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陕西省
- 格式:pdf
- 大小:474.83 KB
- 文档页数:12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7.02.24
•【字号】陕教基二办〔2017〕6号
•【施行日期】2017.02.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
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西咸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韩城市、神木县、府谷县教育局、石油普教管理中心: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7〕5号)要求,决定在全省中小学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各地要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活动方案要求,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切实组织实施好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现将活动方案(附件1)印发你们,请据此做好相关工作安排,并于3月3日(星期五)前填报活动联系表(附件2),加盖教育行政部门公章后报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电子版发至*****************。
附件:1. 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doc
2. 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联系表.doc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2017年2月24日。
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引导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晒课,参与晒课教师占本地中小学专任教师数不少于60%。
普及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加速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智慧学校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参与范围面向我省所有具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中小学校(包括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和普通高中等)各年级、各学科教师。
三、活动内容(一)组织网上晒课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教师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
已在xx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以下简称xx平台)注册的教师可在登陆xx平台后点击活动链接跳转到国家平台进行报名、晒课;未在xx平台注册的教师直接在国家平台注册,经学校管理员审核后进行报名、晒课。
1.晒课范围晒课教材必须经教育部、xx省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备案,且正在当地使用。
今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学科仍按惯例进行晒课,其他部分以专题形式进行晒课和评审;新增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家庭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以主题分类方式进行晒课和评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题教育将参与部级优课征集。
为尽快形成系列化优质资源,鼓励教师在无“部优”和“省优”课例的节点下晒课,国家平台上“省优”课例总数超过5堂的节点将不再被平台接受(节点无法选择)。
2.晒课内容教师所提交的网上晒课内容应包括:一堂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完整教学设计(必选)、所用课件(必选)、课堂实录(拟参加省级“优课”征集的为必选。
要求技术制作精良、教学技术手段应用上乘,教师普通话应用规范,画面、录音清晰同步且时长不少于30分钟,需插入包含授课教材版本、节点名称、授课教师单位姓名等信息的片头)、相关资源(可选,包括微课、素材、数字教材等)和评测练习(可选),详细参数要求见网上晒课页面。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州级“优课”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中央电化教育馆教电馆2018 201号文件
各市教育局: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教基厅函〔2018〕2号)要求,我省组织开展了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在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共同努力、积极参与下,我省通过教育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名参与晒课的教师XXX人,晒课XXX节,同时在“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上传晒课资源的教师XXX人,晒课XX节。
在县、市层层推荐“优课”的基础上,经省级各学科评委评审,共有XX节课获得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陕西省省级“优课”(名单详见附件2)。
按照教育部要求,省教育厅将省级“优课”推荐至教育部,参加了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评选。
按照《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公布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名单的通知》(教电馆〔2018〕201号),我省共有XX节课获得部级“优课”(名单详见附件3)。
中央电化教育馆通知部级“优课”获奖证书采用电子版形式,不再发放纸质版证书
为鼓励先进、促进工作,省教育厅决定授予西安市教育局等5个单位“优秀组织奖”(名单详见附件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协调电教、教研等部门,把“一师一
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作为推动本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主要抓手,通过利用优秀课例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为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初中历史川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2018年1月第1版)3初中美术人美2011课标版(常锐伦、欧京海主编)八年级下册(2013年11月第1版)4初中美术人美2011课标版(常锐伦、欧京海主编)八年级下册(2013年11月第1版)7初中物理教科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8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9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2012年7月第1版)10初中语文语文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6月第118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二年级下册(2017年12月第1版)19小学美术人美2011课标版(常锐伦、欧京海主编)二年级下册(2013年11月第1版)23小学书法湘美2011课标版四年级下册(2014年6月第126小学英语川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2015年7月第1版)27小学语文语文S版2001课标版五年级下册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公示名单(四川)姓名学校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12课 沿着唐莉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15. 综合练习罗忠燕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16. 线描彝人(四川)陈栎阳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第五章 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与温度胡世良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霍雪婷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知识与技能->歌唱的基本要求 歌张玲玲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唱的基本姿势 发声练习 田汉 聂耳 施光南 常见的演唱形式 指挥图式 节拍 节奏 节奏型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陈廷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第一单元 让我试试看->1 挑战第一次刘萍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第22课 自贡恐龙(四川)廖林燕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左偏旁->第9课 三点水李梁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Uint 3 Interesting Festivals->Lesson 2张宁静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Thanksgiving Day.第一单元->语文百花园一->语文大课堂肖静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四川省四川省四川省四川省四川省四川省四川省四川省四川省四川省四川省四川省。
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学科版本-年级册-章节节点名称初中道德与法治北师大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7月第1版)第2单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7月第1版)第二单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7月第1版)第二单元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二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二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二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二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二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二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三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三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三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三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三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三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四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四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四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四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四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四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苏人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 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1版)第三单初中道德与法治苏人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 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1版)第三单初中道德与法治苏人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 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1版)第三单初中道德与法治苏人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 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1版)第一单初中道德与法治苏人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 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1版)第一单初中道德与法治苏人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 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1版)第一单初中道德与法治苏人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 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1版)第一单初中道德与法治苏人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 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1版)第一单初中道德与法治粤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2版)第二单元初中道德与法治粤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2版)第二单元初中道德与法治粤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2版)第二单元初中道德与法治粤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2版)第二单元初中道德与法治粤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2版)第二单元初中道德与法治粤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2版)第四单元初中道德与法治粤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2版)第一单元初中道德与法治粤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2版)第一单元初中道德与法治粤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2版)第一单元初中道德与法治粤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2版)第一单元初中道德与法治粤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2016年8月第2版)第一单元初中地理沪教版初中地理沪教版初中地理沪教版初中地理沪教版初中地理沪教版初中地理沪教版初中地理沪教版初中地理晋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晋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晋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晋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晋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晋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晋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晋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科普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湘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星球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粤人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第二章 世界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第二章 世界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第二章 世界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第三章 居民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第四章 地域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第一章 地球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第一章 地球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第一章 地球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第一章 地球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第一章 地球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下册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下册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下册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下册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八年级下册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上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二章 中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上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二章 中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上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二章 中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上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三章 复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上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三章 复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上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三章 复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上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三章 复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上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一章 地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上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一章 地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上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一章 地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上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一章 地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六章 我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七章 认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七章 认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七章 认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七章 认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七章 认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七章 认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七章 认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四章 自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四章 自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四章 自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五章 地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五章 地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第五章 地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八年级上册(2015年6月第1版)第二章 世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八年级上册(2015年6月第1版)第二章 世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八年级上册(2015年6月第1版)第三章 世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八年级上册(2015年6月第1版)第四章 世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八年级上册(2015年6月第1版)第一章 世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八年级下册(2015年12月第1版)第六章 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八年级下册(2015年12月第1版)第六章 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八年级下册(2015年12月第1版)第七章 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八年级下册(2015年12月第1版)第七章 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八年级下册(2015年12月第1版)第七章 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上册(2014年6月第1版)第二章 中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上册(2014年6月第1版)第三章 中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上册(2014年6月第1版)第三章 中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上册(2014年6月第1版)第三章 中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上册(2014年6月第1版)第三章 中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上册(2014年6月第1版)第一章 地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上册(2014年6月第1版)第一章 地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上册(2014年6月第1版)第一章 地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上册(2014年6月第1版)第一章 地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上册(2014年6月第1版)第一章 地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第八章 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第八章 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第八章 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第八章 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第八章 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第六章 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第七章 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第五章 初中地理中图2011课标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第五章 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北京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科普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普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普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鲁教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2013年1月第1版)第五单元 化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xx县2018至2019学年“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要求,特制订我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目标以“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为载体,通过“晒课”、评课,普及我校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提升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形成优质课程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上好课;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以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我校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
在全员研究课、交流课的基础上,推荐优秀教师参与上级“晒课”、“赛课”活动以及“优课”评选活动。
二、活动组织成立石家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 xxx xxx三、活动对象全校所有教师四、活动内容(一)学校创建优课XX月XX号前,通过人人创课、校内亮课和观评课等活动,遴选出具有创新特色,推广价值的校级优秀课例。
由学校负责按照“优课”的内容要求、技术标准拍摄课堂实录,完成“优课”制作,推荐参加县级晒课、赛课。
(二)县级晒课、赛课XX年XX月XX日向县教研室推荐县级“优课”课例。
推荐优秀课例录像及相关材料的电子版按市的统一技术规范和要求上传至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
五、活动要求1、每位教师要熟练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在实际教学中熟练操作,让教育信息技术真正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效率。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总结为打造名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形成系统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根据上级通知精神,我校积极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现简要总结如下:一、关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所谓“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就是指每一个老师都有一节优质示范课例,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优秀的老师。
7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开展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随后各省、市、区相继下发通知。
去年12月,我校接到区局通知后,随即根据要求,制定方案,积极落实。
根据学校活动方案,在上学期各备课组组内公开课的基础上,各备课组推荐教师参加了教研组内评选。
各教研组成立学科指导组通过听课、评课和研课活动,择优向学校推荐“晒课”教师。
被推荐教师向学校提交体现学科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课件、评测练习及相关资源等网上“晒课”内容。
学校为初审合格的65名教师录制了课堂实录,随后,“晒课”教师在陕西省教育厅“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进行网上“晒课”,信息中心同时上传学校网站供教师交流学习。
在组织网上评优“晒课”基础上,学校将推荐教师参加区、市、省和国家进行的“优课”、名师评选和制作“精品课程”活动。
学校结合网上“晒课”和“优课”评选,组织教师看课评课,开展网络教研,分享典型经验,推广优秀案例。
在这一活动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各位晒课老师积极准备,全校各学科指导组共42位教师不辞辛苦,认真听课评课、给“晒课”教师以真诚的指导,特别是信息中心的何耀辉老师全程录制,谭红亮老师后期制作,王馨玉老师技术支持,巨蓁、刘万忠老师照相与设备维护随叫随到,教研室杨奎、付小仓老师协调安排课程,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牺牲,在此特别提出表扬和感谢!另外,截止3月9日,我校已有183名教师注册了“人人通” 平台,上传资源1493件,下载69件,登陆644次,资源总数位居直属学校与各镇初中第二名,在此对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提出表扬!据统计,到3月31日,巨蓁、王馨玉、谭红亮、连国林、王嘉静等五位老师登陆、上传、下载总数39次以上。
关于继续做好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的通知各年级部、教研组: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以及区教育局关于开展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为做好2018年度我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相关工作。
具体要求通知如下:一、活动目标根据区教育局关于网上“晒课”的要求,2018年度我校要组织118名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晒课”。
各教研组要认真组织本组教师参加“晒课”活动。
在完成“晒课”任务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评优活动,确保安排不少于60%的教师按“四项要求”组织网上“晒课”,坚持“数量保底,质量为先”的原则,争取多出“优课”,力争2018年市优、省优、部优数全面超过2017年。
二、活动范围全校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的教师均可参加。
三、活动组织根据教育局要求,成立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学校领导工作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副组长:成员:晒课工作由教师发展中心活动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组织开展“晒课”活动,信息技术资源中心为“晒课”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并负责跟踪督查各学科教师晒课完成情况。
孙传跃老师具体负责晒课平台的管理和协调信息技术教师做好课堂实录的摄制等技术支撑工作。
四、活动流程1.各教研组根据教育局要求,确定晒课教师人选,晒课教师在教育局指定晒课范围确定课题;2.晒课教师精心备课,教研组组织试上,通过研讨,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3.教师根据修订后方案,约请信息技术组进行课堂录像,经后期制作后,上传课堂录像及相关材料。
4.各学科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推选优秀课例。
五、时间要求1.根据教育部要求,本年度晒课采取按学段分阶段传课的方式,高中学段传课时间为:6月1日—8月31日2.各教研组要超前谋划,统筹安排,在5月底之前完成所有课例录制工作,确保从6月1日按时上传相关资料。
3.8月31日前,信息技术资源中心将《2018年教师“晒课”课题及信息汇总表》(Excel格式)(附件三)发至区教育局电教中心杨军老师邮箱。
库车县乌尊镇中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2018年9 月乌尊镇中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让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和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成为常态。
二、活动目标每位教师都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促进教育信息化规模应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深入推进教法创新,实现教与学方式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三、组织机构(一)领导小组组长:张杰副组长:吐松江•买买提,阿提坎木•依米提,刘静,巧丽番•尼亚孜具体职责:张杰:负责活动的全盘工作巧丽番•尼亚孜,吐松江•买买提:负责全体活动成员“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及“克服畏难情绪”的思想政治工作。
巧丽番•尼亚孜:负责组织协调及活动科目、活动日程安排工作阿布来提•依明:课堂实录组织工作沈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收集材料信息技术教师:协助教师编辑工作信息技术教师:负责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及技术指导工作热央古丽•依米提:教师注册账号管理(二)评审组组长:巧丽番•尼亚孜成员:各教研组组长具体工作:负责评选教师参加县优质课比赛,教学设和课堂实录的评选。
四、时间安排2018年9月1日-12 月30日五、活动方式1. 在岗教师完成网上注册,享有自己的用户名、账号、密码。
(凡是我校在岗的都报名,注册完成后需要去看自己科目可以晒课的节点,如果灰色的将不提供晒课)2. 活动前开展一次动员大会,大会上对教师进行动员和相关的培训,让教师们提前准备好教学设计和课件。
3. 在教师录课的时间,其他教师可以去听课,听完课之后需要进行评课。
4. 利用“一师一优课”活动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大力宣传,组织、发动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平台注册后按要求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
2018-201X—201X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选办法的通知-推荐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X—201X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选办法的通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入围就是通过了初步的审核,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201X—201X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选办法的通知,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各中心校、市直学校:为促进各单位报送优课的数量和质量,经研究特制定优课评选的办法:1.优课界定:一节完整的优课应括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作业、评价及相关资源等要素,并经过学校管理员审核通过,能在国家晒课平台正常显示的课。
以上要素不完整的课,不能参与各级优课评选。
2.优课上传:各单位上传优课的数量上限不设定,上传的数量越多,能参评市级优课的数量也越多;优课录制由各单位自行安排,以就近安排录播教室录制为宜,尽可能不增加教师录课的负担。
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讲、评、录同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各单位在安排优课录制的过程中,尽可能兼顾各个学段和学科。
教师在上传优课前,请用一师一优课专用转码工具对录制的优课进行转码压缩,经转码后大小缩小到原始的10%以上,能极大提高上传速度和成功率。
一师一优课专用转码工具下载请点击:/item/8882.html 。
3.市级优课评选指标的确定:以各单位上传优课的数量为基准(截止晒课平台晒课关闭),结合市教育局设定的市级优课参评比例(另行确定后通知),同时参考各单位的晒课率,最终确定各单位市级优课参评指标。
各单位的市级优课参评指标确定后,由各单位组织评委对基层学校上传的优课进行评选,根据成绩和市级优课参评指标,确定本单位的市级参评优课。
一个知识节点下只能推荐一节优课。
4.优课报送:晒课结束后各单位组织报送各单位上传优课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各单位优课评选结束报送各单位市级参评优课推荐表(见附件2)。
古绛中心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绛县教育局“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快我中心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切实提高古绛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和优质资源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教研方式,聚凝优质数字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结合古绛实际,决定在教师中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其具体方案如下:一、活动目标通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进一步深化所有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常态化、制度化;建立一支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队伍;发挥教研队伍与电教团队利用信息技术破解教学重点难点的示范引领作用,远程培训与面对面指导相结合,推动与现行教材配套的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积极参与“县级学科网络教研工作室”,开展在线教研;创建优秀网络学习空间社区,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交流、展示与合作、探究学习积极性。
通过三年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达成五项目标:实现全中心校任课教师“网上晒课”209节;完成21节市级“优课”评选和教学实录任务;完成所有学科现行教材新授课的“微课”制作;积极参与县级“学科网络教研工作室”,组织所有学科的教师积极参加在线教研;创建10个优秀“网络学习空间社区”。
二、参与对象中心校辖区内各小学各年级各学科专(兼)职任课教师,中心校教研员参加活动。
三、活动时间2015年9月—2018年9月,周期为三年。
四、活动内容及要求(一)网上“晒课”每位任课教师都要运用信息技术备好、上好一节课,参加网上“晒课”活动。
晒课的内容包括:①教案(学案);②所有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③测评练习;④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的微视频;⑤专家(或教学管理人员)点评。
乾教研(2019)15号
关于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获奖结果的通报
各高中、初中、九年制学校、学区、局直属学校:
2017—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业已结束,本年度我县通过教育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实名参与晒课的教师1522人,晒课2117节,其中实录课678节。
依据咸阳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评选结果暨表彰优秀组织单位的通知》(咸政教基字〔2019〕82号),我县有1节课获部级优课,2节课获省级优课,81节课获市级优课(名单见附件1、2、3)。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
各校要认真总结本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经验,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推动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
1.乾县2018年获得“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名单;
2.乾县2018年获得“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级优课名单;
3.乾县2018年获得“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市级优课名单。
乾县教研室
2019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