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每课一练2(苏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67.00 KB
- 文档页数:8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选择题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均不能证明的是()A.DNA可以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DNA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选D。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为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两实验均不能证明此结论。
2.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之后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
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解析:选D。
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目的是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3.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解析:选A。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大肠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故子代噬菌体中部分含32P,全部含35S。
4.在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对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经搅拌与离心后有少量含35S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大肠杆菌上B.离心速度太快,含35S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D.少量含有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解析:选A。
在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原因是搅拌不充分,有少量的含35S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还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高中生物 4.1 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每课一练2 苏教版必修2基础过关知识点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2013年4月,禽流感卷土重来,这次的病毒是甲型H7N9,研究发现,甲型H7N9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有关患者体内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的DNAB.甲型H7N9流感病毒中的DNAC.人体细胞中的RNAD.甲型H7N9流感病毒中的RNA2.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A.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C.豌豆杂交实验D.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3.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做出预测,见表。
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验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甲的DNA+乙的蛋白质1 与甲种一致2 与乙种一致乙的DNA +甲的蛋白质3 与甲种一致4 与乙种一致A.1、C.2、3 D.2、4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B.只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C.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和RNAD.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5.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肺炎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让DNA和蛋白质混合作用于细菌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中的一种D.在小肠内,食物中的DNA主要是以核糖核苷酸形式通过主动运输被吸收进入血液的6.对遗传物质最确切的描述是( ) A.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有关的物质B.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物质C.生物体内由核苷酸组成的物质D.能复制、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的物质知识点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7.下列操作中对DNA提取量影响较小的是( ) A.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释放出DNA等物质B.搅拌时,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C.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蒸馏水,直至溶液中黏稠物不再增多D.在酒精沉淀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8.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DNA进行粗提取的实验中,若需进一步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可以依据的原理是( ) 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染成蓝色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一些物质易溶于酒精D.质量浓度为0.1 g·mL-1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9.下图中能反映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之间关系的是( )能力提升10.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1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③④⑤12.用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HRV(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装成的新品系侵染烟草后,烟草所患病的症状是( ) A.TMV型病症B.HRV型病症C.两种类型的综合症D.两种症状都不出现13.将粗提取的DNA丝状物分别加入0.14 mol/L NaCl溶液、2 mol/L NaCl溶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然后用放有纱布的漏斗过滤,分别得到滤液P、Q、R以及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p、q、r,其中由于含DNA少可以丢弃的是( ) A.P、Q、R B.p、q、rC.P、q、R D.p、Q、r14.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图A),试分析图B中a、b、c三个实验并回答问题。
苏教版生物必修2同步习题: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B.寄生于细胞间,通过蛋白质遗传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D.寄生于细胞间,通过RNA遗传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3.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都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5.如果用3H、14C、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4C、35SB.可在DNA中找到32P、14C、3HC.可在外壳中找到14C、35SD.可在DNA中找到14C、32P、35S6.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二一、选择题1.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 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一演绎法D •①类比推理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使用的方法为假说—演绎法,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使用的方法为类比推理。
【答案】 C 2.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 4 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 + DNA酶一加入R型菌一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 + DNA酶一加入S型菌一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 DNA酶一高温加热后冷却一加入S型菌的DNA 一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 DNA酶一高温加热后冷却一加入R型菌的DNA 一注射入小鼠以上 4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 •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 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解析】本题考查DNA 是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
能使小鼠死亡的是活的S型细菌,只有②中有活的S型细菌。
【答案】D3. (2012深圳模拟)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能使小白鼠致死B•该实验证明了多糖是遗传物质,DAN不是C •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活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后感染小白鼠能使其致死D•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多糖类不是【解析】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没有致病性,不能使小白鼠致死,但是和活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后,由于发生转化作用,产生了S 型细菌,感染小白鼠能使其致死。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2)(建议用时:45分钟)[双基题]1.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如下:①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C.实验④中的死亡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毒性不能稳定遗传D.重复做实验①与④,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2.肺炎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3.(2014·贵州黔西南州质检)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DNA溶于酒精,而蛋白质不溶于酒精,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B.利用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却对DNA没有影响的特性,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C.在溶于D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轻轻搅拌后过滤,取滤液进行以后的实验D.在DNA滤液中加入嫩肉粉,通过木瓜蛋白酶的作用,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4.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A.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在外壳中找到15ND.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5.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下列有关“艾弗里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者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方法B.两者都运用了一定的方法区分微生物的DNA和蛋白质C.后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中只有DNA才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D.前者的实验结果表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7.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8.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9.阅读下面材料,并填写文中空白:Ⅰ.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F.Griffith做了著名的肺炎球菌感染小白鼠的实验:(1)S型:注射小白鼠,小白鼠死亡。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二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2.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是()A.杂交实验法B.同位素标记法C.病毒侵染法D.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3.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如何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0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A.RNA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多糖是遗传物质5.噬菌体的各种性状能传递给后代是通过()A.噬菌体的DNA B.细菌的DNA C.噬菌体的蛋白质D.细菌的核糖体6.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B.都是核糖核酸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7.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A.细菌的核苷酸和自己的氨基酸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8.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9.用甲种病毒的RNA与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一种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A.甲种病毒的特征B.乙种病毒的特征C.丙种病毒的特征D.都不是10.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他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转化。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RNA2.下图是“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
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B.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主要遗传物质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会破坏烟草细胞的染色体D.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4.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浸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 标记的细菌以上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5.[双选]下表关于DNA 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6.(16分)下图为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1)该实验是________所做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
(2)该实验是在________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明“________”的化学成分。
(3)在对R 型球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精选考题·江苏南通一模)在肺炎双球菌感染老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A.注射R型菌后,老鼠不死亡B.注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D.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解析: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S型细菌的DNA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小鼠体内既能分离出S型细菌,又能分离出R型细菌。
答案:C2.(精选考题·广州一模)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C.T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2D.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DNA 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解析: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部分蛋白质含S元素;T噬菌体内的核酸只有DNA,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只有3种;215N等标记的同位素示踪可以证明。
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用答案:D3.下列是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值得收藏!!珍贵文档------------精品文档!值得拥有!------解析:柠檬酸钠为抗凝剂,与鸡血混合后抑制血液凝固;将蒸馏水与鸡血混合是为了使NaCl 溶液的浓度DNA的NaCl溶液中是为了降低血细胞破裂;将蒸馏水加入到溶解有NaCl溶液中是为了析出含杂质较少的DNA析出;冷却的酒精加入到过滤后DNA的使DNA。
C答案:3232P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P·4.(精选考题江苏镇江一次调研) 的) (是.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B A.子代噬菌体DNA32P.子代噬菌体不含DC.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解析:噬菌体是营寄生生活的非细胞生物,不是独立的生命系统,繁殖所需原料只能来32 DNA自宿主细胞,因此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至少有一P的细菌,新生成的噬菌体的32 P条链含。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1.艾弗里等人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解析:艾弗里从S型肺炎球菌提取出了DNA、蛋白质,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研究它们的作用。
答案:C2.认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由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的B.DNA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物质C.只有DNA能够进行自我复制D.肺炎球菌转化实验证明的解析: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包括全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有DNA病毒,而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只能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3.(2011·江苏高考)在利用鸡血进行“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蒸馏水将NaCl 溶液浓度调至0.14 mol/L,滤去析出物B.调节NaCl 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C.将丝状物溶解在2 mol/L NaCl 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呈蓝色D.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相同解析:A项中在0.14 mol /L的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低,DNA在析出物中,故析出物不能丢弃;B项中利用DNA与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C项中DNA鉴定时加入二苯胺试剂后还需经热水浴才能出现蓝色;D项中用菜花作为实验材料时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
答案:B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能说明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步骤是()①噬菌体将自己的DNA注入细菌体内②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体内的成分复制出DNA和蛋白质外壳③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子代噬菌体④释放子代噬菌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第一步注入,第四步释放出子代噬菌体是最关键的步骤。
高中生物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21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1.B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2(201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A.DNA B.蛋白质C.多糖D.RNA2.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能说明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步骤是()①噬菌体将自己的DNA注入到细菌体内②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体内的成分复制出DNA合成蛋白质外壳③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子代噬菌体④释放子代噬菌体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第一步注入、第四步释放出子代噬菌体是最关键的步骤。
因为第一步注入的仅仅是噬菌体的DNA,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而第四步却释放出了与亲代大小、形状等方面一样的子代噬菌体,这充分说明了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2011江苏高考,12.)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A5.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A.35S B.32P C.35S和32P D.不含35S和32P5.B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DNA,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DNA进入细菌体内。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每课一练2(苏教版必修2)(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解析:不同的生物遗传物质不同,而不同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构也不同,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直接体现者,故推测遗传物质可能是蛋白质;与蛋白质相比DNA更耐高温,故DNA的热稳定性大于蛋白质,另外蛋白质也不能自我复制;由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故推测不同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可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答案:C2.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35S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解析:3H、15N既可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又可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而32P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35S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
因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其DNA进入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大都以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所以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结构成分中只能发现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带有的3H、15N、32P,完全没有35S。
答案:B3.[双选]下表是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解析:柠檬酸钠溶液有抗凝血的作用;第一次加入蒸馏水是为了让细胞吸水胀破;在浓氯化钠溶液(2 mol/L)中,DNA的溶解度很大,而蛋白质的溶解度很小;在稀氯化钠溶液(0.14 mol/L)中DNA的溶解度最低,蛋白质的溶解度很高而出现盐溶现象;用乙醇沉淀法可使其他物质溶于酒精而进一步纯化DNA,但不会出现颜色反应。
答案:AC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能说明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步骤是()①噬菌体将自己的DNA注入细菌体内②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体内的成分复制出DNA和蛋白质外壳③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子代噬菌体④释放子代噬菌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第一步注入,第四步释放出子代噬菌体是最关键的步骤。
因为第一步注入的仅仅是噬菌体的DNA,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第四步释放出与亲代大小、形状等方面完全一样的子代噬菌体,这充分说明了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 传递给后代的,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5.[双选]在肺炎球菌转化实验中,科学家发现无毒性的R型细菌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哪种类型的细菌()A.有毒性的R型细菌B.无毒性的R型细菌C.有毒性的S型细菌D.无毒性的S型细菌解析:在肺炎球菌的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无毒性R型细菌都转化成了有毒性S型细菌,因此在小鼠体内有无毒性R型和有毒性S型两种细菌存在。
答案:BC6.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 和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有含32P子代的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
用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本实验可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C7.右图表示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氨基酸),然后进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噬菌体(10~1 000个)与母噬菌体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应含有的标记元素是()A.31P、32P,32S B.31P、32P,35SC.31P、32P,32S、35S D.32P、32P,32S解析: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分中,硫元素仅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99%的磷存在于DNA 分子中,当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仅DNA分子注入大肠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噬菌体DNA在大肠杆菌内利用其内的物质繁衍后代。
答案:B8.关于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B.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C.都是核糖核酸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解析: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包括DNA和RNA),对一个具体的生物来说,它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对病毒来说,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6分)9.(16分)赫尔希和蔡斯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用两种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
然后再让这两种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从而对此作出实验论证。
据分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现请你完成以下关键性的实验设计:(1)实验室已制备好分别含3H、14C、15N、18O、32P、35S等6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生物培养基。
你将选择哪两种培养基分别用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DNA的标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用这两种培养基对噬菌体进行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不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上述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DNA 分子中含有______(31P、32P),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含有________(32S、35S),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结果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噬菌体只有寄生在宿主细胞——细菌内才能生活,所以不能用含有35S、32P的培养基直接标记,只能通过含有35S、32P的细菌间接标记。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细菌的只是噬菌体的DNA。
实验过程中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技术,由此,更好地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1)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2)先将细菌分别培养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上,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分别被32P或35S标记的细菌。
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3)检测放射性的仪器不能区分放射性是由什么物质产生的,因此只能分开标记(4)31P 和32P噬菌体的DNA(32P)进入细菌后,利用细菌中未标记的含31P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自身DNA32S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5S)未进入细菌体内,而是以细菌体内含32S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自身蛋白质DNA是遗传物质10.(10分)下图为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1)该实验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明________的化学成分。
(2)在对R型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面图解的实验,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假设。
(4)为验证上面的假设,设计了下面的实验:①该实验中加DNA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实验的目的是确定“转化因子”的成分,实验思路是把S 型菌的DNA 、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最后排除蛋白质、多糖、DNA 水解物是遗传物质的可能性,得出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答案:(1)格里菲斯肺炎球菌转化 “转化因子”(2)分离并提纯S 型细菌的DNA 、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3)DNA 是遗传物质 (4)①分解从S 型细菌中提取的DNA ②培养基中只长出R 型细菌的菌落 (5)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培养基中只长出R 型细菌的菌落 蛋白质、多糖不是遗传物质[教师备选题]11.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肺炎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了以下几组:( )①S 型球菌的蛋白质+R 型活球菌――→培养基R 型菌落②S 型球菌荚膜的多糖+R 型活球菌――→培养基R 型菌落③S 型球菌的DNA +R 型球菌――→培养基S 型菌落+R 型菌落④S 型球菌的DNA +DNA 水解酶+R 型活球菌――→培养基R 型菌落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实验设计的关键是将球菌的各组分分离开来分别进行实验B .①②③组之间形成条件对照,其中①②组为对照组,③组为实验组C .③和④组之间形成空白对照,其中③组为实验组,④为对照组D .实验成功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解析:该实验所研究的实验因素为DNA ,故用DNA 处理的③组为实验组,而蛋白质或多糖虽然是实验所实施的处理因素,但与实验因素(DNA)无关,故①②③之间形成条件对照,①、②组均为③组的对照组;而③组(实验组)和④组(对照组)之间形成空白对照。