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七单元小猴子苏少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7
苏少版音乐一上第七单元童谣诵读(小猴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猴子》是一首童谣诵读曲目,选自苏少版音乐一上第七单元。
这首童谣通过描述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教材以富有童趣的插图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展现了小猴子聪明、活泼的形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善于模仿。
但在音乐素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韵律等方面的感知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小猴子》这首童谣的内容,理解其中的寓意。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音乐素养。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猴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诵读《小猴子》,掌握基本的节奏和韵律。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他们能够富有感情地诵读童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音响、乐器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感受,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趣味小故事引入《小猴子》这首童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童谣的内容,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诵读,注意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诵读练习,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课堂互动:学生进行诵读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编关于小猴子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节奏和韵律在诵读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小猴子》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对动画音乐产生兴趣,实现由喜爱动画片到喜爱动画音乐。
2.通过动画片插曲的欣赏学生获得喜悦的感受和体验,通过歌表演等音乐活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增强。
3.能自信、有表情地演唱、表演《小猴子》等音乐作品;初步了解音乐动画片中的作用。
重点: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及表情表现这种情绪。
难点:了解动画艺术的奥秘及音乐在动画片的作用。
一.节奏游戏1.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让身体来唱歌的游戏!你们想玩吗?2. 师:有相同的地方呢?按照刚才的节奏,你还可以做其他的动作吗?二.猜谜导入师: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今天他也来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你们想不想把他请出来?让我们动动脑筋,一起来猜一猜,猜猜他是谁?对了,他就是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三.新授1.儿歌教学①师按节奏读儿歌,熟悉歌曲内容。
(慢速)②师生合作读儿歌。
(师读儿歌,生拍手)③学儿歌。
a.逐句读儿歌(2遍)b.完整连续读儿歌师:你们能跟着老师完整的连起来读一读吗?我们来试试。
c.交换方式读儿歌。
2.首听音乐,熟悉旋律。
3.用“lai”来哼唱旋律。
师:用“lai lai lai”跟着老师的钢琴来轻轻哼唱召唤小猴子吧!4.难句教唱。
师:听老师来哼唱这两句,你们来说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2/4 5 3 4 3 | 2 —|| ; 5 3 4 2 | 1 —||吃了七八个,翻呀翻跟斗。
①我们来学唱这两句。
先跟老师来谱。
②加上手势唱一唱。
③按节奏读词。
④跟琴填词演唱。
5.复听音乐,感受节拍。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音乐,来找找刚刚学过的两句在什么地方。
6.接龙唱。
7.填词演唱。
①现在就请你们跟着老师来学唱这首歌。
老师一句,小朋友一句,不要忘记拍手。
②接龙交换唱。
③完整演唱。
8.再听音乐,把握速度,感受情绪。
9.跟伴奏。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吧!四.歌曲处理1.模仿动作2.歌表演。
.
《小猴子》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儿歌的节奏和幽默感。
2、学习根据图示念儿歌表演动作。
3、尝试仿编游戏儿歌“小猴子”。
教学准备:
小猴子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诵读表演。
1、出示小猴子头饰,引起学生的兴趣。
朗诵一遍童谣后,可以提问:童谣里有谁?小猴子做了哪些动作?
2、引导学生边念童谣边学动作,体会小猴子“拉手、追赶、爬山、钻洞”等动作特性,感受童谣如何巧妙传神地描摹小猴子的动作,把猴子调皮、好动的天性刻画得惟妙惟肖。
3、带领学生学动作,帮助学生理解童谣内容,鼓励学生模仿图中的动作提示,边念童谣边表演动作。
4、启发学生想一想:小猴子除了以上那些动作外,还可以做什么动作?鼓励学生模仿小猴子动作,例如挠一挠、摸一摸、甩一甩等,引导学生将这些新的词语仿编进童谣里。
5、向学生介绍集体开展游戏玩法和基本规则:
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一个小朋友站在中间扮演小猴子,大家一起边念童谣边做各种动作,学生做完一个动作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再游戏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做各种的动作,游戏可反复数次。
三、小结。
通过边做动作边诵读童谣,让学生记忆的更深刻,开发学生的各方面的智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在玩中学知识。
精选。
苏少版音乐一上第七单元童谣诵读(小猴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少版音乐一上第七单元童谣诵读(小猴子)》是一首富有童趣的童谣,通过描绘小猴子摘果子的故事,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本课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和节奏感,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的字词发音和意义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童谣,掌握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童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童谣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音乐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童谣的意义,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3.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实践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巩固所学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童谣文本,标注出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准备音乐播放设备,为学生提供音乐背景。
3.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童谣文本,让学生初步感知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教师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童谣,注意纠正发音和韵律上的错误。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掌声。
通过表演,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童谣创作后续情节。
学生相互分享,共同完成一个富有创意的童谣故事。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苏少版音乐一上第七单元小猴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猴子》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选自苏少版音乐一上第七单元。
歌曲描述了一只小猴子摘水果的故事,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欢快,富有节奏感。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同时,歌曲中的角色形象生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但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小动物有较高的关注度,因此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兴趣会更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小猴子》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认知。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歌曲《小猴子》,并能熟练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以及情感的融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小猴子摘水果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游戏教学法:将音乐学习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小猴子》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水果图片、小猴子手偶等教具。
3.准备教学PPT,包括歌词、旋律、知识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各种水果的名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然后引入小猴子这个角色,让学生猜猜小猴子会做什么。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小猴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随后,教师展示歌词,引导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哼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期间,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学生上台演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动:童谣诵读(小猴子)情景表演(狮王进行曲)歌表演(小蚂蚁)-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猴子童谣的歌词及旋律,掌握童谣诵读的方法。
2.了解狮王进行曲的旋律,掌握情景表演的方法。
3.学习小蚂蚁歌曲的歌词及旋律,能够跟随节奏唱出歌曲。
教学重点1.童谣诵读的方法。
2.情景表演(狮王进行曲)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狮王进行曲的旋律和情景表演。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时间教学内容10min 教师介绍课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min 学生学习小猴子童谣的歌词及旋律,掌握童谣诵读的方法20min 学生学习狮王进行曲的旋律,掌握情景表演的方法20min 学生学习小蚂蚁歌曲的歌词及旋律,能够跟随节奏唱出歌曲10min 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学步骤1. 导入主题•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动:童谣诵读,情景表演,歌表演”。
•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2. 学习小猴子童谣的歌词及旋律•通过教师的演唱,让学生学会小猴子童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引导学生模仿,掌握童谣诵读的方法。
•学习童谣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些相应的动作,增强学生的记忆体验。
3. 学习狮王进行曲的旋律,掌握情景表演的方法•通过教师演奏或播放音乐,让学生了解狮王进行曲的旋律。
引导学生模仿,围绕“狮王”这一形象进行情景表演的训练。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表现和形象意象。
让学生用形体语言表现狮子的威猛形象,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动作编排能够与音乐形成良好的配合。
4. 学习小蚂蚁歌曲的歌词及旋律,能够跟随节奏唱出歌曲•通过教师的演唱,让学生学习小蚂蚁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引导学生分组唱歌,感受到整体合唱的感觉。
•引导学生体验节奏的感觉,感受到音乐跟随即将发声的部分而变得更加活跃。
5. 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验,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在课后更好地复习和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小猴子童谣的歌词及旋律,掌握童谣诵读的方法。
精品教学资料,欢迎老师您参考使用!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教学过程3.出示歌谱,师:请小朋友们看歌谱,你能发现歌曲中没有歌词的部分吗?(引导发现小间奏,演唱时碰到小间奏时不要唱)4.师:小猴子还有哪些可爱的动作呢?你能在歌曲小间奏的地方和着音乐做一做吗?(录音范唱,生律动,模仿小猴子)5.师:小朋友们模仿得真像,真可爱。
看到这么一群可爱的小猴子,老师也忍不住想跟着音乐来唱一唱,动一动了。
下面,请小朋友听老师演唱歌曲,唱完后请大家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发现并认识反复跳跃记号)6.师弹琴,生跟着钢琴轻声哼唱歌曲。
7.师生共同演唱歌曲,附点八分音符及相似乐句重点练唱。
8.生演唱歌曲,唱的不准确的地方,反复练习。
9.跟录音完整演唱歌曲,并律动,模仿小猴子。
四、拓展1.童谣诵读《小猴子》(响板伴奏)2.按照念—唱—念的顺序演一演。
五、课堂小结师:小朋友们真的很有想象力,大家的表演也十分的精彩,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一群小猴子在欢乐的玩耍!相信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大家课后可以想一想,找一找,找出自己喜爱的动物歌曲,在下节音乐课时唱给其他同学听。
最后,让我们在《小猴子》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吧!教学反思教学过程(2)师:小蚂蚁费了好大的力气还是搬不动这粒米,它好伤心呀!你能模仿小蚂蚁伤心的心情,唱唱这一乐句吗?(跟钢琴学唱第一乐句,注意八度大跳音程的准确演唱)2.数板部分(1)音乐游戏——信号传递师:小蚂蚁搬不动米粒了,怎么办呢?如果不搬的话,就没有食物过冬了呢!这时候,小蚂蚁想起了它的同伴们,它需要给同伴们发信号,寻求帮助了。
你们知道小蚂蚁是怎样传递信号的吗?(触角)师:下面我们来做游戏,帮助小蚂蚁传递信号吧。
(游戏规则:把小朋友分成四大组,由老师将信号传给一、二两组的小朋友,一、二小组的小朋友接到信号后,将信号分别传给三、四两组的小朋友)信号一:信号二:师:我们要将刚刚的两组信号连起来,而且要连发两次,其它的小蚂蚁才能收到信号。
歌曲《小猴子》教案单元内容:苏少版第一册《森林里的故事》教学内容:歌曲《小猴子》歌表演《小猴子》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在听赏、演唱及其它多种音乐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对描写森林、动物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认知目标:附点节奏反复跳跃记号3、技能目标:准确空出小间奏的时值,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表演《小猴子》,培养学生内心节拍感。
教学重点:能在歌曲的前奏及间奏后准确地接唱,并能用动作表示歌曲的情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注意“吃了七八个”与“翻呀翻跟斗”两处的旋律不同。
教学准备:小猴子头饰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音乐乐园,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动画——猴子学样。
师:多么聪明可爱的小猴子呀!模仿动作起来,可真够有模有样的!看得小朋友眼睛都发亮了!二、动作模仿:师:今天我们就来扮演一回活泼聪明的小猴子,模仿一下老师的动作。
(远眺、抓耳挠腮、小猴吃桃、翻跟斗等)三、学习歌曲:1、朗读歌词。
师:真是一群聪明调皮的小猴子,这回,他们又在干什么了呢?师数板歌词。
(圆舞板伴奏)2、学生数板,师圆舞板伴奏。
3、听范唱。
师:哈哈,小猴子好快乐呀,你听,它们还高兴地唱了起来?它们是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的呢?(轻快、诙谐地)复听范唱,注意演唱顺序。
(注意前奏、间奏。
)让学生知道反复跳跃记号。
4、听老师范唱,学生在间奏中加入动作表演。
老师来演唱歌曲,你能把前面学习的动作加到间奏处吗?5、学生朗读第一段歌词并在间奏处加入动作。
6、学生朗读第二段歌词:注意四分休止符号,停顿一拍,做抿嘴一次。
7、分句学唱歌曲。
注意:两处旋律: 5 3 4 3 | 2 —— |和 5 3 4 2 | 1—— |易混淆。
8、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9、学生完整表演唱。
四、拓展师:小朋友们,你们这么喜欢小动物,老师还想要来考考你们。
1、动物谜语由老师来出谜面,学生来猜。
2、填词演唱。
小猴子音乐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利用小猴子音乐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音乐活动,帮助学生发展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认知和培养音乐节奏感。
教学步骤:
1. 准备阶段:
a. 将小猴子音乐教学资源准备好,包括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片段。
b. 安排教室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参与音乐活动。
2. 导入:
a.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问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认知。
b. 播放一段活泼的音乐,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或跳舞。
3. 执行活动:
a. 分发小猴子音乐教学资源给学生,并解释活动要求。
b.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他们喜欢的音乐片段来表演。
c.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确定表演内容,如舞蹈、歌唱或乐器演奏。
d. 学生开始准备表演,并互相合作,分享创意和建议。
e. 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观摩和评价,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
4. 总结:
a.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学到的音乐经验和感受。
b.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他们生活的重要性,并讨论其它艺术形式与音乐的联系。
5. 拓展活动:
a. 鼓励学生在空闲时间继续探索音乐,可以尝试演奏乐器、创作自己的音乐或参加音乐俱乐部等活动。
评估与展望:
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2.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成果。
3. 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后续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小猴子(音乐综合课)
执教年级:一年级执教: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猴子》,能在感受动物形象中演唱。
2、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使学生能主动地、轻松地表现听赏歌曲。
用其他艺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3、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感受动画片表现动物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学生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设想:
让儿童对动物的兴趣随课堂引向音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能力;接触动画片表现的动物形象,感受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
把握学科的整和,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课堂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活动中的价值。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歌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
师:听老师给同学们唱一遍,听完后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生:小蚂蚁、嗨哟、搬进洞洞里等等)师:请你跟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一只小蚂蚁,要搬一粒米,嗨哟嗨哟嗨哟,搬呀搬不起,小蚂蚁,小蚂蚁,大家一起搬米粒。
你帮我,我帮你,你扛我推齐用力。
一群小蚂蚁,要搬一粒米,嗨哟嗨哟嗨哟,搬进洞洞里。
)师:跟老师接龙朗读。
你一句,我一句。
师:自己完整的朗读一遍,不顺畅的地方,在进行反复练习。
师:用“LU”轻轻的哼唱一遍,注意老师可以先示范一下,如何把“LU”咬字咬准确了。
然后再从头到尾用“LU”哼唱一遍。
师:师生接龙唱。
生:完整地自己独立唱一遍,注意数板的地方,边说边拍。
师:这首歌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请同学们用高兴的心情、快速的唱一遍。
师: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把小蚂蚁搬米粒的动作加入,边唱边表演出来。
(注意:唱一只小蚂蚁的时候,动作是嗨—哟—;唱一群的时候是:嗨哟嗨哟,数板的地方拍手。
)四、歌表演《小蚂蚁搬米粒》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看完请同学说说游戏规则?(播放音乐,老师在歌曲第一部分,做一只小蚂蚁搬米粒的动作,数板的地方找同伴,是通过拍手找的,注意在“你扛我推齐用力”这句歌词的时候要对你所找的同伴做出一个邀请的动作,接着把它请到你的后面,准备跟你一起搬米粒。
当唱到一群小蚂蚁的时候,做一起搬的动作。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一次。
补充说一句,被邀请的同学,在下次表演的时候你同样可以邀请其他同伴,一定要就近邀请。
还要注意要听着音乐。
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边唱边表演。
当邀请到你的时候,就积极参与进来。
(播放二遍音乐)师:这次我每组邀请一只小蚂蚁,听着音乐,在你的本组,进行歌表演,我们比一比,哪组,邀请的有秩序,同伴多。
(滚动播放音乐,直到下课。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唱游森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唱《小猴子》听《野蜂飞舞》动跟随《小蚂蚁》的音乐跳舞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欣赏歌曲《小蚂蚁》、《野蜂飞舞》和过程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2、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
3、能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欣赏歌曲《小蚂蚁》、《野蜂飞舞》和过程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录音机,音像资料预习要求:欣赏歌曲《小蚂蚁》、《野蜂飞舞》,初步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教学过程:一、导入:1、朋友们,天气这么晴朗,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去郊游好吗?野营的队伍出发啦!2、听《小蚂蚁》二、欣赏《小蚂蚁》及律动1、小朋友出去野营的心情怎么样?出示题目2、演唱歌曲,教师做好示范。
注意音准3、带领学生队列前进,随着音乐做攀登、拨开草丛、下坡等动作。
三、学唱《小猴子》1、听听我们碰到了谁?听《小猴子》2、听录音范唱。
小猴子在做什么啊?3、了解小猴子的生活习性,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并配合老师范唱,在间奏处做动作。
4、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提示学生空出小间奏。
5、分句教唱歌曲。
完整地演唱歌曲。
6、试着背唱歌曲,间奏处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四、欣赏《野蜂飞舞》1、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我们走啊走啊,又碰见谁了?听《野蜂飞舞》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象它描绘的什么动物呢?做做它的动作呢?3、复听音乐,想象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能不能为这段音乐取个名字?引导定名《野蜂飞舞》五、结束教学随着《小蚂蚁》跳舞离开教室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小猴子》唱:《小猴子》拓展:动画艺术的奥妙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动画片音乐产生兴趣,实现由喜爱动画片到喜爱动画片音乐。
2、通过动画片《西游记》插曲的欣赏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歌表演等音乐活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增强。
小猴子教材分析:《小猴子》是一首很风趣的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小动物伶俐可爱的形象,歌曲中两处小间奏一个级进下行,一个级进上行,更加生动地表现了小猴子活泼可爱又淘气的形象。
教学内容:1.学唱《小猴子》2.用自己的动作模仿小猴子。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小猴子》,使学生能在感受动物形象中演唱。
2.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使学生能主动地、轻松地表现歌曲。
用其他艺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3.通过学习《小猴子》使学生更加喜欢小猴子,更加热爱我们的小动物。
教学重点:能在感受动物形象的同时演唱歌曲《小猴子》。
教学难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内心节拍感,准确地空出小间奏的时值。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律动(根据音乐拍手)1.小朋友们,今天,对于动物们来说是一个盛大的日子,因为今天呀是四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开幕的日子你瞧,圣火使者老鹰带着圣火来了出示多媒体课件2.对于这次运动会好多小动物们参加了比赛,(出示幻灯片)你们猜一猜他们是谁!(奖励猜对的小朋友)小朋友们真聪明,其实音乐也可以表现小动物,你们猜一猜这段音乐表现的是哪个是小动物播放低沉缓慢的音乐,(师播放音乐,跟着音乐做动作),表现出大象、老虎、等动物。
小结:这段音乐低沉,可以表现像大象、老虎、狮子这样的大动物,又可以表现行动缓慢的乌龟,我们就来模仿乌龟吧。
5.请小朋友们再听,师播放活泼欢快的音乐,(老师跟着音乐做动作)表现出兔子、小猫、小狗等小动物。
小结:这段音乐活泼欢快,正是表现了一些轻盈灵活的小动物形象。
6.今天为什么这么热闹呀,盛大的运动会已经开始啦,那么多的小动物都来到了会场,咦!!有一个小动物他又聪明又灵活,最适合去参加爬杆和跳高比赛啦,他为什么没有来?请小朋友们听这首歌猜一猜它是谁?(请学生猜)二、教授儿歌:小朋友们,根据刚才那首歌曲你觉得小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动物呢?(顽皮、做事不专心)我们能不能像小猴子一样啊?对了,小朋友做事一定要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啊!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好听的小猴子(出示幻灯片两段歌词)先听老师读一遍1.老师范读(用铃鼓打节奏)2.小猴子的儿歌好听吗?你们想不想像小猴子一样也会念这首儿歌呢?跟着老师读。
苏少版音乐一上第七单元童谣诵读(小猴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猴子》是一首童谣诵读曲目,选自苏少版音乐一上第七单元。
这首童谣通过描述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节奏的韵律。
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富有童趣,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跟随节奏拍手,具备简单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童谣诵读的技巧和情感表达尚需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小猴子》这首童谣,并能熟练地进行诵读。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3.通过诵读童谣,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童谣的熟练诵读。
2.音乐节奏的把握。
3.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小猴子摘桃子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童谣诵读。
3.示范法: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随模仿。
4.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含有小猴子摘桃子情境的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2.音响设备:播放童谣音乐。
3.童谣文本:准备《小猴子》童谣文本,标注节奏。
4.道具:准备小猴子、桃子等道具,增强情境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2分钟)教师播放《小猴子》童谣音乐,引导学生跟着音乐一起拍手,感受节奏。
然后简要介绍童谣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3分钟)教师展示童谣文本,让学生初步感知童谣的节奏。
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节奏的准确性。
3.操练(4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小猴子或桃子),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童谣的节奏进行诵读,注意情感的表达。
4.巩固(3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诵读得更好。
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能力。
《小猴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猴子》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的歌曲。
本单元是动物主题让儿童对动物的兴趣随着课堂引向音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能力,接触动画片表现的动物形象,感受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
把握学科的整合,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的渗透和运用到音乐课堂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意义及其人类活动中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在“听、唱、动”的活动中感受孩子学习与生活的乐趣。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猴子》。
歌词的创编,在音乐情境中表达快乐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对《小猴子》歌词的记忆。
反复跳跃记号的认识。
四、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歌曲,学会表演歌曲。
让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联合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歌唱。
五、设计思路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将采用以下手段进行教学。
运用课件引导,学生想象教师辅助语言,分组表演歌曲。
培养学生课堂专注力。
激活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堂评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表演,主动参与学习歌曲中。
六、教学课程(一)导入1. 这节课老师想带小朋友去美丽的大森林看一看,那你们说一说我们需要用什么交通工具呢!生:回答老师引导用环保步行去美丽的大森林。
2、律动。
播放《小猴子》3、欣赏大森林利都有哪些动物。
瞧、你看这些顽皮的小猴子,你猜猜它们在干什么呢?生:回答、说说故事。
师总结。
手偶小猴出现。
哈哈、你们快看顽皮的小猴子来到了我们音乐课堂,小猴子跟我们小朋友打招呼了,相互问好。
小猴问: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我最爱吃什么水果吗?生:回答。
小猴子:有节奏的回答,爱吃爱吃最爱吃。
小朋友找一找哪里跟小朋友问的不一样。
学习附点节奏 | X.X XX | XX X| 拍一拍节奏有节奏的问一问:桃子香蕉爱吃吗?爱吃爱吃最爱吃!小朋友真聪明小猴子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了,一起来听听小猴子的自我介绍把。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七单元畅游森林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上)第七单元畅游森林教案教学内容:1.《小猴子》《小蚂蚁搬米粒》2.《狮王进行曲》3.《野蜂飞舞》教学目标:1.生在听赏,演唱及其其它多种音乐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进而对描写森林动物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取得爱屋及乌的效果。
2.“动”串联全单元教学内容,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学会用体态语言表现音乐的情绪,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意识。
3.能熟练地演唱《小蚂蚁搬米粒》、《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能在歌曲的前奏及间奏后准确的接唱。
4.够把熟悉的动画人物和主题歌介绍给同学和老师,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重点:1.唱好歌曲,了解掌握数板。
2.结合律动表现歌曲情绪、力度、速度。
教学难点:1.模唱视唱1、2、3、5、6组成的简单旋律。
2.通过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生动,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妙,让学生通过听、唱、动、思等活动增强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童谣有说有唱,寓优秀文化传统于口口相传的诵唱之中,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与兴趣。
由模唱过度到视唱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课时安排:4课时26.小猴子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小猴子》;2.模仿表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3.通过指导学生聆听故事《猴子种果树》,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加入拍手、拍肩练习,引起学生对休止符的注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恰当的语言及表情表现这种情绪。
教学准备钢琴、音像资料等教学过程课前教学:1. 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 欣赏戏曲。
3. 学习演唱戏曲。
4. 评价。
一、律动进教室!(全体学生在《玩具进行曲》的伴奏音乐中跳到自己座位上!)二、复习练唱歌曲《动物说话》、《你早》、《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指名领唱,歌表演形式)三、学习歌曲《小猴子》1.动画导入,激发兴趣(1)小朋友们表演地真是棒极了,刚刚我们所复习练唱的都是有关于小动物的歌曲,孙老师知道你们很喜欢小动物,也非常喜欢看有关于小动物的动画片,在学唱新歌之前我们大家先来欣赏一段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猴子捞月》中的片断。
一年级音乐上《小猴子》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听赏《尤开迪》音乐声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2.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情绪。
3.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语言表现歌曲的意境。
(屏幕背景是卡通森林图,上面有森林的故事几个卡通字)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难点、突破教唱学习的枯燥,让学生主动参与表现、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快乐的音乐课又到了,我们一起来听首快乐的歌,你们在听的时候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自由的做做动作。
播放歌曲《尤开迪》【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的同时能大胆的想象音乐的内容来创编动作,从而培养学生的乐感。
】
2.听《尤开迪》随着音乐节奏动一动。
3.和老师交流歌曲的内容。
(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在听这首歌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二、欣赏《尤开迪》及律动
1.师:老师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走在路上都会边唱边跳这首
歌,你们想学吗?那我们就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出示歌曲《尤开迪》歌词,播放歌曲。
2.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跟着歌曲《尤开迪》做律动
3.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想带你们去猴山去看小猴子,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就唱着这首快乐的歌出发吧。
出现《尤开迪》跳舞卡通图,播放音乐
4.带领学生队列前进,随着音乐做攀登、拨开草丛、下坡等动作。
5.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肢体语言的感知,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
三、学唱《小猴子》
1.师:走了这么久跳了这么久,小朋友们一定累了吧!我们就坐在草地上休息会吧。
呀,你们看看谁来了啊?
(一个戴着小猴子面具的小朋友表演着小猴的动作跳过来)【设计意图:首先通过生灵活现的场面吸引学生的眼球与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事物新知识的热情。
】
2.师:你们喜欢小猴子吗?愿意和小猴做好朋友吗?小猴,你愿意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吗?谁愿意小猴坐在他的身边啊?呀,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和小猴坐在一起啊!别急,老师帮你们出个主意,想和小猴坐一起的小朋友站起来,和它学学动作,哪个学的最像,老师就让这只小猴和他坐在一起玩。
刚才老师看到这个小朋友学的最像,那我们就让这只小猴坐在你的身
边,老师还要送个小猴的面具奖励你。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一只可爱的小猴,我们来看看这只小猴有多调皮。
(出示小猴子调皮的动作画面)
小朋友看了这只顽皮的小猴,觉得它是不是特调皮啊!它都在干啥啊?我们小朋友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这样才能把事情给做好,可不能学这只小猴三心二意哦。
不过它虽然很淘气,但它还是非常可爱的,你们会做小猴可爱的动作吗?现在老师想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做做小猴子的动作。
(请个别学生上来模仿,表演过后奖励小猴头饰。
)
3.师:小猴平时除了喜欢嬉戏、打闹、做一些可爱的动作外,它最喜欢吃什么啊?生(桃子、香蕉等)
小朋友们真聪明,小猴子最喜欢吃桃子了,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只特别喜欢吃桃的小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小猴是怎样吃桃的?
4.播放小猴吃桃的画面
5.师:哈哈,看小猴这样吃桃,小朋友的口水是不是都要掉下来了?老师啊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歌,它的名字叫《小猴子》,你们想知道歌曲里的小猴是怎样吃桃的吗?好,那我们可要仔细听了。
6.听录音范唱,教师在间奏处做动作。
听完后请学生回答。
(出示小猴子歌词,播放伴奏)
7.师:这首歌里唱的是小猴在做什么啊?刚才在听歌的时候老师在做什么啊?因为这首歌在唱的时候,每段都有两处停顿的
地方,老师就在这些停顿的地方做了小猴的动作,你们想知道哪儿是该停顿的地方吗?
出示:XXX|OO|XXX|OO|
小猴子一路走
8.老师按节奏读读这句歌词,间奏处轻轻的按节奏点头。
9.学生跟读一遍,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
(师:现在我们看着这首歌,老师要在歌曲停顿的地方变魔术了,呀!多可爱的一只小猴啊,我们按节奏来学学它的动作吧。
)10.点击出现一个跳动的小猴,让学生按节奏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再次点击另一个跳动的小猴,学生再次模仿。
【设计意图:通过在歌曲的休止符处出现跳动的小猴,让学生更能快速的接受歌曲的节奏与乐趣。
】
11.读歌词
现在老师想读一读这首歌,老师在读的时候,小朋友们能帮老师在歌曲停顿的地方按节奏做做小猴的动作吗?
(放伴奏教师按节奏读歌词)
你们也想读一读吗?那就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这首歌,老师读一句,小朋友们读一句。
12.跟老师读歌词,间奏处按节奏点头。
13.学生按节奏拍手读歌词,注意提示抢节拍的现象,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句子。
14.师生接读。
(教师读第一句,间奏处做拍手或做小猴动作,学生读下一句。
15.教唱歌曲《小猴子》
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
着重提示两段歌词中最后两句音调的区别。
小朋友们唱的真好听,但有的小朋友唱歌的声音太大了,这样会破坏你的小嗓子,以后唱出的声音就不美了。
16.跟伴奏试着齐唱,间奏处按节奏点头。
17.师生接龙唱,提示间奏处做动作。
(师:老师唱上一句,学生唱下一句,老师在唱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在心里默默的唱。
)
18.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你们还想不想再听听刚才录音里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样心情唱这首歌的吗?
(播放录音范唱)
19.指名回答听后的感觉。
20.师:那你们能不能像录音里的小朋友那样用开心、快乐的心情来演唱这首歌?
21.学生跟伴奏齐唱(提示间奏处做动作)
22.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歌不但可以唱,还可以跳了,你们想跳吗?那我们就唱着这首歌来跳一跳。
23.听伴奏跟老师边唱边跳,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有节奏的做挠腮、手搭凉棚跳远等动作,
24.师:同学们的舞跳的可真真优美啊!那你们还能想出更多更美的舞蹈动作和故事来表演《小猴子》这首歌吗?为了能让小朋友们更好的表演小猴子,老师给你们每人都带来了小猴的
头饰,待会儿你们表演的好,老师就把它们送给你们,好吗?那我们就分小组商量商量该怎么表演吧!
25.分三组讨论,根据《小猴子》音乐编动作,并用动作语言分组展示。
及时评价每组展示的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游戏让学生仿佛就是身临其境,一个个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猴,在开心快乐的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歌曲知识】
五、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出来玩的开心吗?那我们都看见谁了?是啊,我们看见了小猴子,知道了它的生活习性,模仿了它的动作,学会了《小猴子》这首歌,还能用这首歌来演故事。
呀!小朋友们今天收获真大啊!回家后把今天愉快的经历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再把《小猴子》这首歌唱给他们听听,把小猴子的动作做给他们看看,好吗?好,今天的猴山之行就到这儿了,现在我们就唱着快乐的歌曲,踏着轻盈的步伐回家了。
六、结束教学
随着《尤开迪》跳舞离开教室
(回到尤开迪跳舞卡通图播放歌曲尤开迪)
【总设计意图:首先考虑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课,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必须设计受小朋友喜欢的、生动有趣的、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式。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遵循以审美实践体验为核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喜好出发,大胆的创设情
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景中触景生情,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自然地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