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病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40 MB
- 文档页数:2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原因分析与处理廖威明;胡俊勇;林子洪;康焱;傅明;盛璞义;杨忠汉;何爱珊;徐栋梁;杨子波;余世民【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AHR)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本院和外院收治的17例AHR术后假体脱位患者的术前病因和假体脱位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经4个月~10年随访,17例患者中16例未发生再次脱位,1例于3个月内多次脱位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未再出现脱位.结论假体位置不良、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术者经验不足以及病人因素是假体脱位的常见原因;提高手术水平、采取规范的手术技术、实施术后功能康复和健康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期刊名称】《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年(卷),期】2010(002)004【总页数】5页(P261-265)【关键词】关节成形术,置换,髋;假体失效;髋脱位【作者】廖威明;胡俊勇;林子洪;康焱;傅明;盛璞义;杨忠汉;何爱珊;徐栋梁;杨子波;余世民【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2假体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仅次于无菌性松动,各家报道不一,较多文献报道初次THA脱位率为1%左右[1-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115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经多年的发展,因缓解髋关节疼痛和改善髋关节行走活动功能显著,已成为近代骨科领域里最为成功的手术之一。
术后脱位是全髋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仅次于无菌性松动。
因此,分析tha术后脱位原因,可能为我们做好预防脱位措施,减少脱位发生有所帮助。
tha术后脱位的发生时间通常认为多见于tha术后的3个月之内。
但也有报道脱位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据mayo医院报道,tha术后1个月的脱位率1%,术后1年的脱位率1.9%,然后每5年增加1%,25年时则进一步增高达7%。
患者相关因素既往有髋关节手术或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史。
髋部手术能导致外展肌肉力量减弱、关节周围大量瘢痕形成以及局部软组织张力降低和不平衡。
tha术后脱位各家报道略有不同,一般初次tha术后的脱位率总体2%~3%,初次翻修手术后的脱位率则较初次tha高3~4倍,可高达9%~10%,而2次以上翻修手术者的脱位率则可进一步增高达26.7%。
患有精神错乱和定向力障碍的老年人、酗酒者,或有癫痫、不全瘫、帕金森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其他一些影响肌肉张力疾病的患者也易发生人工关节脱位。
主要由于大脑功能失调、肌肉力量的减弱以及术后不按照医嘱进行功能锻炼等。
年龄、性别、体重因素。
brytrom指出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引起脱位的风险为年轻人的4.5倍;ekelund报道>80岁的157例患者(162髋)tha术后1年的脱位率9.2%。
levy等认为高龄和女性是首次tha术后脱位的重要危险因素。
woo等指出女性与男性的脱位发生率2∶1。
von knoch等研究分析了19680例初次全髋置换术,发现在术后≥5年的晚期脱位中,女性患者脱位的发生率67%,男性患者33%。
kim等通过回顾性对比研究发现,肥胖患者(bmi≥35)行翻修术时脱位的发生率为非肥胖患者(bmi≤30)的6倍,并认为肥胖患者发生脱位的机制可能是由于髋关节屈曲内收时软组织的碰撞而导致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