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生产性生物资产
- 格式:docx
- 大小:21.78 KB
- 文档页数:11
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处理浅析生产性生物资产是对能够生长、繁殖或再生、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资产的统称。
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往往比较长,在其生长、繁殖或再生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损失,因此对于其会计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浅析。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特征生产性生物资产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那些生长、繁殖或再生过程中有能力产生经济利益的生物资产。
这类资产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2)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往往比较长,通常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产生收益。
在此期间,生产性生物资产可能经历各种变化,如死亡、滞销、价格波动等。
(3)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中,它们可能会发生增值或减值。
增值可能来自于生物资产的生长、繁殖或再生过程,而减值可能来自于自然灾害、疫病、市场需求下降等多种原因。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1)购置生产性生物资产时的会计处理购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两种:1.已成熟生产性生物品种的购置对于已成熟的生产性生物品种,在购置时,应该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初始成本中(不含安装、试运转和调试费用)。
2.尚未成熟生产性生物品种的购置对于尚未成熟的生产性生物品种(如育种种子、种苗等),应该按照其购置成本在损益表中结转。
(2)生产性生物资产在种植、饲养、养殖等过程中的会计处理1. 种植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在种植过程中,由于生物资产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成熟收获,因此需对种植时间、种子、肥料、劳动力等进行精细成本核算。
同时,应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生长状态进行跟踪记录,包括种植日期、种植面积、种子名称、出苗率、移栽率、生长状态、成熟期等。
2. 饲养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对于饲养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在养殖过程中需记录相关成本和数量,包括饲料、消毒用品、饮用水、劳动力等。
同时,应对生物资产进行跟踪,记录其出生、编号、性别、出栏等情况。
【准则原文】第三十五条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小企业(农、林、牧、渔业)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
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解读】本条是关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定义及构成的规定。
对于小企业(农、林、牧、渔业)而言,生物资产通常是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资产不同,生物资产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首先,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具有能够进行生物转化的能力。
所谓生物转化,是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和繁殖的过程。
例如,农作物从种植开始到收获前的生长过程;奶牛产奶能力不断下降的蜕化过程;蛋鸡产蛋、奶牛产奶、果树产水果等生产过程;奶牛产牛犊、母猪生小猪等繁殖过程。
其次,生物资产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包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等行业。
生物资产的形态、价值以及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都会随着自身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自然规律和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变化,尽管其在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而具体由类似于不同资产类别(存货或固定资产)的特点。
但是其会计处理与存货、固定资产等常规资产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会计处理进行单独规范,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物资产信息。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本条关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定义及构成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完全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会计准则中单设了一个准则项目,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本准则则分散在不同章节中予以规范,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作为存货处理,公益性生物资产实际上将相关支出直接费用化,没有特别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放在此处具体规定。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构成生产性生物资产具备自我生长性,能够在持续的基础上予以消耗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属于劳动手段,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第四节生产性生物资产本节简介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产和役畜等。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计量1.初始计量2.后续计量(二)主要科目设置1.生产性生物资产核算企业(农、林、牧、渔业)持有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成本)。
本科目应按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分别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
2.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核算企业(农、林、牧、渔业)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累计折旧。
本科目应按照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
1.2.“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二、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一)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加1.企业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成熟(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2.自行建造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或自行繁殖的产畜役畜(1)发生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自行营造),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自行繁殖)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2)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3.育肥畜转为产畜或役畜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未成熟贷:消耗性生物资产【提示】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贷:生产性生物资产【例题▪计算题】甲公司自 2015 年初开始自行营造 100 公顷橡胶树,当生发生种苗费 169000 元,平整土地和定植所需机器设备折旧费 55500 元;自营造开始正常生产周期为 6 年,假定各年均匀发生抚育肥科及农药费41750 元、人工费 75000 元、每年应分摊管护费用 402500 元。
生产性生物资产
是指企业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
产畜是指已成龄的能进行配种、繁殖、提供仔畜及畜产品的牲畜。
如成年奶牛、种牛、基本母猪、种猪等;
役畜是指供人们使役进行耕种和其他劳役牲的牲畜,如牛、马、骡、驴等。
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资产,也是农业企业重要的劳动手段。
经济林是以生产除木材以外的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薪炭林是指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乔木林和灌木林)。
薪炭林是一种见效快的再生能源,没有固定的树种,几乎所有树木均可作燃料。
防风固沙林和用材林不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
防风固沙林,是指以降低风速,防止或减缓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经济作物、牧场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用材林,是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种。
可分为一般用材林和专用用材林两种。
前者指培育大径通用材种(主要是锯材)为主的森林;后者指专门培育某一材种的用材林,包括坑木林、纤维造纸林、胶合板材林等。
一、生物资产的分类:1、消耗性生物资产:①为出手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②通常是一次性消耗并终止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存货的特征,应当作为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
2、生产性生物资产:①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②通常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资产的特征。
3、公益性生物资产:①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确认:1、与该生产性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1、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等注:猪苗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种猪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2、自营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①自营的林木类成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经营目的期②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成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注:成熟前:①和②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原材料(种苗和肥料及农药)/银行存款(管护费)/应付职工薪酬(人工费)/累计折旧(机械作业费)成熟后: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三、育肥畜转为产畜和役畜:应当按照其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消耗性生物资产”四、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1、折旧。
借记:生产成本(常用)/管理费用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2、折旧范围和方法:投入使用的下月起按月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当期增加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计提折旧。
动物性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陈波摘要:我国城市动物园的80%都是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随着社会、经济、旅游、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很多地方出现了野生动物园,但80%的野生动物园都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本文仅是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角度下,简单介绍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会计核算中的思路,而且仅是从动物的角度考虑。
关键词:动物;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我国于2006年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范了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保证了会计信息使用质量。
本文从动物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收获与处置、披露角度进行论述。
一、动物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首先,动物要确定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必须满足资产的条件:该动物一定是企业过去通过有代价的付出而得到的,并且为本单位所拥有或控制,也就是该动物的权属确认是本单位的。
在未来,该动物能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该动物有价值存在的意义,并且该动物性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可以准确地以货币计量。
1.外购:外购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这里的税费主要指关税及普通发票的税金,假如对方单位开具专用发票,则进入应交税金(进项税)科目。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应交税金(进项税)(专用发票);贷:银行存款(或挂负债往来)。
依据《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2019年度种子种源免税进口计划的通知》财关税〔2019〕7号文件所描述的免税主要指关税。
若个别动物从国外引进,分为免税与不免税情况,免税情况下,动物成本是没有税金的。
不免税情况下,关税应该进入动物成本。
2.繁殖: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成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
生物性资产准则及账务处理一、生物资产的概述(一)生物性资产的定义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
生物资产根据其用途可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1.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如存栏待售的猪、牛、羊)等。
2.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如桃林、梨林等)、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①广义经济林是与防护林相对而言,以生产木料或其他林产品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它包括用材林、特用经济林、薪炭林等。
②狭义经济林是指利用树木的果实、种子、树皮、树叶、树汁、树枝、花蕾、嫩芽等等,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品(包括淀粉、油脂、橡胶、药材、香料、饮料、涂料及果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乔木林和灌木林;是有特殊经济价值的林木和果木。
如木本粮食林、木本油料、工业原料特用林等。
③薪炭林是指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乔木林和灌木林)。
④产畜是能直接带来具有经济利益的生物资产。
包括奶牛、繁殖母猪、种公猪、种鸡或蛋鸡等,是畜牧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⑤役畜也称力畜,是指专门用来耕地或运输的家畜,如牛、马、骡子、驴、骆驼等。
也叫役畜。
3.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二)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2.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3.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生物资产核算需要增设的会计科目根据《中华人民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及农产品的特定,农业企业应分别增设下列会计科目:1.“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下设二级科目“成熟”,核算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
什么是⽣产性⽣物资产企业所得税中的⽣产性⽣物资产,是指企业为⽣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持有的⽣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产性⽣物资产可以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关于⽣产性⽣物资产是怎样的问题,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什么是⽣产性⽣物资产1、⽣产性⽣物资产,是指企业为了从事农业⽣产,⽣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等活动,持有的⽣物资产,包括济林、薪炭林、产畜等。
2、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产性⽣物资产按照以下⽅法确定计税基础:(1)外购的⽣产性⽣物资产,以购买价款和⽀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2)通过捐赠、投资、⾮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式取得的⽣产性⽣物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前款所称⽣产性⽣物资产,是指企业为⽣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持有的⽣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公益性⽣物资产的主要账务如何处理(⼀)企业外购的公益性⽣物资产,按应计⼊公益性⽣物资产成本的⾦额,借记本科⽬,贷记“银⾏存款”等科⽬。
(⼆)⾃⾏营造的公益性⽣物资产,应按达到预定⽣产经营⽬的前发⽣的必要⽀出,借记本科⽬,贷记“银⾏存款”等科⽬。
(三)天然起源的公益性⽣物资产,应按名义⾦额,借记本科⽬,贷记“营业外收⼊”科⽬。
(四)消耗性⽣物资产、⽣产性⽣物资产转为公益性⽣物资产的,应按其账⾯余额或账⾯价值,借记本科⽬,按已计提的⽣产性⽣物资产累计折旧,借记“⽣产性⽣物资产累计折旧”科⽬,按其账⾯余额,贷记“消耗性⽣物资产”、“⽣产性⽣物资产”等科⽬。
已计提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
(五)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等⽣产性采伐⽽补植林⽊类公益性⽣物资产发⽣的后续⽀出,借记本科⽬,贷记“银⾏存款”等科⽬。
林⽊类公益性⽣物资产郁闭后发⽣的管护费⽤等其他后续⽀出,借记“管理费⽤”科⽬,贷记“银⾏存款”等科⽬。
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具有商业价值的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可用于生产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各类商品的活性生物资产。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性生物资产已经成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将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种类非常多样,包括农林渔业中的作物、家畜、水产养殖等生物资源,以及微生物、海洋生物、森林生物等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资源等。
这些资源不仅可以直接用于生产食品、饮料、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商品,还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改良和加工,产生更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微生物是生产性生物资产中重要的一类,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生物体等环境中,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包括多种酶、代谢产物、药物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厚朴假单胞菌能够产生一种红色色素,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饮料、食品等行业;青霉素则是一种经典的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行业,帮助人类解决了许多传染性疾病问题。
除了微生物外,植物也是生产性生物资产中的重要代表。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会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例如芳香化合物、发酵产物等。
这些代谢产物不仅具有生防、抗病、御虫等功效,还可以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
例如,葡萄籽提取物、茶叶等天然物质因其具有抗氧化功效而得到广泛应用。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环境保护等行业。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应用前景将愈发广阔。
在食品行业中,生产性生物资产可以用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食品。
在医药行业中,生产性生物资产可以用来开发新型药物,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
在化妆品行业中,生产性生物资产可以用来生产化妆品原料,提高化妆品的功效和质量。
在环境保护行业中,生产性生物资产可以用来治理污染、减少碳排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提高我国生物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也是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生产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
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
生物资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中规定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比较简单,现仅探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相关问题。
(1)甲企业2007年初自行营造100亩苹果树。
当年发生种苗费180000元,平整土地所需机械作业费20000元,当年肥料9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80000元,管护费50000元。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430000
贷:原材料——种苗 180000
——化肥 90000
——农药10000
应付职工薪酬 80000
累计折旧 20000
银行存款 50000
(2)苹果树3年后挂果。
从2008年起,年抚育发生化肥费用7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15000元,管护费20000元。
2008年及2009年账务处理: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一生长期生物资产115000
贷:原材料——化肥70000
——农药10000
应付职工薪酬 15000。
生产性生物资产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比较(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相同点二者均能够在生产经营中反复、长期使用,可以多年连续稳定的为企业创造价值,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创造价值不会改变自身形态;按照会计新准则规定,两者均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都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状态或预定使用状态时停止资本化,在使用寿命内应当计提折旧,发生减值时要计提减值准备。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区别一是价值和产能在生命周期中的变化不同。
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其价值会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成为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价值随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下降趋势,其生产能力也随之而下降。
二是后续支出在生命周期中的变化不同固定资产投产后,随着其价值向产品的转移而逐渐陈旧,为了保持固定资产能够正常运行,将发生改良、维修等支出,且随着固定资产越来越陈旧,后续支出呈递增趋势。
生产性生物资产随着其生命周期由成长至成熟直至消亡,后续支出呈现递减趋势。
由以上分析可知,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有相同之处,同时又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可参照固定资产的相关方法,又必须考虑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的特性。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根据资产的取得方式不同,其成本确定和会计处理也有所不同:一是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按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确定。
取得时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
二是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按照其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通过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进行核算。
其中: ( 1)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农业)持有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原价。
二、本科目可按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分别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所属部门等进行明细核算。
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比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处理。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按应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应按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天然起源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按名义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四)育肥畜转为产畜或役畜,应按其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
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按转群时的账面价值,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五)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时,按其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本科目(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六)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等生产性采伐而补植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七)处置生产性生物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
2018《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2. 生产性生物资产(1)生产性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2)计税基础①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②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3)最低折旧年限①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为10年;②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为3年。
【例题1•判断题】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
( )【答案】√【例题2•判断题】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的当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 )(2014年)【答案】×【解析】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3)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①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②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4)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资产的税务处理1. 固定资产(1)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2013年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2015年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2016年多选题)①“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税法上关于“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的规定:(1)对于“房屋、建筑物”来说,不论是否投入使用,只要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就应该开始计提折旧。
(2)对于“未投入使用”的“设备”,依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相关性原则”,税前扣除费用必须从性质上与根源上与纳税人取得的应税收入直接相关,因此在税法上不允许提取折旧。
②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③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④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⑤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⑥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⑦其他不得计提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由自然界中的生物组成的生产性资源,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于生产过程中。
这些资源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水域中,包括种子、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和无机物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密切关联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且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在农业、渔业、林业、医药和化工等行业中,生产性生物资产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是实现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首先,生产性生物资产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是我国传统的产业,以粮食、棉花、油料、糖料和蔬菜等为主要农产品。
在这些农作物中,种子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的基础,也是最初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种子的优劣决定了农作物的品种、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
其次,水生生物在渔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淡水和海水渔业资源,水生生物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和淡水养殖业。
在淡水养殖业中,大部分养殖水生动物如虾、鱼和蟹等都是来自自然界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深海渔业中的各种鱼类、海参和贝类等也是生产性生物资产。
水生生物的生产和养殖不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同时也为我国的出口创造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第三,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基础。
森林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森林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栖息地和防止自然灾害等也具有重大作用。
在林木的生产和生长过程中,树种是最基本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之一。
乔、灌、草、花等植物都是林业中的重要生产性生物资产。
除此之外,森林中的野生动物、昆虫、菌类等也是生产性生物资产,它们 directly or indirectly 影响着林木的生长和发展,成为了林业生产的保障。
第四,医药和化工等行业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也具有重要价值。
医药行业中,很多药物都是从自然界中提取出来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产性生物资产,例如中药材。
同时,如果使用合适的技术,生物制药也可以从生产性生物资产中精制出有效成分制备成药品。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农业生产企业的主要资产,随着我国农业开放程度的提高,“三农”问题也成了我国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并且是一个国内消费和出口创收方面对农业依赖性都很强的国家,生产性生物资产是其主要生产要素。
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概念、确认、计量及会计核算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有关信息,以便大家共同探讨。
1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概念及特征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生物。
生物资产可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本文主要介绍生产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产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它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生产的特殊农业资产,有其自身的生产繁殖、生长发育、死亡消失的自然规律,除具有一般资产的共性外,具有其特殊性。
2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2.1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确认我国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满足下列条件的资产才能确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1)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控制的该生物资产;(2)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3)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确认时,要区分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2.2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计量(1)初始计量。
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按照其取得方式不同,初始计量的范围也不相同:外购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费用,自行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如产畜、役畜)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投资者投入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后续计量。
后续计量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折旧、减值、以及处置问题的计量。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生物资产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后续支出(如管护、饲养费用等),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期进行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记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损益。
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问题及改进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2006年新颁布的生物资产准则中规定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比较简单,现仅探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相关问题;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较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相同点二者均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能够多年连续为企业创造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后续支出维护性支出较少,创造价值不以牺牲自身形态为代价等等;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类似,所以账务处理与固定资产相似,如界定停止资本化时点、计提折旧等;二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区别由于生物资产是活的,具有天然增值能力,而固定资产是死的,不具有自身增值潜能,所以两者差别较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价值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价值随着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下降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随生命周期的延长呈缓慢增长、快速增长、趋于稳定和下降趋势;2产能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产能随着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递减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随生命周期的延长呈零产能、增长、稳定、下降趋势;3后续支出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随生命周期的延续呈现递增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相反,呈下降趋势;由分析可知,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有相同之处,即都能在较长时间内为企业反复创造价值,所以,可参考固定资产的相关政策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账务处理;但是,二者在生命周期内,其自身价值量、产能以及后续支出等方面又存在巨大差别,因此完全参考固定资产政策处理生产性生物资产与事实不符,必须结合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特性研制适合的会计政策;二、现行生产性生物资产存在的问题一成熟与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界定不严格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严品、提供劳务或出租;据此,把生产性生物资产分为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所谓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尚未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还不能够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如尚未开始挂果的果树,尚未开始产奶的奶牛等;但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简单将其划分为成熟与未成熟,是固定资产准则的体现,没有考虑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植物,其生命周期包括生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是固定资产所没有的,所以,参照固定资产准则界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熟与未成熟时点不够严格,脱离了生物资产生命周期的实际情况;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与收益不匹配生物资产准则规定,成本模式计量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应计提折旧,目的是实现生物资产成本的补偿,实现产能与成本的匹配,正确计算其净收益;事实上,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从成长期开始呈现上升趋势,成熟期趋于稳定,衰退期开始下降,其成长期即有产能,但生物资产准则规定不计提折旧,且相关支出予以资本化,没有折旧等成本;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的折旧仅与成熟后的产能匹配,不考虑成熟前成长期的产能,致使成熟后的折旧等成本增加,收益下降,与事实不相符,违背配比原则;三、生产性生物资产有关问题的改进建议一重新界定“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该定义与现行生物资产准则定义的区别在于不再强调“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原因是果树开始挂果、奶牛开始产奶、役畜开始服役已达到生产经营的目的;至于生物资产“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是生物资产生命周期中的特殊阶段最佳阶段,不能说生物资产投有达到最佳产能阶段就不能生产或服役,就没有到达生产经营目的;所以,笔者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开始收获或服役阶段,即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即达到生产经营目的;如此界定会计操作简单,易于理解把握,减少了职业判断,增强了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二实现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三项”明细核算目前;生产性生物资产设置“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两明细账进行核算,这与现行成熟、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界定匹配,但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不符,与生物资产生长实际不符;因此,在重新界定“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的基础上,建议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设置“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期生物资产”三明细账进行核算;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熟期与衰退期的特征与固定资产类似,故把成熟期与衰退期合并,统一在“生产性生物资产一成熟期生物资产”核算,这样实现了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明细核算与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匹配;三改进成本模式核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政策;第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从成长期开始计提折旧;这样改进保证了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产能与折旧成本的匹配;而且,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特征的变化比如,果树开始挂果等,成长期时点界定容易,开始计提折旧时点确定简便,易于操作;第二,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折旧与支出资本化并行;处于生长期的生物资产为满足自身生长投入较大,这部分投入一是满足生物资产自身生长、价值增值的要求,二是满足生物资产实现其产能的需要;在这两中需求中,前者大于后者;而且这期间价值升值较快,所以,这期间的投入,能够分清上述两类投入的,分别确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成本或期间费用等;不能分清两类投入的,依据重要性原则,全部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不仅能增加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自身价值,而且能延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满足资产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所以应予以资本化,增加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第三,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成熟期后支出停止资本化;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成熟期,其自身价值趋于稳定,其后的支出主要是维持生物资产实现其产能的需要,属维护性支出;该支出由于不再增加生物资产自身价值,所以不进行资本化处理,即不确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而应费用化处理,记入期间费用或作为当期产能的成本;为此,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界定不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长期年限,以防范企业通过任意缩短或延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长期人为调节利润;第四,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折旧的计算;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支出资本化,其账面价值在不断增加,这就为成长期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计算增加了困难;鉴于成长期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的增加和产能的增加,建议其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产能量法或其它更适合的方法,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且不论使用哪种方法,其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总产能量均自成长期开始;由于成长期折旧与支出资本化并行,所以,成长期折旧按选定的方法,分年度计算折旧额;以年限平均法为例:这样既考虑到处于成长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又考虑到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的变化,且会计操作也比较简单;第五,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期后折旧的计算;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期后包括成熟期、衰退期,以下简称成熟期后;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成熟期后,由于其后续支出费用化处理,其账面价值趋于稳定,且其产能多年连续稳定,这与固定资产类似,其折旧参照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处理即可;四、生产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举例资料:1甲企业2007年初自行营造100亩苹果树;当年发生种苗费180000元,平整土地所需机械作业费20000元,当年肥料9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80000元,管护费50000元;借: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430000贷:原材料——种苗180000——化肥90000——农药10000应付职工薪酬80000累计折旧20000银行存款500002苹果树3年后挂果;从2008年起,年抚育发生化肥费用7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15000元,管护费20000元;2008年及2009年账务处理:借:生产性生物资产一生长期生物资产115000贷:原材料——化肥70000——农药10000应付职工薪酬15000银行存款200003该苹果树成长期2年;即开始挂果至稳产成熟期需要两年时间;成长期年抚育发生化肥费47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10000元,管护费10000元;该苹果树从挂果时起,预期经济收费经济寿命12年;假定该苹果树采用成本模式计量,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该苹果树期满无残值2010年账务处理:2010年该苹果树开始挂果,即达到预期经营目的,其成本为660000元430000+115000+115000;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生物资产660000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6600002010年年折旧额=660000/12=55000元借:农业生产成本55000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550002010年有关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值成本处理;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生物资产77000贷:原材料——化肥47000——农药10000应付职工薪酬10000银行存款100002011年账务处理:年初成长期生物资产成本=660000+77000--737000元2011年年折旧额=737000-55000/12-1=62000元借:农业生产成本62000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620002011年有关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值成本处理:会计分录同2010年;4成熟期后,年化肥2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3000元,其它管护费2000元; 该苹果树2012年进入成熟期;其账面成本为814000660000+77000+77000元;2012年——2021年共10年账务处理:各年折旧额=82000/10=69700元借:农业生产成本69700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69700成熟期后各年后续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予以费用化处理:借:农业生产成本35000贷:原材料——化肥20000农药10000应付职工薪酬3000 银行存款2000。
【准则原文】第三十五条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小企业(农、林、牧、渔业)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
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解读】本条是关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定义及构成的规定。
对于小企业(农、林、牧、渔业)而言,生物资产通常是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资产不同,生物资产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首先,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具有能够进行生物转化的能力。
所谓生物转化,是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和繁殖的过程。
例如,农作物从种植开始到收获前的生长过程;奶牛产奶能力不断下降的蜕化过程;蛋鸡产蛋、奶牛产奶、果树产水果等生产过程;奶牛产牛犊、母猪生小猪等繁殖过程。
其次,生物资产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包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等行业。
生物资产的形态、价值以及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都会随着自身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自然规律和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变化,尽管其在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而具体由类似于不同资产类别(存货或固定资产)的特点。
但是其会计处理与存货、固定资产等常规资产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会计处理进行单独规范,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物资产信息。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本条关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定义及构成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完全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会计准则中单设了一个准则项目,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本准则则分散在不同章节中予以规范,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作为存货处理,公益性生物资产实际上将相关支出直接费用化,没有特别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放在此处具体规定。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构成生产性生物资产具备自我生长性,能够在持续的基础上予以消耗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属于劳动手段,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区别与消耗性生物资产相比较,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最大不同在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具有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从而不断产出农产品或者是长期役用的特征。
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农产品之后,该资产就不复存在;而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农产品之后,该资产仍然保留,并可以在未来期间继续产出农产品。
因此,通常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资产的特征,例如果树每年产水果、奶牛每年产奶等。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划分一般而言,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需要生长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具备生产的能力。
根据其是否具备生产能力(即是否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可以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进一步的划分。
所谓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
由此,生产性生物资产可以划分为未成熟和成熟两类,前者指尚未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还不能够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例如尚未开始挂果的果树、尚未开始产奶的奶牛等;后者则指已经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本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小企业应当根据本条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1621生产性生物资产”等会计科目。
【准则原文】第三十六条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
(一)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确定。
(二)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1.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2.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前款所称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
【解读】本条是关于取得生产性生物资产成本确定的规定。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一)外购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二)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为了在账面上完整反映小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充分体现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本条采用了与企业会计准则相一致的初始计量原则。
同时,考虑到小企业取得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有外购和自行营造或繁殖两种途径,本条分别这两种取得方式规定了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确定原则。
与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主要差异:企业所得税法没有对企业自行营造或者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计税基础作出规定,也就是说,对于自行营造或者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在营造或者繁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税法允许计入当期费用税前扣除。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计量的基本原则本准则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以取得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全部相关支出作为成本。
但是,对于不同方式取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其成本构成不尽相同。
小企业取得生产性生物资产方式主要有两种:外购、自行营造或者繁殖。
二、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成本的确定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确定,包括小企业为购买生产性生物资产支付的价款、缴纳的税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运输费、保险费、场地整理费、装卸费、栽植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小企业一笔款项一次性购入多项生物资产时,购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等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应当按照各项生物资产的价款比例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生物资产的成本。
三、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成本的确定对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而言,如小企业自己繁育的奶牛、种猪,自行营造的橡胶树、果树、茶树等,其成本确定的一般原则是按照其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一)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二)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成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值得强调的是,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区分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和未成熟的分界点,同时也是判断其相关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是区分其是否具备生产能力,从而是否计提折旧的分界点。
小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正常生产期的确定,对生产性生物资产是否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进行判断,并以书面形式加以明确。
例如,一般就海南橡胶园而言,同林段内离地100厘米处、树围50厘米以上的芽接胶树,占林段总株数的50%以上时,该橡胶园就属于进入正常生产期,即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
生产性生物资产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之前,其用途一般是已经确定的,如尚未开始挂果的果树、未开始产奶的奶牛等;但是,如果其未来用途不确定,应当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核算和管理,待确定用途后,再按照用途转换进行处理。
本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小企业应当根据本条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1621生产性生物资产”等会计科目。
【准则原文】第三十七条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小企业(农、林、牧、渔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并考虑税法的规定,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小企业(农、林、牧、渔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下月起按月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解读】本条是关于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会计处理的规定。
与固定资产类似,生产性生物资产虽然是有生命的动物或者植物,其存活或者使用期限也较长,不是一次性实现其效益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也应逐期分摊,转移到它所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劳务中去。
因此,生产性生物资产需要按照规定计提折旧,以确定小企业所实际发生的成本。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至第六十四条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二)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
”为简化小企业会计核算,减轻小企业纳税调整的负担,本条的规定与企业所得税法基本一致,要求生产性生物资产一律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同时要求小企业在估计生产性生物资产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时,不仅要考虑相关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还要考虑税法的规定。
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差异:一是统一要求采用年限平均法摊销,不允许选用工作量法、产量法等其他摊销方法;二是不要求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因此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应计折旧额为其原价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不必考虑减值因素;三是不要求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的基本要求(一)所有投入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都应计提折旧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
因此,应当按期计提折旧,以与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相配比。
例如,已经开始挂果的苹果树的折旧额与从苹果树上采摘的苹果取得的收入相配比,役牛每期的折旧额与其犁地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相配比等。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只有一种: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
主要考虑是这种方法计算简便,便于小企业实务操作。
年限平均法的具体应用详见前述第三十条,此处不再赘述。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额应根据其受益对象加以分配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额根据其受益对象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例如将收获的农产品成本)或当期损益。
小企业(农、林、牧、渔业)应当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类别,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目录、分类方法。
对于投入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还应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并考虑税法的规定,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作为进行生产性生物资产核算的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准则虽然没有规定统一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交由小企业自行确定,但是小企业不得由此而随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