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连接的临床治疗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10.47 KB
- 文档页数:3
骨不连疾病治疗手术治疗与闭合治疗手段指南骨不连治疗起来难度较大,不论是手术还是保守,都不能保证100% 痊愈,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骨不连的手术与闭合治疗共 12 种方法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仍是骨不连最主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内固定、外固定、骨移植以及各方法的联合应用。
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骨不连的类型以及病人的全身及局部状况。
80% 的病人骨折愈合良好,无明显的肢体不等长及功能受限情况,可以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的金标准。
但手术治疗创伤大,可能破坏软组织及骨的血供,引起术后并发症,特别是供骨区的疼痛、畸形等。
术前计划:骨不连治疗起来难度较大,术前一定要进行详细的伤情评估。
制订治疗方案应该要考虑如下问题:①软组织情况: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骨不连周围软组织的状况,如果骨不连处为贴骨瘢痕,骨组织缺少周围软组织的滋养供血,植骨后骨愈合能力差。
且手术容易发生内固定的外露和切口闭合问题,术前需考虑行肌皮瓣转移改善局部软组织状况。
②骨不连的类型骨不连为肥大型、血管丰富,考虑以合理内固定为主,萎缩型骨不连,除要有合理内固定外,强调大量植骨。
③畸形,短缩及缺损情况:骨不连时往往合并有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
制定治疗计划应当考虑这些畸形纠正方法,一般说成角、旋转、侧方移位畸形,经内固定后多能矫正,肢体短缩和严重畸形的矫正可采用截骨和外固定牵引的方式。
④邻近关节活动受限:骨不连常合并邻近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术前应最大限度改善邻近关节活动,以减少术后内固定剪力。
如果术中内固定坚强,可一期行邻近关节的松解术,也能获得满意效果。
2、选择合理的固定材料:手术治疗的固定一般都主张加压固定。
加压固定可以增加骨折端的静态摩擦力,增加纵向挤压力,能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减少骨折端的裂隙,消除骨折端的应力,有利于毛细血管的生长和爬行,促进愈合。
压应力还可以通过骨折端的电压效应,使骨折端负电位增加,加速骨折愈合进程。
腕舟骨骨不连的诊疗进展
廖胜;赖佳;张忠荣;叶峰;陈辉;周建红(综述);张艺栋(审校)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22(38)7
【摘要】腕舟骨骨折临床发生率高,由于舟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缺乏充足血液,一旦发生骨折,存在较高的骨不连或骨折延迟愈合的风险。
临床诊断以X线为主,但在对骨不连、骨坏死状况进行判断上,CT与MRI优势更明显。
在腕关节塌陷及其退行性关节炎预防方面,核心在于骨不连的再愈合。
现今应用舟骨骨不连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骨移植法(单纯骨移植、带血管蒂、需吻合血管)、血管植入、舟骨置换、舟骨切除、关节融合等。
【总页数】5页(P1179-1183)
【作者】廖胜;赖佳;张忠荣;叶峰;陈辉;周建红(综述);张艺栋(审校)
【作者单位】陆军第958医院骨科;陆军第958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
【相关文献】
1.骨条植骨固定加桡骨茎突切除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2.腕舟骨骨不连诊疗进展
3.带桡动脉腕背支血管蒂的桡骨远端骨瓣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4.腕舟骨骨不连的诊疗进展
5.腕舟骨骨不连伴骨坏死的治疗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舟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进展本文原载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年第1期舟状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腕部骨折,但诊治方面始终具有挑战性。
虽然石膏固定无移位或轻度移位新鲜骨折是常规治疗方法,但手术变得越来越流行,因为其避免长期固定,并允许早期进行恢复活动[1]。
急性移位舟骨骨折应当采取手术内固定,因为保守治疗不愈合的风险高[2]。
舟骨对于维持腕关节稳定性和力量传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舟骨骨不连会导致持续的腕关节疼、僵硬和舟骨骨不连进行性塌陷(scaphoid nonunion advanced collapse, SNAC)。
SNAC是桡腕和腕中关节渐进性的退变,进而导致舟月关节创伤后病理性改变[4]。
舟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率目前未经统计,相关治疗研究也较少见文献报道。
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非手术治疗失败后采取手术固定的方式。
然而,骨科医生可能会遇到手术治疗失败后并发骨不连的患者。
Merrell 等[5]报告的Meta分析查询到11篇文献累计61例患者接受过翻修手术治疗舟骨术后骨不连。
此后,有文献[6]陆续报道,累计181例患者接受过舟骨内固定失败后骨不连的翻修手术。
这表明,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可能比认为的更常见。
解剖学与骨折分型舟骨有一个复杂的三维解剖结构,其大部分表面被关节软骨覆盖。
这种独特的解剖结构从桡动脉分支供应血液,桡动脉分支自背侧进入舟状骨腰部,逆行供应舟骨近端80%的血供[7]。
其余20%由桡动脉掌侧分支进入舟状骨远端结节来供应。
舟骨稀薄的血液供应,通常被认为是创伤或手术干预后骨不愈合和坏死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再次手术应该采取与初次手术相同的入路以保护舟骨脆弱的血供。
舟骨不愈合分期多采用Mack-Lichtman法[8]:Ⅰ期:稳定无移位的舟骨不愈合,无关节退行性改变;Ⅱ期:不稳定,骨折明显移位的舟骨不愈合,无关节退行性改变;Ⅲ期:轻度关节炎改变,包括桡骨茎突骨赘形成,桡舟关节间隙变窄;Ⅳ期:中度关节炎改变,但无桡月关节炎;Ⅴ期:中度关节炎改变,存在桡月关节炎。
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治疗观察发表时间:2016-01-25T16:46:27.0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曾陶贤张萍[导读] 贵州省六枝特区人民医院陈旧性骨折即骨折经过治疗后愈合迟缓、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骨不连为术后愈合情况不良的一种表现。
曾陶贤张萍贵州省六枝特区人民医院贵州六枝 553400摘要:目的对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12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方式,术中出血量100~1000ml,平均512.5ml,输血量平均2.51U;随访3~45个月,平均15.8个月;11例患者骨不连愈合情况较好,1例愈合倾向较好,继续随访中,愈合时间3.2~9.5个月,平均6.9个月;12例患者经过功能恢复训练情况良好。
结论陈旧性骨折骨不连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效果较好,应注意合理选择骨修复材料及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陈旧性骨折骨不连;自体骨移植;固定支架加压陈旧性骨折即骨折经过治疗后愈合迟缓、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骨不连为术后愈合情况不良的一种表现。
本文对2013年9月~2014年九月我院收治的12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29~85岁,平均年龄(38±1.5)岁;骨折原因:车祸4例,高处坠落3例,机械伤3例,外伤1例,平地跌倒1例;骨折部位:肱骨4例,股骨4例,胫骨2例,桡骨2例;X线片显示肥大型骨折9例,缺损型2例,萎缩型1例;骨不连愈合时间32d~26个月,平均9.8个月。
1.2骨不连诊断标准骨折术后愈合时间超过6个月,愈合现象未出现进一步倾向超过3个月,诊断为骨不连。
中西医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在骨创伤中,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临床骨科的疑难病。
据相关报道显示,600万骨折患者中,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是骨不连的约10%。
同时,在外伤、感染等发生率持续提高的背景下,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的风险也在随之提高,故预防骨不连、缩短骨折愈合周期就成为了骨科的重点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中西医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西医;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近些年来,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骨不连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骨不连的治疗中,中医是我国特色疗法,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而通过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如生物李旭、分子生物学等,则能进一步促进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效果的提高。
一、中医治疗1.单味中药在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治疗中,土鳖虫的作用可加快骨折部位血管的形成,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利于骨生成细胞的增加,提高破骨细胞活性,为骨折的早期愈合提供了保障。
有研究指出,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壮骨素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主要为蚕蛹及蚕砂的提取物。
也有研究证实,人参、五味子、丹参、白术等中药在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中也发挥着明显的功效,能够机化血肿,促进应激反应的改变,从而达到减轻病理性损伤过程的目的。
2.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有研究指出,在行骨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中,基于骨不连类型及分期的前提下,自拟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方剂,组方中的中药材包含了熟地、枸杞、丹参、淫羊藿、红花等中药材,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定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断端生活活性的改善,从而加快骨细胞再生。
有实践研究显示,在骨不连术后早期,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或是中成药三七片、云南白药等治疗,可起到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中期阶段可应用合营止痛汤、伤科接骨片、益肾补骨液等治疗,作用主要体现于活血祛瘀、接骨续筋等方面;后期可应用六味地黄丸、生血补髓汤加减等治疗,功效主要体现于补益肝肾、舒筋通络等,效果显著,愈合良好。
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27例疗效观察目的: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瑞士EMS DolorClast冲击波治疗仪对27例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进行治疗,冲击能量3.0~4.0 bar(0.35~0.55 mJ/mm2),冲击频率6 Hz,冲击4000次。
根据患者情况治疗4次,每次间隔7 d,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后随访l2~l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27例中20例有明显骨痂生成并最终愈合,另7例无效。
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l8.4周,l2个月后有效率74.1%,治疗后未观察到明显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仅发现有局部皮肤水肿。
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经济的方法。
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临床骨科常见的治疗难题之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仍不能完全避免。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再次手术切除硬化骨,打通髓腔,植骨加内固定或加用石膏固定,疗效比较确切,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而且存在各种手术并发症。
而体外冲击波(ESW)疗法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其副作用小、并发症少,为临床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9月-2009年1O月,采用瑞士ESM DolorClast冲击波治疗仪对27例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7年9月以来笔者所在医院骨科门诊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患者27例,均为骨折术后,术后平均7.6个月。
其中男21例,女6例。
年龄24~58岁,平均43.1岁。
骨不连18例,骨折延迟愈合9例。
骨不连病例中,股骨干6例,均有内固定;胫骨8例,6例有内固定,2例有外支架固定;尺桡骨3例(其中1例为双桡骨);肱骨1例,均有内固定。
依据Weber-Cech骨不连诊断分型标准[1]:肥大型14例(反应性不愈合),萎缩型4例(非反应性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中,股骨干5例,胫骨3例,桡骨1例,均有内固定。
骨折不连接的临床治疗进展
内容摘要:[关键词]骨折;骨不连接;治疗
骨折不连接(nonunionoffracture,NUF)也称骨折不愈合,在我国许多地区和医院中普遍存在。
据报道,骨折病人中有5%~10%存在NUF[1-2]。
NUF虽然是骨折的晚期并发症和后遗症,但多数是在早期骨折已形成了发病的基础。
从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少NUF是医源性的。
有许多影响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多由于处理不当而引起的。
因此,需正确合理的治疗,可减少或避免其发生。
现就NUF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超声治疗
超声波是一种超出人听觉范围的声能,它在体内传播时能引起生物体的敏感细胞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超声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骨科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对NUF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目前公认的超声治疗作用有三种效应: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和理化效应[3]。
超声可以促进钙离子与正在分化中的软骨,骨细胞结合,从而使第二信使的活性增高,提高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和成骨细胞对TGFβ的合成,加速骨的合成钙化。
超声的温热作用增加了骨折部位的血供,也就增加了骨折部位的生长因子和细胞活素,有利于骨折愈合。
超声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胞的代谢,影响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使细胞增加合成骨折愈合所需的营养成分。
它还可以转变为一种机械能,对骨折处的刺激加速了骨折的愈合。
文献报道,用30mW/cm2低强度超声
(lowintensityultrasound,LIUS)治疗NUF取得满意效果。
治愈率为85%~93%[3]。
超声治疗NUF有作用肯定、病人无痛苦、无副作用的优点。
2自体骨髓注射
,Goujond证明当骨髓异位植入时骨髓有成骨能力。
,Friedenstein等人开始研究基质细胞对于各种器官的成骨潜能。
Healey认为骨髓是前体细胞的来源,而骨前体细胞是成骨过程中的关键成分。
,Connolly等首先报道了临床上经皮自体骨髓注射促进骨折修复的病例[4]。
该患者为胫骨感染性骨不连,自体骨髓经皮注射到胫骨不连处的后方,6个月后经放射线证实骨折临床愈合。
,Connolly总结了100例NUF的患者,80%有效。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经皮自体骨髓注射,骨髓抽取多在后侧髂嵴,抽取时置于骨不连部位的针头最好放在有肌肉附属装置的血运丰富区。
经皮自体骨髓注射简单、无创、节省时间、减少出血、比较安全且经济实用,是治疗NUF有效方法之一。
3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移植
骨膜移植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有血运的骨膜移植到代末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才被广泛开展。
朱盛修通过荧光标记法观察了有血运的骨膜的成骨情况,指出有血循环的骨膜移植后受骨建立血循环快,成骨早,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王玉发等指出,骨膜的成骨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年幼者骨膜较年长者骨膜厚,易于切取,胎儿骨膜较厚,且有良好的成骨能力。
采用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移植治疗NUF,解决了自体骨膜骨移植来源少,创面大的不足,在自体骨移植材料日益紧张的今天,为移植材料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陈传弟等[5],采用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移植治疗NUF病人19例,经过以上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
移植过程,将胎儿骨膜皮质骨瓣展开,使两侧髂骨膜皮质骨瓣对包于骨折端,简单固定几针,完成受区动脉―胎儿腹主动脉,受区静脉―胎儿下腔
静脉吻合过程。
吻合结束后,即见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红润、创面有渗血。
冲洗缝合伤口,术后常规抗凝治疗。
胎儿组织抗原性很低,加之切取后的灌洗处理,使其抗原性变得更低,临床随访未发现有排斥反应。
为了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术后仍需常规使用激素7~14d。
此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移植后塑形方便,适用于NUF。
4 谷康泰灵治疗
骨折后新骨的形成过程,大体上是骨折端血肿形成,血肿转变为肉芽,纤维组织化,再形成纤维软骨,纤维软骨首先要有矿物质沉着,血管进入,成骨细胞也随之而入,刺激成骨作用,同时需胶原纤维合成,最后形成新骨。
NUF的形成主要是纤维软骨未有矿物盐沉着造成。
谷康泰灵注射液含有多种与骨折愈合有关的多种氨基酸、肽类物质和骨生长因子以及钙、磷等无机元素,因此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是一种新的较理想的NUF治疗药物。
谷康泰灵(重庆康宁制药厂生产)2~4ml,每日一次,肌肉注射,10~15d为一疗程。
用谷康泰灵治疗四肢NUF21例的临床观察,19例达到临床愈合标准,2例需再次切开植骨,有效率为90.5%[6]。
5 牛骨胶原/牛骨形成蛋白局部注射
牛骨胶原/牛骨形成蛋白(BMP)局部注射治疗NUF。
胶原是骨组织最重要的成分之一,骨的钙化主要依靠胶原组织,已证明胶原是一种良好的骨基质材料,是BMP的适宜载体。
人体对牛胶原多数不产生免疫反应,即使少数人产生抗牛胶原抗体,也并不引起排斥反应及影响临床效果。
动物实验显示,骨胶原组织相容性好,在宿主体内易被吸收并由新骨替代,比其他组织内的胶原有更多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