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27例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00.73 KB
- 文档页数:2
骨泌肽治疗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临床观察
赵庭波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3(004)021
【摘要】目的:探讨骨泌肽在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1998年3月-2002年10月采用骨泌肽经皮注射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26例,骨不连16例,每月拍X片对照.结果:42例均行跟踪观察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延迟愈合26例中愈合25例,愈合率96%.骨不连接16例中愈合14例,愈合率87%,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结论:骨泌肽经皮注射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接具有临床疗效确定,患者痛苦小,医疗费用低,副作用小的特点.
【总页数】1页(P88-88)
【作者】赵庭波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4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鹿茸壮骨胶囊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54例临床观察 [J], 解增友;李治国;甄广永;耿读海
2.脱钙骨基质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远期临床观察 [J], 黄旭东;刘晋才
3.脱钙骨基质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远期临床观察 [J], 黄旭东;刘晋才
4.不同移植材料治疗骨不连或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观察 [J], 宁金沛;黄声乐;庞彤;
梁柱德
5.赤参壮骨汤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临床观察 [J], 刘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骨骨折延迟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孙熙灿【摘要】@@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交通和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骨折疾患发病率急剧增多.股骨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下肢骨折之一,由于股骨髁部多为松质骨,髓腔大,皮质薄,高能量损伤常常导致股骨远端粉碎骨折,因此并发症较常见,特别是股骨骨折愈合延迟为骨外科临床工作带来了困难.现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26例股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期刊名称】《云南医药》【年(卷),期】2011(032)003【总页数】2页(P325-326)【关键词】骨折;股骨;不愈合;并发症【作者】孙熙灿【作者单位】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云南宣威65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交通和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骨折疾患发病率急剧增多。
股骨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下肢骨折之一,由于股骨髁部多为松质骨,髓腔大,皮质薄,高能量损伤常常导致股骨远端粉碎骨折,因此并发症较常见,特别是股骨骨折愈合延迟为骨外科临床工作带来了困难。
现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26例股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16~63岁,平均39.5岁。
骨折部位:股骨中段12例,中上段9例,下段5例。
受伤原因:交通伤19例,砸伤3例,摔伤2例。
首次采取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23例。
首次手术交锁髓内钉静力交锁固定8例,钢板固定5例,动力髋固定1例,普通髓内针固定5例,4例两种金属材料内固定(钢板钢丝2例,髓内钉钢丝2例)。
按骨折愈合标准,术后6个月X线照片显示骨折端骨的修复已经停止,无骨痂生长,为骨不连;骨折端骨的修复尚未停止,有少量骨痂或模糊骨痂,为骨延迟愈合。
其中21例为延迟愈合;5例为不愈合,根据X线片所示:4例为肥大型不愈合,1例为萎缩型不愈合。
治疗方法:26例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8例交锁髓内钉静力交锁固定术后延迟愈合者取出远端或近端的横锁钉,变静力交锁为动力交锁。
液电式及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效果比较骨不连和骨折延迟愈合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造成患者痛苦和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还可能导致残疾。
为了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刺激骨生长,体外冲击波治疗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
液电式及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两种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将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是指经过液体传递的冲击波,其震荡源由一个触发器产生,传给液体通过减震器到达人体。
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是利用电磁场的变化产生的制冷、加热和震动的方式,产生高速的气体质点冲击组织产生效应。
液电式体外冲击波采用的是手持式治疗头,而电磁式体外冲击波采用的是固定式治疗头。
首先,从治疗效果来看,液电式体外冲击波可以更好地刺激骨细胞增生和分化,促进骨组织修复和生长。
它的冲击波能够直接作用于骨组织,从而更加精确地治疗病变部位。
但是,速度较缓慢,治疗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反复多次治疗才能见效。
电磁式体外冲击波则速度会更快,能够快速产生高能量的冲击波,更容易有效地刺激骨细胞增生和生长,但是治疗范围相对狭窄,需要较为精确的治疗头部位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从治疗安全性来看,两种方法都是非侵入性治疗,不需要开刀或镶嵌物,无需进入体内。
两种方法均不需要全身麻醉,治疗较为安全。
但是对于某些个体因素不同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疼痛、肿胀等,需要患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液电式体外冲击波和电磁式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不连和骨折延迟愈合方面均具有相应的优缺点和特点。
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差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肌骨超声引导下应用冲击波联合PRP治疗骨不连初步探索李培;张亮【摘要】骨不连是指骨折后至少9个月且连续3个月动态观察未见到骨折有明显的愈合征象.目前对于骨不连的治疗有很多方法.体外冲击波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骨不连领域.笔者在肌骨超声引导下,应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骨不连,治愈了大量的患者,为患者解决了病痛,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年(卷),期】2018(039)018【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骨不连;体外冲击波;富血小板血浆;肌骨超声【作者】李培;张亮【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沈阳 110024;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4.3;R681 骨不连的定义及治疗美国AAOS诊断骨不连定义:是指骨折后至少9个月且连续3个月动态观察未见到骨折有明显的愈合征象[1]。
目前对于骨不连有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骨移植是近来治疗骨不连最普遍的方法,也是治疗骨不连的“金标准”,起到诱导成骨、提供骨形成细胞的作用[2]。
2 冲击波在骨不连领域的应用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有文献报道应用体外冲击波技术促进骨折愈合[3]。
Wang等[4]运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长骨骨折骨不连时,半年后 78.6% 的患者经X线证实骨折愈合。
中国专家共识认为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是体外冲击波疗法的适应证[5]。
3 富血小板血浆在骨不连领域的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作为一种新的生物血液制剂,迄今已经在医疗领域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6]。
由于其抗感染及组织再生能力,主要应用于促进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以及治疗骨折的并发症,如感染、骨不连的治疗[7]。
徐道志等[8]应用PRP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PRP中有多种生长因子,各生长因子的比例与体内正常比例相符,使生长因子之间有最佳的协同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生长因子效果不佳的缺点。
冲击波治疗在骨科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冲击波治疗在骨科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8年1-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385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冲击波治疗,其中疾病类型有肩周炎、网球肘、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腱鞘炎,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有效率提高。
结论:对于骨科疾病患者,采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具有较好的软组织穿透能力,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冲击波;骨科疾病;疼痛感;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6-0117-02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性脉冲压强波,是通过空气或是气体进行的传播,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安全性[1]。
我们应在临床上不断的探索治疗骨科的方法与治疗效果,给予患者更多的治疗舒适度,为探究将何种治疗方式应用于此类疾病患者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
特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385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385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20例,女性患者180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为(67.98±5.73)岁。
骨科疾病肩周炎100例、网球肘190例、足底筋膜炎50例、跟腱炎25例、腱鞘炎20例。
1.2 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冲击波治疗,德国Ems冲击波疼痛治疗仪每次每个部位2000次,治疗后病变位置敷冰20分钟。
3天内该位置禁止使用热疗。
一个星期内,尽量减少运动量。
一个星期治疗一次。
一个疗程3~5次。
根据每位患者的疼痛部位不同,选择软组织较厚的部位进入治疗。
应用冲击波治疗时,采取弹道原理,治疗疼痛时,应用冲击波治疗可改善刺激点所影响区域的功能障碍,将代谢产物分解,阻止疼痛感向心传导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激痛点的选择需要临床医生来确定,对于一些更深的组织,也可应用冲击波来定位。
体外冲击波疗法-骨科治疗的新思路简介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最早是从泌尿外科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发展而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肌肉骨骼疾病的方式。
时至今日,ESWT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不连、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等骨肌系统疾病。
物理学机制冲击波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声波,具有峰值压力高、周期短、波频广等特点。
传统冲击波分为液电式、压电式、电磁式,统称为聚焦式冲击波(focu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f ESW),f ESW波峰压力大,可达100 MPa,而单个波周期不足1μs;近年来另一种冲击波设备也被生产并投入使用,称之为发散式冲击波(radial extrac orporeal shock wave, rESW),与f ESW相比,r ESW波峰压力较小(<1 MPa),单个波周期较长(>1000μs)。
f ESW和rESW均具有以下特性:物理特性(机械压力、空化效应)、化学特性(自由基扩散效应)及生物学特性(增加生物膜通透)。
图1 体外冲击波各种类型模式图生物学机制体外冲击波在作用于骨不连断端时可以在局部产生微骨折,刺激机体启动相关损伤修复程序,进而促进自身骨骼再生。
使细胞骨架附件被激活,这导致细胞核释放出mRNA。
随后是细胞器官的激活,如线粒体和内质网以及细胞囊泡,它们释放出骨折愈合过程中所需要蛋白质:如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
ESWT已被证明可以激活几种基因,如TGF-b1、BMP-2、BMP-3、BMP-4及BMP-7,这些基因与骨形成有关,以及显著上调人类成骨细胞样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骨钙蛋白和TGF-1的表达,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随后的骨基质产生。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愈合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愈合的护理。
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7年7月,我院应用ESW治疗骨不愈的资料。
结果:30例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骨折;不愈合;体外冲击波;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246-01骨不连是骨折患者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同时也令医生感到棘手,以往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采用切开内固定及植骨治疗,虽然疗效比较确切,但需要开放手术且存在很多并发症。
随着微创治疗骨折理念的兴起,出现了许多新的闭合治疗手段,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ESW)治疗即是其中之一。
2005年7月-2007年7月,我院应用ESW治疗骨不愈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68岁,平均40岁。
均为我院骨科治疗后患者,所有病例均无感染征象。
符合骨折不愈合的诊断标准[1]:(1)骨折经治疗后6个月以上仍无愈合迹象;(2)X线片显示:骨折端之间有间隙且界限清楚,无任何骨小梁通过;(3)X线片上表现形式: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骨端硬化,假关节形成。
1.2治疗方法: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机(KDE.2001A型,北京中科健安医用技术公司制造)所产生的高能震波进行治疗,最大能量为15KV。
根据骨骼的粗细,在骨折线上选1~3个点作为基准点,该点对应的骨不连远近端为冲击波作用部位,透视下调整冲击波碎石机第二焦点,对准骨不连远近端作用部位,每处行2000次冲击波脉冲。
治疗方案:股骨和胫骨3个基准点,12000次脉冲;肱骨和尺、桡骨2个基准点,8000次脉冲;腓骨和掌骨1个基准点,4000次脉冲。
每次治疗的脉冲总数为4000~12000次。
定位时震波的焦点要避开内固定物及大血管和神经。
骨科冲击波原理和生物学作用自从1979年德国Dornier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并于1980年2月7日成功用于肾结石患者治疗以来,人们对冲击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对冲击波的应用也愈加广泛。
人们对冲击波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组织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开始试图用高能冲击波来治疗骨不连、股骨头坏死、慢性肌腱炎和足跟痛。
正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对尿路结石治疗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一样,体外冲击波将骨科疾病的治疗产生巨大的冲击。
冲击波原理冲击波是压力急剧变化的产物。
在短短的几纳秒内产生很高的压力幅度,这是冲击波独有的特性。
压力急剧变化产生的冲击波具有很强的张应力和压应力,能够穿透任何弹性介质,如水、空气和软组织。
应用于医学的体外冲击波按其震波源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种:液电式、电磁式和压电式,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原理。
压电式和电磁式系统冲击波的正向压力波上升较慢,传送的能量较低;而液电式系统正向压力波上升较快,产生能量较大。
临床观察发现,液电式体外冲击波对泌尿系结石与骨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好。
瑞士HMT公司生产的Osstron型碎石机也属于此型。
冲击波形成机制现在以液电式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冲击波的形成机制。
该装置包括一对电极和一个半面是胶皮充满水的半椭圆型金属容器,电极位于充满水的半椭圆型金属容器的第一焦点处。
两极间急剧升高的电压,使两极间产生极强的电场。
在电场的作用下,两极间介质水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电子)分别向阴阳两极集聚,介质水开始电离,形成等离子体,阳离子和阴离子(电子)吸收能量并相互碰撞使等离子体温度升高,两极间及周围的介质水开始汽化膨胀,而液体介质的惯性企图阻止离子体气体的膨胀,使通道内气体有一个膨胀收缩的过程从而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同时产生火花,释放光能和声能,导致场发射形成高电导区。
这一电极间在高场强下高速发展的放电过程称为流注放电,它的前部是不断加强的电场,尾部是高温高电导的等离子体。
放电通道内汽化气体膨胀收缩产生压力波的过程称为汽泡过程。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与骨折延迟愈合的应用进展
沈保磊;刘国浚;王耀生;沈保卫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5(009)022
【摘要】骨不连和骨折延迟愈合属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骨科疾病中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以往采用单纯的保守治疗方法, 但实际效果十分不理想.虽然可以通过重复性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会对骨骼造成巨大的创伤, 并存在手术并发症, 使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 且不能成为此症最佳的治疗方法.体外冲击波治疗法(ESW)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 德国波鸿首次将ESW成功运用于骨不连的治疗中, 其优势在于创伤小、快捷以及并发症少, 逐步成为了临床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首选治疗方法.
【总页数】2页(P273-274)
【作者】沈保磊;刘国浚;王耀生;沈保卫
【作者单位】350108 福建中医药大学;350108 福建中医药大学;350108 福建中医药大学;350108 福建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与骨折延迟愈合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J], 李丽娟;邵凤娣;李锦英;马蓝;邓带欢
2.液电式及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效果比较 [J], 杨杰华;张盘德;彭小文;梁秋雁
3.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丕峰;董金波
4.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动物实验及临床病例随访 [J], 邢星;冯培
5.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研究进展 [J], 张成年; 刘明廷; 李健; 徐闯; 杜长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冲击波治疗可解除腰颈肩骨科慢性疼痛作者:黄坚来源:《家庭医学》2020年第05期肩周炎、肩袖损伤、颈肩腰腿痛是许多中老年人的骨科慢性病。
如今利用体外冲擊波治疗骨科慢性损伤,可以不开刀、不打针吃药,特别是对于肩周炎、网球肘、颈腰背肌筋膜炎等疾病疗效显著,许多患者由此得以解除了多年的病痛困扰。
市民张莉是一位“骨不连”的女患者,她因外伤做过一次肱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骨折处却一直不愈合,患处经常性疼痛,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可张莉已不愿再进手术室,被二次“开刀”植骨固定了。
结合张莉的片子,医生为她制定了冲击波治疗方案。
经过两个月的超声引导下冲击波精准治疗,患者骨折处已有明显骨痂形成,免除了再次手术之苦。
据了解,体外冲击波疗法是治疗骨不连的一种理想的非手术绿色治疗方法,为临床骨缺损、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钙化性肌腱炎和跟痛症等的非手术治疗增添了活力。
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无创、副作用少的物理治疗方式。
如瑞士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有5个不同治疗探头,对应治疗不同的骨科疾病。
其原理是利用高强度聚集冲击波,对不同软组织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刺激活化成骨细胞和间充细胞,改善血细胞吸氧功能,加速微循环。
利用机械波的渗透松解病灶组织粘连,改善骨科疾病局部的血液循环,令患有疾病的骨细胞恢复营养,激发活力。
据了解,体外冲击波疗法用于治疗颈肩痛、肩周炎、网球肘、腰背肌筋膜炎、膝关节滑膜炎、跟腱炎、跟痛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骨不连等骨科疾病。
结合B超病灶定位,进行冲击波点对点治疗,精准治疗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冲击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本质是使接受治疗的病变组织受到压力冲击后产生一系列生物学反应。
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密切相关的是空化效应。
冲击波作用后骨组织发生微小骨折、血肿,诱导血管生成,增强内膜骨化,加速形成正常的骨质。
通过局部刺激,一方面刺激缺血坏死区域的新陈代谢得到改善,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另一方面又通过血管诱导,使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成为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改善成骨细胞的功能状态。
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27例疗效观察目的: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瑞士EMS DolorClast冲击波治疗仪对27例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进行治疗,冲击能量3.0~4.0 bar(0.35~0.55 mJ/mm2),冲击频率6 Hz,冲击4000次。
根据患者情况治疗4次,每次间隔7 d,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后随访l2~l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27例中20例有明显骨痂生成并最终愈合,另7例无效。
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l8.4周,l2个月后有效率74.1%,治疗后未观察到明显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仅发现有局部皮肤水肿。
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经济的方法。
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临床骨科常见的治疗难题之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仍不能完全避免。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再次手术切除硬化骨,打通髓腔,植骨加内固定或加用石膏固定,疗效比较确切,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而且存在各种手术并发症。
而体外冲击波(ESW)疗法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其副作用小、并发症少,为临床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9月-2009年1O月,采用瑞士ESM DolorClast冲击波治疗仪对27例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7年9月以来笔者所在医院骨科门诊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患者27例,均为骨折术后,术后平均7.6个月。
其中男21例,女6例。
年龄24~58岁,平均43.1岁。
骨不连18例,骨折延迟愈合9例。
骨不连病例中,股骨干6例,均有内固定;胫骨8例,6例有内固定,2例有外支架固定;尺桡骨3例(其中1例为双桡骨);肱骨1例,均有内固定。
依据Weber-Cech骨不连诊断分型标准[1]:肥大型14例(反应性不愈合),萎缩型4例(非反应性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中,股骨干5例,胫骨3例,桡骨1例,均有内固定。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四肢创伤性骨不连27例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治疗四肢创伤性折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200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7例四肢创伤性骨折骨不连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X线片提示未见明显骨痂生长,于骨折断端周围及骨折间隙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NGF),1次/周,连续8周,每2周1次定期X线片检查观察骨不连愈合状态。
结果:27例病例术后随访10个月~10年,其中26例骨折愈合,1例未见明显骨痂生长,本组有效率96.3%。
结论:局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骨不连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为骨不连患者提供一种微创无痛的保守治疗方法,但更深入的研究仍缺乏。
骨折后的愈合是一個相當复杂的过程,骨折的顺利修复主要取决于骨折处的血供条件及骨折端的固定稳固性,同时,由众多细胞因子等组成的微环境也影响骨折愈合的进程,如果这些因素受到损害,骨折愈合进程将会减缓甚至导致骨不连发生。
在众多细胞因子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具有较强的促进骨不连骨痂生长和愈合的作用[1],但目前对神经生长因子用于治疗骨不连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有学者发现在骨不连的骨组织中没有或者只有很少量的神经纤维生长[2],由此推断缺乏神经因素可能影响骨折愈合,导致骨不连的发生。
因此,可以在骨不连的折端处局部注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促进骨折愈合,治疗骨不连。
现就本院于200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局部注射治疗27例四肢创伤性骨折骨不连取得的疗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总共收集本院从200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7例骨不连患者,均为四肢创作性骨折术后6~12个月,病程平均10个月,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23~62岁,平均39.2岁;交通车祸致伤20例,高处坠落、摔倒致伤5例,车床机器碾压、绞轧致伤2例;胫骨骨折11例,胫腓骨双骨折3例,股骨骨折1例,尺骨骨折5例,桡骨骨折2例,尺桡骨双骨折3例,锁骨骨折2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1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6例。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陈信;杜佳泷;尚晶晶【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7(002)035【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痂X线评分、骨折愈合率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1、2、3疗程后,两组患者的骨痂X线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愈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术后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总页数】2页(P66-67)【作者】陈信;杜佳泷;尚晶晶【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陕西安康,725000;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陕西安康,725000;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陕西安康,7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相关文献】1.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延迟愈合的作用 [J], 王维;何成奇2.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疗效分析 [J], 华远坤;陈春冉3.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研究进展 [J], 张成年; 刘明廷; 李健; 徐闯; 杜长岭4.体外冲击波治疗与手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J], 黄开越;常冀杨;李健;徐闯;曹恒;王林伟;张立超;刘明廷5.体外冲击波治疗在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吴国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