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项之文言文阅读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41.15 KB
- 文档页数:10
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弃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主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5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 已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B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 已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C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D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5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中心位于黄河流域一带,古称中土、中夏或中华。
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读书学习类专项训练一、(一材多设问)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6题。
(17分)【选材理由】选文中的刘恕专于学问,学富五车,他读书刻苦,勤学不倦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亦能激励学生乐学善学,以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自身。
恕①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②。
”一坐惊异。
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
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
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
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
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
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
”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
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
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③。
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
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④借览。
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
”悉去之。
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三》,有删改) 注:①恕:刘恕,宋朝历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
②以其兄之子妻之:出自《论语》“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指孔子把兄弟的女儿嫁给南容做妻子。
③审证:仔细分析,认真求证。
④枉道:绕道。
课外助读迁移1. ...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从人假.《汉》②乃悟前狼假.寐B. ①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②宠辱偕.忘C. ①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②大雪三日.D. ①尽.其书而去②食之不能尽.其材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专题41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
”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
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
汤之时,大旱七年,洛坼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殷太戊时有桑、楮①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
”于是乃早朝而晏退,问疾吊丧,三日而桑、楮自亡。
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高宗。
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楮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
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
”闻诸祖己,曰:“桑、楮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
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
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
”宋人②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遗君忧,拜.命之辱。
”君子③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
”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
三年,岁丰政平,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
《诗》曰:“弗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此之谓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注]①楮,一种树。
②宋人,这里指宋君。
③君子,这里指孔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B.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C.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D.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庄”是谥号。
专题39 文言文阅读——小说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道士,居邑中之天齐庙。
多幻术,共名之“仙”。
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
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赌,因先子..亦识韩。
值大佛寺来一僧,专事樗蒲①,赌甚豪。
族人见而悦之,罄赀往赌,大亏;心益热,典质田产,复往,终夜尽丧。
邑邑不得志,便道诣韩,精神惨淡,言语失次。
韩问之,具以实告。
韩笑云:“常赌无不输之理。
倘能戒赌,我为汝覆之。
”韩乃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
嘱曰:“但得故物即已,勿得陇复望蜀.....也。
”又付千钱,约赢而偿之。
族人大喜而往。
僧验其赀,易之,不屑与赌。
族人强之,请以一掷为期。
僧笑而从之。
乃以千钱为孤注。
僧掷之无所胜负,族人接色,一掷成采;僧复以两千为注,又败;渐增至十余千,明明枭色②,呵之,皆成卢雉③:计前所输,顷刻尽覆。
阴念再赢数千亦更佳,乃复博,则色渐劣;心怪之,起视带上,则符已亡矣,大惊而罢。
载钱归庙,除偿韩外,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
已乃愧谢失符之罪。
韩笑曰:“已在此矣。
固嘱勿贪,而君不听,故取之。
”异史氏...曰:“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
入其中者,如沉迷海,将不知所底矣。
夫商农之人,具有本业;诗书之士,尤惜分阴。
负耒横经....,固成家之正路;清谈薄饮,犹寄兴之生涯。
试问赌中谁最善?群指无袴之公。
甚而枵腹④难堪,遂栖身于暴客;搔头莫度,至仰给于香奁。
呜呼!败德丧行,倾产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三·赌符》,有删改)【注】①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博戏,后世亦以指赌博。
②袅色(xiāo sè):指旧时博戏的胜彩名。
③卢雉(lú zhì);古代樗蒲戏中两种贵采之名。
④枵腹(xiāo fù):空腹,指饥饿的人。
专题44 文言文阅读——真题专练一、(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
韩鸿为使者,使持节,徇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
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
”遂鼓而进,贼兵大破。
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
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遗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
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
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封汉广平侯。
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
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
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
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
”病甍,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
”诏特赐曰忠侯。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B.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
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缀行甚远:连结,紧跟。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C.恐前后受其敌:敌对。
D.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2.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载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故事。
B.“惧”“投以骨”“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害怕和侥幸的心理。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3.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别概括狼的性格特点。
由此,你得出怎样的结论?【材料一】华为永远都会是“狼文化”。
狼嗅觉很灵敏,闻到机会拼命往前冲;狼从来是一群去奋斗,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生存很艰难,但狼会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地进攻。
(节选自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访谈)【材料二】格林①把脖子一伸,鼻子一拱,整个狼头埋进了我的腋下腰间,就这样紧贴在我怀里。
我放声大哭,使劲抚摸着狼头,眼泪滚落在格林耳朵上、额头上。
格林连忙伸长了脖子舔我下巴上的泪滴,呜呜慰藉地叫着。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4: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秀才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
退卧暑幕,梦一秀才来谒.,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
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蝗神也。
哀之,可免。
”令异之。
治具出邑南。
伺良久,果有妇高髻褐帔,独控老苍卫,缓蹇①北度。
即蒸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驴不令去。
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
”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
”乃尽三卮,瞥.不复见。
后蝗来,飞蔽天日,竟不落禾田,尽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
方悟秀才柳神也。
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
”诚然哉!(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缓蹇:迟缓艰难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下列各项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季.,蝗生青兖间季:末年B.梦一秀才来谒.谒:拜见C.迎拜道左..道左:道旁D.瞥.不复见瞥:瞥见,看见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
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疚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城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往相.田得疾相:察看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绝人:没有后代C.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书:书写D.是日剧饮..而归剧饮:痛快喝酒3. 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①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潪大,比权量力,②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①度.义而后动②审时度.势D.①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②张弛有度.,文武之道②“度”,估计;D项“度”均为限度。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高频主题1爱民如子,执政有方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
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①。
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
”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
但非贤不理,唯在得人。
”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所用,岂待梦傅说②,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
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
公等宜共行斯事也!”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
”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
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
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选自《贞观政要·仁义》,有删改):比喻可供借鉴的往事。
②梦傅说:借指帝王礼遇贤臣。
傅说,殷高宗武丁的重臣贤相,原来他在傅岩筑墙,后被武丁选拔任用,使商朝国势强盛,殷商中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标点符号,请指出相应位置的标号。
人皆知畏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祚,既可指国运,又可指皇位,文中指前者。
B.吕尚,即姜子牙,以其封地之名为姓。
他在商周时期辅佐姬昌建立霸业。
文中借傅说、吕尚代指治国贤才。
文言文阅读(一)(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1.(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舍生而取义者也/其人舍然大喜B.呼尔而与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是亦不可以已乎/惧其不已也D.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2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文章开篇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B.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时,应“舍生而取义”,这表现在“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C.“本心”即本性。
作者用“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威武不能屈”的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想法进行了尖锐嘲讽和批评。
D.第二段分析了见利忘义之人“不辩礼义”就接受厚禄的三种行为表现:“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分类训练——文言文阅读1.燕相出亡昔者,燕相①得罪于君,将出亡,召门下诸大夫曰:“有能从我出者乎?”三问,诸大夫莫对。
燕相曰:“嘻!亦有士不足养也!”大夫有进者曰:“亦有君之不能养士,安有士之不足养者?凶年饥岁,士糟粕不厌②,而君之犬马有余谷粟;隆冬烈寒,士短褐不完四肢不蔽而君之台观帷幔锦绣随风飘飘而弊。
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也。
君不能施君之所轻,而求得士之所重,不亦难乎?”燕相惭,遁逃,不复敢见。
(选自《新序•杂言》)【注释】①燕相:燕国的相。
相,一种官职的名称。
②厌:饱(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将出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B.诸大夫莫.对/宫妇左左莫.不私王C.亦有士不足.养也/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D.大夫有进.者曰/是进.亦忧,退亦忧(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士短褐不完四肢不蔽而君之台观帷幔锦绣随风飘飘而弊。
(3) 请结合选文,分析诸大夫莫能从燕相的原因。
2.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轮专项之文言文阅读练习1.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特殊句式,必须掌握牢固,建议每天结合例句记几个,然后反复记忆,夯实基础。
2.断句时要注意常见的断句标志和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还要能找准句子主干(主谓宾)。
3.文化常识要注重日常积累,做题时要冷静思考分析,注意细节,不可马虎。
4.做分析综合类题目时要认真与原文比对,同样做题时要冷静思考分析,注意细节和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不可马虎。
切勿脱离文章,凭感觉选择。
5.翻译一定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还要结合上下文判断自己翻译的句意与文意是否保持一致(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
武皇特所钟爱。
帝时年十一,从行。
初今入觐献捷,迎驾还宫,昭宗一见骇之,日:“此儿有奇表。
”因抚其背曰:“儿将来之国栋也,勿忘忠孝于予家。
”因赐鸂鶒酒卮、翡翠盘。
贼平,授检校司空、隰州刺史,改汾、晋二郡,皆遥领之。
庄宗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
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
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
武皇起义云中,部下皆北边劲兵,及破贼迎銮,功居第一。
由是稍优宠士伍,因多不法。
或陵侮官吏,豪夺士民,白昼剽攘,酒博喧竞。
武皇缓于禁制,惟帝不平之,因从容启于武皇,武皇依违之。
及安塞不利之后,时事多难,梁将氏叔琮、康怀英频犯郊圻,土疆日蹙,城门之外,鞠为战场,武皇忧形于色。
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
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
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今朱氏攻逼乘舆,窥伺神器,陷害良善,诬诳神只。
以臣观之,殆其极矣。
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
及沧州刘守文为梁朝所攻,其父仁恭遣使乞师,武皇恨其翻覆,不时许之。
帝白曰:“此吾复振之道也,不得以嫌怨介怀。
且九分天下,朱氏今有六七,赵、魏、中山在他庑下,贼所惮者,惟我与仁恭尔;我之兴衰,系此一举,不可失也。
”太祖乃征兵于燕,攻取潞州,既而丁会果以城来降。
天佑五年春正月,武皇疾笃,召监军张承业、大将吴珙谓曰:“吾常爱此子志气远大,可付后事,惟卿等所教。
”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1年二十有四。
(选自《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1.下列对文中嘶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B.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C.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D.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入觐:既指诸侯于秋季入朝进见天子,也可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B.迎銮:迎,迎接,对着;銮,銮驾,皇帝的车驾;迎銮就指迎接皇帝。
C.监军:古时代表朝廷理军务,督将帅。
后出监诸镇,与统帅分庭抗礼。
D.厌代:古代对辞官或者卸任的委婉说法,意思上有厌恶官场事物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宗年少时即能文能武。
十一岁随父出征,受到昭宗夸奖赏赐,十三岁学习《春秋》,亲手抄写略通大意。
B.庄宗善抓机遇。
刘守文受到梁攻击时,派他的父亲来求救,武皇起初不同意,庄宗认:是他们重新振兴的机会,劝武皇出兵。
C.庄宗沉着冷静。
武皇的部下经常放纵'外族频犯’他忧彤于色,庄宗劝其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武皇这才释然。
D.庄宗年轻有为。
武皇病.匝的时候.嘱托豁军张承业、大将吴珙教导辅助庄宗,庄宗即位时,只有24岁。
4.把羹毒篙滚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c)分)(1)由是稍优宠士伍,因多不法。
或陵侮官吏,豪夺士民,白昼剽攘,酒博喧竞。
(5分)(2)今朱氏攻逼乘舆,窥伺神器,陷害良善,诬诳神只。
以臣观之,殆其极矣。
(5分)(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孔琳之,字彦琳,会稽山阴人。
祖沈,晋丞相椽。
父廞,光禄大夫。
琳之强正有志力,好文义,解音律,能弹棋,妙善草隶。
郡命主薄,不就,后辟本国常侍。
桓玄辅政为太尉以为西阁奈酒。
桓玄时议欲废钱用谷帛,琳之议曰:《洪范》八政,以货次食,乞不以交易之所资,为用之至要者乎。
芳使不以交易,百姓用力于为钱,则是妨其为生之业,禁之可也。
今农自务谷,工自务器,四民各肆其业,何尝致勤于钱。
故圣王制无用之货,以通有用之财。
此钱所以嗣功龟贝,历代不废者也。
愚谓救弊之术,无取于庆钱。
玄好人附悦而琳之不能顺旨是以不见知迁楚台员外散骑侍郎遭母忧2去职服阕除司徒左西椽以父致仕自解时司马休之为会稽内史,仍以琳之为长史。
父忧,去官。
服阕,补太尉主薄,尚书左丞,扬州治中从事史,所居著绩。
时责众官献便宜,琳之建言曰:“夫不耻恶食,唯君子能之。
肴撰尚奢,为日久矣。
今虽改张是弘,而此风未革。
愚谓宜粗为其品,便奢俭有中。
若有不改,加以贬黜、则德俭之化,不日而流。
”永初二年,为御史中丞。
明宪直法,无所屈挠。
奏劾尚书令徐羡之曰:“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以威严为整。
然后莅众必肃。
羡之内居朝右,外司肇毅,位任隆重,百辟所瞻。
而不能弘惜朝章,肃是风轨。
致使宇下纵肆,凌暴宪司,所谓‘己有短垣,而自逾之’。
请免羡之所居官,以会还第。
”诏曰:“小人难可检御,司空无所问,余如奏。
”自是百僚震肃,莫敢犯禁。
高祖甚嘉之,行经兰台,亲加临幸:不治产业,家尤贫素。
景平元年,卒。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孔琳之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玄好人附悦/而琳之不能顺旨/是以不见知/迁楚台员外散骑侍郎/遭母优/去职服阕/除司徒左西椽/以父致仕自解/B.玄好人/附悦而琳之不能顺旨/是以不见知/迁楚台员外散骑侍郎/遭母忧/去职/服阕/除司徒左西椽/以父致仕自解/C.玄好人附悦/而琳之不能顺旨/是以不见知/迁楚台员外散骑侍郎/遭母忧/去职/服阕/除司徒左西椽/以父致仕自解/D.玄好人/附悦而琳之不能顺旨/是以不见知/迁楚台员外散骑侍郎/遭母忧/去职服阕/除司徒左西椽/以父致仕自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四民是古代中国政府对平民职业的基本分工,一般指士、农、工、商,其次序历代有所不同。
C.龟贝指龟甲和贝壳,古代亦用作货币,至秦而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
D.临幸文中指帝王亲临。
帝王车驾所至曰“幸”,故称。
有时也可指官职较高、地位尊贵的人的到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琳之出身官宦世家,历任多职。
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在晋朝为官;他初任本国常侍,后任西阁祭酒、尚书左垂等职,在任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政绩。
B.孔琳之积极进言,建议中肯。
桓玄当政时,想要用谷帛代替钱币,孔琳之引述典籍,结合社会现实,阐述自己的看法,认为不应该废止铜钱。
C.孔琳之提倡节俭,以身垂范。
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奢靡之风,孔琳之认为应该有所规定和约束,崇尚节俭;他从不置办家产,家中特别贫困。
D.孔琳之不畏权贵,执法严明。
他上书弹幼尚书令徐羡之不守法纪,致使有人放纵恣肆,凌辱执法官员,朝中官员因其弹幼得到皇帝支持而震惊,3再没人敢违犯禁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琳之强正有志力,好文义,解音律,能弹棋,妙善草隶。
译文:(2)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以威严为整,然后莅众必肃。
译文:(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19分)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
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
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
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
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
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
体小不安,令人喘息。
”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由是遂知名。
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导咨嗟称善。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
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物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
既练[注],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
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
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入甲戍赦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
”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
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
若弗纠正,无以齐物。
皆可下太常夺服。
诏从之。
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颐和转》)[注]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资《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4A.时谢尚领宜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B.时谢尚领宜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馆/肆其减虑/C.时谢尚领宜城内史/收经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祛纠黟/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罪听白首减死/而尚内挟小馆/ 肆其威虐/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扶小憾/肆其威虐/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
头发梳成两个发臀。
如头顶两角。
B.“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
“月旦”就指农历每月初一。
D.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
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脸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
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威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