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营销专栏之“北京奥运的国家品牌营销”
- 格式:pdf
- 大小:158.02 KB
- 文档页数:5
奥运营销方案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于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及张家口举行。
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赛事之一,奥运会不仅具有高度的赛事体验价值,更承载着全球体育文化的精神。
因此,在奥运会期间,品牌营销成为各大企业争相瞄准的商机。
本文将从奥运营销的现状、奥运营销的策略、奥运营销的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企业拟定有竞争力的奥运营销方案提供参考。
一、奥运营销现状1.1 聚焦消费端从过去的奥运会营销案例来看,绝大部分品牌的营销重心都集中在消费端,即借助奥运会大赛的高峰期,以广告等方式触达消费者,实现品牌曝光和销售提升。
1.2 整合资料端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等数字化媒介的迅猛发展,更多品牌将营销重心放在整合资料端。
例如,宝洁公司通过社交媒体策略,将300多万用户数据整合在一起,来支持其2020年东京奥运会推广计划。
1.3 垂直整合营销资源在垂直整合营销资源方面,近年来出现了更多创新模式。
例如,7年间的康师傅奥运会集成营销策略,从赛事参赛选手支持、广告任命、场馆设施改善等多个层面进行品牌推广。
二、奥运营销策略2.1 体验式营销通过让顾客亲身体验或参与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品牌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例如,通过直播、VR技术等让观众更身临其境地感受比赛场馆氛围,提供更为个性化的营销体验。
2.2 情感化营销通过感人肺腑的故事或情感连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进而让品牌得到更好的曝光度和口碑效应。
例如,可通过与奥运选手合作,讲述他们的励志故事和奋斗史,来展现品牌的正能量。
2.3 现场化营销通过奥运会现场设立展台和投屏等方式,将品牌形象推送到现场观众面前,实现品牌的进一步曝光和深度沉浸式营销。
同时,也可以借助奥运直播的影响力和受众基础,在线上实现更多用户触达和影响。
三、奥运营销案例3.1 Nike自2008年起,Nike就开始与奥运会合作,将其旗下的Flywire 技术纳入到运动员的比赛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奥运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Nike的奥运会关联营销策略得到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运用。
北京冬奥会营销方案1. 引言北京冬奥会作为国际顶级的冬季体育盛事,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
作为承办方,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营销方案,提升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了重要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北京冬奥会的营销策略,旨在通过各种手段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赞助商,从而实现冬奥会的商业成功。
2. 品牌推广北京冬奥会作为一个国家级的赛事品牌,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升其知名度和形象。
以下是一些品牌推广的建议:•制作冬奥会形象宣传片,通过各大电视台、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广泛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北京冬奥会的独特魅力。
•设计独特的冬奥会主题Logo,并在各类宣传物料、赛场场馆、志愿者服装等方面进行广泛应用。
这将增加品牌的可识别度,加强人们对冬奥会的印象。
•举办与冬奥会相关的艺术展览、文化活动等,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加深对冬奥会的认知和兴趣。
3. 赛事宣传为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冬奥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赛事宣传。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顶级体育赛事为卖点,通过各大体育频道、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广告推广。
适当调整广告内容和形式,以吸引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域的观众。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赛事宣传,借助明星运动员的影响力,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相关内容,吸引更多的粉丝和潜在观众。
•举办一系列赛事推广活动,如冰雪主题的展览、互动游戏、体育讲座等,通过场地宣传牌、传单等方式吸引街头观众了解冬奥会赛事。
4. 赞助商合作赞助商的支持是冬奥会商业运作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与赞助商合作的策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担任赛事赞助商,如运动品牌、汽车制造商、综合性企业等。
通过与赞助商的合作,不仅可以获得资金支持,还可以借助合作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推广冬奥会。
•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冬奥会纪念品、周边产品等。
通过和冬奥会品牌的结合,提升合作企业的知名度和销售额,实现共赢。
•举办赞助商合作峰会,与赞助商分享冬奥会的发展规划和商业机会,通过互动交流,激发更多赞助商的兴趣和参与。
以伊利和蒙牛为例的奥运营销分析2005年11月16日,伊利抢先一步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独家乳品赞助商,曾令蒙牛感到非常尴尬。
但擅舞营销长袖的牛根生,当然不能就此善罢甘休。
以伊利和蒙牛为例的奥运营销分析自从获得乳品的独家赞助权,伊利无论在公益营销、产品促销、品牌策略等方面与包括蒙牛在内的同行展开PK大战,产品的销量也创出了很多全行业第一。
2007年,伊利的主营业务收入较2006年同期增长了17.56%,其中净利润增长27.46%,这其中,奥运的推动力功不可没。
伊利已经算得上是中国企业中奥运营销理念和执行较为先进的企业了。
财经评论专家表示:伊利的产品结构非常合理,可有效规避乳品企业过度依赖液态奶产品的风险。
奥运所蕴涵的能量将随着2008年的临近将会得到更大的释放;伊利集团围绕奥运启动的系列活动也将对伊利产生巨大的市场拉力。
中国市场乳制品商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奥运战略是塑造品牌差异化的有效手段。
名列前茅,同时在最受消费者青睐品牌和奥运宣传活动回想度的排名中,也都问鼎三甲。
从牵手奥运开始,伊利集团就走上了品牌成长的高速公路。
今年6月2日,世界权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了"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结果:奥运企业伊利集团的品牌价值由去年的167.29亿飙升至201.35亿,年内大涨34.06亿,以绝对优势第四次蝉联乳品行业首位。
对于伊利品牌价值年内的大幅飙升,世界品牌实验室专家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奥运的强势拉动。
消费者对奥运企业综合实力的天然信任,及企业因奥运得到的后续强势增幅空间,是伊利品牌价值大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新出炉的第七轮奥运传播效果统计显示:在最受消费者认可的奥运会赞助品牌调查中,可口可乐以37%的提及率领先,接下来的依次是海尔,联想,伊利和中国移动。
面对强手如林的奥运营销大军,作为奥运营销新手的中国企业,能够占据前位,的确为中国企业的奥运营销开了一个好头。
奥运会的品牌推广都有哪些方式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之一,不仅是运动员们展现卓越技艺和拼搏精神的舞台,也是一个强大的品牌。
其品牌推广方式多种多样,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执行的策略,将奥运会的价值观、精神内涵和独特魅力传递给全世界的观众。
一、电视转播与媒体合作电视转播是奥运会品牌推广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与各大电视台和媒体机构合作,奥运会的比赛画面能够实时传送到全球各地的家庭中。
这些转播不仅包括精彩的比赛瞬间,还有对运动员背后故事、奥运会筹备情况以及主办城市文化特色的介绍。
在转播过程中,媒体会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提升观众的观赛体验,如高清画质、多角度拍摄、慢动作回放等。
同时,解说员的精彩解说和评论也为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和感受奥运会的魅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媒体还会在赛前、赛中、赛后进行大量的专题报道和访谈节目,深入挖掘奥运会的各个方面。
这不仅增加了奥运会的曝光度,也让观众对奥运会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二、社交媒体与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奥运会在品牌推广方面也积极利用这些平台。
奥运会官方会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发布最新的赛事资讯、运动员动态、精彩瞬间等内容。
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使得观众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到奥运会中。
他们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奥运会的喜爱和支持,同时也可以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和讨论。
此外,奥运会还会与网络平台合作,推出线上互动活动,如线上火炬传递、线上观赛派对等,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奥运会。
三、明星运动员代言明星运动员是奥运会品牌的最佳代言人。
他们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和个人魅力吸引了无数粉丝的关注。
通过与明星运动员合作,奥运会能够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来推广自己的品牌。
运动员可以参与奥运会的宣传广告拍摄,分享自己的奥运梦想和经历,激励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奥运会。
他们还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发声,为奥运会宣传造势。
同时,奥运会也会为运动员提供发展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帮助他们提升个人形象和商业价值。
2008年北京奥运会城市事件营销的典型案例分析文化自信的转折新动向与闪光点中国元素闪闪发光2008年是中国年,因为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这个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国家举行,全球的眼光都在看中国,中国也必将影响着全球未来的经济浪潮。
在这种背景下的国际品牌的赞助商,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心理进行营销,就成为在中国市场取得进一步成功的关键密匙。
因此无论是国内赞助商品牌还是国际赞助商品牌,利用中国元素,打上中国印记才能让中国让全世界的眼光聚焦于这个品牌,中国元素自然成为沟通无障碍的通行证。
首先打上这个印记的是本土的乳品企业伊利,与13亿国人共同努力,“为梦想创造可能”,通过大量线上线下活动,将“有我中国强”的传播理念进行病毒式传播,目前伊利在整个国人心目中的品牌美誉度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应该说,伊利的奥运营销主题真正契合了国人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在北京奥运这个环境下显得尤为夺目。
因此,这是品牌借助民族精神传达的胜利,很好地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奥运情怀。
当然,来自国际的运动品牌似乎也不甘示弱,阿迪达斯在中国大地上也显示出了其深谙中国文化的营销功底。
在阿迪达斯的终端,标有“中国”、“北京2008”以及中国印的阿迪达斯运动服放在显著位置,并运用了祥云、龙和明亮的传统颜色。
同时,阿迪达斯设计的中国运动员领奖服也缀上了富有奥运和中国风格的祥云图案。
甚至,为了展现阿迪达斯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在2008年1月份奥运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服装的新闻发布会上,阿迪达斯还别出心裁地把T型台换成了传统的京剧舞台;而在使用奥运会的体育明星中,和中国的奥运冠军“一起2008”也成为了阿迪达斯拨动中国消费者心弦的一个点睛之笔。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调查显示,在2008年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因此2008年奥运也是中国人心理和精神的奥运,与中国消费者共鸣是奥运营销取得效果的关键,而要想默契地和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奥运梦想实现良好的沟通,挖掘中国的元素和中国的文化内涵是其根本。
奥运会赞助商如何从中获得最大收益奥运会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和关注。
对于赞助商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要从中获得最大收益,并非易事。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奥运会赞助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品牌曝光是关键。
奥运会期间,全球各大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赞助商需要巧妙地利用这一机会,让自己的品牌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这不仅包括在比赛现场的广告牌展示,还包括在电视转播、网络直播中的品牌露出。
例如,可口可乐作为奥运会的长期赞助商,通过在比赛场馆内设置醒目的售卖点和广告标识,以及在电视广告中与奥运元素紧密结合,成功地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仅仅有曝光是不够的,品牌形象的塑造同样重要。
奥运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如团结、友谊、公平竞争等,与许多企业的品牌理念是相契合的。
赞助商可以借助奥运会这个平台,将自己的品牌与这些积极的价值观联系起来,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比如,某运动品牌赞助奥运会运动员的装备,强调其产品对运动员表现的支持和助力,传递出追求卓越、勇于挑战的品牌精神。
精准的目标受众定位也是不可或缺的。
奥运会的观众群体广泛,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和兴趣爱好的人群。
赞助商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
例如,如果赞助商的目标客户是年轻群体,那么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互动活动,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创新的营销活动能够大大提升赞助效果。
例如,举办与奥运相关的线上线下互动游戏,让消费者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对品牌的认知和好感。
或者推出限量版的奥运主题产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除了营销方面,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是根本。
赞助奥运会为品牌带来了巨大的曝光和流量,但如果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那么之前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赞助商需要在奥运会期间保证产品的供应和质量,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与奥运会组织方的紧密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赞助商可以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如参与奥运会的官方活动、获得独家的宣传资源等。
奥运营销案例分析,,,xx奥运是如此的受人关注,令人为之狂热,不仅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选手参赛,更加成为品牌争相营销的对象。
为此,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篇1安踏:押宝体育明星1999 年,安踏签约孔令辉作为形象代言人,随后,孔令辉夺得了悉尼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金牌,而安踏也在这场豪赌中摘得了胜利的果实,孔令辉那句“我选择,我喜欢”,让全国人民记住了安踏。
安踏今年提出了“去打破”这一奥运营销主题,像这个口号一样,安踏也突破了自身的传统营销方式,在营销中加入了更多的参与度和代入感。
“安踏的资源丰富,已经签了四个运动管理中心24支国家队,因此可以讲很多故事,做整合性的推动。
”安踏总裁郑捷说,安踏赞助所有资源和赛事,一方面是推动奥林匹克项目在中国的普及,建立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另一方,更是携手中国奥委会推动奥林匹克精神在国内的发展和发扬,从而也提升安踏的价值理念和行业影响力。
同时,安踏在线下营销也同时发力。
如线下店铺主题画面的延展,奥运主题商品的售卖、领奖服及比赛装备的展示、店铺形象的包装、围绕奥运会做促销活动等。
篇2搜狐:看奥运上搜狐作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 并且是北京奥运会唯一的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 搜狐在不经意间复制着韩国品牌三星的成功。
自从2005年11月7日搜狐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以来, 搜狐利用这一强大的平台, 在奥运战略的旗下做了很多献礼奥运的品牌活动, 让人们看到了搜狐的“魅力”。
搜狐, 以其资源称王, 搜狐囊括与奥运有关的网络资源。
搜狐的奥运报道资源是通过其他的一系列合作而获得的。
在“攫取”资源方面, 首先, 搜狐是一系列奥运官方网站的承建者。
此外, 搜狐还与华奥星空达成了奥运战略合作, 在体育报道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
再者, 搜狐还是200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赞助商,所以在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信息掌握的资源方面也占有独家优势。
用搜狐体育中心总监敖铭的话来说: 我们做这些网站是因为这些机构对于搜狐资源的优势。
奥林匹克品牌赋能成功案例
奥林匹克是一家世界知名的运动品牌,他们利用品牌赋能的策略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案例。
以下是其中几个例子:
1. 奥林匹克赞助运动员和运动队:奥林匹克品牌赞助了许多世界级运动员和运动队,如美国田径队、牙买加田径队等。
通过将品牌与这些成功的运动员和团队联系在一起,奥林匹克能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2. 奥林匹克推动运动事业发展:奥林匹克把品牌赋能用于推动运动事业的发展。
他们在全球范围内举办各种运动赛事和活动,如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通过这些举办的活动,奥林匹克品牌能够为全球范围内的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提供机会,并向他们传递健康、团结、友谊等品牌价值观。
3. 奥林匹克与健康、环保品牌合作:奥林匹克与一些健康和环保品牌合作,如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
通过与这些品牌的合作,奥林匹克能够将自己的品牌与健康和环保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升品牌的形象和价值。
通过这些赋能策略,奥林匹克品牌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认可度,还有效地推动了运动事业的发展。
里斯营销专栏之
北京奥运的国家品牌营销
众所周知,全中国都鉴证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
也许你不知道,它在美国的反响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惊艳”。
所有媒体对开幕式、闭幕式和赛事的报道都无一例外的正面而积极。
在我读到的上百篇对2008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中,没有出现一个负面的用词。
恰恰相反,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USA Today)这样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盛况、烟火的华美以及声与光组合而成的壮丽场面给绝大多数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场上千视觉元素组成的盛宴。
”
毫无疑问,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是有史以来举办得最为出色的一届,整个盛会期间充满了戏剧性、创造性,无可挑剔。
本届奥运会在美国的收视率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
作为今年夏天最热门的大事件,它的收视率远远超过了N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预期。
事实上,电视观众对2008北京奥运会的关注也刷新了美国电视历史上的收视率之最。
尽管N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隶属于通用集团)耗资八亿九千四百万美元购入赛事的转播权,它仍预期得到超过一亿美元的利润收入。
(通常情况下,电视广播公司因转播像奥运会等高传播率的事件而遭受损失。
)
谁是奥运营销的赢家?
它值吗?美国的广告商们似乎是赞同的。
他们在奥运期间花费了十亿多美元,在NBC的七个电视频道上投放广告片时长超过3600个小时,这是史无前例的。
联想对于自己的参与尤其满意。
在美国,该公司投放了4条广告片,播放总计175次,每条广告片都以声明“联想赞助本届奥运会”结束。
联想的CEO是这样说的:“作为赞助商,我们不仅仅让我们的品牌出现在媒体上,联想也极大地参与了本届奥运会的运作。
我们为比赛提供了三万余件设备,600名以上的工程师和技师在赛场上做了一年多的准备工作。
依我看来,真正的赢家是中国这个品牌,本届奥运会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全世界人们心智中的地位,强化了美国和全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先有战略,再做传播
人们对中国的认知是什么?
有的国家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和文明但在高科技领域毫无优势(例如希腊和埃及);有的国家被推崇为先进技术的代表但缺乏深厚的历史底蕴(例如美国和德国)。
令人惊讶的是本届奥运会所强化的认知——中国是一个同时拥有最古老的文明和最先进技术的国家——这是极其罕见的认知关联。
但是,我必须指出,中国这个品牌的奥运营销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没有预先把这种认知形成一个鲜明的定位概念。
“北京”这个品牌做得也不够。
“新北京、新奥运”传达了北京鲜明和独特的定位吗?我认为没有,你认为呢?德国在推广“创新国度”;韩国是“炫动之都”;罗马是“永恒之城”,纽约是“大苹果”,中国和北京呢?
推而广之,那些为了成为北京奥运赞助商而投入大把钞票的中国企业也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
你不能依靠“梦想”这种虚无缥缈的概念去建立品牌。
在聚光灯下出现,获得大众关注之前,首先应该思考的是:我是谁?我期望人们记住什么?
要真正把握奥运这样的重大机会,无论是国家、城市还是企业首先应该对自己的品牌进行战略上的检视。
新加坡定位之误
在我看来,这个概念不仅缺乏公关潜能,同时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也几乎没什么意义,很难进入人们的心智。
“独一无二”是一个正确和安全的概念,但放在营销层面上来说就没有多少意义。
每个城市,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是独特的。
为什么就单说新加坡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城市或地区又要靠宣传什么来表现它的唯一性呢?
其实,有一个方面新加坡是唯一的。
在新加坡,居住在高层楼房的居民数量居世界首位。
(占到它总人口的86%。
)。
据此,新加坡的商业报纸大篇幅刊登了我的观点:“新加坡应该把自己定位为‘未来之都’”。
什么是“未来之都”?在一个能源稀缺、一桶原油售价100美元的时代,人们搬出独栋别墅入住高层楼房是一个必然而且十分有意义的发展趋势。
拿美国来做个比较,数字就倒过来了:美国87%的人口居住在独栋别墅里,只有2.5%的
人口居住在公寓里(一个公寓通常有5个以上的单元。
)再来比比能源的消耗。
美国一个独栋别墅平均每年的能源消耗达到1697美元,而一个公寓单元的消耗只有803美元。
让大家都住到高层公寓里,再把能源消耗减半。
这并非什么不人道的想法。
过去,我们住农场;现在,我们住独栋别墅;将来,我们住高层公寓。
我认为新加坡应该把自己定位为“未来之都”。
公关需要诸于行动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的观点。
当公关不仅仅是停留在“说辞”上,而是把它以“行动”表现出来,就会更加有效。
比如新加坡定位为“未来之都”之后,可以举办年度的全球“城市建筑”论坛,不仅吸引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也能引起全球著名媒体的关注。
慢慢地,新加坡的“世界城市论坛”会和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一样闻名,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商界和政界领导人赴往达沃斯出席这一论坛。
然而实际上,有太多的公关策划只是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却不涉及任何有实际价值的业务。
例如在美国,两大主要政治党派(民主党和共和党)每四年就要举办一次全国大会。
举办大会的目的是什么呢?候选人在全国大会之前就已经通过投票产生了,唯一的目的就是公关。
想想大约14000名记者赶往美国西部的落基山地区,聚集在科罗拉多州的首府丹佛,仅为了报道约3000名民主党代表参加的这些活动。
为什么中国愿意花费约400亿美元独自承办2008夏季奥运会,其中还包括了耗资约三亿五千万美元的开幕式?公关。
(而且我认为,从由此给中国带来的公关效应来看,这笔花费是值得的。
)北京奥运的巨大公关效果是依赖于中国政府主办了2008奥运会来达成的,而不是依靠公关机构投入大量资金去宣传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先进技术。
如果想要做活一个公关策划,你必须付诸行动。
这是中国主办了2008奥运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企业也可以此为鉴来思考企业的战略。
公关效果有赖于积累
和广告相比,公关要思考的是“长期”,时间越长,其积累的营销效果就越大。
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的300名运动员,而参
加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超过了1万名,来自205个国家。
(想想联合国的成员国也不过192个。
)因此,我们也为希腊感到遗憾。
作为奥林匹克的发祥地,主办奥运会长达1100多年,也是首届现代奥林匹克的主办地,却没有足够的远见来注册命名并长期举办奥林匹克盛会。
定期的国际大事件能带来的潜在公关效应是巨大的。
看看法国的“环法自行车赛”,(译注:全球最著名公路自行车年度大赛,每年夏季七月举办,路线经由法国与邻近的国家,冠军为各段时间累计最少者。
)像这样每年的自行车比赛也要像奥运会一样各个国家接力下去吗?就像“明年,环意(意大利)自行车赛”?
每一个国家、地区、城市或者企业都应该考虑长期赞助某个事件能为其带来公关效应的这一潜在因素。
中小企业可以怎么做?
在营销中,公关和广告之间是共生的关系。
在你发起一场广告战之前,你应该先打赢公关战。
在当今这个信息过度的社会,要制作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是难上加难。
不仅仅是因为广告的数量之多,还因为在广告所传达的信息中所固有的不可信因素。
而公关恰恰弥补了广告无法给予的可信度,使得宣传更为有效。
时至今日,公关策划已并非易事,软文或新闻稿、新闻发布会这些传统的公关工具已经不再那么有用了,除非是针对像微软、IBM、通用这些特大企业或者还能奏效。
对数以万计的小企业来说,如今的公关是最困难的工作。
你必须借助某些特定的媒体渠道,针对它们的受众来传播信息。
广告是大众传播,而公关是一对一的传播。
另一种选择就是做一些事情来吸引媒体的注意。
位于美国东海岸新泽西州的亚特兰大,主办了美国小姐大赛,并非为了选出美国最美丽的女士,而是为了将亚特兰大打造成一个旅游城市。
梅西百货公司一年一度举办的纽约梅西感恩节游行并不是向社会回馈表达感谢,而是为了提升梅西百货公司的品牌。
每年的游行都会被电视转播,大型的充气玩偶气球吸引数百万的观众。
纳森快餐连锁于每年的7月4日在纽约举办吃热狗大赛。
在2008年的吃热狗大赛上,六次冠军得主小林尊(Takeru Kobayashi)和卫冕冠军Joey Chestnut 在十分钟的限时中各吃了59个热狗。
Joey Chestnut在随后五个热狗的加时赛
中胜出。
ESPN体育频道对限时赛和加时赛都进行了直播。
(ESPN是美国最大的体育频道,自2004年以来持有对吃热狗比赛的转播权。
)
从1993年以来,纽约的高层办公建筑楼群洛克菲勒中心每年都赞助圣诞树亮灯仪式,并因此产生了一系列有利的新闻报道题材。
1964年,圣诞树亮灯仪式成为一个年度电视专题,这样的效果远甚于打数十倍于赞助金额的广告。
正如我们从2008奥运会中看到的那样,好的营销首先应该起源于一个好的定位概念及以此形成的战略,然后通过行动使战略引起关注,进入人们的心智;而不仅仅是停留于依靠概念的传播。
最后,坚持你的行动,使之不断累积效果。
(本文由里斯伙伴(中国)营销战略咨询公司翻译,原载《销售与市场》2008年第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