (0 分)14. _________认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而_________则认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而_________认为“艺术即经验”。
(0 分)15. 与自然美相较,社会美具有明显的_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等社会属性。
《美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2、考试为闭卷;3、全部试题均答在试卷上。
1. 一、单项选择题,在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20分)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A.培养审美能力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D.规范社会文化2.“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A.审美快感B.意象C.形式D.物象3.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感性的B.愉快的C.不可抗拒的D.自然而然的4.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A.游戏说B.模仿说C.表现说D.娱乐说5.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的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6.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7.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A.社会关系的解放B.生活方式的变革C.思想观念的自由D.创造性的发挥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从美学理论上阐明了美是愉快的一些美学家是()A.毕达哥拉斯学派B.伊壁鸠鲁派C.英国经验派D.精神分析学派9.姚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所述的风格特征是()A.喜剧B.悲剧C.优美D.崇高10.“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1、崇高:12、想象:13.悲剧性:。
美学基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艺术作品B. 自然美C. 社会美D. 个人美答案:A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D3. “美”一词在汉语中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A. 先秦时期B. 秦汉时期C. 唐宋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A4.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艺术即经验”的观点?A. 杜威B. 马克思C. 弗洛伊德D. 尼采答案:A5. “形式美”是指什么?A. 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B. 艺术作品的内在情感C. 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D. 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答案:A6.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建筑答案:C7. 什么是“审美经验”?A.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 对艺术作品的创作C. 对艺术作品的批评D. 对艺术作品的收藏答案:A8. “审美距离”是指什么?A. 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物理距离B. 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C. 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距离D. 艺术作品与创作者的距离答案:B9. “审美情感”是指什么?A.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个人情感B. 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C. 艺术作品创作者的情感D. 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答案:D10. “审美价值”是指什么?A. 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B. 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C.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D. 艺术作品的教育价值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________。
答案:理念12. 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________的概念。
答案:审美判断13.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14. 杜威认为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________。
答案:经验的转化15.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的结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1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2高峰体验是由谁提出的?()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3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
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装模作样”的目的是中小资产阶级为了实现与上层精英的()。
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
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京城玩家》中把谁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1.0 分窗体顶端A、9以下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0被鲁迅称之为“人情小说”“世情小说”的著作是()。
1.0 分窗体顶端A、11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最早从美的客观本质来说明美的属性的是()。
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3意境之所以特殊,不是因为它包含了()。
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不属于“现量”的含义的有()。
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5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
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6在西方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概念的是()。
1.0 分窗体顶端A、窗体底端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7下面美感与生理快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 0 1 5 - 1 )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 )。
A、直觉性B、情感性 C 、逻辑性D 、社会性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 A、毕达哥拉斯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A、德谟克利特B 、休谟C 、博克D 、康德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登《美学》D 、黑格尔《美学》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A、王国维 B 、蔡元培 C 、鲁迅D、毛泽东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 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
这是在强调(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美感产生于(D )A、游戏B 、摹仿C 、巫术D 、社会实践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 )A、席勒B 、柏拉图C 、亚里土多德D 、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琴” ,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B )A、感官B 、审美能力C 、想象D 、灵性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A、狄德罗B 、车尔尼雪夫斯基C 、黑格尔D 、席勒16、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B )A、马克思B 、席勒C 、康德D 、亚里斯多德17、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A )A、柏拉图B 、黑格尔C 、鲍姆加登D 、贺拉斯18、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B ) A、表现B 、再现C 、抽象D 、和谐1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D )A、自然B 、社会C 、人生D 、艺术20、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
美学教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艺术创作技巧B.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C. 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D. 艺术家的个人生活答案:B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A. 康德B. 黑格尔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答案:B3. “审美经验”是指什么?A. 个人对艺术作品的主观感受B. 艺术作品的客观价值C. 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D. 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答案:A4. “形式美学”主要关注艺术作品的哪个方面?A. 内容B. 形式C. 风格D. 技巧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艺术创作中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B. 创新性C. 功利性D. 审美性答案:C6. 艺术作品的“审美距离”指的是什么?A. 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物理距离B. 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C. 艺术作品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D. 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答案:B7.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培养艺术家B. 培养审美能力C. 培养创作技巧D. 培养艺术鉴赏家答案:B8. “艺术的再现”与“艺术的表现”有何区别?A. 再现是模仿,表现是创造B. 再现是创造,表现是模仿C. 再现是客观的,表现是主观的D. 再现是主观的,表现是客观的答案:A9. “审美情感”与“日常情感”有何不同?A. 日常情感是审美情感的基础B. 审美情感是日常情感的升华C. 日常情感是审美情感的升华D. 审美情感是日常情感的基础答案:B10. “艺术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艺术作品的创作B. 艺术作品的欣赏C. 艺术作品的保存D. 艺术作品的传播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康德的审美判断的四个特征。
答案:康德的审美判断具有四个特征:无利害性、无概念性、普遍性、主观性。
无利害性指的是审美判断不受个人利益的影响;无概念性是指审美判断不依赖于概念或定义;普遍性是指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性,即人们普遍认为美的事物是美的;主观性是指审美判断是主观的,每个人的审美感受都是独特的。
美学期末考试试题# 美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艺术作品B. 自然现象C. 社会现象D. 科学原理2. 以下哪项不是美学的基本问题?A. 美的本质B. 美的起源C. 美的功能D. 艺术的分类3. 康德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这主要指的是:A. 艺术作品的实用性B. 艺术作品的装饰性C.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D. 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4. 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审美经验理论的代表人物?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休谟D. 康德5. 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关系是:A. 完全独立B. 相互排斥C. 相互依赖D. 形式美高于内容美##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2. 描述一下“美”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差异。
3. 阐述一下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西方美学史上的“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异同,并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模仿论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强调艺术作品与现实世界的相似性。
表现论则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强调艺术作品的情感传达。
两者的异同在于模仿论侧重于形式的再现,而表现论侧重于情感的传达。
例如,在绘画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以看作是模仿论的代表,其精细的绘画技巧和对现实的精确再现体现了模仿论的特点。
而梵高的《星夜》则更多地表达了画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是表现论的典型。
2. 论述现代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象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示例:现代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指的是审美经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领域,而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享受到美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日常生活过度审美化的批判,如消费主义对审美的商业化利用等。
在现代社会,广告、产品设计、城市景观等都成为了审美化的对象,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及核心复习资料一.作者作品(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古希腊《诗学》亚里士多德2.刘勰的《文心雕龙》3.费希纳在《美学导论》4.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5.康德《判断力批判》6.英国的爱德华.布洛《心理距离》7.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8.苏东坡的《琴诗》9.费舍尔《A sthetik或美的科学》10.杜夫海纳:《美学和艺术科学主潮》11.阿诺德《文化与混乱》12.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13.萨特:《论意象》14.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15.朗吉诺斯的《论崇高》16.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17.霍布斯《人类本性》18.朱光潜《悲剧心理学》19.黑格尔《美学》、维柯《新科学》20.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21.法国大文豪雨果《克伦威尔序言》22.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B.美的规律的问题C.美感问题D.美的本质问题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B)。
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艺术B. 美C. 美感D. 艺术审美答案:B. 美2. 审美是指什么?A. 对美的感知和欣赏B. 对艺术品的评价C. 艺术创作D. 美的标准答案:A. 对美的感知和欣赏3.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美的定义与评价B. 肖像画的技巧C. 音乐的演奏方法D. 人类审美经验答案:A. 美的定义与评价,D. 人类审美经验4. 哲学美学强调对美的研究需要关注以下哪些问题?A. 客观美和主观美B. 个体审美和社会审美C. 艺术和非艺术美D. 美学理论和美学实践答案:A. 客观美和主观美,B. 个体审美和社会审美,C. 艺术和非艺术美5.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美学的主要分支?A. 形而上美学B. 创意美学C. 心理美学D. 实用美学答案:B. 创意美学二、简答题:1. 美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案: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而艺术是美的创造和表现方式之一。
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对艺术品的审美评价、美的定义与理论等。
例如,梵高的《星夜》是一幅艺术作品,通过对色彩、构图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美的效果。
美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和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美,进一步提升我们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2. 个体审美和社会审美有何区别?答案:个体审美是指个人对美的感知和欣赏,每个人的审美观和品味可能不同。
社会审美是指特定社会群体或文化背景下对美的共同认知和评价。
社会审美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个体审美和社会审美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们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3. 什么是客观美和主观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客观美指独立于个体主观意识的美,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例如,自然界中的美景、数学中的优美公式等。
主观美是指个体基于自身主观感受和喜好而形成的美的判断和价值。
例如,个人对某幅画作的喜爱与否。
客观美与主观美相辅相成,客观美的存在和认知为主观美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和材料,而主观美的多样性和个体性也丰富了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美学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美学导论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落地窗帘B. 互联网C. 宇宙大爆炸D. 艺术与美的现象2. 下面哪位哲学家被称为美学的奠基人?A. 笛卡尔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尼采3. 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实证研究B. 定量分析C. 文献回顾D. 字数统计4. 以下哪个词语与美学研究紧密相关?A. 牛奶B. 古希腊C. 电视剧D. 地球5. 艺术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美感的唤起B. 人类情感表达C. 创造力的展示D. 以上所有答案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个体主观情感的影响。
A. 对B. 错2. 美学只研究西方艺术,对其他文化形式不感兴趣。
A. 对B. 错3. 艺术品的价值仅限于所包含的材料成本。
A. 对B. 错4. 只有专业艺术家才能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
A. 对B. 错5. 美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
A. 对B. 错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什么是审美体验?答:审美体验是个体在欣赏艺术、自然美或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思考与情感的互动,获得的一种愉悦、意义和满足的感受。
2. 美学研究的范畴有哪些?答:美学研究的范畴主要包括艺术哲学、审美学、艺术理论和美学的相关应用研究。
3. 请列举三位对美学有重大贡献的哲学家或学者,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观点。
答: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物质世界的理念,是真、善、美的最高形式;康德主张美是无意识地满足人类对无条件概念的追求;亚里士多德关注艺术如何通过模仿与表达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四、论述题(20分)请结合实例,论述艺术与美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D4. B5. D二、判断题1. B2. B3. B4. B5. A三、简答题1. 见答案2. 见答案3. 见答案四、论述题艺术与美密不可分。
艺术是美的表达和呈现,美则是艺术所体现的核心要素。
师高等专科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美学考试试卷(A) 考试时间:2016年1月5号时间:14:00~16:00 考场:文E303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我国晋南北朝时代,著名诗人、思想家嵇康写过一篇《声无哀乐论》。
2.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在感知的层面上也就是美的特点问题。
一般说来,美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形象性、情感性、超越性。
3.在观察方式上,中国画采用类似鸟瞰的散点移动透视视点,西方油画选择焦点透视法。
4.英国的画家和美学家荷迦兹在《美的分析》一书中说:波状线可以称之为“美的线条”。
蛇行线可以称之为“富于吸引力的线条”。
5.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美学史上曾流行过几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以黑格尔为代表;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如柏拉图的美学;第三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如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的美学研究。
6.真正的艺术就在于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这种形式创造也就是一种审美变形活动,它一方面表现为“简化”,即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提取出来。
另一方面就是“构图”,即线、色的关系和组合。
7. 多样统一被称为形式美最高级的组合规律。
8.在西方传统中,将悲剧分为四类:命运悲剧、灾难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
9. 1750 年,德国的鲍姆嘉登根据他在大学的讲义出版了关于感性学的著作。
10.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画与诗的界限》中深刻揭示了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的特殊规律。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美学家中不主模仿说的是( D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2.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 A )A.相似联想 B.接近联想 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3.崇高与壮美的涵在性质上(A )A.是一致的B.有一些共同点C.根本不同 D.差异很大4."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 B.艺术美与自然美C.自然美与艺术美 D.艺术美与现实美5.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 )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 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6.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 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7.悲剧性冲突源于( A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B.人物的过失 C.自然的灾难D.日常生活的不幸8.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容的人是( B )A.王国维 B.蔡元培 C.鲁迅D.9.美国哲学家珊·朗格提出了( B )A.艺术直觉性 B.艺术符号说 C.艺术模仿说D.艺术游戏说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审美变形:所谓的审美变形,是指人类运用想象力,通过激活和塑造人类精神活动所获得的意识形态材料,使它们摆脱认识属性与伦理属性的功利性束缚,从而使人类与对象世界的审美关系得以表达出来。
2.有意味的形式说:20世纪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所谓“形式”,在视觉艺术中,是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
所谓“意味”乃是这种唇形式背后隐藏着的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
这样,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3.审美幻象:审美幻象是指主体方面的艺术感觉与对象的审美结构在艺术世界中所形成的一种假定性的统一关系。
4.艺术的审美价值: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以主体的想象力为根源而产生的一种属于艺术自身的价值属性。
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艺术创造的精神魅力。
它是一种超越于艺术认识价值之上的艺术价值形态,还是一种超越于艺术伦理价值之上的价值形态。
5.雕塑的审美特征:(1)雕塑对物质材料的选择有更严格的要求,如易于塑性,不易变质;(2)容与形式之间的统一,思想意蕴与外在形式的完美统一;(3)作为一种空间艺术,雕塑受到静止的空间结构的制约,无法动态地展示一个完整的时间,而只能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瞬间加以表现,比如用暗示的手法来化静为动。
总之,以静态的方式来暗示某种丰富的含义和意境,是雕塑艺术的根本特征。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怪诞的审美价值是什么?答:①怪诞艺术的抗恶价值:唤起对丑恶的注意:二桃杀三士——公接、田开疆、古冶子都是为了引起对丑恶的警醒②怪诞艺术的益智价值:怪诞艺术的构成原则,就是用正常的构成反常和超常的。
因此,怪诞艺术思维实际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反向思维;③怪诞艺术的震撼价值:人的生活是需要震撼的。
熟悉、适应的生活往往让人出于一种麻木、冷漠、迟钝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人的心理、生理的发展。
平庸、平常的生活常常让人感到没劲、乏味,于是渴望刺激。
现实的刺激又具有负面的作用,于是转而在艺术中寻求虚拟的刺激。
④怪诞艺术的快感价值:怪诞艺术由滑稽形式与丑恶容构成,它所引发的快感就与滑稽、丑恶有关。
怪诞艺术中的滑稽引发的快感有嘲弄、顿悟、自信的快感;⑤怪诞艺术的威慑价值:凶恶可怕的形象能够驱赶邪恶,并且越是凶恶可怕驱赶邪恶的威力也越大。
但人们要想创造出最凶恶最可怕的形象,光靠摹仿现实已无济于事,于是就开始用超现实的生命化构成方式。
即在想象中赋予所有的形态以生命,把一件东西或它的任何部分改做成魔鬼的形象,使其能与任何潜在的入侵者匹敌。
由于运用了生命化方法,因而创造出来的形象必然是人的变形、人与动植物的混杂等。
2.黑格尔将艺术分类为几种类型?其艺术分类的最大特色是什么?答:第一类是象征型艺术,以建筑为代表、其特点是物质压倒精神;第二类是古典型艺术,以雕塑为代表,其特征是物质与精神达到平衡;第三类是浪漫型艺术,以绘画、音乐和诗歌为代表,其特征是精神超出物质。
特色:黑格尔的艺术分类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美学基础上的,而且为适应自己的美学体系,常常对艺术作为人为的曲解,但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划分各门艺术,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对后人影响巨大。
3.悲剧与崇高在本质上的联系?答:①在本质上悲剧与崇高是一致的。
②崇高与悲剧的本质所体现的都是在实践主客体之间的尖锐斗争中,主体暂时失败而终将胜利,主体终会迫使客体与其相统一的动态趋势,烙有深刻的斗争印痕,间接地肯定正义的力量。
③但是,悲剧显示的本质要比崇高更深刻、更明显。
4.人的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答:在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中,在美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然这样强调人的在美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否定人的外在美,外在美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这一方面是因为外在美是客观存在的,在生活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人在外在美是美化生活所必需的;另一方面人的在美不是抽象的、不可感知的,它必须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外在美又不是可有可无的,况且人体的美丑往往会把人的在美或丑表现得更突出、更充分,如果一个人外表心灵都美,则是锦上添花,会使人的美更和谐完美,这就要求我们美化自身的时候,既要注重外在形象的美化,更要注重在心灵的塑造,努力做到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1.怎样理解自然美的文化价值?①启发智慧,激发创造。
自然美能开阔人的智慧,增长知识和学问,同时,感受自然美的冶和启迪,激发出旺盛的创造力。
②冶性情。
提高境界。
由于自然美的自然形式特征与社会生活、人的品格情操有某种“契合”,人们赋予自然美以种种象征意义,许多杰出人物都是由自然美的染、启迪、感悟,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的。
如郭沫若。
③愉悦身心,丰富生活。
自然美价值功用的重要表现,就是能愉悦人的身心,即使人的身体健康舒适,精神畅怡愉快,生活丰富多彩;自然美快适人的生理的价值较之其他形态的美突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美的宜人性。
(二)是主体审美的生理参与性。
(三)是精神愉悦对生理快适的强化性;在愉悦人的心理方面,自然美有独到的优越性,因为自然美的魅力就在于它到处充满生机,为人们的审美心理活动,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④和合天人,通融群己。
所谓和合天人,是指自然美能够促进人与自然更高层次的和谐。
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话语来说就是能够促成“天人合一”。
所谓通融群己,是指人们通过自然美可以实现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沟通与交融,从而促进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2.审美教育有何特点?它有规律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特点:①诉诸感性:审美对象以其感性特征,通过丰富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悦耳悦目,并打动人的心灵,从而激发共鸣,达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心灵的目的。
②潜移默化:“化育”。
③能动性:审美教育能让人从中获得充分的自由,这不仅表现在主体对于美育的冶是心甘情愿的,而且表现在主体接受美育时能够表现出主体能动的创造性。
规律:①从审美教育可实施的角度来讲,审美教育总是与艺术、文化教育分不开的。
直到今天,我们强调美育时,依然还在以各级学校开设主要的艺术课程作为主要的审美教育形式。
②从审美教育的功能角度来讲,尽管各个时代对审美教育的要求和目的不一样,但始终是将审美教育跟人的道德休养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人性的完美联系在一起。
师高等专科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美学考试试卷(B)考试时间:2016年1月5号时间:14:00~16:00 考场:文E303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将运动着的三维立体空间进行平面置换,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明暗法;二是透视法。
2.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在感知的层面上也就是美的特点问题。
一般说来,美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形象性、情感性、超越性。
3.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有整齐、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
4.法国美学家夏尔•巴托将艺术分为三大门类:第一类是美的艺术;第二类是机械的艺术;第三类是居中的艺术。
5. 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6.真正的艺术就在于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这种形式创造也就是一种审美变形活动,它一方面表现为“简化”,即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提取出来。
另一方面就是“构图”,即线、色的关系和组合。
※7.崇高给人的感受是一种由逆到顺的复合的感受,是一种由恐惧转为愉悦,由惊赞转为振奋的感受。
8.英国的博克认为“惊惧是崇高最高度的效果”。
9.从整体过程来看,审美活动是一种不断深化的动态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审美准备阶段、审美展开阶段、审美超越阶段。
10.黑格尔从他的历史运动观出发,把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性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