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教学论,名词解释

生物教学论,名词解释

1、学习: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2、教科书:学科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要体现理念、目标、内容要求;符合国家意识形态和教育方针)
3、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世界观,一定科学探索能力。理解生物核心概念和理论,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利用知识和方法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科学相关的问题。
4、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要传播科学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探究的过程。(加强生物技术)
5、中学生物教学论:专业技能、就业指导课程。
6、教学技能: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专业技能。
7、导入技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又叫定向导入)
8、提问类型:(回忆、理解)提问。
9、讲解:又称讲授,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10、变化技能的类型:教态的变化(声音、停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身体移动、头部动作和手势);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11、课堂组织技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领导学习,建立和谐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
12、概念图: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奥苏泊尔心理学为基础。意义学习是重要观念之一)
1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良好的学生与学生间互动模式)
14、探究式学习: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15、STS:人们现实生活背景下的科学教学活动;将技术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16、生物学是门实验科学,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重要,前者在后者下进行,后者在前者支持下完成。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直观教学是基本保证。
17、直观教学: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体,通过一定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18、简单教具制作原则:科学性、启发性、实用性,简易化、艺术性、安全性。

13、1、指导性谈话:实验开始前向学生讲清楚实验目的、内容、要求,使其明白方法步骤,提出实验一个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2、中学实验类型:(按学科)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分类学实验;(按活动)观察、验证、探究性及设计、制作实验。
3、前科学概念: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就已思考过一些在生活中见到的生物学现象,

并形成一些想法来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
4、教师备课时需依据课程标准,将教科书中教学构想进行必要调整和改进,以有针对性。
5、生物学课程资源:教师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时间可用的物质、空间、电子媒介和人的条件。
6、备课时,教学内容系统的分析和梳理时重要环节,是划分教学内容、确定思路、分配时间、设计活动及选择教学策略的直接依据。
7、教案常用格式:基于讲授式策略的教案(陈述式教案);基于学生活动的教案(表格式)
8、教学评价分类:(配置性、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
9、教育评价:指一系列系统的、科学的、专业的过程,包括鉴别、获取和提供可供教育或教学决策之用的资料、意见和价值判断、
分类:生物教学中的评价(学习过程);生物教学的评价(教学过程)。
10、影响教育成效:课程教材、教育方法与教育评价。
11、教案:课时学习计划。(制定教案是整个备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前期了解学生,研读课程文件,选择课程资源,分析教学内容。学年和课时教学计划)
12、双向细目表:教师根据测验目的及教学目标的需求,以教学目标位横轴,教材内容为纵轴,画一个二维度的分类表,且平均分配好试题比重或题数于表中的每个细目里,并尽量使试题取材能充分涵盖所要评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范围,以作为编拟成就测验试题的设计蓝图的二维表。
13、难度:指试题答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亦是指试题正确反映的几率。
区分度:试题能够区别答对人和答错人的百分比,亦是指试题能够区别高低不同能力组群的功能。
14、中学生物学研究性活动是学科专题研究的一个方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之一。
10、教学决策:在教学中所做的各种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